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针锋相对
盟约签订,一种是胜负分明,一种是势均力敌。像宋辽现在这种情况的很少。
富弼很清楚,国朝之所以挟大胜还与北辽签订这看似还算公平的盟约,是因为国朝还需要时间。
对于西北两地的边防,朝廷曾有过商议……在没有准备好全面收复兴庆和燕云十六州之前,国朝并没有想过打大战,不想过早暴露实力。
结果,这一战还是来了。大宋新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也必然会引起北辽的警觉,这会增加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难度。
事实证明,大宋也确实没准备好。在收复云应四州后,用兵上确实捉襟见肘了。
不管是相互排兵布阵也好,还是针锋相对也罢,双方都清楚,这次的盟约跟檀渊之盟不同,别看如此这般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根本不可能如同檀渊之盟那样,让宋辽有百年承平…~这次签订的,很可能是一个可以单方面随时撕毁的盟约。
还不得不签…~
这是一场戏,表演给将士们,表演给臣工,表演给天下百姓,甚至还表演给西夏……
“听闻你的卫队是你亲自训练?”
这是第一次双方君王的见面,可以称为初步接触。
耶律洪基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面这个比自己小一代的宋国皇帝。干脆就不称呼了。
“是!”
赵曦也别扭。琐事用不着他们帝王介入,这个初步接触更像一次见面会,特尴尬的见面会,没话说。
要说恨意…~没有,说好感,更没有。双方的立场决定了永远的对立关系,彼此心知肚明,还得虚以委蛇。
“初闻仁宗皇弟噩耗,朕也是悲痛欲绝……”
“国与国不是江湖,签订盟约也不是结义,谈不上兄弟称呼。朕很感激辽帝对朕父亲的缅怀。不过,此时并不是适合说这些。”
赵曦没有给耶律洪基继续说下去的机会…~又玩这种伎俩?偏偏还是借着缅怀自己老爹的名义,驳斥不是,受着也不是。
所以,赵曦干脆让他说不下去。
扯这些玩什么?难不成真的要谈感情?
“你的卫队是你训练的,我的宫卫也是我亲自挑选的。不知谁更强些?”
赵曦有点不适应耶律洪基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聊天方式,茫无边际,不切正题,让他心里做的一些准备一点用没有。
后世有很多关于两国元首谈判的案例,那怕是跟新闻报道不同,也不应该是这样吧?
赵曦有双方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准备,可没想到这辽帝压根不按套路来……谁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家的套路。
赵曦愣了愣,认真想了想……辽帝的问话还是需要接茬的。
“若论骑射,我的卫队不行。若说团队对战,你的宫卫会被全歼!”
即便是辽皇要扯淡,赵曦也没想过客气。
他很客观的告诉了辽帝……你不行!
不是说汉人谦虚嘛?这宋国的皇帝倒还真不客气。耶律洪基看着赵曦……感觉不像是作伪。
虽然云应四州败了,耶律洪基并不认为宋国真的就比他大辽强。
因为皇太叔耶律重元的谋反,他不再敢让精锐宫卫分散驻扎了,他宁愿耗费钱粮,带着精锐宫卫军四季捺钵来锻炼。
之所以同意这次谈判,是因为北边的女真有些不好的苗头,而被西夏出卖,大辽也需要有所反应。
至于云应四州,只要大辽将女真平定了,教训一下西夏,云应四州大辽可以随时收回来。
至于盟约,随时可以撕毁的。
没想到这宋国皇帝居然大言不惭的说团队对战会全歼北辽勇士!
“那就让五百人卫队打一场,也算为我二人做君前嬉戏!”
这……赵曦愣了一下。看来这北辽衰败的原因找到了。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作为汉化程度比较高的北辽,赵曦不相信他耶律洪基不知道这些话。
自己已经明说了会被全歼,他居然还让对战,还说这是作为君前嬉戏。
赵曦不相信耶律洪基没有关于雁门决战的奏报,更不会没有对火器的评估。即便是不太相信全歼,压倒性胜利对大宋新军而言,真不是难事。
就这样让自己亲卫去送死…~耶律洪基也就那样。
赵曦也清楚,他的三观跟这时代不同,但他不觉得人不惜命,更不觉得北辽对将士的思想教育强于他的新军。
“大宋军卒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他们不缺勇气,更不缺战死沙场的情怀,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嬉戏!”
赵曦说的很平淡,没有慷慨激昂的声调,仿佛在说很平常的事。
但这几句话在狄青、种鄂、郭逵这些陪伴的武将心里,以及身边的近卫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韩琦这帮文臣不介意让双方去打一场,也不得不说官家的话在理。
“哦,那就是怕了!”
“辽皇,这不是怕!倘若北辽要开战,别说五百,就是五万五十万,大宋的军卒不会有一丝犹豫。”
“可这算怎么回事?本该战死沙场的将士,却因为让人看个热闹而丧命,就是留于子孙讲述都耻于出口。”
“我是他们的君父,他们是我的子民,我有责任让他们活的有目的,死的有意义。”
赵曦说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可能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的三观来源于后世,可是不是有意无意的挤兑耶律洪基,那就看北辽那些陪同的臣工怎样想了。
“宋帝,君前演武自古有之,否则也不会有项庄舞剑之说法。我大辽将士也不是为取悦君王而设,只不过我大辽乃传承正统王朝,是故继承了古之王朝礼节!”
耶律洪基也不是吃素的,虽不擅辩,也懂得针锋相对。
“辽皇,项庄舞剑可是成建制对轰?今日签订盟约可是鸿门宴?倘若不是,那么既然停战谈判,又为何让将士徒增死伤?”
“是不是传承正统王朝,并不是偷梁换柱的说辞来决定的,是从礼仪、文化,甚至包括服饰、饮食、生活习性等等全面继承来决定的。”
“况且,继承本就该是选择性继承,而不是囫囵吞枣。祖先茹毛饮血、餐风沐雨、穴居野处,难不成为证明继承,如今天下四民也需要如此般?”
“去芜存菁,继承发展,才是最正确的继承!”
富弼很清楚,国朝之所以挟大胜还与北辽签订这看似还算公平的盟约,是因为国朝还需要时间。
对于西北两地的边防,朝廷曾有过商议……在没有准备好全面收复兴庆和燕云十六州之前,国朝并没有想过打大战,不想过早暴露实力。
结果,这一战还是来了。大宋新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也必然会引起北辽的警觉,这会增加收复燕云十六州的难度。
事实证明,大宋也确实没准备好。在收复云应四州后,用兵上确实捉襟见肘了。
不管是相互排兵布阵也好,还是针锋相对也罢,双方都清楚,这次的盟约跟檀渊之盟不同,别看如此这般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根本不可能如同檀渊之盟那样,让宋辽有百年承平…~这次签订的,很可能是一个可以单方面随时撕毁的盟约。
还不得不签…~
这是一场戏,表演给将士们,表演给臣工,表演给天下百姓,甚至还表演给西夏……
“听闻你的卫队是你亲自训练?”
这是第一次双方君王的见面,可以称为初步接触。
耶律洪基却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面这个比自己小一代的宋国皇帝。干脆就不称呼了。
“是!”
赵曦也别扭。琐事用不着他们帝王介入,这个初步接触更像一次见面会,特尴尬的见面会,没话说。
要说恨意…~没有,说好感,更没有。双方的立场决定了永远的对立关系,彼此心知肚明,还得虚以委蛇。
“初闻仁宗皇弟噩耗,朕也是悲痛欲绝……”
“国与国不是江湖,签订盟约也不是结义,谈不上兄弟称呼。朕很感激辽帝对朕父亲的缅怀。不过,此时并不是适合说这些。”
赵曦没有给耶律洪基继续说下去的机会…~又玩这种伎俩?偏偏还是借着缅怀自己老爹的名义,驳斥不是,受着也不是。
所以,赵曦干脆让他说不下去。
扯这些玩什么?难不成真的要谈感情?
“你的卫队是你训练的,我的宫卫也是我亲自挑选的。不知谁更强些?”
赵曦有点不适应耶律洪基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聊天方式,茫无边际,不切正题,让他心里做的一些准备一点用没有。
后世有很多关于两国元首谈判的案例,那怕是跟新闻报道不同,也不应该是这样吧?
赵曦有双方唇枪舌战、针锋相对的准备,可没想到这辽帝压根不按套路来……谁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家的套路。
赵曦愣了愣,认真想了想……辽帝的问话还是需要接茬的。
“若论骑射,我的卫队不行。若说团队对战,你的宫卫会被全歼!”
即便是辽皇要扯淡,赵曦也没想过客气。
他很客观的告诉了辽帝……你不行!
不是说汉人谦虚嘛?这宋国的皇帝倒还真不客气。耶律洪基看着赵曦……感觉不像是作伪。
虽然云应四州败了,耶律洪基并不认为宋国真的就比他大辽强。
因为皇太叔耶律重元的谋反,他不再敢让精锐宫卫分散驻扎了,他宁愿耗费钱粮,带着精锐宫卫军四季捺钵来锻炼。
之所以同意这次谈判,是因为北边的女真有些不好的苗头,而被西夏出卖,大辽也需要有所反应。
至于云应四州,只要大辽将女真平定了,教训一下西夏,云应四州大辽可以随时收回来。
至于盟约,随时可以撕毁的。
没想到这宋国皇帝居然大言不惭的说团队对战会全歼北辽勇士!
“那就让五百人卫队打一场,也算为我二人做君前嬉戏!”
这……赵曦愣了一下。看来这北辽衰败的原因找到了。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作为汉化程度比较高的北辽,赵曦不相信他耶律洪基不知道这些话。
自己已经明说了会被全歼,他居然还让对战,还说这是作为君前嬉戏。
赵曦不相信耶律洪基没有关于雁门决战的奏报,更不会没有对火器的评估。即便是不太相信全歼,压倒性胜利对大宋新军而言,真不是难事。
就这样让自己亲卫去送死…~耶律洪基也就那样。
赵曦也清楚,他的三观跟这时代不同,但他不觉得人不惜命,更不觉得北辽对将士的思想教育强于他的新军。
“大宋军卒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开疆扩土。他们不缺勇气,更不缺战死沙场的情怀,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嬉戏!”
赵曦说的很平淡,没有慷慨激昂的声调,仿佛在说很平常的事。
但这几句话在狄青、种鄂、郭逵这些陪伴的武将心里,以及身边的近卫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
尽管韩琦这帮文臣不介意让双方去打一场,也不得不说官家的话在理。
“哦,那就是怕了!”
“辽皇,这不是怕!倘若北辽要开战,别说五百,就是五万五十万,大宋的军卒不会有一丝犹豫。”
“可这算怎么回事?本该战死沙场的将士,却因为让人看个热闹而丧命,就是留于子孙讲述都耻于出口。”
“我是他们的君父,他们是我的子民,我有责任让他们活的有目的,死的有意义。”
赵曦说这话说的大义凛然,可能是真有这样的想法,毕竟他的三观来源于后世,可是不是有意无意的挤兑耶律洪基,那就看北辽那些陪同的臣工怎样想了。
“宋帝,君前演武自古有之,否则也不会有项庄舞剑之说法。我大辽将士也不是为取悦君王而设,只不过我大辽乃传承正统王朝,是故继承了古之王朝礼节!”
耶律洪基也不是吃素的,虽不擅辩,也懂得针锋相对。
“辽皇,项庄舞剑可是成建制对轰?今日签订盟约可是鸿门宴?倘若不是,那么既然停战谈判,又为何让将士徒增死伤?”
“是不是传承正统王朝,并不是偷梁换柱的说辞来决定的,是从礼仪、文化,甚至包括服饰、饮食、生活习性等等全面继承来决定的。”
“况且,继承本就该是选择性继承,而不是囫囵吞枣。祖先茹毛饮血、餐风沐雨、穴居野处,难不成为证明继承,如今天下四民也需要如此般?”
“去芜存菁,继承发展,才是最正确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