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 国家奖学金,冲鸭! 下(求订阅)
既然绩点和操行品德都拉不开差距,那博士生们最后拼刺刀的地方,就落在了科研工作这里。
这也是研究生评奖和本科生评奖时最大的不同,本科生的时候可没有文章这个硬指标,大家都是靠参加学生工作、各种活动、冲绩点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分值差距。
科研工作,首先是对所有学生的个人学术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数核算,这个时候是没有分数上限的,按照学术成果的数量累加。
SCI一区文章计70分,SCI二区计40分,SCI三区计30分,SCI四区计20分。
EI文章,计15分,国外非SCI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
国内中文权威杂志文章,计13分,国内核心期刊文章,计10分,国内一般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学术会议文章计2分。
国内专利申请受理2分,获得授权按SCI四区计算;
国际专利申请受理10分,获得授权按SCI一区计算;专利受理只计第一位学生发明人。
这里的分数是总分值,比如SCI一区文章,五位作者或以上作者,那么一作56分,二作5分,三作4分,四作3分,五作2分,而且哪怕其他作者不参与评奖,对应的分数也会被分掉。
其他文章的情况也类似,会根据不同作者数量进行分数分配,比如SCI四区,两个或以上作者,一作18分,二作2分。
另外,导师如果是一作,那么将视为零作,二作就变成了一作,共一的话,分数按照共一作者个数平分。
总体来看,SCI文章分数的权重最高,哪怕是四区都有20分,专利、国内期刊的权重就很低了。
最后,当每个人把个人学术成果的分数初步核算完之后,将会按照年级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
也就是把该年级学术成果最高分设为满分,其他人的得分将按照比例换算。
许秋算了下自己的分数,分数应该在500分左右……
500分,这是什么概念呢?
博三年级,每年有实力冲国奖的博士生,比例大约占比15%,工作差不多是两篇SCI一区,一篇二区,或者一篇一区,两篇二区的样子,换算过来就是100分出头,不到150分。
另外,占比35%的博士生,能发一些小文章,估计就只有一篇SCI二区或者两篇三区的样子,不到50分。
剩下的50%博士生,只能发中文期刊,或者只能混到二作三作,甚至干脆发不了文章的人,那分数就更低了,约等于0。
也就是说,如果许秋是500分折算为50分,其他有望评上国奖的人就只有15分,绝大多数人只有0-5分。
这就形成了“一超N弱”的格局,导致其他人在科研工作的分差比绩点和操行品德还低,只能菜鸡互啄。
此时的许秋,突然GET到了学姐们的点,明白了她们之前说话的含义。
他要是去博士班里一搅和,那就全乱套了。
影响最大的不是那些能评上国奖的人,许秋过来不过是分了一个国奖名额罢了,只要他们本身的文章够多,该拿的奖还是能拿。
而那些发了类似两篇二区一篇三区这样,本来有望评冠名奖学金的人,如果绩点或者“操行品德”拖了后腿,最后没评上,那就比较惨了。
或许真出现这种情况,许秋就会被单独拎出去,直接保送国奖答辩。
然后,让排行第二的人做那个“最高分”,再进行归一化吧。
到时候150分折算50分的话,其他50分左右的人也能拿到17分,可以和没文章的人拉开17分的差距,这样就比较合理。
另外,许秋发现,除了自己这个“漏洞”外,这套评奖体系还有一个明显的漏洞。
那就是对SCI一区和SCI四区之间的区分度不高,一篇一区从分数上只相当于三篇四区。
学生完全可以灌水十篇四区,把分数给冲上去。
虽然利用这种卡BUG式的操作基本上是进不去国奖答辩的,但混个冠名奖学金拿个一万多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评冠名奖只看奖学金综合评分,不看文章。
不过,魔都综合大学的老师们一般丢不起这个脸,不会让学生这样水文章的。
就比如段云之前热电工作转投的三区文章RSC Adv.,魏兴思就有些不想挂通讯……
如果说学生自己偷偷投稿,自己做通讯作者,那许秋只能说一句“干的漂亮”,因为这种行为放在以前,差不多就相当于“欺师灭祖”。
研究完奖学金细则,许秋去看了看其他人的情况。
他首先找到吴菲菲:“吴菲菲学姐,你这次攒了两年的文章,这波国奖稳了哈。”
“哪里,哪里,”吴菲菲摆摆手,谦虚道:“我们组除了你比较稳,其他人都不敢说稳啊。”
吴菲菲硕博连读,算是博二,她转博的那年文章没用,于是就攒了两年的文章一起评,算下来有一篇AM、一篇AEM、一篇JACS,三篇一区,加上一篇CM,还有其他一些CC的小文章。国奖答辩肯定能进,基本上拿国奖问题不大。
然后,许秋跑到陈婉清那边:“学姐,国奖答辩肯定进的去伐。”
“应该还成吧,”陈婉清自奶了一波,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看我们这一级有没有其他猛人了。”
陈婉清博三,两篇一区,都是AEM,两篇JMCA,一篇AELM,国奖答辩九成能进,拿奖的概率也非常大。
接着,许秋去看了看段云:“段云师兄,怎么样?”
“就那样吧,国奖我是申了,但估计有点悬,不一定能进答辩,”段云两手一摊,叹了口气:“哎,没办法,我们组一个个的都太猛了,而且都还是博士,这让我怎么搞嘛。”
段云同样博三,一篇ACSAMI,一篇small,一篇JMCA,一篇RSC Adv.。这个品相在魏兴思课题组稍微显得有些弱了,但放眼整个材料系,还是非常强大的。
三篇二区,一篇三区,进国奖答辩的概率五五开,至于拿奖的概率嘛,今年如果没有许秋、吴菲菲、陈婉清这些竞争对手,还是有机会的,现在嘛,机会就小很多了,不过就算他拿不到国奖,大概率也能拿到冠名奖。
再之后,许秋溜达到田晴身边:“田晴学姐,你今年国奖肯定没问题,硕士一般两篇二区国奖就稳了吧。”
田晴笑着说道:“差不多吧,我研一的绩点可是3.77呢。”
许秋愣了一下,随后比了个手势:“666。”
他发现田晴是真的喜欢刷绩点,本科绩点就是3.7+,没想到到了研究生还是保持了这个习惯。
研究生刷绩点比本科时候还要容易一些,因为大多数研究生都不太在乎绩点,门门保个B+,绩点有个3.2、3.3就够用了。
在这个时候,只要表现的比他们好一些,拿A还是不难的,因为通常老师不是按照实际考试成绩给分,而是按照前30%的比例给A。
当然,能刷到3.77还是NB的。
反正,许秋是懒得刷,能维持在3.3-3.5左右也差不多了。
而且他还会不定期翘课,想门门拿A基本不可能。
田晴有一篇JPCL、一篇CHEM. SOC. REV.,一篇Adv. Sci.,一篇一区,一篇二区,一篇未分区,Adv. Sci.这个算是新刊,按照四区计算,有些吃亏,不过她是硕士,竞争压力小了非常多,基本上进国奖答辩,拿奖都没问题。
最后,许秋回到自己桌位前,偏过头说道:“学妹,又是一个拿国奖没有悬念的。”
“诶嘿嘿~”韩嘉莹甜甜一笑:“多亏了师兄带我飞~”
本科评奖虽然主要看绩点,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但SCI文章同样是有额外加分的,直接加在总分上面,没有上限。
发一篇SCI一区一作加10分,二区一作加5分,二作或三作则积分变更为2分/1分和1分/1分。
学妹一共有三篇一区顶刊,包括一篇EES,一篇JACS,一篇NC,三篇二区,包括一篇JMCA,一篇ACSAMI,一篇CM,再算上她二作/三作的文章,保守估计有50分的加成。
满分100分,就算学妹只拿了及格分60,再加上附加分,也能够直接达到满分。
可惜本科国奖只有8千,如果是博士的话,就有3W了。
学妹这成果,来和博士生PK都是鹤立鸡群的级别,也就只PK不过许秋一人罢了,连吴菲菲、陈婉清和段云,她甚至都可以斩于马下。
就当许秋他们为国奖而狂欢的时候,孙沃却苦哈哈着一张脸,他一篇文章都没有,而且还是外校保研生,只能拿着两千左右的新生奖学金,留下羡慕的泪水。
另外,莫文琳是联合培养生,只能参与原本开南大学的奖学金评选,今年她就一篇AM,估计能弄个普通的一奖。
邬胜男一副风淡云轻,姐有工资,一个月2W,不需要评奖,羡慕嘛?
最终,组里的九个人,排除一个博后,一个联培生,一个外校保研硕士,剩下的六个人,全部申请了国家奖学金。
PS:真实的魔都综合大学,直博生前两年是算硕士生的,从第三年开始才按博士生算,有点类似于到了年份自动进行硕博连读。不过,为了剧情需要,这里就魔改了,把直博生直接按照博士算。毕竟,让许秋和硕士生同台竞技,不符合主角的身份嘛。
PS2:明天凌晨加一更。
这也是研究生评奖和本科生评奖时最大的不同,本科生的时候可没有文章这个硬指标,大家都是靠参加学生工作、各种活动、冲绩点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分值差距。
科研工作,首先是对所有学生的个人学术成果进行初步的分数核算,这个时候是没有分数上限的,按照学术成果的数量累加。
SCI一区文章计70分,SCI二区计40分,SCI三区计30分,SCI四区计20分。
EI文章,计15分,国外非SCI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
国内中文权威杂志文章,计13分,国内核心期刊文章,计10分,国内一般期刊学术文章,计3分,学术会议文章计2分。
国内专利申请受理2分,获得授权按SCI四区计算;
国际专利申请受理10分,获得授权按SCI一区计算;专利受理只计第一位学生发明人。
这里的分数是总分值,比如SCI一区文章,五位作者或以上作者,那么一作56分,二作5分,三作4分,四作3分,五作2分,而且哪怕其他作者不参与评奖,对应的分数也会被分掉。
其他文章的情况也类似,会根据不同作者数量进行分数分配,比如SCI四区,两个或以上作者,一作18分,二作2分。
另外,导师如果是一作,那么将视为零作,二作就变成了一作,共一的话,分数按照共一作者个数平分。
总体来看,SCI文章分数的权重最高,哪怕是四区都有20分,专利、国内期刊的权重就很低了。
最后,当每个人把个人学术成果的分数初步核算完之后,将会按照年级统一进行归一化处理。
也就是把该年级学术成果最高分设为满分,其他人的得分将按照比例换算。
许秋算了下自己的分数,分数应该在500分左右……
500分,这是什么概念呢?
博三年级,每年有实力冲国奖的博士生,比例大约占比15%,工作差不多是两篇SCI一区,一篇二区,或者一篇一区,两篇二区的样子,换算过来就是100分出头,不到150分。
另外,占比35%的博士生,能发一些小文章,估计就只有一篇SCI二区或者两篇三区的样子,不到50分。
剩下的50%博士生,只能发中文期刊,或者只能混到二作三作,甚至干脆发不了文章的人,那分数就更低了,约等于0。
也就是说,如果许秋是500分折算为50分,其他有望评上国奖的人就只有15分,绝大多数人只有0-5分。
这就形成了“一超N弱”的格局,导致其他人在科研工作的分差比绩点和操行品德还低,只能菜鸡互啄。
此时的许秋,突然GET到了学姐们的点,明白了她们之前说话的含义。
他要是去博士班里一搅和,那就全乱套了。
影响最大的不是那些能评上国奖的人,许秋过来不过是分了一个国奖名额罢了,只要他们本身的文章够多,该拿的奖还是能拿。
而那些发了类似两篇二区一篇三区这样,本来有望评冠名奖学金的人,如果绩点或者“操行品德”拖了后腿,最后没评上,那就比较惨了。
或许真出现这种情况,许秋就会被单独拎出去,直接保送国奖答辩。
然后,让排行第二的人做那个“最高分”,再进行归一化吧。
到时候150分折算50分的话,其他50分左右的人也能拿到17分,可以和没文章的人拉开17分的差距,这样就比较合理。
另外,许秋发现,除了自己这个“漏洞”外,这套评奖体系还有一个明显的漏洞。
那就是对SCI一区和SCI四区之间的区分度不高,一篇一区从分数上只相当于三篇四区。
学生完全可以灌水十篇四区,把分数给冲上去。
虽然利用这种卡BUG式的操作基本上是进不去国奖答辩的,但混个冠名奖学金拿个一万多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评冠名奖只看奖学金综合评分,不看文章。
不过,魔都综合大学的老师们一般丢不起这个脸,不会让学生这样水文章的。
就比如段云之前热电工作转投的三区文章RSC Adv.,魏兴思就有些不想挂通讯……
如果说学生自己偷偷投稿,自己做通讯作者,那许秋只能说一句“干的漂亮”,因为这种行为放在以前,差不多就相当于“欺师灭祖”。
研究完奖学金细则,许秋去看了看其他人的情况。
他首先找到吴菲菲:“吴菲菲学姐,你这次攒了两年的文章,这波国奖稳了哈。”
“哪里,哪里,”吴菲菲摆摆手,谦虚道:“我们组除了你比较稳,其他人都不敢说稳啊。”
吴菲菲硕博连读,算是博二,她转博的那年文章没用,于是就攒了两年的文章一起评,算下来有一篇AM、一篇AEM、一篇JACS,三篇一区,加上一篇CM,还有其他一些CC的小文章。国奖答辩肯定能进,基本上拿国奖问题不大。
然后,许秋跑到陈婉清那边:“学姐,国奖答辩肯定进的去伐。”
“应该还成吧,”陈婉清自奶了一波,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看我们这一级有没有其他猛人了。”
陈婉清博三,两篇一区,都是AEM,两篇JMCA,一篇AELM,国奖答辩九成能进,拿奖的概率也非常大。
接着,许秋去看了看段云:“段云师兄,怎么样?”
“就那样吧,国奖我是申了,但估计有点悬,不一定能进答辩,”段云两手一摊,叹了口气:“哎,没办法,我们组一个个的都太猛了,而且都还是博士,这让我怎么搞嘛。”
段云同样博三,一篇ACSAMI,一篇small,一篇JMCA,一篇RSC Adv.。这个品相在魏兴思课题组稍微显得有些弱了,但放眼整个材料系,还是非常强大的。
三篇二区,一篇三区,进国奖答辩的概率五五开,至于拿奖的概率嘛,今年如果没有许秋、吴菲菲、陈婉清这些竞争对手,还是有机会的,现在嘛,机会就小很多了,不过就算他拿不到国奖,大概率也能拿到冠名奖。
再之后,许秋溜达到田晴身边:“田晴学姐,你今年国奖肯定没问题,硕士一般两篇二区国奖就稳了吧。”
田晴笑着说道:“差不多吧,我研一的绩点可是3.77呢。”
许秋愣了一下,随后比了个手势:“666。”
他发现田晴是真的喜欢刷绩点,本科绩点就是3.7+,没想到到了研究生还是保持了这个习惯。
研究生刷绩点比本科时候还要容易一些,因为大多数研究生都不太在乎绩点,门门保个B+,绩点有个3.2、3.3就够用了。
在这个时候,只要表现的比他们好一些,拿A还是不难的,因为通常老师不是按照实际考试成绩给分,而是按照前30%的比例给A。
当然,能刷到3.77还是NB的。
反正,许秋是懒得刷,能维持在3.3-3.5左右也差不多了。
而且他还会不定期翘课,想门门拿A基本不可能。
田晴有一篇JPCL、一篇CHEM. SOC. REV.,一篇Adv. Sci.,一篇一区,一篇二区,一篇未分区,Adv. Sci.这个算是新刊,按照四区计算,有些吃亏,不过她是硕士,竞争压力小了非常多,基本上进国奖答辩,拿奖都没问题。
最后,许秋回到自己桌位前,偏过头说道:“学妹,又是一个拿国奖没有悬念的。”
“诶嘿嘿~”韩嘉莹甜甜一笑:“多亏了师兄带我飞~”
本科评奖虽然主要看绩点,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但SCI文章同样是有额外加分的,直接加在总分上面,没有上限。
发一篇SCI一区一作加10分,二区一作加5分,二作或三作则积分变更为2分/1分和1分/1分。
学妹一共有三篇一区顶刊,包括一篇EES,一篇JACS,一篇NC,三篇二区,包括一篇JMCA,一篇ACSAMI,一篇CM,再算上她二作/三作的文章,保守估计有50分的加成。
满分100分,就算学妹只拿了及格分60,再加上附加分,也能够直接达到满分。
可惜本科国奖只有8千,如果是博士的话,就有3W了。
学妹这成果,来和博士生PK都是鹤立鸡群的级别,也就只PK不过许秋一人罢了,连吴菲菲、陈婉清和段云,她甚至都可以斩于马下。
就当许秋他们为国奖而狂欢的时候,孙沃却苦哈哈着一张脸,他一篇文章都没有,而且还是外校保研生,只能拿着两千左右的新生奖学金,留下羡慕的泪水。
另外,莫文琳是联合培养生,只能参与原本开南大学的奖学金评选,今年她就一篇AM,估计能弄个普通的一奖。
邬胜男一副风淡云轻,姐有工资,一个月2W,不需要评奖,羡慕嘛?
最终,组里的九个人,排除一个博后,一个联培生,一个外校保研硕士,剩下的六个人,全部申请了国家奖学金。
PS:真实的魔都综合大学,直博生前两年是算硕士生的,从第三年开始才按博士生算,有点类似于到了年份自动进行硕博连读。不过,为了剧情需要,这里就魔改了,把直博生直接按照博士算。毕竟,让许秋和硕士生同台竞技,不符合主角的身份嘛。
PS2:明天凌晨加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