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视察蓝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蓝田县距离长安不远,他们次日天不亮出发,中午时分便抵达了蓝田县。
  蓝田县令赵钧是文吏出身,当年朱泚控制关中,他从小吏升为奉先县尉,郭宋清理关中官场时,发现他能力出众,人品清廉,他便继续得到重用,升为云阳县县令。
  由于他把云阳县的商业搞得不错,使云阳县成为天下最大的牲畜交易中心,加上他很好地处理了郭萍之事,两年前又平调为蓝田县县令,连续两任都在京畿府任县令,这就意味着下一任要直接升刺史了。
  赵钧听说晋王和政事堂的相国们已经到了,连忙带着县丞、县尉出城迎接,他事先已得到潘辽的通知,要他准备午饭,潘辽再三叮嘱,不得铺张浪费,这可比准备酒席还要难办,赵钧绞尽了脑汁,便准备了一些有特色的菜饭。
  “卑职赵钧参见殿下!参见各位相国!”
  郭宋还记得他,自己大姐流落云阳县时,就是这位赵县令断的案,让她们母女团圆,也让自己找到了大姐,郭宋对他印象一直很好。
  郭宋呵呵笑道:“赵县令,我们都饿坏了,可有饭吃?”
  “有!有!卑职准备了蓝田县的特色饭菜,请殿下和各位相国移步县衙。”
  赵钧把众人请到县衙,县衙内专门布置了一间小院子,院子里到处是碧萝青蔓,绿意盎然,一株桃花开得正艳,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院子里还摆放了十几把竹藤编制的圈椅,坐下来宽大舒服,几名侍女上了茶,郭宋坐在一把宽大的圈椅上,颇有点坐沙发的感觉? 他喝了口茶? 水质清冽甘甜,煎茶格外清香顺口。
  “好水!”郭宋忍不住夸赞道。
  他当然能喝出来? 茶不是很出众? 但这水很好。
  众相国也纷纷夸赞水好,赵钧备受鼓舞? 连忙道:“这是今天清晨从山里接来的泉水,其中一眼泉是被皎然大师发现的? 他赞不绝口? 我们都称之为皎泉,县里很多人都半夜去接水,还有人运水去长安卖,三更时分去采水? 上午就能送到长安。”
  郭宋颇为心动? 他给杜佑使个眼色,杜佑会意,便笑道:“这就是赵县令不对了,让我们喝了这么好的水,以后我们在长安怎么办?我这老胳膊老腿的? 还得天天半夜往这里跑?”
  众人纷纷共鸣,赵钧顿时会意? 立刻道:“以后朝廷的水都由蓝田县包了,县里每天上午都给朝廷送水。”
  郭宋微微笑道:“多送一点? 我私人也想购买。”
  “不殿下用买,微臣再加送一份就是了。”
  郭宋摇摇头? “赵县令给朝廷送水是公对公? 可以不用买? 但私人不行,我就按照市价购买,不用特殊化,各位相国的家人喜欢,也可以买。”
  杜佑连忙给赵钧使个眼色,赵钧立刻明白了,晋王殿下最恨公器私用,自己可不能犯了大忌,他连忙答应了。
  独孤立秋也接口道:“这口泉要派人去看守,百姓也可以用,但要保护起来,不准人随意破坏污染,赵县令明白我的意思吗?”
  姜还是老的辣,独孤立秋见多识广,他知道这种不花钱的东西很多人根本不爱惜,会在里面洗澡、洗衣,甚至会随地便溺,所以必须要严格管理起来。
  赵钧心知肚明,立刻躬身道:“卑职明白了!”
  这时,侍女们送来午饭,众人顿时喝彩,原来是竹筒饭,里面有喷香的腊肉和清新可口的凉拌山野菜,这顿饭确实简单,却让众人胃口大开,赞不绝口。
  .........
  吃完午饭,众人便启程去看丹灞水道了,领路的是都水监令杨天华,他当初负责疏通了天宝渠,又重新疏浚了郑国渠,治理了渭河水患,功劳卓著,朝廷成立后,他便被任命为都水监令。
  杨天华去年就带人来考察了恢复丹灞水道的可行性,得出了可以恢复的结论,郭宋今天才会带人来巡视。
  “当年朝廷认为山南道可以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巉山出石门,北抵蓝田,因为丹水源头和灞水源头相隔只有七里,就一道分水岭,分水岭一侧正好有一条峡谷,叫做大昌关,实际上只要把丹水和灞水都引到大昌关,一条运河就形成了。”
  “杨监令,大昌关不是毁了吗?”独孤立秋道。
  杨天华点点头,“确实毁了,丹灞道疏通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地震,大昌谷被乱石淹没,有不少官员上书,认为这是天意,要求天子不可逆天而行,中宗皇帝便放弃了重新疏通,但我们有铁火雷,把大昌谷内的乱石炸松,把石头运出来,水道就能重新疏通了。”
  县城向南山峦纵横,林木幽深,远处是巍巍青色的秦岭,一路上鸟语花香,春天气息盎然,
  一行人沿着官道大约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来到了灞水源头,这里有一片占地数百顷的湖水,叫做灞源湖,秦岭无数条溪水流下,在这里汇集成湖,然后向北流往长安,形成灞水,水质清澈湛蓝,俨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山峦之间。
  湖水的西南方向有一条水渠,缺口被堵住了,这条水渠被雨水浇灌,形成一条长长的浅池塘,里面长满了水草和杂草,把这个水渠都完全覆盖了,不仔细看还发现不了,再过几年,这条水渠就会消失了。
  “就是灞渠!”
  杨天华指着废弃的水渠道:“丹灞道分为北段和南段,北段叫做灞渠,南段叫丹渠,灞渠长二十余里,丹渠长二十三里左右,加上大昌谷,整条丹灞水道长五十余里。”
  “等一等!”
  郭宋打断他的话,故作不解地问道:“两地不是只相隔七里吗?”
  “殿下,相隔七里是直线距离,实际上地形略有点北高南低,所以必须迂回走弯,把地势拉平,才能方便通船,当年动用了八万民夫,耗时两年才挖通了这两条水渠,可惜没多久就废弃了。”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远远不止七里,难怪要投入数十万贯疏通。
  “现在重新疏通,需要多少人力?”郭宋问道。
  “殿下,疏通水渠容易,都是现成的,只要清除杂草,再加固河堤就行了,关键是大昌谷,疏通着实不易。”
  郭宋当即道:“那就去大昌谷看看!”
  众人来到了十余里外的大昌谷,这是一条长约十里的峡谷,中间有一段被乱石堵住了,尽管数十年时间,乱石上长满了杂草和藤蔓,里面生活着大量鼠蛇等小动物。
  郭宋用马鞭一指乱石堆问道:“这一段被堵塞的峡谷有多长?”
  杨天华道:“启禀殿下,大约有三四里长,如果是从前疏通,至少需要五万人疏通三年,但现在有铁火雷,卑职认为只要三万人,一年就可以疏通。”
  “一年就行了吗?”
  郭宋有些惊讶问道:“按照卑职的经验一年就足够了,同时还要在峡谷的山崖上修建一条木栈道,方便拉纤。”
  “如果修建栈道,是不是可以形成一条丹灞陆路?”旁边潘辽问道。
  “回禀潘相国,正是如此!”
  郭宋还在考虑通船时间,他又问道:“刚才你说一年就完工,是不是一年后,巴蜀的船只就能直接驶到长安来?”
  杨天华踌躇一下道:“只能说地图上是可行的。”
  郭宋一怔,顿时有些不悦道:“我说是实际通航!”
  杨天华无奈解释道:“殿下,通航还有很多条件,比如山谷水道狭窄,走不了千石大船,不过可以走槽船,这倒不是问题,主要是秋冬两季水量不够,最多只能运到商洛县,这是一个最大的难点。”
  郭宋摆摆手道:“这个问题好解决,在商洛修建中转仓库,秋冬两季运到商洛县,然后等春夏两季可以由槽船运到长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难题,你今天一并说清楚。”
  杨天华想了想道:“汉水转丹水那段水运有些不便,但已经在施工走弯道了,上半年也可以完工,卑职还担心三峡道内乱石很多,船队比较危险,除非用大型铁火雷炸掉江中的乱石,但听说铁火雷怕水,微臣也不知道行不行?”
  “这个可以和火器局商议,让他们研制出不惧水的铁火雷。”
  郭宋脸色稍稍和缓道:“我会和火器局打个招呼,你自己和他们商议。”
  “卑职遵令!然后就是征集民夫和调拨钱粮之事。”
  郭宋明白了他的意思,杨天华只是都水监令,很多大事必须由政事堂来决定,他便对潘辽和杜佑道:“这件事你们政事堂好好协商一下,把细则拿出来,尽快开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