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章
岐州出现的那架织布机虽然不是电力的, 但依旧让虞衡震惊。这是慈幼堂女学的功劳,不管哪个时代, 都不缺天赋异禀之辈, 只是有些幸运儿能得以一展所长,有的却一辈子不得施展,终其一生, 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学校的意义, 大抵就在于此。
慈幼堂创立之初何等艰难,朝廷上下都不看好, 只说这是一样费钱的活, 若不是虞衡再三请奏, 又有橡胶厂的收益顶着, 想要朝廷设慈幼堂, 难度怕是还要更大。
倒是没成想, 十多年后,被救助的女童们会回馈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
这架织布机,完全是慈幼堂中的女孩子们一起想出来的, 虞衡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回复这帮女学生们的一些问题, 并未涉及到织布机这一项, 只是为她们讲解了许多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
就连虞衡都没有想过, 这帮女学生竟然能做出这样一架织布机来。
作为一手创立了慈幼堂的人, 虞衡自然是与有荣焉, 还同系统显摆, “你看,这帮孩子多聪明!就算没有你这个外挂,也能做出这样超时代的东西!”
系统冷哼一声, 【又不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你嘚瑟个鬼!】
“我平时为她们答疑解惑,帮她们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我要是没资格嘚瑟,谁有资格?”
【那你可真够废的,有本系统在,在技术这方面竟然还输给了一帮女学生!】
虞衡:………
系统说得太有道理,虞衡一时间竟无言以对,沉默了一瞬,轻咳一声回道:“我这不是政务繁忙嘛,正事太多,一时忘了也情有可原。”
换来系统一声不屑的冷哼。
这些年,大宣虽然也隔几年就来上一次规模较大的天灾,干旱、洪水、蝗虫、地震全都有,造成的损失极大,还有不少人员伤亡。
好在虞衡拿出杂交水稻的稻种,又有先前种熟了的土豆玉米红薯等物,受灾的百姓们虽然多,但朝廷救灾及时,还让民心越来越稳,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与日俱增,都知道朝廷不会抛弃他们。
可以说,这十二年,就是大宣飞速发展的十二年。
如果说虞衡当初入阁时,大宣才刚进入盛世的话,那现在就是盛世巅峰,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感也越来越高,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虞衡入阁后,为了便于朝廷收税,便建议朝廷让各州把本州一年来要交的税全都折算成银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既收银子,也收布帛粮食,国库里啥都有,看着就跟个大型商场似的,麻烦得很。
后来施行收税银政策,国库的存储压力也小了很多,大多项目的税都收银子,就是粮食这块儿,朝廷本就需要准备足够的米粮,以便赈灾之用。所以国库收税,除了收税银外,有些粮食该收也得收。
但布帛这些,便就都不再收了。
胡尚书也松了口气,布帛不好放,放久了就会烂,如今不收,倒也是一桩好事。
朝廷带了头,其他人家也开始慢慢不大量屯布帛。
要知道,以前,布帛是能直接当做钱实用的,不少大户人家家里都屯了许多布帛,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哪怕放久了朽烂了也不在意。
也就是这些年才慢慢回转过来。
现在岐州出现织布机,那就意味着日后布匹的产量会越来越高,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若是织布机出现的时间早几年,那先前那些屯了一大堆布帛的人家怕是要吐血,屯了那么多布,结果眼看着布要降价,亏大发了。
当然,现在也是亏的,不过没以前亏得厉害。人嘛……就是怕比较,相比之下,冤大头们都觉得这亏损程度还能接受。
有了第一台织布机,就会有第二台,第三台……
这都是女学生们的心血,岐州的税银养活了她们,她们成长起来后,又回馈给了岐州一份实业——岐州布庄随之兴起。
有一台顶几十个人工作量的织布机在,布庄再也不用考虑人手不够的问题,节约了人手成本,又加快了效率,被这样一块金光闪闪的馅饼给砸中了,布庄老板的牙齿都快笑没了。
同时,产量高的布帛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织布业需要的人手多,干得好的时间也多,成本自然就高;现在,有省人手又省时间的织布机在,织出来的布,在价格上,还有可以往下压的区间。
一开始,其他人也没看出来这对织布业的冲击,等到岐州那边的布庄开始跟他们打价格战后,这帮干传统行业的纺织业大佬才意识到织布机的重要,再三向岐州写信,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们这个织布机,卖不卖?”
那当然不能卖。拓宽市场尝到甜头的岐州布庄怎么可能把神器卖给竞争对手,还想让女学那边和他们同一个鼻孔出气,同为岐州人,就该维护岐州的利益。
但女学生们受虞衡的思想影响较深,看问题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不仅没同意岐州布庄的要求,反倒加班加点研究改进织布机,想着让织布机的效率再高一点,到时候,布帛的价格还能再降一点,百姓们也能穿上更便宜的衣裳。
大宣虽然对各个阶级的人的服装颜色有要求,但这都是一纸空文,朝廷根本不会细究这个,放眼街上,大多都是些大红大绿黄色等庶民不被允许穿的颜色,根本没人管。别说百姓了,就连官员们,逾制的也不少。比如福王那个憨憨就不以为然地提到过,京城的官员集团中,马车逾制的一堆接一堆,御史都懒得管。
只要不是像明王那样弄身龙袍过过瘾,大多数时候,朝廷都忙着呢,不会搭理这些小事。
所以,只要百姓们有钱,想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基本都能穿。
岐州布庄没能阻止女学生们胳膊肘往外拐,织布机到底还是让其他州的布庄买了去。什么都好,就是价格不太友好。女学生们既然受虞衡影响颇深,那就别想她们在金钱上会犯什么糊涂。相反,人家不但不糊涂,还特别会做生意,算数学题算多了,再大的数字在她们眼里都是数字,喊起价来特别敢开口。
就是这些个织布机,就为岐州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税收。
不得不说,岐州果然是虞衡待过的地方,即便虞衡已经离开多年,岐州现在某些方面还打着虞衡的记号。尤其是这钻眼里的清新不做作做派,跟虞衡简直一脉相承。
九州都用上了织布机,一时间布帛的数量蹭蹭往上涨,眼瞅着就要爆仓卖不出去了,虞衡反手把钱铎拽了出来,意思非常明确:大宣境内吃不下这么多产品,咱们就内销转出口,拿着大宣的低成本布帛去赚别国人的金子,这就叫为国争光!
好家伙,为国争光的口号都出来了,钱铎还能拒绝吗?
那当然不能。
好在布帛这玩意儿还算比较好保存,不像粮食和瓷器这类,要小心着打理,也不算太占地方。钱铎便组织了各大商号,提议大家都带上布帛到处走走,让冤大头们看看,咱们大宣人,就是受上天眷顾之人,在他们还没搞明白蚕吐丝怎么做成丝绸的问题时,大宣的商人们已经用许许多多的布帛换走了他们的金银。
织造业大兴后,岐州女学再创佳绩,医女同样大放异彩。
纺织业兴起后,再加上原来锻造业的高超冶炼技术,已经出现了医用镊子等物,后来又出现了医用纱布,粮食多了后,高度数的酒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好可做消毒之用,大宣医者治疗外伤的技术蹭蹭往上涨。其中,又以岐州女学为最。
方氏和袁腊月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告诉慈幼堂的女孩子们,只要她们肯努力,就可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被抛弃的孩子心里都有一道疤,更有一股劲儿:你们当初因为我是女子而抛弃了我,那我就让你们看看,女子也能有大用,有出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岐州女学的成才率可以说是整个岐州最高的,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各个行业都有,说句碰瓷的话,这股劲儿,一时间竟有种百家争鸣之象。
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的引领下,又有虞衡从中相助,整个大宣的工厂遍地开花,各行各业都办起了厂,对人手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时候,都不用别人说,普通百姓都懒得管什么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才便是德的要求,该上学的上学,该干活的干活,灵活得很。
虞衡也在此时提出了一个,他准备多年,却一直不敢提的建议——请昭宁帝废除妓/院,将妓/院中的女子换个户籍,打乱安置到各个厂去干活。
这样剥削女子,以女子血泪和性命为基石的地方,彻底消失不复存在,才是最好的。
虞衡有女儿,以后也会有孙女和外孙女,代代都有闺女。没有人敢保证,自己的后代会永远风风光光稳居人上,虞衡也一样,他提议废除妓/院,一方面是可怜那些青楼倚笑悲喜不由己的苦命女子,另一方面,若是很多年后,虞家子孙不争气,犯了事,或者维持不了生计想卖了家中姑娘,也不至于把姑娘卖到这样一个腌臜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最坏的设想。虞衡也不是不盼着子孙好的人,但好歹,能发声的,就尽量发声吧,就当积德了。
学校的意义, 大抵就在于此。
慈幼堂创立之初何等艰难,朝廷上下都不看好, 只说这是一样费钱的活, 若不是虞衡再三请奏, 又有橡胶厂的收益顶着, 想要朝廷设慈幼堂, 难度怕是还要更大。
倒是没成想, 十多年后,被救助的女童们会回馈给他们这么大的惊喜。
这架织布机,完全是慈幼堂中的女孩子们一起想出来的, 虞衡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回复这帮女学生们的一些问题, 并未涉及到织布机这一项, 只是为她们讲解了许多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
就连虞衡都没有想过, 这帮女学生竟然能做出这样一架织布机来。
作为一手创立了慈幼堂的人, 虞衡自然是与有荣焉, 还同系统显摆, “你看,这帮孩子多聪明!就算没有你这个外挂,也能做出这样超时代的东西!”
系统冷哼一声, 【又不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你嘚瑟个鬼!】
“我平时为她们答疑解惑,帮她们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我要是没资格嘚瑟,谁有资格?”
【那你可真够废的,有本系统在,在技术这方面竟然还输给了一帮女学生!】
虞衡:………
系统说得太有道理,虞衡一时间竟无言以对,沉默了一瞬,轻咳一声回道:“我这不是政务繁忙嘛,正事太多,一时忘了也情有可原。”
换来系统一声不屑的冷哼。
这些年,大宣虽然也隔几年就来上一次规模较大的天灾,干旱、洪水、蝗虫、地震全都有,造成的损失极大,还有不少人员伤亡。
好在虞衡拿出杂交水稻的稻种,又有先前种熟了的土豆玉米红薯等物,受灾的百姓们虽然多,但朝廷救灾及时,还让民心越来越稳,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度与日俱增,都知道朝廷不会抛弃他们。
可以说,这十二年,就是大宣飞速发展的十二年。
如果说虞衡当初入阁时,大宣才刚进入盛世的话,那现在就是盛世巅峰,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感也越来越高,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虞衡入阁后,为了便于朝廷收税,便建议朝廷让各州把本州一年来要交的税全都折算成银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既收银子,也收布帛粮食,国库里啥都有,看着就跟个大型商场似的,麻烦得很。
后来施行收税银政策,国库的存储压力也小了很多,大多项目的税都收银子,就是粮食这块儿,朝廷本就需要准备足够的米粮,以便赈灾之用。所以国库收税,除了收税银外,有些粮食该收也得收。
但布帛这些,便就都不再收了。
胡尚书也松了口气,布帛不好放,放久了就会烂,如今不收,倒也是一桩好事。
朝廷带了头,其他人家也开始慢慢不大量屯布帛。
要知道,以前,布帛是能直接当做钱实用的,不少大户人家家里都屯了许多布帛,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哪怕放久了朽烂了也不在意。
也就是这些年才慢慢回转过来。
现在岐州出现织布机,那就意味着日后布匹的产量会越来越高,价格也会随之降低。若是织布机出现的时间早几年,那先前那些屯了一大堆布帛的人家怕是要吐血,屯了那么多布,结果眼看着布要降价,亏大发了。
当然,现在也是亏的,不过没以前亏得厉害。人嘛……就是怕比较,相比之下,冤大头们都觉得这亏损程度还能接受。
有了第一台织布机,就会有第二台,第三台……
这都是女学生们的心血,岐州的税银养活了她们,她们成长起来后,又回馈给了岐州一份实业——岐州布庄随之兴起。
有一台顶几十个人工作量的织布机在,布庄再也不用考虑人手不够的问题,节约了人手成本,又加快了效率,被这样一块金光闪闪的馅饼给砸中了,布庄老板的牙齿都快笑没了。
同时,产量高的布帛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织布业需要的人手多,干得好的时间也多,成本自然就高;现在,有省人手又省时间的织布机在,织出来的布,在价格上,还有可以往下压的区间。
一开始,其他人也没看出来这对织布业的冲击,等到岐州那边的布庄开始跟他们打价格战后,这帮干传统行业的纺织业大佬才意识到织布机的重要,再三向岐州写信,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们这个织布机,卖不卖?”
那当然不能卖。拓宽市场尝到甜头的岐州布庄怎么可能把神器卖给竞争对手,还想让女学那边和他们同一个鼻孔出气,同为岐州人,就该维护岐州的利益。
但女学生们受虞衡的思想影响较深,看问题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不仅没同意岐州布庄的要求,反倒加班加点研究改进织布机,想着让织布机的效率再高一点,到时候,布帛的价格还能再降一点,百姓们也能穿上更便宜的衣裳。
大宣虽然对各个阶级的人的服装颜色有要求,但这都是一纸空文,朝廷根本不会细究这个,放眼街上,大多都是些大红大绿黄色等庶民不被允许穿的颜色,根本没人管。别说百姓了,就连官员们,逾制的也不少。比如福王那个憨憨就不以为然地提到过,京城的官员集团中,马车逾制的一堆接一堆,御史都懒得管。
只要不是像明王那样弄身龙袍过过瘾,大多数时候,朝廷都忙着呢,不会搭理这些小事。
所以,只要百姓们有钱,想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基本都能穿。
岐州布庄没能阻止女学生们胳膊肘往外拐,织布机到底还是让其他州的布庄买了去。什么都好,就是价格不太友好。女学生们既然受虞衡影响颇深,那就别想她们在金钱上会犯什么糊涂。相反,人家不但不糊涂,还特别会做生意,算数学题算多了,再大的数字在她们眼里都是数字,喊起价来特别敢开口。
就是这些个织布机,就为岐州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税收。
不得不说,岐州果然是虞衡待过的地方,即便虞衡已经离开多年,岐州现在某些方面还打着虞衡的记号。尤其是这钻眼里的清新不做作做派,跟虞衡简直一脉相承。
九州都用上了织布机,一时间布帛的数量蹭蹭往上涨,眼瞅着就要爆仓卖不出去了,虞衡反手把钱铎拽了出来,意思非常明确:大宣境内吃不下这么多产品,咱们就内销转出口,拿着大宣的低成本布帛去赚别国人的金子,这就叫为国争光!
好家伙,为国争光的口号都出来了,钱铎还能拒绝吗?
那当然不能。
好在布帛这玩意儿还算比较好保存,不像粮食和瓷器这类,要小心着打理,也不算太占地方。钱铎便组织了各大商号,提议大家都带上布帛到处走走,让冤大头们看看,咱们大宣人,就是受上天眷顾之人,在他们还没搞明白蚕吐丝怎么做成丝绸的问题时,大宣的商人们已经用许许多多的布帛换走了他们的金银。
织造业大兴后,岐州女学再创佳绩,医女同样大放异彩。
纺织业兴起后,再加上原来锻造业的高超冶炼技术,已经出现了医用镊子等物,后来又出现了医用纱布,粮食多了后,高度数的酒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好可做消毒之用,大宣医者治疗外伤的技术蹭蹭往上涨。其中,又以岐州女学为最。
方氏和袁腊月就是活生生的榜样,告诉慈幼堂的女孩子们,只要她们肯努力,就可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被抛弃的孩子心里都有一道疤,更有一股劲儿:你们当初因为我是女子而抛弃了我,那我就让你们看看,女子也能有大用,有出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岐州女学的成才率可以说是整个岐州最高的,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各个行业都有,说句碰瓷的话,这股劲儿,一时间竟有种百家争鸣之象。
在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的引领下,又有虞衡从中相助,整个大宣的工厂遍地开花,各行各业都办起了厂,对人手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时候,都不用别人说,普通百姓都懒得管什么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才便是德的要求,该上学的上学,该干活的干活,灵活得很。
虞衡也在此时提出了一个,他准备多年,却一直不敢提的建议——请昭宁帝废除妓/院,将妓/院中的女子换个户籍,打乱安置到各个厂去干活。
这样剥削女子,以女子血泪和性命为基石的地方,彻底消失不复存在,才是最好的。
虞衡有女儿,以后也会有孙女和外孙女,代代都有闺女。没有人敢保证,自己的后代会永远风风光光稳居人上,虞衡也一样,他提议废除妓/院,一方面是可怜那些青楼倚笑悲喜不由己的苦命女子,另一方面,若是很多年后,虞家子孙不争气,犯了事,或者维持不了生计想卖了家中姑娘,也不至于把姑娘卖到这样一个腌臜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最坏的设想。虞衡也不是不盼着子孙好的人,但好歹,能发声的,就尽量发声吧,就当积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