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爆点
木青去添火了。
本来高博的评论文章,浏览阅读量不过几十万而已。就算引发了争议,也最多是扩散到全业界,几百万人关注。
但是在木青的操作下,各大软件的公众号、网红大V之类,忽然之间开始给一个小镇打广告。确切的说,是卖力推荐小镇的石桥。
不仅是软文广告,一些人更是晒出了,自己与石桥的合影。
当然了,还有油画……
一时之间,不仅是整个业界震动,连同没相干的普罗大众,也参与到话题中来。
“这是什么地方呀,感觉挺漂亮的。”
“哇,这是我最喜欢的环境,水乡小镇,小桥流水人家。”
“关键是那桥,也有些特别啊。那是一条桥,还是两条桥呀?怎么感觉,是两条桥合并在一起呢?”
“……”
不得不说,在网络的时代,一个网红几百万粉丝,一个公众号上千万阅读量,他们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已经不逊色于报纸杂啦。
或者说,这种新兴媒体,比传统纸媒,更方便快捷。
追逐热点,或者制造热点,更有时效性。
在这些人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沈庄。一个地方也不算偏僻,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小镇。
小桥流水,划桨荡舟,绿树映水,没有丝毫污染的天然景致,立即引发了大量城里人、上班族的热议。
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参与了文化节,并且去了沈庄小镇的游客。
且不说这些游客,在去了沈庄之后,到底是满意而归,还是大失所望。反正在朋友圈、网络上,他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留影,享受别人嫉羡。
一些有文采的,更是在时隔几天的情况下,上传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记。
什么沈庄印象,最美小镇。
故乡的记忆,摇曳的乌篷船。
白墙黑瓦,随手一拍就是斑驳的岁月痕迹。
各种文章,或是激昂,或是温婉,不知道是真情实感,还是瞎编的。总而言之,点击率不少,许多人表示酸成了柠檬精。
反正这些游客,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成为了沈庄的推广员。
这样的热度,发酵了大半天之后,才被昆县方面发现了。
哇,这是意外之喜,也是铁打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他们费心举办的文化节,也轮不到沈庄出彩,不是吗?
逻辑完美,也说明了文化节圆满成功,达成目的……
反正会议室中,负责筹划文化节的人,可以理直气壮的揽功。不过表功,也不是重点。反正商讨之后,昆县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重点突显沈庄。
尽管在时效上,新媒体比较厉害。
但是要也承认,在广度和深度上,传统的媒体,覆盖率比较高。
沈庄登上央视新闻啦,哪怕不是一套黄金档的新闻,而是新闻频道的新闻。但是十几秒钟的简讯,一样在民间掀起了热潮。
所以就算文化节结束了,沈庄却再次迎来了大波游客。
事实上,小镇还是挺不错的。除了钥匙桥以外,还有十几条石桥,一样颇有情趣。另外在镇子中,也有几栋古宅,也有些许历史遗韵。
再加上昆县官方,也明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举全县之力,保证让每一个旅客玩得惬意,吃得开心,住得舒服。
各种客栈、旅店、商铺,也立即上马规划,投入人力物力建造。
当然了,那也是后话。
反正在各种方面的推动下,沈庄立即成为了网红圣地。如果运营得当,估计它会一直红下去,成为名胜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股热潮之下,不仅沈庄红了,连同钥匙桥也火了,进而白叶的油画双桥,也随之倍受关注。
这也算是情理之中,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稀奇。
先是画好,带动了沈庄的名气,然后沈庄红火了,自然反过来回馈作品。
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最关键是,小镇的景点,其实也不多。就算搞开发,也需要时间,不能立马变出来。
这种情况下,与油画合影,也成了一个流程。
毕竟从本心上来说,大家也觉得这幅油画,十分的传神,挺好。具体怎么好,普通人没办法细说,但是整体感受上,他们还是觉得,油画看得舒服。
一个两个有感触,可能还是审美偏差。
但是当百个千个人,一起称赞的时候,那自然是真的好。
有口皆碑,油画自然也火啦。
以至于在几天之后,一些记者决定重点报道油画,搞成一个专题。
毕竟整个沈庄,不要说运河、石桥、建筑,哪怕是一棵古树,都已经有人在查询资料,要把它前世今生全部发掘出来。
各个角度的新闻,都有人在操作啦。
几个记者好不容易,才发现了油画这个“盲点”,肯定不能错过。
当下他们兴冲冲,又来到了沈庄展览厅。
在厅中,他们才架好了设备,恰好有几个人走了进来。
几个游客走进厅中,才抬眼打量油画。
刷刷刷,一个记者就凑上去,兴起了话筒,笑眯眯道:“几位先生好,我是XX报的通信员,请问你们现在方便接受采访吗?”
“……”
几个游客面面相觑。
沉吟了下,才有人点头道:“行吧,你想问什么?”
记者欣喜而笑,连忙切入正题:“请问几位,觉得这油画怎么样?”
“嗯……”
几个游客,又相互对望。
其中一个年轻人,瞄了眼镜头之后,忽然咬牙道:“这画……不怎么样,在我看来,就是个垃圾!”
“呃!”
记者呆了,愣了一愣。
旋即他兴奋了,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撞大彩啦。
别人都说画好,有人却骂这是垃圾。
这算什么?
爆点啊。
新闻的爆点啊。
记者乐开了笑,脸庞兴奋激动得快扭曲了,他以莫大的意志力,控制颤动的声音,再一次询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知道……许多人看了,都觉得画好。”
“他们懂个屁。”
那个年轻人似乎完全放开了,又或者是破罐破摔,反正一脸鄙视之色,大放厥词:“你说的许多人,基本是庸人,懂什么艺术啊?”
“要知道,群众喜欢的,未必就是好东西。比如说……那些带星星字符的,不可描述的东西,喜欢的人多吧?”
“但是呢,这些东西都要屏蔽,不屏蔽就等着404……咳咳。我的意思是,有些东西注定难登大雅之堂,当不起盛誉。”
“比如说这画,就是如此。”
年轻人哼声道:“这是什么玩意呀,浪漫写实的诗意……呸,好大的脸。反正我看了画,没觉得有什么诗意,反而觉得这阴沉沉的色调,没有半点生机活力。特别是造型、线条,又僵又硬,我看着不像是诗,反而像是那一坨东西。”
“还烂漫诗意呢,纯粹就是烂!”
年轻人冷笑道:“不要以为,一些人随便鼓吹几句,就可以把烂画当好画。要知道真正的经典,从来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至名归的结果。”
本来高博的评论文章,浏览阅读量不过几十万而已。就算引发了争议,也最多是扩散到全业界,几百万人关注。
但是在木青的操作下,各大软件的公众号、网红大V之类,忽然之间开始给一个小镇打广告。确切的说,是卖力推荐小镇的石桥。
不仅是软文广告,一些人更是晒出了,自己与石桥的合影。
当然了,还有油画……
一时之间,不仅是整个业界震动,连同没相干的普罗大众,也参与到话题中来。
“这是什么地方呀,感觉挺漂亮的。”
“哇,这是我最喜欢的环境,水乡小镇,小桥流水人家。”
“关键是那桥,也有些特别啊。那是一条桥,还是两条桥呀?怎么感觉,是两条桥合并在一起呢?”
“……”
不得不说,在网络的时代,一个网红几百万粉丝,一个公众号上千万阅读量,他们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已经不逊色于报纸杂啦。
或者说,这种新兴媒体,比传统纸媒,更方便快捷。
追逐热点,或者制造热点,更有时效性。
在这些人的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沈庄。一个地方也不算偏僻,但是绝大多数人,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小镇。
小桥流水,划桨荡舟,绿树映水,没有丝毫污染的天然景致,立即引发了大量城里人、上班族的热议。
最先反应过来的,自然是参与了文化节,并且去了沈庄小镇的游客。
且不说这些游客,在去了沈庄之后,到底是满意而归,还是大失所望。反正在朋友圈、网络上,他们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留影,享受别人嫉羡。
一些有文采的,更是在时隔几天的情况下,上传分享自己的旅行日记。
什么沈庄印象,最美小镇。
故乡的记忆,摇曳的乌篷船。
白墙黑瓦,随手一拍就是斑驳的岁月痕迹。
各种文章,或是激昂,或是温婉,不知道是真情实感,还是瞎编的。总而言之,点击率不少,许多人表示酸成了柠檬精。
反正这些游客,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成为了沈庄的推广员。
这样的热度,发酵了大半天之后,才被昆县方面发现了。
哇,这是意外之喜,也是铁打的功劳啊。如果没有他们费心举办的文化节,也轮不到沈庄出彩,不是吗?
逻辑完美,也说明了文化节圆满成功,达成目的……
反正会议室中,负责筹划文化节的人,可以理直气壮的揽功。不过表功,也不是重点。反正商讨之后,昆县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重点突显沈庄。
尽管在时效上,新媒体比较厉害。
但是要也承认,在广度和深度上,传统的媒体,覆盖率比较高。
沈庄登上央视新闻啦,哪怕不是一套黄金档的新闻,而是新闻频道的新闻。但是十几秒钟的简讯,一样在民间掀起了热潮。
所以就算文化节结束了,沈庄却再次迎来了大波游客。
事实上,小镇还是挺不错的。除了钥匙桥以外,还有十几条石桥,一样颇有情趣。另外在镇子中,也有几栋古宅,也有些许历史遗韵。
再加上昆县官方,也明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即举全县之力,保证让每一个旅客玩得惬意,吃得开心,住得舒服。
各种客栈、旅店、商铺,也立即上马规划,投入人力物力建造。
当然了,那也是后话。
反正在各种方面的推动下,沈庄立即成为了网红圣地。如果运营得当,估计它会一直红下去,成为名胜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股热潮之下,不仅沈庄红了,连同钥匙桥也火了,进而白叶的油画双桥,也随之倍受关注。
这也算是情理之中,顺理成章的事情,不稀奇。
先是画好,带动了沈庄的名气,然后沈庄红火了,自然反过来回馈作品。
这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最关键是,小镇的景点,其实也不多。就算搞开发,也需要时间,不能立马变出来。
这种情况下,与油画合影,也成了一个流程。
毕竟从本心上来说,大家也觉得这幅油画,十分的传神,挺好。具体怎么好,普通人没办法细说,但是整体感受上,他们还是觉得,油画看得舒服。
一个两个有感触,可能还是审美偏差。
但是当百个千个人,一起称赞的时候,那自然是真的好。
有口皆碑,油画自然也火啦。
以至于在几天之后,一些记者决定重点报道油画,搞成一个专题。
毕竟整个沈庄,不要说运河、石桥、建筑,哪怕是一棵古树,都已经有人在查询资料,要把它前世今生全部发掘出来。
各个角度的新闻,都有人在操作啦。
几个记者好不容易,才发现了油画这个“盲点”,肯定不能错过。
当下他们兴冲冲,又来到了沈庄展览厅。
在厅中,他们才架好了设备,恰好有几个人走了进来。
几个游客走进厅中,才抬眼打量油画。
刷刷刷,一个记者就凑上去,兴起了话筒,笑眯眯道:“几位先生好,我是XX报的通信员,请问你们现在方便接受采访吗?”
“……”
几个游客面面相觑。
沉吟了下,才有人点头道:“行吧,你想问什么?”
记者欣喜而笑,连忙切入正题:“请问几位,觉得这油画怎么样?”
“嗯……”
几个游客,又相互对望。
其中一个年轻人,瞄了眼镜头之后,忽然咬牙道:“这画……不怎么样,在我看来,就是个垃圾!”
“呃!”
记者呆了,愣了一愣。
旋即他兴奋了,也意识到自己似乎撞大彩啦。
别人都说画好,有人却骂这是垃圾。
这算什么?
爆点啊。
新闻的爆点啊。
记者乐开了笑,脸庞兴奋激动得快扭曲了,他以莫大的意志力,控制颤动的声音,再一次询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知道……许多人看了,都觉得画好。”
“他们懂个屁。”
那个年轻人似乎完全放开了,又或者是破罐破摔,反正一脸鄙视之色,大放厥词:“你说的许多人,基本是庸人,懂什么艺术啊?”
“要知道,群众喜欢的,未必就是好东西。比如说……那些带星星字符的,不可描述的东西,喜欢的人多吧?”
“但是呢,这些东西都要屏蔽,不屏蔽就等着404……咳咳。我的意思是,有些东西注定难登大雅之堂,当不起盛誉。”
“比如说这画,就是如此。”
年轻人哼声道:“这是什么玩意呀,浪漫写实的诗意……呸,好大的脸。反正我看了画,没觉得有什么诗意,反而觉得这阴沉沉的色调,没有半点生机活力。特别是造型、线条,又僵又硬,我看着不像是诗,反而像是那一坨东西。”
“还烂漫诗意呢,纯粹就是烂!”
年轻人冷笑道:“不要以为,一些人随便鼓吹几句,就可以把烂画当好画。要知道真正的经典,从来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至名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