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魏兴思回国的心路历程(求订阅)
魏老师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主动解释道:“之前我在漂亮国NREL工作的时候,和马薇薇共事过一段时间,她算是我的师妹,不过她中途转走到其他课题组了,我还以为她要一直留在漂亮国呢,没想到她居然不声不响的跑回来了,都不和我打声招呼。”说到最后,他还轻轻摇了摇头。
看到魏兴思的表现,许秋心里暗想:‘魏老师和这个马薇薇似乎有故事啊。’
不过,许秋也没有兴趣深挖下去,反正一男一女嘛,无非就那么几种可能。
于是,他随口转移话题:“现在好像有很多国外做科研的都在往国内跑。”
“是啊,这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之前都是国内的人才不断往外面跑,现在也慢慢开始回流了。”魏兴思补充道:
“主要是近些年我们国家对科研这方面非常的重视,推出了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很多人才引进政策,如果可以走人才引进回国的话,待遇不会比待在国外差太多。”
许秋接话道:“那魏老师……”
魏兴思打断道:“我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漂亮国NREL那边原来的课题组散伙了,需要自立门户,这算是一个契机吧;另一方面,也是我父亲现在年龄比较大了,我得回来照顾他。此外,从大环境来看,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也在慢慢好转,虽然国内官僚气息是稍微重了些,但这个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漂亮国那边也有人情世故要考量……”
许秋点点头,这还是他头一次听起魏老师聊他回国的心路历程。
原来魏兴思之前经常周五往医院跑,不全是因为他自己颈椎出问题的缘故,有可能是去照顾家里的老人了,没想到他也是个大孝子啊。
之后,两人如同朋友般的又聊了大约半个小时,许秋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漂亮国科研圈的事情。
比如,之所以很多人在国外待着不回来了,是因为他们自己已经融入了国外的环境,适应了国外的节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家里的主要亲人也都移民了,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回国反而相当于出国了。
再比如,魏老师说的“回国后待遇不会比待在国外差太多”中的“不会差太多”指的是“待遇降低幅度在50%以内(以同单位货币计算)”。
在漂亮国,博士后属于廉价劳动力,高校博后年收入普遍在3W5美刀左右,也就是20W左右软妹币,如果省吃俭用一年差不多能攒下来10W左右软妹币。
而教职的待遇相对博士后来说要好一些,助理教授,就是那种考核制六年非升即走的岗位,差不多可以达到6W-7W5美刀,这是九个月的工资,如果组里项目比较多,另外的三个月可以额外给自己发工资,加起来每年可以拿到40W以上软妹币。
魏兴思之前在漂亮国待了近十年,主要在NREL研究所里工作,税前的年收入大约在10W美刀。
周一,组会。
吴菲菲继续撰写“基于ITIC传输层的二维钙钛矿器件”的CM文章。
不过,这周受到搬家和出国事情的影响,她的进度被拖慢了不少,目前大约完成了三成左右。
吴菲菲另外一个工作,即直接在二维钙钛矿上面旋涂有机光伏有效层制备器件,发现当有机层的厚度比较薄的时候,器件性能会略微提升,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她送了样品给瑞典冯盛东那边测试,现在已经有了结果。
冯盛东他们发现薄层的有机光伏层与二维钙钛矿层之间形成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这或许是器件性能提升的原因。
同时,冯盛东建议把这层薄层有机光伏层视作有效层,这样可以和前一个直接使用ITIC作为传输层的工作进行区分。
实际上,不论是传输层也好,有效层也好,都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这个工作中,有机光伏层扮演的角色可能两者兼有。
但在表述的时候必须和相似的工作进行区分,不然可能就会因为欠缺新意被审稿人所攻击。
搞科研有时候就像是做生意,工作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会宣传,让别人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厉害,不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段云组会依旧划水,他最近因为找工作的原因,人略微有些消沉。
如果他要是找到了offer,魏老师多半也不会拦着他实习,就像陈婉清那样每周到蓝河那边两三天,魏兴思也没说什么。
但段云现在一个offer都没有,这就很尴尬了,只能待在课题组了先混着了。
孙沃继续撰写他的ACSAMI文章,目前进度五成半左右。
他的写作速度开始渐渐提升,毕竟英文基础不算太差,只是之前没有受过专门的论文撰写训练,现在慢慢开始熟练了起来。
田晴最近和芬兰Ronald那边达成了合作,打算进一步用CELIV方法探究组里的非富勒烯体系。
双方各自选择了一个方向进行研究。
Ronald那边拿了一个标样体系,也就是陈婉清的PTB7-TH:IEICO体系。
他们课题组试图用自己开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CELIV手段,对标样体系下电荷迁移率数据、界面复合情况、陷阱态分布等进行表征,进而得到光伏器件整体的电荷输运动力学信息。
田晴这边则挑选了三个非富勒烯受体体系,给体材料是韩嘉莹之前开发的给体材料H32,受体材料也是组里现成的材料,ITIC、IT-2F、IT-4F。
这三种受体材料,随着引入氟原子数量的增多,材料的HOMO能级变得越来越深。
当给受体相结合后,它们之间的HOMO能级差产生了线性的变化,从0.15电子伏特到0.10电子伏特,再到0,05电子伏特。
这三个体系的器件效率均分布在8%-10%,虽然不高,但也够用了,只要能证明器件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即可。
除了和Ronald合作用到CELIV电学手段外,田晴也打算和瑞典冯盛东那边合作,借用TAS等光学手段从另一个方向进行机理方面的研究。
陈婉清上周在蓝河那边的工作再次获得了些许的进展,她尝试了几种共混溶剂作为刮涂溶剂,最终发现在原来氯苯的基础上,加入大约15%体积分数的二氯苯,有助于得到平整度更好的薄膜,最终,器件效率从7.33%提升到了7.62%。
同时,现在蓝河的机器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制备十片器件有三四片、四五片都是坏掉的,要么短路,要么断路,现在良品率已经可以做到90%。
许秋上周被各种事务缠身,文章撰写进度较慢,手上的“非富勒烯标样刮涂有效层”工作,目标期刊AM,目前进度在五成左右,他打算这周抓紧时间把文章给肝出来,然后赶快投掉。
之后还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他呢,不能在AM这种“小”文章上面停留太多的时间了。
韩嘉莹上周同样被各种事务缠身,几乎没有做实验。
不过,她现在深的许秋真传,上上周在进行H5、J4给体材料的相关实验后,没有把所有内容都在组会上汇报,而是留了一手。
于是,这次组会刚好用上,包括CV测试能级结构,还有一批器件性能的数据。
许秋在下面盘算着,等学妹J4、H5体系的实验进行的差不多,可以让她去试着合成一下之前想到的PTQ系列给体,也就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宽带隙给体材料,为重点基金项目的申请做前期工作。
邬胜男开发的IHIC和4TIC两种材料,实验数据已经补的差不多了,这两个都是做的半透明体系,她已经开始整理文章,不过不准备投大文章,目标期刊分别是JMCA和CM。
毕竟邬胜男的时间不多,她只有两年就要出站了,如果能发AM这类的顶刊自然最好,发不了的话多“水”几篇JMCA、CM这种档次的文章也是非常赚的。
许秋在台下面,也在考虑着要不要等博后学姐忙的差不多后,让她帮忙做一做Y系列的受体,也就是在ITIC基础上,通过引入氮原子来提高分子的共轭性,对中央D单元进行改性得到的结果。
不过,Y系列受体有些特殊,和PTQ系列给体不同,按照许秋目前在模拟实验室中摸索的结果,有一种Y系列受体对应的有机光伏器件效率已经达到了13%。
许秋觉得,Y系列受体这个方向大概率有机会实现突破,比如二元体系做到14%、15%。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自己亲自来比较好,一般的工作,小文章可以放给别人,但大文章,肯定要抓在自己手中。
莫文琳上周撰写完毕她的第三篇三元体系的文章,并投了出去,目标期刊是ACSEL。
她汇报了接下来的展望,坚定不移的继续做三元,又列举出来两个新的三元体系。
看样子是打算“一招鲜吃遍天”。
说起来,陈婉清才是组里做三元的鼻祖,第一个工作就是三元共混体系,之后还有一个三元共轭共聚物的工作。
只是她运气不太好,如果能晚一点遇到许秋的话,借用ITIC系列做三元,估计可以像莫文琳那样轻松发表AM。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她晚一点遇到许秋,后面IEICO之类的体系估计也就不属于她了。
看到魏兴思的表现,许秋心里暗想:‘魏老师和这个马薇薇似乎有故事啊。’
不过,许秋也没有兴趣深挖下去,反正一男一女嘛,无非就那么几种可能。
于是,他随口转移话题:“现在好像有很多国外做科研的都在往国内跑。”
“是啊,这确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之前都是国内的人才不断往外面跑,现在也慢慢开始回流了。”魏兴思补充道:
“主要是近些年我们国家对科研这方面非常的重视,推出了包括‘千人计划’在内的很多人才引进政策,如果可以走人才引进回国的话,待遇不会比待在国外差太多。”
许秋接话道:“那魏老师……”
魏兴思打断道:“我回国的原因,一方面是漂亮国NREL那边原来的课题组散伙了,需要自立门户,这算是一个契机吧;另一方面,也是我父亲现在年龄比较大了,我得回来照顾他。此外,从大环境来看,现在国内的科研环境也在慢慢好转,虽然国内官僚气息是稍微重了些,但这个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漂亮国那边也有人情世故要考量……”
许秋点点头,这还是他头一次听起魏老师聊他回国的心路历程。
原来魏兴思之前经常周五往医院跑,不全是因为他自己颈椎出问题的缘故,有可能是去照顾家里的老人了,没想到他也是个大孝子啊。
之后,两人如同朋友般的又聊了大约半个小时,许秋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漂亮国科研圈的事情。
比如,之所以很多人在国外待着不回来了,是因为他们自己已经融入了国外的环境,适应了国外的节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而且家里的主要亲人也都移民了,周围都是熟悉的人,回国反而相当于出国了。
再比如,魏老师说的“回国后待遇不会比待在国外差太多”中的“不会差太多”指的是“待遇降低幅度在50%以内(以同单位货币计算)”。
在漂亮国,博士后属于廉价劳动力,高校博后年收入普遍在3W5美刀左右,也就是20W左右软妹币,如果省吃俭用一年差不多能攒下来10W左右软妹币。
而教职的待遇相对博士后来说要好一些,助理教授,就是那种考核制六年非升即走的岗位,差不多可以达到6W-7W5美刀,这是九个月的工资,如果组里项目比较多,另外的三个月可以额外给自己发工资,加起来每年可以拿到40W以上软妹币。
魏兴思之前在漂亮国待了近十年,主要在NREL研究所里工作,税前的年收入大约在10W美刀。
周一,组会。
吴菲菲继续撰写“基于ITIC传输层的二维钙钛矿器件”的CM文章。
不过,这周受到搬家和出国事情的影响,她的进度被拖慢了不少,目前大约完成了三成左右。
吴菲菲另外一个工作,即直接在二维钙钛矿上面旋涂有机光伏有效层制备器件,发现当有机层的厚度比较薄的时候,器件性能会略微提升,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她送了样品给瑞典冯盛东那边测试,现在已经有了结果。
冯盛东他们发现薄层的有机光伏层与二维钙钛矿层之间形成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这或许是器件性能提升的原因。
同时,冯盛东建议把这层薄层有机光伏层视作有效层,这样可以和前一个直接使用ITIC作为传输层的工作进行区分。
实际上,不论是传输层也好,有效层也好,都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这个工作中,有机光伏层扮演的角色可能两者兼有。
但在表述的时候必须和相似的工作进行区分,不然可能就会因为欠缺新意被审稿人所攻击。
搞科研有时候就像是做生意,工作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会宣传,让别人感觉自己的工作很厉害,不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段云组会依旧划水,他最近因为找工作的原因,人略微有些消沉。
如果他要是找到了offer,魏老师多半也不会拦着他实习,就像陈婉清那样每周到蓝河那边两三天,魏兴思也没说什么。
但段云现在一个offer都没有,这就很尴尬了,只能待在课题组了先混着了。
孙沃继续撰写他的ACSAMI文章,目前进度五成半左右。
他的写作速度开始渐渐提升,毕竟英文基础不算太差,只是之前没有受过专门的论文撰写训练,现在慢慢开始熟练了起来。
田晴最近和芬兰Ronald那边达成了合作,打算进一步用CELIV方法探究组里的非富勒烯体系。
双方各自选择了一个方向进行研究。
Ronald那边拿了一个标样体系,也就是陈婉清的PTB7-TH:IEICO体系。
他们课题组试图用自己开发出来的各种各样的CELIV手段,对标样体系下电荷迁移率数据、界面复合情况、陷阱态分布等进行表征,进而得到光伏器件整体的电荷输运动力学信息。
田晴这边则挑选了三个非富勒烯受体体系,给体材料是韩嘉莹之前开发的给体材料H32,受体材料也是组里现成的材料,ITIC、IT-2F、IT-4F。
这三种受体材料,随着引入氟原子数量的增多,材料的HOMO能级变得越来越深。
当给受体相结合后,它们之间的HOMO能级差产生了线性的变化,从0.15电子伏特到0.10电子伏特,再到0,05电子伏特。
这三个体系的器件效率均分布在8%-10%,虽然不高,但也够用了,只要能证明器件是可以正常工作的即可。
除了和Ronald合作用到CELIV电学手段外,田晴也打算和瑞典冯盛东那边合作,借用TAS等光学手段从另一个方向进行机理方面的研究。
陈婉清上周在蓝河那边的工作再次获得了些许的进展,她尝试了几种共混溶剂作为刮涂溶剂,最终发现在原来氯苯的基础上,加入大约15%体积分数的二氯苯,有助于得到平整度更好的薄膜,最终,器件效率从7.33%提升到了7.62%。
同时,现在蓝河的机器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制备十片器件有三四片、四五片都是坏掉的,要么短路,要么断路,现在良品率已经可以做到90%。
许秋上周被各种事务缠身,文章撰写进度较慢,手上的“非富勒烯标样刮涂有效层”工作,目标期刊AM,目前进度在五成左右,他打算这周抓紧时间把文章给肝出来,然后赶快投掉。
之后还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他呢,不能在AM这种“小”文章上面停留太多的时间了。
韩嘉莹上周同样被各种事务缠身,几乎没有做实验。
不过,她现在深的许秋真传,上上周在进行H5、J4给体材料的相关实验后,没有把所有内容都在组会上汇报,而是留了一手。
于是,这次组会刚好用上,包括CV测试能级结构,还有一批器件性能的数据。
许秋在下面盘算着,等学妹J4、H5体系的实验进行的差不多,可以让她去试着合成一下之前想到的PTQ系列给体,也就是结构比较简单的宽带隙给体材料,为重点基金项目的申请做前期工作。
邬胜男开发的IHIC和4TIC两种材料,实验数据已经补的差不多了,这两个都是做的半透明体系,她已经开始整理文章,不过不准备投大文章,目标期刊分别是JMCA和CM。
毕竟邬胜男的时间不多,她只有两年就要出站了,如果能发AM这类的顶刊自然最好,发不了的话多“水”几篇JMCA、CM这种档次的文章也是非常赚的。
许秋在台下面,也在考虑着要不要等博后学姐忙的差不多后,让她帮忙做一做Y系列的受体,也就是在ITIC基础上,通过引入氮原子来提高分子的共轭性,对中央D单元进行改性得到的结果。
不过,Y系列受体有些特殊,和PTQ系列给体不同,按照许秋目前在模拟实验室中摸索的结果,有一种Y系列受体对应的有机光伏器件效率已经达到了13%。
许秋觉得,Y系列受体这个方向大概率有机会实现突破,比如二元体系做到14%、15%。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是自己亲自来比较好,一般的工作,小文章可以放给别人,但大文章,肯定要抓在自己手中。
莫文琳上周撰写完毕她的第三篇三元体系的文章,并投了出去,目标期刊是ACSEL。
她汇报了接下来的展望,坚定不移的继续做三元,又列举出来两个新的三元体系。
看样子是打算“一招鲜吃遍天”。
说起来,陈婉清才是组里做三元的鼻祖,第一个工作就是三元共混体系,之后还有一个三元共轭共聚物的工作。
只是她运气不太好,如果能晚一点遇到许秋的话,借用ITIC系列做三元,估计可以像莫文琳那样轻松发表AM。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她晚一点遇到许秋,后面IEICO之类的体系估计也就不属于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