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各方妥协
南京军事观察团回到广州总结演习观感的时候,陈诚一语道出了大家闷在心里的话,“如果广东真是能拿出五个这样的师来,我看还是不要与之正面较量为好。”
“陈长官说的极是。粤军的训练水平和战术的运用能力明显高于我们中央军,而且装备与比我们的德械师相比也胜之一筹,如果是一对一的打,我们必败无疑,以二对一,我们也没有胜算的把握。萌国兄你以为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拉上36师师长宋希濂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与粤军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对各种装备和战术手段的有效利用方面。飞机我们有,但是敢在天上和步兵直接配合吗?山炮、迫击炮,甚至重炮我们也有,但是是能做到给步兵提供五十米距离上的火力支援吗?做个比喻,在同等条件下情况下,如果粤军能够发挥出装备八成的作用,我们最多也不会超过五成。这就是我看了演习之后得出的初步评价。”宋希濂用量的方式做出了比较。
紧接着桂永清再次发言道:“另外我还和谢昌云简单交谈了两次,我感到尽管他年轻的令人不敢相信,而且不是军校出身,但是无论在战役统筹方面、还是在战术细节方面都有十分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中央军的优劣也了如指掌。而且,粤军那些将领在他面前都不表现得十分顺服,看来是深孚众望。粤军能够几年内异军突起,超过了我们同样也是训练了几年的德械师,想来与这位总参谋长脱不了干系。
“我也有同感。能把他的治军手段让粤军接受并得到有效的贯彻,这个谢昌云确实不简单。如假以时日,谢昌云和粤军只怕更是远非今日可比了!”陈诚感慨之中看得更远。
“各位长官、学长,以卑职拙见,粤军军校种类之齐全,训练设施之完备,专业化程度之高,培养人才之多,航空学校有飞行学员数百,而装甲学校在校生竟达二千多以上。他们最先安排我们参观这些,而后又是在演习中尽展其优势,并以新型战车登场,其良苦用心就是想昭示他们的潜在实力。但卑职以为,粤军必定还会有所隐藏。其目前的真实作战能力和持续战争的潜力应该远超过要我们所看到的。”观察团中的一个黄埔四期的上校也颇有见地的补充到。
“如果粤军如此大力整顿军备是准备抵抗倭寇,那不失为国家之幸。但若是用于与中央政府抗衡,无疑是野心昭昭!”也有人不无担忧。
张治中急忙打断那人的话道:“各位,我们考察团赴粤目的,是从军事角度对粤军当前的实力做出如实评价,与其他方面无关。回南京之后,考察团将汇总各位所见向军事委员会呈递一份报告,如有不尽之处,各位也可以自行写出观感直接呈报。粤军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和耐人寻味之处,各位这两天不妨与同学故友多做交流,回去之后再做更深研究。”
在南京观察团研讨的同时,被人誉为“小诸葛”的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直接向陈济棠提出了请广东派人训练桂军,以填补桂系将全部日本教官遣散后的空缺。
对此陈济棠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广西能下定决心与日本军方断绝往来,广东也不能作壁上观。但是对白崇禧进一步提出的希望谢总参谋长能率队亲往广西的要求,陈济棠还是以目前局势尚不明朗、广东还需要谢昌云坐镇为由而推辞了。
当晚,谢昌云特意拜访了陈诚,并赠送了一块夜光盘手表和一面粤绣,作为对他曾下令保护自己父母的感谢。陈诚推辞不掉只好收了,然后两人又在一起谈礼节性的交谈了十余分钟。
第一集团军对观察团其他成员也都备有薄礼,而作为校友或师生间的私人相赠也不少,探望及宴请也十分频繁。到了观察团要离开之时大家握手拥抱、个别的甚至洒泪告别,丝毫看不出有各为其主、在战场拼个你死我活的迹象。
观察团返回南京后,中央军就很快就停止了军事调动,已进至湖南的两个师也退回到了湖北咸宁。
接着在全国各政治势力的一再呼吁以及程潜、阎锡山、张静江等人的极力调停之下,南京、广东和广西三方代表于八月上旬在长沙举行了数轮三边和双边会谈,最终达成了互为妥协的协定:
粤桂声明拥护中央政府,接受政府对政务军务的全面监察指导,不受中央政府之命绝不出兵省外,一旦全面抗日开始,即以全部人力财力听从中央政府调遣。而中央政府同意两广暂时保持现状不变,并承诺日本若再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央政府将不再退让,即发动全国进行抗战。
两广危机不费一枪一弹遂告解决。
南京高层有人透露,广东内部政通人和、经济军事实力强盛,并始终没有与桂系结成真正的军事同盟,是蒋介石最终决定妥协的主要原因。
谢昌云随后就将两广危急化解的原因及过程电告了毛泽东,同时也分析到两广危急解决之后,蒋介石必将很快把注意力转到陕北,压逼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对红军进行全力围剿,在这种情况下,陕北面临的形势虽然很严峻,但也同样会激化蒋介石与既不愿意与红军作战、又不愿意被调离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所以他建议中共还是应继续把联合张扬稳定陕北的方针放在首位,密切注视各方动向并寻找契机,而向西北发展的策略最好是稳步推进、避免造成兵力分散和激化与西北三马(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的矛盾。
此外,谢昌云还提到广东南华公司已经从南京资源委员会手中接收了的延长油矿的勘探和开采权,新增的人员及机械设备正在陆续到达,同时还有一批地质和矿物专家将赴陕北勘探其它矿物,希望能够予以妥善保护。
在电报的最后,谢昌云告诉毛泽东又有二十万元已汇往西安。
不到一年的时间,谢昌云已经向中共提供了五十万的经费,再加上红军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筹集到的五十万现款和大批粮食物资、以及招收的八千新兵,使得陕北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含红十五军团在内的红一方面军及陕北地方部队也发展到了三万余人,成了中央和毛泽东的路线正确性的最好体现。
之所以如此尽力,除了对红军本身的感情之外,其中也有一个谢昌云不好对中共明言的原因,他是想借此让中共减少对国际(苏联)援助的过高期盼以避免决策失误。
因为自从在长征中到达四川懋功之后,向西北发展打通国际线路,背靠苏联来求得生存发展的设想已多次被提到了中央的议程上。到了陕北之后,面对难于养活数万红军的黄土高原贫瘠之地,又在各怀心思、想利用共产党达到一定目的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鼓动下,中共中央最后还是下定了向宁夏、甘肃、新疆一带发展并争取尽快获取苏联援助的决心,而后来使两万多红军精锐全军覆没的西路军惨剧就源于此处。
当然,除了军事上的错误以外,西路军的失败还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在里面,谢昌云虽然不想陷于其中,但也想尝试一下能否用间接的方式来避免或减少红军的损失。
毛泽东第二天便给谢昌云回了电报,虽然对谢昌云似乎已经知道中共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的秘密往来、以及预测到了红军正准备实施的“宁夏战役”计划这一情况不置可否,也没有对谢昌云的建议做出明确表态,但还是希望他就这两方面尽可能的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和建议。
谢昌云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目前的资历和以前所表现出的能力,还不足以到能够直接影响中共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的程度,有些事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以免自己这里煞费苦心的搞出来的东西中共不接受,等到是非明辨了之后反而会使彼此间关系陷于尴尬。所以谢昌云就没有再给毛泽东回电。
在历时三个多月的两广危机期间,除了部队的调动之外,广东和谢昌云其它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仍然在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在演习中第一次亮相的新型坦克和装甲车就是其中一例。
参加演习的二辆坦克和六辆装甲步兵战车,是于在六月初分别完成组装并投入整车运行试验的。
该型坦克性能为乘员三人,全重为九点五五吨,可适应中国大部分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后置式柴油发动机功率一百七十五马力,最大时速四十五公里,一次加油最大行驶里程三百二十公里,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次性铸造的卵形旋转炮塔厚度为七十公分,前后部车身均为为最新研制的氧化铝复合装甲板;装备有四十毫米火炮一门,配弹七十五发,十二点七毫米并列机枪和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各配弹八百发;此外两侧还配有烟幕发生器。
装甲步兵战车有乘员三人,另可搭载步兵六至八人;正面设有七点九毫米机枪一挺,顶部突起部分设有十二点七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一挺;车厢内在两侧和后部共开有六个射孔,顶部有四个窗孔,并安装有供通用机枪和火箭筒使用固定支架,可供步兵探出车身进行大视角射击。而且,战车所采用的装甲板同样为氧化铝陶瓷复合装甲板,可以抵御日军所有步兵武器在任何距离上的攻击,并可在被二百五十米外的37mm战防炮直接命中的情况下不被击穿。
这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完全等于是一个活动堡垒,一旦闯入敌阵将是势不可挡。测试数据显示,如果使用两辆36式坦克和六辆36式步兵战车相搭配,就可在没有其他步兵跟进掩护的情况下,轻易的突破并有效控制一公里宽的密集防御正面。
在此基础之上,装甲研究所又相继开发出了履带式自行七五毫米火炮、自行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自行双管三七毫米高射炮、救护及弹药运输车等系列装备,以及部分的轮式重型装备。
“陈长官说的极是。粤军的训练水平和战术的运用能力明显高于我们中央军,而且装备与比我们的德械师相比也胜之一筹,如果是一对一的打,我们必败无疑,以二对一,我们也没有胜算的把握。萌国兄你以为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拉上36师师长宋希濂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我们与粤军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对各种装备和战术手段的有效利用方面。飞机我们有,但是敢在天上和步兵直接配合吗?山炮、迫击炮,甚至重炮我们也有,但是是能做到给步兵提供五十米距离上的火力支援吗?做个比喻,在同等条件下情况下,如果粤军能够发挥出装备八成的作用,我们最多也不会超过五成。这就是我看了演习之后得出的初步评价。”宋希濂用量的方式做出了比较。
紧接着桂永清再次发言道:“另外我还和谢昌云简单交谈了两次,我感到尽管他年轻的令人不敢相信,而且不是军校出身,但是无论在战役统筹方面、还是在战术细节方面都有十分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我们中央军的优劣也了如指掌。而且,粤军那些将领在他面前都不表现得十分顺服,看来是深孚众望。粤军能够几年内异军突起,超过了我们同样也是训练了几年的德械师,想来与这位总参谋长脱不了干系。
“我也有同感。能把他的治军手段让粤军接受并得到有效的贯彻,这个谢昌云确实不简单。如假以时日,谢昌云和粤军只怕更是远非今日可比了!”陈诚感慨之中看得更远。
“各位长官、学长,以卑职拙见,粤军军校种类之齐全,训练设施之完备,专业化程度之高,培养人才之多,航空学校有飞行学员数百,而装甲学校在校生竟达二千多以上。他们最先安排我们参观这些,而后又是在演习中尽展其优势,并以新型战车登场,其良苦用心就是想昭示他们的潜在实力。但卑职以为,粤军必定还会有所隐藏。其目前的真实作战能力和持续战争的潜力应该远超过要我们所看到的。”观察团中的一个黄埔四期的上校也颇有见地的补充到。
“如果粤军如此大力整顿军备是准备抵抗倭寇,那不失为国家之幸。但若是用于与中央政府抗衡,无疑是野心昭昭!”也有人不无担忧。
张治中急忙打断那人的话道:“各位,我们考察团赴粤目的,是从军事角度对粤军当前的实力做出如实评价,与其他方面无关。回南京之后,考察团将汇总各位所见向军事委员会呈递一份报告,如有不尽之处,各位也可以自行写出观感直接呈报。粤军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和耐人寻味之处,各位这两天不妨与同学故友多做交流,回去之后再做更深研究。”
在南京观察团研讨的同时,被人誉为“小诸葛”的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直接向陈济棠提出了请广东派人训练桂军,以填补桂系将全部日本教官遣散后的空缺。
对此陈济棠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广西能下定决心与日本军方断绝往来,广东也不能作壁上观。但是对白崇禧进一步提出的希望谢总参谋长能率队亲往广西的要求,陈济棠还是以目前局势尚不明朗、广东还需要谢昌云坐镇为由而推辞了。
当晚,谢昌云特意拜访了陈诚,并赠送了一块夜光盘手表和一面粤绣,作为对他曾下令保护自己父母的感谢。陈诚推辞不掉只好收了,然后两人又在一起谈礼节性的交谈了十余分钟。
第一集团军对观察团其他成员也都备有薄礼,而作为校友或师生间的私人相赠也不少,探望及宴请也十分频繁。到了观察团要离开之时大家握手拥抱、个别的甚至洒泪告别,丝毫看不出有各为其主、在战场拼个你死我活的迹象。
观察团返回南京后,中央军就很快就停止了军事调动,已进至湖南的两个师也退回到了湖北咸宁。
接着在全国各政治势力的一再呼吁以及程潜、阎锡山、张静江等人的极力调停之下,南京、广东和广西三方代表于八月上旬在长沙举行了数轮三边和双边会谈,最终达成了互为妥协的协定:
粤桂声明拥护中央政府,接受政府对政务军务的全面监察指导,不受中央政府之命绝不出兵省外,一旦全面抗日开始,即以全部人力财力听从中央政府调遣。而中央政府同意两广暂时保持现状不变,并承诺日本若再进一步扩大侵略,中央政府将不再退让,即发动全国进行抗战。
两广危机不费一枪一弹遂告解决。
南京高层有人透露,广东内部政通人和、经济军事实力强盛,并始终没有与桂系结成真正的军事同盟,是蒋介石最终决定妥协的主要原因。
谢昌云随后就将两广危急化解的原因及过程电告了毛泽东,同时也分析到两广危急解决之后,蒋介石必将很快把注意力转到陕北,压逼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对红军进行全力围剿,在这种情况下,陕北面临的形势虽然很严峻,但也同样会激化蒋介石与既不愿意与红军作战、又不愿意被调离西北的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矛盾,所以他建议中共还是应继续把联合张扬稳定陕北的方针放在首位,密切注视各方动向并寻找契机,而向西北发展的策略最好是稳步推进、避免造成兵力分散和激化与西北三马(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的矛盾。
此外,谢昌云还提到广东南华公司已经从南京资源委员会手中接收了的延长油矿的勘探和开采权,新增的人员及机械设备正在陆续到达,同时还有一批地质和矿物专家将赴陕北勘探其它矿物,希望能够予以妥善保护。
在电报的最后,谢昌云告诉毛泽东又有二十万元已汇往西安。
不到一年的时间,谢昌云已经向中共提供了五十万的经费,再加上红军东渡黄河后在山西筹集到的五十万现款和大批粮食物资、以及招收的八千新兵,使得陕北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含红十五军团在内的红一方面军及陕北地方部队也发展到了三万余人,成了中央和毛泽东的路线正确性的最好体现。
之所以如此尽力,除了对红军本身的感情之外,其中也有一个谢昌云不好对中共明言的原因,他是想借此让中共减少对国际(苏联)援助的过高期盼以避免决策失误。
因为自从在长征中到达四川懋功之后,向西北发展打通国际线路,背靠苏联来求得生存发展的设想已多次被提到了中央的议程上。到了陕北之后,面对难于养活数万红军的黄土高原贫瘠之地,又在各怀心思、想利用共产党达到一定目的的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鼓动下,中共中央最后还是下定了向宁夏、甘肃、新疆一带发展并争取尽快获取苏联援助的决心,而后来使两万多红军精锐全军覆没的西路军惨剧就源于此处。
当然,除了军事上的错误以外,西路军的失败还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在里面,谢昌云虽然不想陷于其中,但也想尝试一下能否用间接的方式来避免或减少红军的损失。
毛泽东第二天便给谢昌云回了电报,虽然对谢昌云似乎已经知道中共与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的秘密往来、以及预测到了红军正准备实施的“宁夏战役”计划这一情况不置可否,也没有对谢昌云的建议做出明确表态,但还是希望他就这两方面尽可能的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和建议。
谢昌云想了一想,觉得自己目前的资历和以前所表现出的能力,还不足以到能够直接影响中共方面的重大战略决策的程度,有些事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以免自己这里煞费苦心的搞出来的东西中共不接受,等到是非明辨了之后反而会使彼此间关系陷于尴尬。所以谢昌云就没有再给毛泽东回电。
在历时三个多月的两广危机期间,除了部队的调动之外,广东和谢昌云其它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仍然在按部就班的继续进行。在演习中第一次亮相的新型坦克和装甲车就是其中一例。
参加演习的二辆坦克和六辆装甲步兵战车,是于在六月初分别完成组装并投入整车运行试验的。
该型坦克性能为乘员三人,全重为九点五五吨,可适应中国大部分公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后置式柴油发动机功率一百七十五马力,最大时速四十五公里,一次加油最大行驶里程三百二十公里,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次性铸造的卵形旋转炮塔厚度为七十公分,前后部车身均为为最新研制的氧化铝复合装甲板;装备有四十毫米火炮一门,配弹七十五发,十二点七毫米并列机枪和十二点七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各配弹八百发;此外两侧还配有烟幕发生器。
装甲步兵战车有乘员三人,另可搭载步兵六至八人;正面设有七点九毫米机枪一挺,顶部突起部分设有十二点七毫米高平两用机枪一挺;车厢内在两侧和后部共开有六个射孔,顶部有四个窗孔,并安装有供通用机枪和火箭筒使用固定支架,可供步兵探出车身进行大视角射击。而且,战车所采用的装甲板同样为氧化铝陶瓷复合装甲板,可以抵御日军所有步兵武器在任何距离上的攻击,并可在被二百五十米外的37mm战防炮直接命中的情况下不被击穿。
这样具有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完全等于是一个活动堡垒,一旦闯入敌阵将是势不可挡。测试数据显示,如果使用两辆36式坦克和六辆36式步兵战车相搭配,就可在没有其他步兵跟进掩护的情况下,轻易的突破并有效控制一公里宽的密集防御正面。
在此基础之上,装甲研究所又相继开发出了履带式自行七五毫米火炮、自行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自行双管三七毫米高射炮、救护及弹药运输车等系列装备,以及部分的轮式重型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