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
第48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四)
吴王李恪是个很讲究仪容的人物,尽自雪大,可却无碍其翩翩的风姿,但见其一身白狐皮裘,脚下清水一色之厚底官靴,大袖飘飘,屹立在马车旁的雪地上,面如冠玉,睛若点漆,骸下三缕长须随微风飘扬,当真浊世之佳公子也,引得长孙府门房的下人们全都聚集在门口赞叹不已,可李恪却依旧不动如山地立着,甚至不见其对雪中久候而有何不满之色,那满脸的微笑在寒冬里着实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之意。
若是可能,李恪其实并不想来长孙府,只可惜形势所迫,他却是不得不来,尽自脸上挂着微笑,其实内心里却是苦涩得很——实力,这世上的一切都得靠实力来说话,没有实力么,那就得似自己这般奔走权贵门下,以寻求支持了罢,太子可以不来,除了有着大义名分之外,还有着军方的强力支持,他根本就不需要看关陇集团的脸色;老四也可以不来,如今老四那厮实力又起死回生了,自也用不着急着去表态,完全可以等事情水落石出了再行动,而野心勃勃的老六却压根儿就不够资格参与其事,于是乎,为了能有个崛起的契机,他李恪就算再不想来,也得硬着头皮前来了。
来了也就来了,然则能不能达成自己预计中的目标,李恪心里头却是一点底气都没有,天晓得长孙无忌这头老狐狸会不会上钩,就算上了钩,这厮过河拆桥的事情干得还少么?只可惜明知可能会被卖了,李恪却还是不得不来,只因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要他李恪还想着能登上大位,哪怕是最缥缈的一丝希望,他也得紧紧抓住不放,这便是身为帝王之子的一种无奈,又或说是种悲哀罢,一念及此,李恪的心便疼得厉害,险险些连面上那虚假得不能再虚假的笑容都保持不下去了,好在此时身为主人的长孙无忌已从大开的中门匆匆地行了出来,李恪忙借助着迎上前去的动作,掩饰住自己那混沌已极的心情。
“吴王殿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一见到李恪迎上前来,长孙无忌忙抢上前一步,一张胖脸上装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躬着身子便告罪不已。
李恪一见长孙无忌迎了过来,立马矜持地立住了脚,微笑着还了一礼,笑着说道:“司徒大人客气了,小王冒昧前来打搅司徒大人之休息,罪过,罪过,真巧,诸侍中,崔博士也在,幸会,幸会。”
“见过吴王殿下。”崔泽官位低,一见李恪跟自己打招呼,忙不迭地便抢上前行了个礼,以示参见之意,可诸遂良却只是笑着拱了拱手,却并未开口说话。
“殿下能来,寒舍蓬荜生辉啊,雪大天冷,殿下还请屋里叙话,您里面请。”长孙无忌自是早就猜到了李恪的来意,但却绝口不提,只是笑着一摆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李恪先行一步。
“司徒大人请。”李恪自也没多客套,笑着也比了个请的手势,而后潇洒地一摆大袖子,从容地踏上了长孙府门前的台阶,径自向门里行去,长孙无忌与诸遂良飞快地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后,落后李恪半步,笑吟吟地便跟着进了门。
长孙无忌将李恪迎入了厅堂,各自分宾主落了座,自有下人们奉上了新沏的香茶,而后依次退了下去,偌大的厅堂里便只剩下四名朝廷大员各自端坐,谁都没有急着开口,一时间厅堂里竟自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李恪笑吟吟地端起了茶碗,浅浅地饮了一小口,而后随手将茶碗搁在了身边的几子上,装模作样地环视了一下简朴的厅堂,这才对着长孙无忌拱了拱手道:“父皇常言司徒大人富而不娇,贵而不傲,生性俭朴,小王曾有疑惑,今日看着厅堂之摆设,始信然,小王该当向司徒大人好生学学。”
见李贞东拉西扯地不说明来意,长孙无忌也并不着急,笑着拈了拈胡须道:“殿下客气了,那是陛下谬赞矣,老朽实愧不敢当。”
李恪正容道:“不然,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则难,若是一向富贵,却依旧能保持俭朴者,则难上加难,近圣人矣,以司徒大人之富贵,常人难比也,却依旧朴素如此,小王叹服。”
长孙无忌见李恪一味地吹捧自己,心中立马暗自警醒,可脸上却依旧是谦逊的笑,并没有再接话,而是端起了茶碗,假做饮茶状,暗中却对坐在下首的崔泽使了个眼神。
崔泽乃灵醒之人,一见到长孙无忌如此做派,便知晓长孙无忌这是要他崔泽来挑起话题,探明李恪的底牌,这便会意地眨了下眼,笑着开口道:“吴王殿下所言甚是,司徒大人确是我等之楷模也,然则却有人借事端暗中攻讦司徒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吴王殿下以为如何?”
“哦?竟有此事?小王暗昧,竟不得而知,是何人竟如此之狂妄?”李恪自是清楚崔泽说的是甚子,可却装出一副莫名惊诧的样子,紧赶着便追问道。
“这个……”崔泽假做踌躇的样子,沉吟了一下道:“为尊者讳故,下官不好明言是何人,然,却确有其事,殿下不闻有人欲借实关东之事,行摧折我关陇一脉根基之事乎?司徒大人一生清誉竟也落得个为门阀张目之罪名,岂不可笑也哉?”崔泽一将题目点出,正假装饮茶的长孙无忌虽没望向李恪,可低垂的双目却忽地掠过一丝精光,至于始终笑嘻嘻的诸遂良却是玩味地看向了李恪,一副等着看李恪如何表演的样子。
“哦,崔博士所言原来指的是这件事,呵呵,小王倒是有所耳闻,有趣,很有趣。”李恪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地说了一句,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有趣?殿下觉得何处有趣,还请指教。”见李恪不接茬,崔泽也不急,笑呵呵地拱了拱手,紧扣着主题不放。
李恪此番前来,是要帮着长孙无忌一把不假,可却没打算无条件地帮忙,他要的是一个承诺,此时没见到兔子,自然是不肯撒鹰的,一见崔泽紧追不放,这便笑了笑,并不接口,同样端起了茶碗,假做饮茶状。
“好茶,难得的好茶啊,此茶该是今年新出的贡茶罢,司徒大人深得父皇之恩宠啊,呵呵,小王府上虽也得了些贡茶之赏赐,可惜到不了秋日便告馨了,倒是司徒大人府上尚有,好叫小王嫉妒煞的。”李恪嘻嘻哈哈地岔开了话题,赞赏起贡茶来了,可话里却藏着话,听得长孙无忌满心不是滋味的,却又拿李恪没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陪着笑道:“殿下说笑了,老朽得蒙圣恩,也就得了些茶叶,平日里舍不得用,加之前番随军出征,也没顾得上用,所以到了此时还能剩余些罢了,并非圣上特意多赐的。”
“哦,原来如此,那是小王错怪了,海涵,海涵。”李恪本意就是为了岔开话题,兼拉长孙无忌开口,又哪是真的吃味了,此时见长孙无忌接了口,自是顺坡下驴了,哈哈一笑,拱手为礼地道了个歉。
长孙无忌老于世故,如何看不出李恪的算路,偏生李恪先前提到了圣上,却也由不得长孙无忌装哑巴,这会儿眼瞅着自己无法再保持沉默了,也只得陪着笑地摇了摇手道:“无妨,无妨,不知者不罪也。”
“司徒大人真实诚人也,心胸宽广,自有沟壑万千,常人难及矣,小王自该多向司徒大人请益,若能得司徒大人不弃,小王愿执弟子之礼,还请司徒大人受小王一拜。”李恪话说到这儿,霍然而起,纳头便要拜倒在地,惊得长孙无忌忙不迭地跳了起来,枪上前去,扶住李恪的身子,惊慌地叫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老朽当不起殿下之大礼,使不得啊。”
“该当的,司徒大人本就是国舅,乃小王之长辈,又兼德高望重,小王以师礼相侍,乃理所当然之事。”李恪一边说着,一边坚持要拜,长孙无忌自是不肯依,这老少二人就这么你推我不让地纠缠在了一起,煞是有趣得紧,生生让诸遂良与崔泽二人都看傻了眼,到了末了,还是崔泽反应快,强忍着笑意,大步走上前去,帮着长孙无忌扶住了李恪的身子,口中却道:“殿下拳拳之心可感日月,然此事却实草率不得,纵要拜师,也须寻个良辰吉日方好,殿下且请安坐,一切从长计议如何?”
一听崔泽如此说法,李恪立马借势站直了身子,笑着拱手道:“不错,崔博士此言有理,是小王孟浪了些,还请司徒大人海涵,若能蒙司徒大人收于门下,乃小王三生之幸也。”
长孙无忌一听便知李恪的算计何在,这是要拉拢自己来着——虽说长孙无忌早前也有心要扶李恪上位,然则如今时移世易,李贞的根基已深,绝非轻易能动摇得了的,长孙无忌这份心思早就泯灭了,若不是此番李贞来势太汹,长孙无忌压根儿就不想跟李恪套近乎的,毕竟此时尚未到必须与李贞生死相搏的地步,长孙无忌又怎肯轻易地跟李恪拉拉扯扯地纠缠在一起,不过么,长孙无忌乃心机深沉之辈,却也不愿轻易得罪了李恪,万一将来李贞真要对自己动手,说不得还真要李恪这么个人物来扎起,故此,面对着李恪诚恳已极的表情,长孙无忌也只是笑呵呵地道:“好说,好说,一切从长计议,从长计议罢。”
听话听音,以李恪的智商,自是听得懂长孙无忌话里的潜台词,那就是说一切走着瞧,将来或许有可能联手,而这对于李恪来说,却已经算是勉强达到目的了,自是不会再故作姿态地纠缠此事,这便笑着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小王受教了,您请安坐。”
见李恪如此识趣,长孙无忌心头一松之余,也甚是欣赏李恪的机灵,哈哈一笑,拱手为礼道:“殿下请坐。”待得见李恪落了座,这才走回自己的主位上端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李恪,等着李恪将底牌亮将出来。
见今日已经不可能再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李恪虽心中略有不甘,可也没辙,此时见众人都笑咪咪地看着自己,自也清楚是到了该交出底牌的时候了,这便沉吟了一下,笑着道:“司徒大人,诸相,这几日雪大天冷,极易伤风,若是一不留神病倒了却是不好,恐有贻误朝议之虞也,还请千万小心方好。”
李恪这话说得蹊跷,长孙无忌及诸遂良一听之下都愣住了,一时间也闹不明白李恪话中的含义何在,倒是崔泽灵醒,心头猛地咯噔了一下,有心不想解释,可一见长孙无忌探询的目光扫了过来,无奈之下,也只能笑着道:“殿下所言甚是,这天气还真是糟得很,众臣工若是不留神,只怕还真会全都病倒了,若如此,朝议之事恐难以为继也。”
长孙无忌这回可就全听懂了,眼珠子转了转,胖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鼓了下掌道:“是极,是极,老朽倒是忘了此事,哎,本该提醒一下诸臣工的,回头就紧赶着去办上一办罢,不过……”长孙无忌话说到这儿,却又停了下来,露出一副忧虑的样子,看着李恪,一派欲言又止状。
李恪乃是有备而来,自是清楚光使出拖延战术并不足以阻止《移民疏》的通过,此时见长孙无忌如此做派,不问亦知长孙无忌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却并不以为意,笑呵呵地接着道:“洛阳乃是数朝古都,好地方啊,更难得的是如今地广人稀,若是按我朝体制授田,当可延续数代而无缺田之窘境,当然了,若是广移民以实之,那可就不好说了,呵呵,若真如此,却不知洛阳之民众会做何想,小王倒是期待得很呢。”
李恪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等人全都倒吸了口凉气,瞪大了眼,惊疑不定地看着李恪,一时间竟无人出言询问个究竟,可心里头却都被李恪的胆大妄为所震骇——民变向来是历朝历代最害怕的事情,处理上稍稍一个不小心,便会摧垮一个皇朝的根基,似李恪这个主意乃是杀鸡取卵的办法,真要是强盛的大唐因此事而陷入崩溃,那么,参与其事之人可就全是十恶不赦之辈了。
长孙无忌虽不满李贞的《移民疏》,可为的仅仅只是关陇诸门阀的利益罢了,他可不打算做葬送了大唐基业的罪人,毕竟大唐之强盛乃是长孙无忌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愿望,岂能因着私怨而坐看大唐乱起,故此,李恪话音一落,长孙无忌立马收起了笑脸,也不开口问话,只是一味冷冷地盯着李恪,一副李恪不解释清楚此事,便要下令逐客之状。
李恪敢出这么个主意,自然有着他的把握在,此时见长孙无忌变了脸,却依旧浑然不以为意,淡然地笑了笑,随口解释道:“父皇向来信奉圣人之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是民意所向,父皇向来从善如流,今若真有移民之事,既累了关中之民有迁徙之苦,又害关东之民无授田之福,弊政也,以父皇之英明,又岂能坐看此事发生?”
李恪虽说得风轻云淡,可长孙无忌却依旧板着脸,丝毫没有就此放松下来的意思在内,倒是坐在一旁的诸遂良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若民心变易,何如之哉?”
“诸相问得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自古不易之真理也,然,若是移民伊始,百姓积怨必深,莫非便不会有怨言乎?小王诚不信也,既然如此,与其事后补救,不若事先制止,与百姓剖析利弊,由百姓自择之,岂不更佳,若控制得宜,更是安抚人心之良方也,诸相不可不察。”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冷脸以及诸遂良的诘问,李恪潇洒地拈了拈胸前的长须,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这个……”诸遂良依旧觉得李恪此策有着不妥之处,却又无法从李恪的言语中找出破绽来,一时间尴尬地不知说啥才好了。
“却不知殿下所言的‘控制得宜’又是如何个控制法,下官愚昧,还请殿下指点迷津。”一见诸遂良被驳得无话可说,崔泽立马接口追问了一句道。
李恪饶有深意地看了崔泽一眼,哈哈一笑道:“自古以来,所谓民变有二:其一为有小人作祟,并操纵,乃为民乱,乃大忌,当绝之;其二为民愤不可遏,乃是对朝廷之举措有所不满,自发签名以为请愿,乃是出自对朝中奸佞之不满,非针对朝廷社稷,此等变对于开明之朝廷当是好事,实不能以变乱而视之,不知崔博士以为然否?”
崔泽学富五车,自是知晓民乱不可倡之理,哪怕李恪说得天花乱坠,他自也不信,刚要出言反驳,却见长孙无忌一扬手道:“殿下请见谅,老朽偶感了风寒,恐难支撑矣,所有诸事概无法参预,身子骨乏了,得早些歇了,殿下请自珍重罢。”
李恪见长孙无忌虽是下了逐客令,可话里却暗示他会称病不去朝议,但绝不会参与到李恪鼓动民间的事情中去,这原本就是李恪的策划,只消长孙无忌肯配合着让一众关陇权贵们称病不朝,李恪也不担心将来无法将长孙无忌拉拢上船,这便笑呵呵地起了身道:“司徒大人请留步,小王先告辞了。”话音一落,潇洒地拱手为礼之后,一转身,缓步行出了厅堂,由在门外侍候着的长孙冲陪同着出了长孙府,径自回自家王府去了,只留下长孙无忌等人面色凝重地在厅堂里默默地沉思着……
吴王李恪是个很讲究仪容的人物,尽自雪大,可却无碍其翩翩的风姿,但见其一身白狐皮裘,脚下清水一色之厚底官靴,大袖飘飘,屹立在马车旁的雪地上,面如冠玉,睛若点漆,骸下三缕长须随微风飘扬,当真浊世之佳公子也,引得长孙府门房的下人们全都聚集在门口赞叹不已,可李恪却依旧不动如山地立着,甚至不见其对雪中久候而有何不满之色,那满脸的微笑在寒冬里着实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之意。
若是可能,李恪其实并不想来长孙府,只可惜形势所迫,他却是不得不来,尽自脸上挂着微笑,其实内心里却是苦涩得很——实力,这世上的一切都得靠实力来说话,没有实力么,那就得似自己这般奔走权贵门下,以寻求支持了罢,太子可以不来,除了有着大义名分之外,还有着军方的强力支持,他根本就不需要看关陇集团的脸色;老四也可以不来,如今老四那厮实力又起死回生了,自也用不着急着去表态,完全可以等事情水落石出了再行动,而野心勃勃的老六却压根儿就不够资格参与其事,于是乎,为了能有个崛起的契机,他李恪就算再不想来,也得硬着头皮前来了。
来了也就来了,然则能不能达成自己预计中的目标,李恪心里头却是一点底气都没有,天晓得长孙无忌这头老狐狸会不会上钩,就算上了钩,这厮过河拆桥的事情干得还少么?只可惜明知可能会被卖了,李恪却还是不得不来,只因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要他李恪还想着能登上大位,哪怕是最缥缈的一丝希望,他也得紧紧抓住不放,这便是身为帝王之子的一种无奈,又或说是种悲哀罢,一念及此,李恪的心便疼得厉害,险险些连面上那虚假得不能再虚假的笑容都保持不下去了,好在此时身为主人的长孙无忌已从大开的中门匆匆地行了出来,李恪忙借助着迎上前去的动作,掩饰住自己那混沌已极的心情。
“吴王殿下大驾光临,老朽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一见到李恪迎上前来,长孙无忌忙抢上前一步,一张胖脸上装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躬着身子便告罪不已。
李恪一见长孙无忌迎了过来,立马矜持地立住了脚,微笑着还了一礼,笑着说道:“司徒大人客气了,小王冒昧前来打搅司徒大人之休息,罪过,罪过,真巧,诸侍中,崔博士也在,幸会,幸会。”
“见过吴王殿下。”崔泽官位低,一见李恪跟自己打招呼,忙不迭地便抢上前行了个礼,以示参见之意,可诸遂良却只是笑着拱了拱手,却并未开口说话。
“殿下能来,寒舍蓬荜生辉啊,雪大天冷,殿下还请屋里叙话,您里面请。”长孙无忌自是早就猜到了李恪的来意,但却绝口不提,只是笑着一摆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李恪先行一步。
“司徒大人请。”李恪自也没多客套,笑着也比了个请的手势,而后潇洒地一摆大袖子,从容地踏上了长孙府门前的台阶,径自向门里行去,长孙无忌与诸遂良飞快地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之后,落后李恪半步,笑吟吟地便跟着进了门。
长孙无忌将李恪迎入了厅堂,各自分宾主落了座,自有下人们奉上了新沏的香茶,而后依次退了下去,偌大的厅堂里便只剩下四名朝廷大员各自端坐,谁都没有急着开口,一时间厅堂里竟自诡异地安静了下来。
李恪笑吟吟地端起了茶碗,浅浅地饮了一小口,而后随手将茶碗搁在了身边的几子上,装模作样地环视了一下简朴的厅堂,这才对着长孙无忌拱了拱手道:“父皇常言司徒大人富而不娇,贵而不傲,生性俭朴,小王曾有疑惑,今日看着厅堂之摆设,始信然,小王该当向司徒大人好生学学。”
见李贞东拉西扯地不说明来意,长孙无忌也并不着急,笑着拈了拈胡须道:“殿下客气了,那是陛下谬赞矣,老朽实愧不敢当。”
李恪正容道:“不然,自古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则难,若是一向富贵,却依旧能保持俭朴者,则难上加难,近圣人矣,以司徒大人之富贵,常人难比也,却依旧朴素如此,小王叹服。”
长孙无忌见李恪一味地吹捧自己,心中立马暗自警醒,可脸上却依旧是谦逊的笑,并没有再接话,而是端起了茶碗,假做饮茶状,暗中却对坐在下首的崔泽使了个眼神。
崔泽乃灵醒之人,一见到长孙无忌如此做派,便知晓长孙无忌这是要他崔泽来挑起话题,探明李恪的底牌,这便会意地眨了下眼,笑着开口道:“吴王殿下所言甚是,司徒大人确是我等之楷模也,然则却有人借事端暗中攻讦司徒大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吴王殿下以为如何?”
“哦?竟有此事?小王暗昧,竟不得而知,是何人竟如此之狂妄?”李恪自是清楚崔泽说的是甚子,可却装出一副莫名惊诧的样子,紧赶着便追问道。
“这个……”崔泽假做踌躇的样子,沉吟了一下道:“为尊者讳故,下官不好明言是何人,然,却确有其事,殿下不闻有人欲借实关东之事,行摧折我关陇一脉根基之事乎?司徒大人一生清誉竟也落得个为门阀张目之罪名,岂不可笑也哉?”崔泽一将题目点出,正假装饮茶的长孙无忌虽没望向李恪,可低垂的双目却忽地掠过一丝精光,至于始终笑嘻嘻的诸遂良却是玩味地看向了李恪,一副等着看李恪如何表演的样子。
“哦,崔博士所言原来指的是这件事,呵呵,小王倒是有所耳闻,有趣,很有趣。”李恪呵呵一笑,不以为意地说了一句,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有趣?殿下觉得何处有趣,还请指教。”见李恪不接茬,崔泽也不急,笑呵呵地拱了拱手,紧扣着主题不放。
李恪此番前来,是要帮着长孙无忌一把不假,可却没打算无条件地帮忙,他要的是一个承诺,此时没见到兔子,自然是不肯撒鹰的,一见崔泽紧追不放,这便笑了笑,并不接口,同样端起了茶碗,假做饮茶状。
“好茶,难得的好茶啊,此茶该是今年新出的贡茶罢,司徒大人深得父皇之恩宠啊,呵呵,小王府上虽也得了些贡茶之赏赐,可惜到不了秋日便告馨了,倒是司徒大人府上尚有,好叫小王嫉妒煞的。”李恪嘻嘻哈哈地岔开了话题,赞赏起贡茶来了,可话里却藏着话,听得长孙无忌满心不是滋味的,却又拿李恪没办法,无奈之下只好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陪着笑道:“殿下说笑了,老朽得蒙圣恩,也就得了些茶叶,平日里舍不得用,加之前番随军出征,也没顾得上用,所以到了此时还能剩余些罢了,并非圣上特意多赐的。”
“哦,原来如此,那是小王错怪了,海涵,海涵。”李恪本意就是为了岔开话题,兼拉长孙无忌开口,又哪是真的吃味了,此时见长孙无忌接了口,自是顺坡下驴了,哈哈一笑,拱手为礼地道了个歉。
长孙无忌老于世故,如何看不出李恪的算路,偏生李恪先前提到了圣上,却也由不得长孙无忌装哑巴,这会儿眼瞅着自己无法再保持沉默了,也只得陪着笑地摇了摇手道:“无妨,无妨,不知者不罪也。”
“司徒大人真实诚人也,心胸宽广,自有沟壑万千,常人难及矣,小王自该多向司徒大人请益,若能得司徒大人不弃,小王愿执弟子之礼,还请司徒大人受小王一拜。”李恪话说到这儿,霍然而起,纳头便要拜倒在地,惊得长孙无忌忙不迭地跳了起来,枪上前去,扶住李恪的身子,惊慌地叫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老朽当不起殿下之大礼,使不得啊。”
“该当的,司徒大人本就是国舅,乃小王之长辈,又兼德高望重,小王以师礼相侍,乃理所当然之事。”李恪一边说着,一边坚持要拜,长孙无忌自是不肯依,这老少二人就这么你推我不让地纠缠在了一起,煞是有趣得紧,生生让诸遂良与崔泽二人都看傻了眼,到了末了,还是崔泽反应快,强忍着笑意,大步走上前去,帮着长孙无忌扶住了李恪的身子,口中却道:“殿下拳拳之心可感日月,然此事却实草率不得,纵要拜师,也须寻个良辰吉日方好,殿下且请安坐,一切从长计议如何?”
一听崔泽如此说法,李恪立马借势站直了身子,笑着拱手道:“不错,崔博士此言有理,是小王孟浪了些,还请司徒大人海涵,若能蒙司徒大人收于门下,乃小王三生之幸也。”
长孙无忌一听便知李恪的算计何在,这是要拉拢自己来着——虽说长孙无忌早前也有心要扶李恪上位,然则如今时移世易,李贞的根基已深,绝非轻易能动摇得了的,长孙无忌这份心思早就泯灭了,若不是此番李贞来势太汹,长孙无忌压根儿就不想跟李恪套近乎的,毕竟此时尚未到必须与李贞生死相搏的地步,长孙无忌又怎肯轻易地跟李恪拉拉扯扯地纠缠在一起,不过么,长孙无忌乃心机深沉之辈,却也不愿轻易得罪了李恪,万一将来李贞真要对自己动手,说不得还真要李恪这么个人物来扎起,故此,面对着李恪诚恳已极的表情,长孙无忌也只是笑呵呵地道:“好说,好说,一切从长计议,从长计议罢。”
听话听音,以李恪的智商,自是听得懂长孙无忌话里的潜台词,那就是说一切走着瞧,将来或许有可能联手,而这对于李恪来说,却已经算是勉强达到目的了,自是不会再故作姿态地纠缠此事,这便笑着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小王受教了,您请安坐。”
见李恪如此识趣,长孙无忌心头一松之余,也甚是欣赏李恪的机灵,哈哈一笑,拱手为礼道:“殿下请坐。”待得见李恪落了座,这才走回自己的主位上端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李恪,等着李恪将底牌亮将出来。
见今日已经不可能再取得更进一步的突破,李恪虽心中略有不甘,可也没辙,此时见众人都笑咪咪地看着自己,自也清楚是到了该交出底牌的时候了,这便沉吟了一下,笑着道:“司徒大人,诸相,这几日雪大天冷,极易伤风,若是一不留神病倒了却是不好,恐有贻误朝议之虞也,还请千万小心方好。”
李恪这话说得蹊跷,长孙无忌及诸遂良一听之下都愣住了,一时间也闹不明白李恪话中的含义何在,倒是崔泽灵醒,心头猛地咯噔了一下,有心不想解释,可一见长孙无忌探询的目光扫了过来,无奈之下,也只能笑着道:“殿下所言甚是,这天气还真是糟得很,众臣工若是不留神,只怕还真会全都病倒了,若如此,朝议之事恐难以为继也。”
长孙无忌这回可就全听懂了,眼珠子转了转,胖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鼓了下掌道:“是极,是极,老朽倒是忘了此事,哎,本该提醒一下诸臣工的,回头就紧赶着去办上一办罢,不过……”长孙无忌话说到这儿,却又停了下来,露出一副忧虑的样子,看着李恪,一派欲言又止状。
李恪乃是有备而来,自是清楚光使出拖延战术并不足以阻止《移民疏》的通过,此时见长孙无忌如此做派,不问亦知长孙无忌想说的究竟是什么,却并不以为意,笑呵呵地接着道:“洛阳乃是数朝古都,好地方啊,更难得的是如今地广人稀,若是按我朝体制授田,当可延续数代而无缺田之窘境,当然了,若是广移民以实之,那可就不好说了,呵呵,若真如此,却不知洛阳之民众会做何想,小王倒是期待得很呢。”
李恪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等人全都倒吸了口凉气,瞪大了眼,惊疑不定地看着李恪,一时间竟无人出言询问个究竟,可心里头却都被李恪的胆大妄为所震骇——民变向来是历朝历代最害怕的事情,处理上稍稍一个不小心,便会摧垮一个皇朝的根基,似李恪这个主意乃是杀鸡取卵的办法,真要是强盛的大唐因此事而陷入崩溃,那么,参与其事之人可就全是十恶不赦之辈了。
长孙无忌虽不满李贞的《移民疏》,可为的仅仅只是关陇诸门阀的利益罢了,他可不打算做葬送了大唐基业的罪人,毕竟大唐之强盛乃是长孙无忌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愿望,岂能因着私怨而坐看大唐乱起,故此,李恪话音一落,长孙无忌立马收起了笑脸,也不开口问话,只是一味冷冷地盯着李恪,一副李恪不解释清楚此事,便要下令逐客之状。
李恪敢出这么个主意,自然有着他的把握在,此时见长孙无忌变了脸,却依旧浑然不以为意,淡然地笑了笑,随口解释道:“父皇向来信奉圣人之名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是民意所向,父皇向来从善如流,今若真有移民之事,既累了关中之民有迁徙之苦,又害关东之民无授田之福,弊政也,以父皇之英明,又岂能坐看此事发生?”
李恪虽说得风轻云淡,可长孙无忌却依旧板着脸,丝毫没有就此放松下来的意思在内,倒是坐在一旁的诸遂良皱着眉头问了一句:“《国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若民心变易,何如之哉?”
“诸相问得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自古不易之真理也,然,若是移民伊始,百姓积怨必深,莫非便不会有怨言乎?小王诚不信也,既然如此,与其事后补救,不若事先制止,与百姓剖析利弊,由百姓自择之,岂不更佳,若控制得宜,更是安抚人心之良方也,诸相不可不察。”面对着长孙无忌的冷脸以及诸遂良的诘问,李恪潇洒地拈了拈胸前的长须,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这个……”诸遂良依旧觉得李恪此策有着不妥之处,却又无法从李恪的言语中找出破绽来,一时间尴尬地不知说啥才好了。
“却不知殿下所言的‘控制得宜’又是如何个控制法,下官愚昧,还请殿下指点迷津。”一见诸遂良被驳得无话可说,崔泽立马接口追问了一句道。
李恪饶有深意地看了崔泽一眼,哈哈一笑道:“自古以来,所谓民变有二:其一为有小人作祟,并操纵,乃为民乱,乃大忌,当绝之;其二为民愤不可遏,乃是对朝廷之举措有所不满,自发签名以为请愿,乃是出自对朝中奸佞之不满,非针对朝廷社稷,此等变对于开明之朝廷当是好事,实不能以变乱而视之,不知崔博士以为然否?”
崔泽学富五车,自是知晓民乱不可倡之理,哪怕李恪说得天花乱坠,他自也不信,刚要出言反驳,却见长孙无忌一扬手道:“殿下请见谅,老朽偶感了风寒,恐难支撑矣,所有诸事概无法参预,身子骨乏了,得早些歇了,殿下请自珍重罢。”
李恪见长孙无忌虽是下了逐客令,可话里却暗示他会称病不去朝议,但绝不会参与到李恪鼓动民间的事情中去,这原本就是李恪的策划,只消长孙无忌肯配合着让一众关陇权贵们称病不朝,李恪也不担心将来无法将长孙无忌拉拢上船,这便笑呵呵地起了身道:“司徒大人请留步,小王先告辞了。”话音一落,潇洒地拱手为礼之后,一转身,缓步行出了厅堂,由在门外侍候着的长孙冲陪同着出了长孙府,径自回自家王府去了,只留下长孙无忌等人面色凝重地在厅堂里默默地沉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