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万水千山(21)
中央红军迅速的脱离了险境之后,便离开了川北草原,向甘肃南部的岷州一带进发,并在甘肃迭部县的俄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明确的把张国焘与中央对抗的错误性质,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确立了单独北上的行动方针,并把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纵队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其后,黄开湘、杨成武率领四团经过浴血奋战和采用了灵活的战术,一举攻克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险关腊子口,胜利的打开了继续北上的通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军有了明确的去向目标。接下来数日,中央根据敌情几度调整计划,基本都是在打通国际线路和在陕甘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之间徘徊,不过北上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直到最后通过报纸获悉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还仍存在的确切消息,才终于定下了到陕北去的最终方向。
进入甘南以后,谢昌云表现得异常沉静,对一些列的变动也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不仅如此,即便是中央红军余下部队整编为陕甘支队时,军委曾提出了两个相当于原来师一级的职位让谢昌云选择,也被谢昌云以想用时间考虑些长远问题为由给推掉了。
按照谢昌云的想法,现在红军已经渡过了最艰难、最危险的阶段,接下来的一切应该顺其自然,除非是一旦没有选择陕北作为最终目的地,自己才会出来劝说毛泽东等。
当中央最后终于确定了去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明确方向之后,谢昌云便知道自己重返红军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每当想起就要离开对自己关心备至的各级首长、和八个多月来一起流血牺牲、同甘共苦的战友,谢昌云的心里就觉得不是个滋味。
不过有一点谢昌云还是相当欣慰。按前世的资料,由于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留在了左路军,所以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只有八千人左右,也有说是一万人的。而现在,仅红一军团就有近八千人,再加上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以及红军大学的部分人员,一起总共有近一万六千人。也就是说,由于谢昌云的努力,至少有六千到八千的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保住了生命、或者是跟上了队伍。数千经过了长征考验的指战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通过长征,自己与中共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们建立起了更紧密的关系,同时也显示了自身全方位的才干。
十月十九号,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胜利的完成了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尽管还有还有一系列稳固根据地的战斗要打,但这已无关把陕北作为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的大局。
几天之后,谢昌云先是向毛泽东,继而又向张闻天和周恩来,提出了他要尽快返回广东的要求。
其实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了谢昌云近期的异常表现,甚至猜到了他可能会再次离开红军,毕竟这个学生自己独有一番事业,而且数月以来出生入死,已经尽到了他的心意。
因此毛泽东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不过是对谢昌云这么快就提出来要走而略感突然,事业嘴上还是劝说了谢昌云几句。
面对中央首长们的挽留,谢昌云解释道:“我在广东已能够左右政局,而且广东有很多方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消除了红军在腹地的威胁之后,蒋介石随时有可能会对广东进行整治,或者是陈济棠经不起桂系的诱惑而联桂反蒋,从而失去下属的支持,并会削弱或者葬送广东新政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这实际上等于是削弱了将来抗日的基础,也使蒋介石实行独裁少了一个掣肘,更会使红军少了一个将来可以密切合作的伙伴。中央现在已立足陕北,西北军东北军在红军面前都不足为虑,剩下的只是怎么样尽快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了。所以,我如果在广东遥策陕北,不管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肯定要留在陕北大得多。”
毛泽东等知道没理由强留住谢昌云,于是和张闻天、周恩来三人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权衡,期间又集体或个别与谢昌云做了数次长谈,最后终于同意了谢昌云的请求,并由周恩来对谢昌云的离开做了更为细致的安排。
在一间窑洞中,周恩来慎重的对谢昌云道:“昌云同志,考虑到你在白区的特殊地位,为了有利于你在广东的发展和便于今后向党内更大范围进行解释,也为了将来的全局着想,中央决定你这次离去以后,就正式与我们党脱离了组织上的关系,你以后与我们党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曾经和我们共同患难、今后将对我们继续支持的朋友关系。同时,中央决定给你一套电报密码和专用呼号,以后就由泽东同志亲自负责和你的联系。昌云同志,我代表中央,代表红军对你所做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相信你不会放弃革命信念,在另一条战线上一如既往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谢昌云也对中央和同志们的理解、信任表示了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表示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沟通与中央的联系,并尽快弄一批资金和药品来以解陕北急需。并可以把广东南华公司在西安设的分号作为联络转运的据点。在其他方面还能做哪些事再视情而定。
周恩来听了,便立刻决定借送谢昌云去西安的机会,派专人把南华分号的联系点马上建立起来。
谢昌云也表示了同意。
在谈到广东那些被收容的红军的去向时,周恩来表示,如果恢复这些人员的红军身份,对谢昌云会造成很大的不利,而且对被俘人员回队的审查历来是很严格的,几乎没有再启用的先例,所以这部分人员就交给谢昌云了,希望谢昌云能妥善的使用和安置。
谢昌云也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只不过要当面把话说清楚更好。
谢昌云离开的事被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连身边的警卫员李家书和通讯员张智勇都不知道,但却不能瞒着贺子珍。同时谢昌云在临走之前还想和弟弟谢昌华再见上一面。于是就由贺子珍出面以想见谢昌华为由,派人到四十多里外的四团驻地把他接了过来。
毛泽东、贺子珍夫妇当晚设家宴为谢昌云践行,同时也是款待从前线回来的谢昌华。
谢昌云对弟弟没敢说自己要走,只是用刚领到手的生活费,给谢昌华买了一双布鞋和一双布袜。吃饭时间又对他都说了许多关心和要注意的话,并让他向四团和原来二师的同志们带问好。
毛泽东似乎是想让谢昌云宽心,于是就说道:“三伢子也是老战士了,立过功,入了党,又读过书,是个好苗子。中央正考虑恢复红军大学,到时候就把他送去学习。”
谢昌云道:“那我在这里就替昌华谢谢老师了!”
毛泽东又接着嘱咐道:“以后有机会要打听一下谢先生的情况,有了消息赶紧告诉我。”
贺子珍则一个劲的朝兄弟俩的碗里夹桌上唯一的一碗荤菜——炖羊肉。
说是毛泽东夫妇请客,实际上这顿饭的萝卜、土豆和羊肉都是谢昌云买的。周恩来昨天亲手交给谢昌云的十块银元,但谢昌云知道红军现在十分困难,所以只留下了五块,其中一块多用来了买菜和给谢昌华、张智勇、李家书三人买鞋袜,剩下三块钱多应该可以够路上用的了,等到了西安就好办了。
谢昌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返回了部队。而谢昌云送走了弟弟、并将鞋袜给了要去保卫局开会的李家书和张智勇之后,自己马上也要起程了。
贺子珍不敢出去送谢昌云,只是忍着泪水给谢昌云又整理了一次简单的行李,嘴里还不住的反复叮咛着。
谢昌云劝道:“婶娘,不要难过,我这次走了以后又不是不回来了。我估计要一两年之内我还会来看你。等有了机会,我就把你接到广东去,我给你请最好的医生,给你彻底的治治病,好好的养养身子。对了,我到西安以后,就先想办法给你弄些食品和用品来。”
在贺子珍面前,谢昌云自己也不知怎么就变得婆婆妈妈了。
贺子珍嗯咽道:“云芽子,婶娘可等着享你的福了!婶娘还想让你帮着办一件事,你到了广东,离赣南就不远了,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毛毛的下落。离开苏区的时候,我把他托给了贺怡和泽覃。润之和我一直都很想他。”
谢昌云点头道:“婶娘放心,我一到广东就派人去找毛毛,一定给你带好消息过来。”
说完这句话,谢昌云眼含泪水,头也不回的就请走出了房间。再待下去,他怕自己弄不好会不忍心走了。
其后,黄开湘、杨成武率领四团经过浴血奋战和采用了灵活的战术,一举攻克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险关腊子口,胜利的打开了继续北上的通道。
但这并不意味着红军有了明确的去向目标。接下来数日,中央根据敌情几度调整计划,基本都是在打通国际线路和在陕甘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之间徘徊,不过北上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直到最后通过报纸获悉了陕北根据地和红军还仍存在的确切消息,才终于定下了到陕北去的最终方向。
进入甘南以后,谢昌云表现得异常沉静,对一些列的变动也没有提出任何建议,不仅如此,即便是中央红军余下部队整编为陕甘支队时,军委曾提出了两个相当于原来师一级的职位让谢昌云选择,也被谢昌云以想用时间考虑些长远问题为由给推掉了。
按照谢昌云的想法,现在红军已经渡过了最艰难、最危险的阶段,接下来的一切应该顺其自然,除非是一旦没有选择陕北作为最终目的地,自己才会出来劝说毛泽东等。
当中央最后终于确定了去和陕北红军会合的明确方向之后,谢昌云便知道自己重返红军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每当想起就要离开对自己关心备至的各级首长、和八个多月来一起流血牺牲、同甘共苦的战友,谢昌云的心里就觉得不是个滋味。
不过有一点谢昌云还是相当欣慰。按前世的资料,由于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留在了左路军,所以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只有八千人左右,也有说是一万人的。而现在,仅红一军团就有近八千人,再加上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以及红军大学的部分人员,一起总共有近一万六千人。也就是说,由于谢昌云的努力,至少有六千到八千的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保住了生命、或者是跟上了队伍。数千经过了长征考验的指战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通过长征,自己与中共领导人和红军指战员们建立起了更紧密的关系,同时也显示了自身全方位的才干。
十月十九号,中央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胜利的完成了史诗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尽管还有还有一系列稳固根据地的战斗要打,但这已无关把陕北作为中国革命新的大本营的大局。
几天之后,谢昌云先是向毛泽东,继而又向张闻天和周恩来,提出了他要尽快返回广东的要求。
其实毛泽东已经察觉到了谢昌云近期的异常表现,甚至猜到了他可能会再次离开红军,毕竟这个学生自己独有一番事业,而且数月以来出生入死,已经尽到了他的心意。
因此毛泽东心里已经有所准备,不过是对谢昌云这么快就提出来要走而略感突然,事业嘴上还是劝说了谢昌云几句。
面对中央首长们的挽留,谢昌云解释道:“我在广东已能够左右政局,而且广东有很多方面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消除了红军在腹地的威胁之后,蒋介石随时有可能会对广东进行整治,或者是陈济棠经不起桂系的诱惑而联桂反蒋,从而失去下属的支持,并会削弱或者葬送广东新政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这实际上等于是削弱了将来抗日的基础,也使蒋介石实行独裁少了一个掣肘,更会使红军少了一个将来可以密切合作的伙伴。中央现在已立足陕北,西北军东北军在红军面前都不足为虑,剩下的只是怎么样尽快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了。所以,我如果在广东遥策陕北,不管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经济上,所起到的实际作用肯定要留在陕北大得多。”
毛泽东等知道没理由强留住谢昌云,于是和张闻天、周恩来三人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权衡,期间又集体或个别与谢昌云做了数次长谈,最后终于同意了谢昌云的请求,并由周恩来对谢昌云的离开做了更为细致的安排。
在一间窑洞中,周恩来慎重的对谢昌云道:“昌云同志,考虑到你在白区的特殊地位,为了有利于你在广东的发展和便于今后向党内更大范围进行解释,也为了将来的全局着想,中央决定你这次离去以后,就正式与我们党脱离了组织上的关系,你以后与我们党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曾经和我们共同患难、今后将对我们继续支持的朋友关系。同时,中央决定给你一套电报密码和专用呼号,以后就由泽东同志亲自负责和你的联系。昌云同志,我代表中央,代表红军对你所做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同时,也相信你不会放弃革命信念,在另一条战线上一如既往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谢昌云也对中央和同志们的理解、信任表示了深深的谢意。同时也表示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沟通与中央的联系,并尽快弄一批资金和药品来以解陕北急需。并可以把广东南华公司在西安设的分号作为联络转运的据点。在其他方面还能做哪些事再视情而定。
周恩来听了,便立刻决定借送谢昌云去西安的机会,派专人把南华分号的联系点马上建立起来。
谢昌云也表示了同意。
在谈到广东那些被收容的红军的去向时,周恩来表示,如果恢复这些人员的红军身份,对谢昌云会造成很大的不利,而且对被俘人员回队的审查历来是很严格的,几乎没有再启用的先例,所以这部分人员就交给谢昌云了,希望谢昌云能妥善的使用和安置。
谢昌云也预料到会是这个结果,只不过要当面把话说清楚更好。
谢昌云离开的事被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连身边的警卫员李家书和通讯员张智勇都不知道,但却不能瞒着贺子珍。同时谢昌云在临走之前还想和弟弟谢昌华再见上一面。于是就由贺子珍出面以想见谢昌华为由,派人到四十多里外的四团驻地把他接了过来。
毛泽东、贺子珍夫妇当晚设家宴为谢昌云践行,同时也是款待从前线回来的谢昌华。
谢昌云对弟弟没敢说自己要走,只是用刚领到手的生活费,给谢昌华买了一双布鞋和一双布袜。吃饭时间又对他都说了许多关心和要注意的话,并让他向四团和原来二师的同志们带问好。
毛泽东似乎是想让谢昌云宽心,于是就说道:“三伢子也是老战士了,立过功,入了党,又读过书,是个好苗子。中央正考虑恢复红军大学,到时候就把他送去学习。”
谢昌云道:“那我在这里就替昌华谢谢老师了!”
毛泽东又接着嘱咐道:“以后有机会要打听一下谢先生的情况,有了消息赶紧告诉我。”
贺子珍则一个劲的朝兄弟俩的碗里夹桌上唯一的一碗荤菜——炖羊肉。
说是毛泽东夫妇请客,实际上这顿饭的萝卜、土豆和羊肉都是谢昌云买的。周恩来昨天亲手交给谢昌云的十块银元,但谢昌云知道红军现在十分困难,所以只留下了五块,其中一块多用来了买菜和给谢昌华、张智勇、李家书三人买鞋袜,剩下三块钱多应该可以够路上用的了,等到了西安就好办了。
谢昌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清早就返回了部队。而谢昌云送走了弟弟、并将鞋袜给了要去保卫局开会的李家书和张智勇之后,自己马上也要起程了。
贺子珍不敢出去送谢昌云,只是忍着泪水给谢昌云又整理了一次简单的行李,嘴里还不住的反复叮咛着。
谢昌云劝道:“婶娘,不要难过,我这次走了以后又不是不回来了。我估计要一两年之内我还会来看你。等有了机会,我就把你接到广东去,我给你请最好的医生,给你彻底的治治病,好好的养养身子。对了,我到西安以后,就先想办法给你弄些食品和用品来。”
在贺子珍面前,谢昌云自己也不知怎么就变得婆婆妈妈了。
贺子珍嗯咽道:“云芽子,婶娘可等着享你的福了!婶娘还想让你帮着办一件事,你到了广东,离赣南就不远了,你能不能帮我打听一下毛毛的下落。离开苏区的时候,我把他托给了贺怡和泽覃。润之和我一直都很想他。”
谢昌云点头道:“婶娘放心,我一到广东就派人去找毛毛,一定给你带好消息过来。”
说完这句话,谢昌云眼含泪水,头也不回的就请走出了房间。再待下去,他怕自己弄不好会不忍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