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 TOP2永远是TOP2(求订阅)
国奖答辩要求每位入选的学生必须邀请导师过来,博士、硕士加起来一共近三十人入选,因此不缺评审老师。
当然肯定是有重复的,比如魏兴思就有三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入选。
另外,一些大课题组可能有六七个人入选,大老板亲自过来,或者只派一个小老板过来。
事实上,每年有能力获得国奖的课题组也就十几个,导师是副教授、讲师的课题组基本没戏。
倒不是瞧不起讲师、副教授,而是客观上他们和普通教授的科研资源差距非常大,和“青千”、“杰青”、“长江”就更没法比了。
科研领域,不烧钱,没经费,基本上很难有成果产出。
比如材料系能发AM、NC级别期刊的课题组,导师全部都是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课题组想发一篇普通一区都够呛。
在国内,想好好走科研这条路,常规的做法就是博士毕业或者本科毕业,先出国搞几篇好文章,能拿一篇CNS或者《自然》大子刊最好,然后回国拿个“帽子”,自己独立起来成立一个课题组,慢慢的发展,至少在起步阶段,一百万以上的启动资金还是能拿到的。
而如果一直待在国内的话,就算混上了讲师、副教授,普通青椒学者的启动资金可能也就十万,小几十万,然后申请一个四年八十万的面上项目都费劲,可能只能申请一些省级的项目,一二十万的那种,真的会非常的艰难。
除非博士期间的老板非常NB,是顶尖“长江”或院士级别的,不愁经费的那种,可以挂靠在大老板手下蹭经费用。
不过,这样的话,自己身上也会被打上大老板的印记,很难独立,只能等大老板退居二线才有机会上位。
这一等可能就是十几年……
当然,这是对大多数普通科研工作者来说的,如果自己非常的强,有实力发CNS或者《自然》大子刊,那完全可以翅膀硬了就自立门户。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和原先大老板结仇,那就看原先大老板够不够豁达了,反正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嘛。
在科研圈,有成绩怎么都好说,就算在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发展受到限制,也可以跑出国去混嘛。
许秋、陈婉清、吴菲菲他们坐下的位置比较靠近402房间的门,可以看到对门401的动向。
临近十二点,负责答辩评审的老师们陆陆续续的过来了,有一些熟面孔:魏兴思夹着一个公文包,周数学捧着一个内部带有点点红色的玻璃保温杯。
其他的老师许秋虽然不那么熟,但基本也都上过他们的课,能叫得出对方的名字,比如辅导员鲍伟的大老板杨振华、穆雪的导师穆正川、孙一凡的导师万有声。
本科时的辅导员于强没有过来,毕竟于强是副教授,手下的学生进不了国奖答辩也非常的正常。
高翔老师开始叫号:“1号同学,1号同学。”
许秋和吴菲菲转头鼓励道:“学姐加油。”
陈婉清轻轻点头,举起号码牌:“1号,在的。”
随后,学姐离开座位,跟着高翔的指引,进入401房间。
每个人在抽签拿到自己的号码后,号码就直接留在了自己手中,高翔老师并没有统计谁是多少号,理论上同学们可以互相更换号码。
学姐本来想和许秋换一下的,后来转念一想,躲避反而会更加煎熬,于是便直接上了。
许秋扫视了一圈其他同学,有的在互相聊天,商业互吹,有的带着笔记本电脑,看着演讲PPT口中念念有词,还有的在闭目养神,神游天外。
许秋也取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焦耳》综述的草稿文件,一边撰写文章,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吴菲菲闲聊。
两人开始还在讨论陈婉清获奖的几率,聊到后面话题就转换到“对二维钙钛矿的看法”上。
许秋侃侃而谈:“可以试一试叠层,现在的二维钙钛矿的光吸收相较于三维钙钛矿发生了蓝移,禁带宽度变大,对长波长的红光和近红外光的吸收能力变差,可以和近红外有机光伏材料,比如IEICO-4F等结合……”
虽然许秋暂时不打算涉足钙钛矿领域,但平常组会上耳濡目染之间,对钙钛矿这个领域也有着不少的了解,提些建议还是轻轻松松的。
这时,开门声传来,陈婉清从401房间出来。
许秋看了下时间,只过去了四分半钟,进度还是比较快的。
不过,当学姐想返回402的时候,却被高翔老师拦下了,并被告知已经完成答辩的学生不能返回。
陈婉清便向许秋和吴菲菲点点头,又晃了晃手机,示意“微信上聊”,然后直接向材一走去。
吴菲菲:“怎么样?”
陈婉清:“答辩评审有十多位老师,我讲完PPT后,他们就问了一下我对有机光伏这个领域的看法,有没有应用价值,主要的难点在哪里,本来我还以为他们会提问实验细节的,结果没有问,白准备了。”
吴菲菲:“正常,又不是博士毕业答辩。”
吴菲菲:“对了,下面的魏兴思什么反应。”
陈婉清:“没什么太多反应,全程都没说话,可能是避嫌吧。”
陈婉清:“我已经回216了,你们加油哈。”
之后,许秋和吴菲菲又讨论了一些关于二维钙钛矿新想法的细节。
许秋表示:“制备叠层器件当然是最适合的,但是难度比较高,初期也可以试一试非叠层的结构,比如直接在钙钛矿有效层的上面,再直接旋涂一层有机的有效层试试看,反正有机用的溶剂氯苯、氯仿是无法溶解下面的钙钛矿材料的,如果发现性能提高了再想办法去解释实验现象。”
“另外,就算有机材料不能作为有效层,作为传输层也是有机会的,比如用ITIC等材料取代传统用于钙钛矿领域的PCBM、C-60传输层,这个肯定还没有人试验过,只要器件性能略有提高,就可以水一篇小文章嘛,以钙钛矿现在的热度,可能一篇小文章也是弱一区的级别。”
吴菲菲把许秋的想法输入到手机的备忘录里,然后说道;“我等回去以后让于娅、严虎她们帮忙试一试。”
高翔一个个叫号,终于轮到了吴菲菲。
离开402,吴菲菲走路的姿势很优雅。
进入401,吴菲菲推门的动作很潇洒。
离开401,吴菲菲脸上的笑容很开心。
时间继续流逝,房间里的人越来越少。
国奖答辩进度还是蛮快的,说是每个人五分钟,其实四分钟左右就都出来了。
许秋注意力集中,双手舞动,把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输入到电脑中。
这时,许秋的身旁传来了响动,他抬头一看,发现是穆雪走了过来,手上捧着银白色轻薄的水果笔记本电脑。
穆雪笑着指了指许秋身旁的座位,见许秋没有拒绝,便坐了下来,然后主动问道:“许秋,之前那两个是你们课题组的学姐吗?”
“嗯,她们是博三和硕博连读博二的。”许秋随口回应道,按下Ctrl+S保存文件,又点了下X,关闭了草稿文件。
在外面办公的时候,为了防止未发表的工作不被泄露出去,许秋一般不会让别人看到他写的内容。
这也是他平常喜欢坐在角落的一个原因,有遮挡物会比较安全。
虽然这篇是综述,泄密了问题也不大,但他还是下意识的执行了保密操作。
穆雪问道:“许秋,你多少号。”
许秋说道:“14号,你呢?”
穆雪摊开手中的号码纸:“巧了,我13号,刚好在你前面。”
“是挺巧哈。”许秋回应了一句,然后抛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话说,穆雪你清北大学的本科生,怎么……”
穆雪笑着说道:“你是说我怎么不留在清北大学读研是吧?”
许秋点了点头,穆雪解释道:“穆正川是我叔叔,博士生是不能以直系亲属作为导师的,不过叔叔是可以的。而当时高考的时候,我的分数达到了清北大学录取分数线,因此本科就去了清北大学。”
许秋不解:“既然穆正川是你的叔叔,怎么本科不在魔都综合大学这边呢,跑来跑去的很麻烦吧?”
穆雪继续解释道:“当时我也是想直接留在魔都综合大学的,毕竟我中学就是魔都综合大学附中嘛,但我叔叔说魔都综合大学和清北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他说国内的TOP2永远是TOP2,没有争议,而具体第三到第五名的排名一直都有争议,原因就是前两名和第三到第五名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是T0和T0.5的差异,差了半个档次。
“他认为我在清北大学那边读本科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还有更多的机会出国交流。”
许秋点点头,随口问道:“像魔都综合大学附中,每年去清北大学的学生多吗?”
穆雪想了想,说道:“我们那一届一共有20个去清北的,人数上在魔都排第三名,排第一的是华二附中,我记得大概有48个,魔都中学也有40个左右。”
当然肯定是有重复的,比如魏兴思就有三个博士生、一个硕士生入选。
另外,一些大课题组可能有六七个人入选,大老板亲自过来,或者只派一个小老板过来。
事实上,每年有能力获得国奖的课题组也就十几个,导师是副教授、讲师的课题组基本没戏。
倒不是瞧不起讲师、副教授,而是客观上他们和普通教授的科研资源差距非常大,和“青千”、“杰青”、“长江”就更没法比了。
科研领域,不烧钱,没经费,基本上很难有成果产出。
比如材料系能发AM、NC级别期刊的课题组,导师全部都是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的课题组想发一篇普通一区都够呛。
在国内,想好好走科研这条路,常规的做法就是博士毕业或者本科毕业,先出国搞几篇好文章,能拿一篇CNS或者《自然》大子刊最好,然后回国拿个“帽子”,自己独立起来成立一个课题组,慢慢的发展,至少在起步阶段,一百万以上的启动资金还是能拿到的。
而如果一直待在国内的话,就算混上了讲师、副教授,普通青椒学者的启动资金可能也就十万,小几十万,然后申请一个四年八十万的面上项目都费劲,可能只能申请一些省级的项目,一二十万的那种,真的会非常的艰难。
除非博士期间的老板非常NB,是顶尖“长江”或院士级别的,不愁经费的那种,可以挂靠在大老板手下蹭经费用。
不过,这样的话,自己身上也会被打上大老板的印记,很难独立,只能等大老板退居二线才有机会上位。
这一等可能就是十几年……
当然,这是对大多数普通科研工作者来说的,如果自己非常的强,有实力发CNS或者《自然》大子刊,那完全可以翅膀硬了就自立门户。
至于这样做会不会和原先大老板结仇,那就看原先大老板够不够豁达了,反正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嘛。
在科研圈,有成绩怎么都好说,就算在国内因为种种原因发展受到限制,也可以跑出国去混嘛。
许秋、陈婉清、吴菲菲他们坐下的位置比较靠近402房间的门,可以看到对门401的动向。
临近十二点,负责答辩评审的老师们陆陆续续的过来了,有一些熟面孔:魏兴思夹着一个公文包,周数学捧着一个内部带有点点红色的玻璃保温杯。
其他的老师许秋虽然不那么熟,但基本也都上过他们的课,能叫得出对方的名字,比如辅导员鲍伟的大老板杨振华、穆雪的导师穆正川、孙一凡的导师万有声。
本科时的辅导员于强没有过来,毕竟于强是副教授,手下的学生进不了国奖答辩也非常的正常。
高翔老师开始叫号:“1号同学,1号同学。”
许秋和吴菲菲转头鼓励道:“学姐加油。”
陈婉清轻轻点头,举起号码牌:“1号,在的。”
随后,学姐离开座位,跟着高翔的指引,进入401房间。
每个人在抽签拿到自己的号码后,号码就直接留在了自己手中,高翔老师并没有统计谁是多少号,理论上同学们可以互相更换号码。
学姐本来想和许秋换一下的,后来转念一想,躲避反而会更加煎熬,于是便直接上了。
许秋扫视了一圈其他同学,有的在互相聊天,商业互吹,有的带着笔记本电脑,看着演讲PPT口中念念有词,还有的在闭目养神,神游天外。
许秋也取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焦耳》综述的草稿文件,一边撰写文章,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吴菲菲闲聊。
两人开始还在讨论陈婉清获奖的几率,聊到后面话题就转换到“对二维钙钛矿的看法”上。
许秋侃侃而谈:“可以试一试叠层,现在的二维钙钛矿的光吸收相较于三维钙钛矿发生了蓝移,禁带宽度变大,对长波长的红光和近红外光的吸收能力变差,可以和近红外有机光伏材料,比如IEICO-4F等结合……”
虽然许秋暂时不打算涉足钙钛矿领域,但平常组会上耳濡目染之间,对钙钛矿这个领域也有着不少的了解,提些建议还是轻轻松松的。
这时,开门声传来,陈婉清从401房间出来。
许秋看了下时间,只过去了四分半钟,进度还是比较快的。
不过,当学姐想返回402的时候,却被高翔老师拦下了,并被告知已经完成答辩的学生不能返回。
陈婉清便向许秋和吴菲菲点点头,又晃了晃手机,示意“微信上聊”,然后直接向材一走去。
吴菲菲:“怎么样?”
陈婉清:“答辩评审有十多位老师,我讲完PPT后,他们就问了一下我对有机光伏这个领域的看法,有没有应用价值,主要的难点在哪里,本来我还以为他们会提问实验细节的,结果没有问,白准备了。”
吴菲菲:“正常,又不是博士毕业答辩。”
吴菲菲:“对了,下面的魏兴思什么反应。”
陈婉清:“没什么太多反应,全程都没说话,可能是避嫌吧。”
陈婉清:“我已经回216了,你们加油哈。”
之后,许秋和吴菲菲又讨论了一些关于二维钙钛矿新想法的细节。
许秋表示:“制备叠层器件当然是最适合的,但是难度比较高,初期也可以试一试非叠层的结构,比如直接在钙钛矿有效层的上面,再直接旋涂一层有机的有效层试试看,反正有机用的溶剂氯苯、氯仿是无法溶解下面的钙钛矿材料的,如果发现性能提高了再想办法去解释实验现象。”
“另外,就算有机材料不能作为有效层,作为传输层也是有机会的,比如用ITIC等材料取代传统用于钙钛矿领域的PCBM、C-60传输层,这个肯定还没有人试验过,只要器件性能略有提高,就可以水一篇小文章嘛,以钙钛矿现在的热度,可能一篇小文章也是弱一区的级别。”
吴菲菲把许秋的想法输入到手机的备忘录里,然后说道;“我等回去以后让于娅、严虎她们帮忙试一试。”
高翔一个个叫号,终于轮到了吴菲菲。
离开402,吴菲菲走路的姿势很优雅。
进入401,吴菲菲推门的动作很潇洒。
离开401,吴菲菲脸上的笑容很开心。
时间继续流逝,房间里的人越来越少。
国奖答辩进度还是蛮快的,说是每个人五分钟,其实四分钟左右就都出来了。
许秋注意力集中,双手舞动,把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文字,输入到电脑中。
这时,许秋的身旁传来了响动,他抬头一看,发现是穆雪走了过来,手上捧着银白色轻薄的水果笔记本电脑。
穆雪笑着指了指许秋身旁的座位,见许秋没有拒绝,便坐了下来,然后主动问道:“许秋,之前那两个是你们课题组的学姐吗?”
“嗯,她们是博三和硕博连读博二的。”许秋随口回应道,按下Ctrl+S保存文件,又点了下X,关闭了草稿文件。
在外面办公的时候,为了防止未发表的工作不被泄露出去,许秋一般不会让别人看到他写的内容。
这也是他平常喜欢坐在角落的一个原因,有遮挡物会比较安全。
虽然这篇是综述,泄密了问题也不大,但他还是下意识的执行了保密操作。
穆雪问道:“许秋,你多少号。”
许秋说道:“14号,你呢?”
穆雪摊开手中的号码纸:“巧了,我13号,刚好在你前面。”
“是挺巧哈。”许秋回应了一句,然后抛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话说,穆雪你清北大学的本科生,怎么……”
穆雪笑着说道:“你是说我怎么不留在清北大学读研是吧?”
许秋点了点头,穆雪解释道:“穆正川是我叔叔,博士生是不能以直系亲属作为导师的,不过叔叔是可以的。而当时高考的时候,我的分数达到了清北大学录取分数线,因此本科就去了清北大学。”
许秋不解:“既然穆正川是你的叔叔,怎么本科不在魔都综合大学这边呢,跑来跑去的很麻烦吧?”
穆雪继续解释道:“当时我也是想直接留在魔都综合大学的,毕竟我中学就是魔都综合大学附中嘛,但我叔叔说魔都综合大学和清北大学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他说国内的TOP2永远是TOP2,没有争议,而具体第三到第五名的排名一直都有争议,原因就是前两名和第三到第五名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是T0和T0.5的差异,差了半个档次。
“他认为我在清北大学那边读本科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且还有更多的机会出国交流。”
许秋点点头,随口问道:“像魔都综合大学附中,每年去清北大学的学生多吗?”
穆雪想了想,说道:“我们那一届一共有20个去清北的,人数上在魔都排第三名,排第一的是华二附中,我记得大概有48个,魔都中学也有4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