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银碗胡同
再说梅宜轩和薛八斤,二人离开了棋盘街之后,迅速按着地址来到了银碗胡同。
不得不说京都的胡同真的是五花八门,叫什么的都有,而且奇里拐弯的若是不熟悉非迷路不可。
就算薛八斤提前熟悉了京都的环境,但二人还是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了银碗胡同。到了银碗胡同时,二人早已经饥肠辘辘,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还好,胡同口有一家老陕西的羊肉泡馍,梅宜轩每人要了一碗,又要了几个烧饼,二人大快朵颐,吃的是大汗淋漓,感觉却非常痛快。
二人吃完后,薛八斤给赵二里留下了联系的暗号,二人这才往胡同里走去。
临走之前,梅宜轩机警的看了看四周,见胡同口两侧都是出摊的、卖各种杂耍的、各种小吃的,就连胡同口出出进进的也都是最平常的普通人打扮,这才和薛八斤向胡同里走去。
银碗胡同是一条南北胡同,根据那位掌柜提供的线索,那位手艺精巧的工匠师傅就住在银碗胡同里。
二人没走多远,就看见前面出现了一座拱形洞门,上面的梯形门楼长满了杂草,在青瓦灰墙上点缀着一抹绿色。洞门的左侧是一户人家,外墙抹得石灰已经掉落了不少,上面的灰瓦檐倒还齐整。后面两个窗户上各自支撑着一扇挡板,估计是怕夏季雨水的侵袭。
他们从窗下走过时,清晰地听见里面的咳嗽声、轻轻地低语声以及孩子的笑闹声。
在门洞的右侧,青砖墙在中间已经塌了少半边,但上面还支撑着,只露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缺口,外面好像没有人家,显得很是萧条、冷寂。走过的人似是已经习惯了,脚步匆匆,没有人理会这塌了的半个缺口。
走过拱形门洞,前面是弯曲、狭窄的胡同,胡同里间或有里面人家院墙里伸出的繁茂的枝条,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仍然绿意盎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梅宜轩没工夫欣赏古代京都的风俗民情,她们一边走一边问,终于问清了那位师傅的确切地址。那位掌柜的只说师傅住在银碗胡同,具体住哪里他也不知道。
在胡同的尽头,梅宜轩终于看到了手艺师傅的家,胡同西侧的一座宅院。这位师傅叫姚福生,也不知在没在家。
这是一个小型的四合院,梅宜轩虽然没进去,也知道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四合院建筑里的“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姚福生家门口,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像一把伞伫立在门口的左侧,洒下一片斑驳的树荫。树荫下一条长条石凳擦得干干净净,院门口也打扫的很干净,一看就是有人经常坐在这里。
一字形门楼上覆盖着层层灰瓦,一字墙中间的瓦片掉了不少,一人多高的院墙上的墙帽生长着蓬勃的杂草,门楼里院门外有两只小型的石狮子,两扇陈旧的院门紧闭着,整个院子给人一种萧条、冷清的感觉。
梅宜轩上前轻轻叩打着门环,问:“请问,这是姚师傅家吗?”
院内传来开门的声音,只听一个较为年轻的女声问道:“谁呀?”随着话声,一串轻轻地脚步声来到了院门口,“吱呀”一声,紧闭的院门打开来,露出一个妇人的半截身子来。
看年龄这位妇人二十七八岁,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鸦青色交领半臂,里面穿着灰白色粗布里衣,面色蜡黄,还算清秀的眉宇间带着一丝愁苦。
见是两位公子,她把露出来的半边身子又缩了回去,紧张的盯着他们,结结巴巴的问:“你······你们是······是谁,到我家来······干什么?”
梅宜轩上前一步,温和的说:“这位大嫂不要紧张,我们找姚师傅有事情,请问······”
还没等梅宜轩把话说完,那位妇人快速的缩回身子,“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了,而且从里面插上了。
梅宜轩非常意外,立即联想到了那位掌柜的话,明白里面肯定有什么隐情,只好凑到门缝那,小声的解释说:”大嫂,你不要害怕,我们没有恶意,请你把门打开我进去向你们解释。你这样不让我们进去,不是更让人注意吗?“
门内静悄悄的,但梅宜轩知道那位妇人并没有走,只好再次说道:”大嫂,你放心,我们不是坏人,也不会给你们带来麻烦,如果你们怕人知道,我们绝不会说出去······“
”小霞娘,谁呀?“
梅宜轩还想再说,却从院子里传来了一个老年妇人的声音。
”娘!“随着一串细碎地脚步声远去,隐约传来两位妇人嘀嘀咕咕的声音。
不一会儿,随着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临近,大门随后打开来,之前那位妇人探出头去先看了看左右后,才轻声说:”怠慢了,对不起,客人,你们请进。“等梅宜轩、薛八斤进来后,赶紧关上了院门,那样子就好像外面有人追一样。
梅宜轩和薛八斤互相看了一眼,心下了然,先后走进了院子。一进院子,迎面是一座长方形小型照壁,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仁善传家“。
绕过照壁,是一个正方形相对阔朗的天井。北面正房是坐北朝南的三间瓦房,西侧、南侧各有两间厢房,东侧就是他们进来的大门。这也是四合院的特色,不论大门在哪边,正房始终是坐北朝南,从不更改。
临近门口各有茅厕、柴房、水井,院内也非常干净整洁,闻不到任何气味,一看院子主人就是勤谨人。而且在东南角上,还有一小片花圃,里面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在正房门口,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年妇人站在那里,一脸的淳朴和善。
两人紧走几步弯腰冲着她深施一礼,恭敬的说:“晚辈桑小然(薛八斤)冒昧来访,还请原谅。”
老妇人心情有些复杂的看了他们一眼,用充满歉意的语气说:”对不起,我儿媳也是吓怕了,对客人失礼了,希望你们不要生气。来来来,快进屋,只是家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这时,年轻妇人也就是小霞娘快走了几步,抢在婆婆前面打开门帘,说:”客人,请进。“
梅宜轩也恐怕自己来这一趟给主人家留下后患,就示意薛八斤留在外面。
薛八斤很快领会了梅宜轩的意图,冲着两位妇人点点头,就去门口守着去了。(未完待续。)
不得不说京都的胡同真的是五花八门,叫什么的都有,而且奇里拐弯的若是不熟悉非迷路不可。
就算薛八斤提前熟悉了京都的环境,但二人还是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了银碗胡同。到了银碗胡同时,二人早已经饥肠辘辘,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还好,胡同口有一家老陕西的羊肉泡馍,梅宜轩每人要了一碗,又要了几个烧饼,二人大快朵颐,吃的是大汗淋漓,感觉却非常痛快。
二人吃完后,薛八斤给赵二里留下了联系的暗号,二人这才往胡同里走去。
临走之前,梅宜轩机警的看了看四周,见胡同口两侧都是出摊的、卖各种杂耍的、各种小吃的,就连胡同口出出进进的也都是最平常的普通人打扮,这才和薛八斤向胡同里走去。
银碗胡同是一条南北胡同,根据那位掌柜提供的线索,那位手艺精巧的工匠师傅就住在银碗胡同里。
二人没走多远,就看见前面出现了一座拱形洞门,上面的梯形门楼长满了杂草,在青瓦灰墙上点缀着一抹绿色。洞门的左侧是一户人家,外墙抹得石灰已经掉落了不少,上面的灰瓦檐倒还齐整。后面两个窗户上各自支撑着一扇挡板,估计是怕夏季雨水的侵袭。
他们从窗下走过时,清晰地听见里面的咳嗽声、轻轻地低语声以及孩子的笑闹声。
在门洞的右侧,青砖墙在中间已经塌了少半边,但上面还支撑着,只露出了一个长方形的缺口,外面好像没有人家,显得很是萧条、冷寂。走过的人似是已经习惯了,脚步匆匆,没有人理会这塌了的半个缺口。
走过拱形门洞,前面是弯曲、狭窄的胡同,胡同里间或有里面人家院墙里伸出的繁茂的枝条,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仍然绿意盎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梅宜轩没工夫欣赏古代京都的风俗民情,她们一边走一边问,终于问清了那位师傅的确切地址。那位掌柜的只说师傅住在银碗胡同,具体住哪里他也不知道。
在胡同的尽头,梅宜轩终于看到了手艺师傅的家,胡同西侧的一座宅院。这位师傅叫姚福生,也不知在没在家。
这是一个小型的四合院,梅宜轩虽然没进去,也知道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四合院建筑里的“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姚福生家门口,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槐树像一把伞伫立在门口的左侧,洒下一片斑驳的树荫。树荫下一条长条石凳擦得干干净净,院门口也打扫的很干净,一看就是有人经常坐在这里。
一字形门楼上覆盖着层层灰瓦,一字墙中间的瓦片掉了不少,一人多高的院墙上的墙帽生长着蓬勃的杂草,门楼里院门外有两只小型的石狮子,两扇陈旧的院门紧闭着,整个院子给人一种萧条、冷清的感觉。
梅宜轩上前轻轻叩打着门环,问:“请问,这是姚师傅家吗?”
院内传来开门的声音,只听一个较为年轻的女声问道:“谁呀?”随着话声,一串轻轻地脚步声来到了院门口,“吱呀”一声,紧闭的院门打开来,露出一个妇人的半截身子来。
看年龄这位妇人二十七八岁,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鸦青色交领半臂,里面穿着灰白色粗布里衣,面色蜡黄,还算清秀的眉宇间带着一丝愁苦。
见是两位公子,她把露出来的半边身子又缩了回去,紧张的盯着他们,结结巴巴的问:“你······你们是······是谁,到我家来······干什么?”
梅宜轩上前一步,温和的说:“这位大嫂不要紧张,我们找姚师傅有事情,请问······”
还没等梅宜轩把话说完,那位妇人快速的缩回身子,“咣当一声”把门关上了,而且从里面插上了。
梅宜轩非常意外,立即联想到了那位掌柜的话,明白里面肯定有什么隐情,只好凑到门缝那,小声的解释说:”大嫂,你不要害怕,我们没有恶意,请你把门打开我进去向你们解释。你这样不让我们进去,不是更让人注意吗?“
门内静悄悄的,但梅宜轩知道那位妇人并没有走,只好再次说道:”大嫂,你放心,我们不是坏人,也不会给你们带来麻烦,如果你们怕人知道,我们绝不会说出去······“
”小霞娘,谁呀?“
梅宜轩还想再说,却从院子里传来了一个老年妇人的声音。
”娘!“随着一串细碎地脚步声远去,隐约传来两位妇人嘀嘀咕咕的声音。
不一会儿,随着一串急促的脚步声临近,大门随后打开来,之前那位妇人探出头去先看了看左右后,才轻声说:”怠慢了,对不起,客人,你们请进。“等梅宜轩、薛八斤进来后,赶紧关上了院门,那样子就好像外面有人追一样。
梅宜轩和薛八斤互相看了一眼,心下了然,先后走进了院子。一进院子,迎面是一座长方形小型照壁,上面雕刻着四个大字”仁善传家“。
绕过照壁,是一个正方形相对阔朗的天井。北面正房是坐北朝南的三间瓦房,西侧、南侧各有两间厢房,东侧就是他们进来的大门。这也是四合院的特色,不论大门在哪边,正房始终是坐北朝南,从不更改。
临近门口各有茅厕、柴房、水井,院内也非常干净整洁,闻不到任何气味,一看院子主人就是勤谨人。而且在东南角上,还有一小片花圃,里面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散发着沁人的芬芳。
在正房门口,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年妇人站在那里,一脸的淳朴和善。
两人紧走几步弯腰冲着她深施一礼,恭敬的说:“晚辈桑小然(薛八斤)冒昧来访,还请原谅。”
老妇人心情有些复杂的看了他们一眼,用充满歉意的语气说:”对不起,我儿媳也是吓怕了,对客人失礼了,希望你们不要生气。来来来,快进屋,只是家里简陋,让客人见笑了。“
这时,年轻妇人也就是小霞娘快走了几步,抢在婆婆前面打开门帘,说:”客人,请进。“
梅宜轩也恐怕自己来这一趟给主人家留下后患,就示意薛八斤留在外面。
薛八斤很快领会了梅宜轩的意图,冲着两位妇人点点头,就去门口守着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