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东北是中国抗战胜利成果中一个最大的“桃子”‘,它不仅吸引着中国国内两大政治力量,也使美国和苏联想入非非。
  美国一直在盼望日本关东军投降后取代日本完全控制东北,但是要迫使70余万关东军投降乃至在整个中国大陆击败日本,美国还须付出100 万官兵伤亡的代价。
  美国不可能承受如此重大的牺牲,故罗斯福总统希望由苏联出兵东北,以减轻美国的损失。
  美国的请求给了斯大林一个极好的机会,苏联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苏联对于东北一向十分关注,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临近,斯大林已经开始仔细地考虑东北问题了。对于罗斯福的请求,斯大林一方面明确表示愿意参战,同意出兵东北;另一方面竟不客气地提出了参战后的权益要求。
  为了最后确定美苏双边利益归属和划分问题,在前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最南端的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小城市——雅尔塔召开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1945年2 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几乎同时抵达这里,“三巨头”会议随即开始。
  2 月8 日,“三巨头”正式讨论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问题。在第一次讨论中,罗斯福没有等斯大林开价,就认为把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从日本人手中移交给俄国没有问题。罗斯福深知斯大林为了海上“霸业”太需要太平洋上这个不冻港大连了,对此他也表示“赞成苏联租借大连或把大连变成国际共管的***来使用”,但他倾向后者。
  实际上,罗斯福早在这次会议前已经写信给斯大林表达了以上意见。对于罗斯福的“慷慨”,斯大林却仍不满足。他告诉罗斯福除了以上条件外,苏联还要求使用满洲铁路。时隔数日,斯大林将莫洛托夫起草的协定草案交给了罗斯福。这份草案包含了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全部条件。其要点如下:(一)维持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
  (二)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俄国的各项权益,即:甲、将库页岛南部及其全部毗连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这个港口的优惠权益,恢复租借旅顺为苏联海军基地;丙、设立中苏合营公司,对通往大连的中东铁路及南满铁路进行共管,并保证苏联的优惠权益,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权益。
  (三)千岛群岛交给苏联。
  斯大林的价码实在是太高了。罗斯福和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同斯大林、莫洛托夫一起又多次交换意见,希望苏方适当降低价码,然而斯大林那里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为了换取苏联出兵减少美军的伤亡,罗斯福不惜牺牲中国的权益来达到目的,于是全部答应了斯大林的条件。
  由于罗斯福答应斯大林的是中国的领土和权益,这就涉及到必须征得中国政府同意的问题。但是协定草案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写法十分含糊,仅指出:“三大国政府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应在战败日本后毫无条件地予以满足。苏联方面表示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以期用武力帮助中国达到从日本枷锁下获得解放的目的。”尽管罗斯福后来在协定上加上了“经谅解,有关外蒙及上述港口与铁路的协议尚需征得蒋委员长的同意,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这么一段修饰语,但是罗斯福为了美国的利益,牺牲中国的民族权益的最终用心是掩饰不了的。
  雅尔塔协定是大国政治贸易的产物,对美苏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通过这个协定斯大林得到了他需要的权益,罗斯福则得到了苏联参加和支持其对华政策的保证。
  在协定中美国没有放弃其在中国东北的权利,同时也不允许苏联独占东北。白宫的政策是坚持要求克里姆林宫在东北实行“门户开放”,以确保美国资本在战后进入东北畅通无阻,并且积极支持国民党政权尽快控制东北地区。这个协定还划定了美苏两国在远东和中国的势力范围,既对双方都有利,又都有约束,因此美苏两国谁也不吃亏,谁也都乐意接受。而真正吃亏的是被当作交易筹码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中国没有代表参加雅尔塔会议。其中雅尔塔密约对外界是严格保密的。连蒋介石也没有看到全文。
  1945年3 月15日,蒋介石收到了驻美大使魏道明的电报后才了解到密约的内容。
  为此,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阅此,但有痛愤与自省而已。雅尔塔果已卖华乎?惟知此可以断定此次黑海会议俄国对日作战已有成议。果尔,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
  蒋介石最清楚自己,如果苏联不出兵,靠他的力量是难以战胜日本的。何去何从?只能承认这一协定。一直到同年6月中旬,美国才将雅尔塔协定的全部内容正式通知蒋介石,并督促蒋介石尽快派人去莫斯科谈判落实雅尔塔协定的具体内容。于是又带来了1945年7月正式开始的中苏谈判。苏联方面参加谈判的主要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斯大林决定亲自出面是为了表明他对谈判的重视,他企图以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中国代表的面前,给予中国以强大的压力,如此才可能迫使中国政府就范,以接受雅尔塔协定的条件。莫洛托夫是世界级的谈判老手,西方外交官们称他为“硬石头”,也有人称他为“铁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其在谈判桌上的厉害。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