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下民可欺,上天不可欺
所谓忠君爱国,那实训柜门,是门阀世家子。
他们这些书院学生科都是出身寒门,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从小到大不知道挨了多少饿,受了多少苦难。
读书?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以前,那是他们压根不敢想的事情。
即便是穷苦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还要缴纳赋税,交不上赋税的人就要去服徭役。
那个时候,他们所效忠的君主又在什么地方?
那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人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去读书,读书之后可以效忠君主呢?
要不是眼前这位年轻的安国公的话,此时此刻的他们怕是还在自家农田里奴隶耕种,为了吃饱一顿饭而拼劲去哪里!
即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流一年的汗水,他们都未必可以过的上好生活。
报销君主?呵呵,这简直就是笑话!
在场众人心中都是做如此想,可那说话的学生却并不这样想。
看他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和其他的学生不一样,他家境一点都不贫寒!
世家子弟到书院里来读书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不少,毕竟这书院里的先生最次都是举人身份。
要知道,在其他的地方可是很难见到举人的。
严宽看着那名说话的学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微微摇头说了一句:“你觉得衣食俸禄受之君王?”
那名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点头坚定的回答哈所:“没错!”
严宽认真打量了几眼这名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古怪,似笑非笑一样。
他说道:“说来也巧合,其实我的想法和你的刚好相反。
在我眼里,衣食俸禄不过是民脂民膏罢了!
所谓的报效朝廷,还有你说的报效君王,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严宽这句话说出口之后,全场震惊。
衣食俸禄都是民脂民膏?这种大不敬的话说出口,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那可是要被按照谋反的罪名株连九族的啊!
一时之间,在场所有学生都被严宽那一番话震惊的哑口无言。
他们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因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出身穷苦人家,对于此时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他们的父辈辛辛苦苦劳碌一辈子,大部分的收成却全部归了朝廷,朝廷之所以可以几十上百南的运转而不衰败,全部都是因为他们这些不起眼的小老百姓啊!
即便是内阁的那些大学时,即便是几位国公大人,衣食俸禄也都是从他们这些穷苦的百姓身上一点一点的搜刮出来的。
所谓的衣食俸禄,说的好听点是衣食俸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民脂民膏!
他们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许久都无法平复心情!
只不过,另外一部分学生,也就是那些出身世家或者是勋贵的学生听了严宽这话之后,却是眉头皱了起来。
很显然,相比较起那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震惊要更加的浓郁几分。
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全部都是报效朝廷和君主,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说的就是不管学文还是学武,为的就是朝廷和君王。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朝廷与君王给他们的。
可是现如今,他们听到了一个和自己之前那么多年听到的都不一样的看法,那就是——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普通百姓给的,他们吃穿用度都是朝廷剥削百姓来的!
很显然,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这个说法。
那句报效君王又是为什么,这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惊。
纵观整个大唐,能够有胆子当众说出这种话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位安国公一人了。
即便是家中长辈说安国公是大唐的权臣,可是安国公平日里如何对待他们,他们这些学生心里是有数的。
他们都知道,不管别人如何说这位安国公,安国公都是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的。
一时之间,君王和安国公在这些学生的心里产生了碰撞,非常激烈的碰撞。
那些世家出身的学生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低着头沉默。
严宽看着这些人,微微扯了扯嘴角,风轻云淡的说道:“我知道,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彻底颠覆了你们原本的想法,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说的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世界上有多少人,那就有多少种性格和想法,因此,即便是你们无法认同我的观点,那也没关系,反正时间会证明一切 的。”
听到这里,众人再次面面相觑。
沉默了片刻之后,众多学生齐齐冲着严宽行了一礼,口中说道:“谨记院长教诲。”
严宽摆了摆手,恢复了一开始的笑容满面,说道;“无妨无妨。”
顿了顿,严宽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今天之所以和你们说这些,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科举秋闱在即,你们之中不少人都要参加秋闱考试,高中的人肯定会有,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你们进入书院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想要书中的颜如玉还是黄金屋,都要记住一点——你们得到的,都是天下百姓给你们的,是那千千万万穷苦的百姓神吃俭用送给你们的。
当然了,你们要是能昧良心不为那些可怜百姓做一些事情,那也行,我虽然是安国公,但也不能把你们都怎么样。
但是请记住一句话,下民可欺,上天不可欺,以后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的良心允不允许自己做那些事情。”
众人听着严宽的教诲,脸上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严肃。
他们知道安国公和他们说这些话的目的——那就是要让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天底下千千万万的百姓。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满腹经纶,对得起那些供养自己的百姓,唯独没说对得起君王。
众多学生站在原地思忖良久,最终又是恭敬行礼:“学生谨记院长的教诲!”
(本章完)
他们这些书院学生科都是出身寒门,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从小到大不知道挨了多少饿,受了多少苦难。
读书?这种事情要是放在以前,那是他们压根不敢想的事情。
即便是穷苦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还要缴纳赋税,交不上赋税的人就要去服徭役。
那个时候,他们所效忠的君主又在什么地方?
那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人告诉他们,说你们可以去读书,读书之后可以效忠君主呢?
要不是眼前这位年轻的安国公的话,此时此刻的他们怕是还在自家农田里奴隶耕种,为了吃饱一顿饭而拼劲去哪里!
即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流一年的汗水,他们都未必可以过的上好生活。
报销君主?呵呵,这简直就是笑话!
在场众人心中都是做如此想,可那说话的学生却并不这样想。
看他的衣着打扮就知道他和其他的学生不一样,他家境一点都不贫寒!
世家子弟到书院里来读书的,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也不少,毕竟这书院里的先生最次都是举人身份。
要知道,在其他的地方可是很难见到举人的。
严宽看着那名说话的学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微微摇头说了一句:“你觉得衣食俸禄受之君王?”
那名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点头坚定的回答哈所:“没错!”
严宽认真打量了几眼这名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得十分古怪,似笑非笑一样。
他说道:“说来也巧合,其实我的想法和你的刚好相反。
在我眼里,衣食俸禄不过是民脂民膏罢了!
所谓的报效朝廷,还有你说的报效君王,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严宽这句话说出口之后,全场震惊。
衣食俸禄都是民脂民膏?这种大不敬的话说出口,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那可是要被按照谋反的罪名株连九族的啊!
一时之间,在场所有学生都被严宽那一番话震惊的哑口无言。
他们才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因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出身穷苦人家,对于此时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他们的父辈辛辛苦苦劳碌一辈子,大部分的收成却全部归了朝廷,朝廷之所以可以几十上百南的运转而不衰败,全部都是因为他们这些不起眼的小老百姓啊!
即便是内阁的那些大学时,即便是几位国公大人,衣食俸禄也都是从他们这些穷苦的百姓身上一点一点的搜刮出来的。
所谓的衣食俸禄,说的好听点是衣食俸禄,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民脂民膏!
他们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许久都无法平复心情!
只不过,另外一部分学生,也就是那些出身世家或者是勋贵的学生听了严宽这话之后,却是眉头皱了起来。
很显然,相比较起那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震惊要更加的浓郁几分。
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全部都是报效朝廷和君主,所谓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说的就是不管学文还是学武,为的就是朝廷和君王。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朝廷与君王给他们的。
可是现如今,他们听到了一个和自己之前那么多年听到的都不一样的看法,那就是——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普通百姓给的,他们吃穿用度都是朝廷剥削百姓来的!
很显然,一时之间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这个说法。
那句报效君王又是为什么,这更是让他们感到震惊。
纵观整个大唐,能够有胆子当众说出这种话的,恐怕也就只有这位安国公一人了。
即便是家中长辈说安国公是大唐的权臣,可是安国公平日里如何对待他们,他们这些学生心里是有数的。
他们都知道,不管别人如何说这位安国公,安国公都是真心实意对待自己的。
一时之间,君王和安国公在这些学生的心里产生了碰撞,非常激烈的碰撞。
那些世家出身的学生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低着头沉默。
严宽看着这些人,微微扯了扯嘴角,风轻云淡的说道:“我知道,我今天说的这些话彻底颠覆了你们原本的想法,不过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说的都是我的真实想法,世界上有多少人,那就有多少种性格和想法,因此,即便是你们无法认同我的观点,那也没关系,反正时间会证明一切 的。”
听到这里,众人再次面面相觑。
沉默了片刻之后,众多学生齐齐冲着严宽行了一礼,口中说道:“谨记院长教诲。”
严宽摆了摆手,恢复了一开始的笑容满面,说道;“无妨无妨。”
顿了顿,严宽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今天之所以和你们说这些,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科举秋闱在即,你们之中不少人都要参加秋闱考试,高中的人肯定会有,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不管你们进入书院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管是想要书中的颜如玉还是黄金屋,都要记住一点——你们得到的,都是天下百姓给你们的,是那千千万万穷苦的百姓神吃俭用送给你们的。
当然了,你们要是能昧良心不为那些可怜百姓做一些事情,那也行,我虽然是安国公,但也不能把你们都怎么样。
但是请记住一句话,下民可欺,上天不可欺,以后凡事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的良心允不允许自己做那些事情。”
众人听着严宽的教诲,脸上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严肃。
他们知道安国公和他们说这些话的目的——那就是要让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天底下千千万万的百姓。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满腹经纶,对得起那些供养自己的百姓,唯独没说对得起君王。
众多学生站在原地思忖良久,最终又是恭敬行礼:“学生谨记院长的教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