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波澜不惊
第700章波澜不惊
成都城内的各种对于刘封事件的各种舆论,依然在发酵,各方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但是,此事在刘备的默许之下,经过尚书台、左将军府和御史台的运作之后,相信是不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波的。
第二天一早,御史台的意见已经出来,李严向刘备上书了。御史台虽然是维护刘禅的,但是对刘禅动用的语气依然是很严厉的。
御史台严厉批评刘禅,世子即使身具有征调蜀汉任何一位将军和太守麾下所属军队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可以任意处置他们的权力。所以,副军将军刘封虽然是有违抗征调令之嫌,但是这并不足以构成擅自杀害他的理由。
但是鉴于世子年纪尚幼,加之如今只身在外统兵作战甚为不容易。所以,御史台提请汉中王刘备,应该立刻传旨给世子刘禅,对他进行严厉的训诫。至于处罚的措施,可以暂缓,等到世子日后战后回到成都之后再做处理。
所以这样一来,御史台的意见明摆着是不想治罪于刘禅了。
刘备的本意本来就是如此,当然立刻就批准了。不过,他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因为御史台的这样一个表章,就会停息下来的。
接下来就是对于关索的处理意见了。御史台对关索的行为,用词较之对刘禅的用语更为严厉,直接说关索是胆大妄为。而且,御史台也把刘禅的部分责任推给了关索,说他不应该鼓动世子刘禅,擅自出动军队解除刘封的武装,结果才会出现了这样的意外。
其实,关索当时远在襄阳城尽忠职守地统帅军队与曹魏对峙,怎么可能鼓动远在荆州南部的世子刘禅去对付刘封啊!这一切都是刘禅自己给鼓捣出来的,关索充其量也只是个执行者而已。所以,关索这个代人受过的哑巴亏,肯定是吃定了。他对于受到惩罚,早就已经有所觉悟了的,否则也不可能去执行刘禅的命令。
不过,御史台最后话头一转,就高谈阔论起来关索的父亲关羽的那一番丰功伟绩了。于是,最终的结论就是,关羽对蜀汉的功绩太大,汉中王应该对他的子嗣网开一面。于是,御史台建议,应该将关索革职,并且将他和军队赶出上庸城回到襄阳城去。
对关索的处理办法,也超乎刘备的意料之外。而且,这样的话,对关索其实近乎没有做出惩罚。他回到襄阳城的话,照样是帮助关兴,不是吗?所以,只要等到荆州的战事完全结束,到时候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关索曾经立下过重大功劳,重新启用根本就不是问题的。
刘备果然打得好精明的算盘。
于是,对关索的惩戒办法,刘备也准许了。
接下来就是关于孟达的处置办法了。孟达没有关索那样可以“拼爹”的深厚本钱,他的爸更不是李刚可以上央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猫哭耗子假慈悲,他现在连上成都去面见汉中王刘备都困难。所以,他这个本来想要投机一把的家伙,这下子注定是比较悲催的。
不过,孟达现在是悲催的,但是他可以赌将来。他现在代替刘禅和关索两人承担大部分罪责,将来刘禅当权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忘记他的。孟达现在做的,应该说是一项长远的投资了。
所以,御史台对孟达可就是毫不客气的,将鼓动世子刘禅出兵上庸城的绝大部分原因,都推给了孟达。加上孟达在攻打上庸城的时候,为关索出过计策,于是他的罪名算是坐定了,成为了杀害刘封的重要凶手。
于是,御史台对孟达的议处,当然也是最为严厉的,削官去职,押解到成都充任官奴。其实御史台对孟达还是留情了,都没有将他贬到外地成为奴隶。不过,即使如此,孟达受到的惩处依然是非常严厉的。也就只有等待着世子刘禅,将来能够来解放他了。
而受到这个牵连,刘封事件的另外一个投机者申耽,也被御史台弹劾,活该他倒霉了。
申耽身上一直保持着爵位,御史台建议汉中王削去该爵位。加之申耽出动了私兵帮助关索和孟达攻打上庸,罪责实在也是很大的。而且根据关索的报告,刘封的参加黎新辉也是被申耽的人手刃的。
于是,御史台对申耽也没有留情,要求解散申耽一族的私兵,查抄其家产,将申耽的部族全部迁入成都看管。至于申耽此人,则立刻刑押起来。
御史台对申耽的议处,绝对是要较之孟达的惩罚要重了很多。当然,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缘由的。
申耽一族一直和黎新辉的部族,都是东三郡数一数二的大族,他们几乎是把持了东三郡的权力。如今黎新辉死了,他的部族也在关索和申耽一族的打压之下,几近于土崩瓦解。
东三郡本来有申耽和黎新辉两组的互相争斗制衡,局面还算是可以控制。如今黎新辉的部族不再,那么也就意味着申耽一族即将开启在东三郡的独霸时代了。但是,这是蜀汉政权绝对不容许,也是不愿意看到发生的情况的。
所以,蜀汉方面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对付申耽一族的,而且还会极为严厉地对付的。于是,申耽的投机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收获,连部族都要被横扫出东三郡了。
这件事,李严的御史台方面,绝对是老谋深算,策划的简直是滴水不漏,不但是在为地方除害,而且绝对可以讨得刘备的欢心。
其实,就是刘禅后面会得知御史台对申耽一族的议处,也肯定会暗暗赞许李严干得好的。申耽确实主动投靠了他这边的,但是那又如何,此人接下来对东三郡的危害性,已经远远大过了他能够提供给刘禅的帮助了。
何况,申耽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土豪而已,对刘禅一直以来的帮助并不大。所以,御史台要乘机除掉地方毒瘤,刘禅肯定是非常乐见的,也就顾不得申耽先前的什么功劳了。
统观御史台的提交的一系列议处,刘备忽然发现,其实对申耽一族的处置办法,才是最为符合他的心意的。于是,刘备当然是非常高兴地也准许了。
然后,刘备重新任命了上庸郡的太守。
绵竹令吕乂获得提升,出任上庸军太守之职。
吕乂,字季阳,在政事方面很有建树,刘备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盐铁校尉王连请他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吕乂在出任绵竹令之后,能够体恤百姓,政声获得老百姓的称赞,政绩为一州的鳌头。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获得提升,当然算是名正言顺的。
而且,上庸随着黎新辉的被杀,申耽一族的被强行迁移,必然会出现一番动荡,非常需要一个处事高明的人过去出任太守。而新城郡的情况,估计也会跟上庸军差不多的。所以,刘备特别授权给吕乂,让他出任上庸军太守的时候,暂时代管新城郡的政事。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出于深思熟虑的。刘封和孟达两人分别出任上庸军和新城郡的太守,结果两人关系交恶,惹出来了多大的事端。所以,为了稳住东三郡的动荡局面,刘备便索性让吕乂集权一下,先将东三郡的局面给稳定住了再说。
从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对吕乂给予厚望。
其实,从吕乂的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再度展现出了他杰出的识人眼光。吕乂这个人确实是个大才,刘禅现在这样使用他,从长远来看,其实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的。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就是这个吕乂成为了蜀汉的尚书,后来还代替董允成为尚书令,将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刘备启用这样的一个人,去治理一个不大的东三郡,吕乂绝对是适任的。
但是在得知了刘备处理刘禅的办法之后,各种非议和弹劾刘禅、关索和孟达三人的表章也出现了。这些人当然怀有反对刘禅的目的的,他们在表章里面全都抓着,刘禅才是主使关索杀害刘封的幕后黑手这点不放,并且严厉斥责御史台不应该这样偏袒刘禅,应该让汉中王撤掉刘禅的世子之位。
当然,这些表章全都是要走尚书台这个途径的,也就最终都落到了尚书令法正的手里了。法正冷笑着看完了那些表章,他数了一下,足足有十七本之多,从上面的署名来看,官职都不大,但是几乎都是吴王后的人马。
于是,法正那巨大的权力显现出来了。那些弹劾和非议刘禅的表章的命运,是全部都留中不发。而且法正也在耐着性子等待,如今过来的都是成都城内的官员的表章,成都外头接下来还不知道会过来多少的表章呢!
后来,讨逆将军的行动也没有逃出刘备的预料之外。他确实也向刘备上书了,措辞虽然不算严厉,但是确实遵照了吴王后的意思,对刘禅进行了弹劾。而且他身为王家的贵戚,并未如同一般官员小卒一样走尚书台,他直接通过内府将表章送到了刘备的手里。
吴懿的能力确实可见一斑了。
刘备得到吴懿的表章之后,心里便有些微微恼火起来了,如同法正一样是留中不发了。然后,刘备立刻召来了吴王后,虽然并未训斥她到处拉帮结派,但是很明显地暗示她,如今她已经拉拢了一些人手了,目的也差不多达到了。所以,她现在也应该消停下来了。
而随着刘备的处置办法被传播到了民间之后,成都的士林那些一直对医国院不友好的人,又开始针对医国院了。
然后,益州境内的一些郡的太守,也得到了消息,也相应地上书职责世子刘禅的行为。其中以汉嘉太守的表章最为出格,不仅针对刘禅,而且矛头直指诸葛亮和董和两人。
这份表章法正并未留中不发,而是立刻上给了刘备。
刘备看过之后,立刻明白了法正的意思。这个黄元一直跟诸葛亮不合,甚至根据情报,此人早就已经有了谋反之心,一直在汉嘉秘密组建军队。如今他送上来这份表章,大有试探之意。
刘备便让法正给自己出个可以对付黄元的办法,法正随即推荐了现在的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杨洪本来是蜀郡的太守,代替出征的黄权回到成都任职的。蜀郡距离汉嘉郡比较近,杨洪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
刘备随即召见杨洪,并且询问了对于这个黄元应该如何处置。杨洪立刻为刘备谋划了一番。他认为黄元此人凶恶,在当地并不得人心,只要到时候派兵征讨,胜利的难度不大。但是问题就在于黄元战败后的去向,一般认为他会就近投靠江东,但是不然。他必会沿江东下逃走,只要人等在南安峡口阻截,就能够生擒黄元了。
刘备见杨洪说的很有道理,便决定采纳杨洪的建议。于是,刘备立刻给黄元送去了一道撤职查办的令旨。刘备的目的非常明显,逼反这个黄元。
于是,一个月之后,黄元果然造反了。早就被布置在汉嘉郡附近的两个将军:陈曶和郑绰的部队随即出动,最终在南安峡口抓住了黄元,将之送往成都斩杀了。
不过,这些可都是后话了。
不过黄元的身死,确实给很多人提了一个醒,彰显了刘备维护刘禅的决心。也正是因为这个意外的事件,才最终将反对刘禅的杂音彻底弹压了下去。
成都城内的各种对于刘封事件的各种舆论,依然在发酵,各方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但是,此事在刘备的默许之下,经过尚书台、左将军府和御史台的运作之后,相信是不可能掀起太大的风波的。
第二天一早,御史台的意见已经出来,李严向刘备上书了。御史台虽然是维护刘禅的,但是对刘禅动用的语气依然是很严厉的。
御史台严厉批评刘禅,世子即使身具有征调蜀汉任何一位将军和太守麾下所属军队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可以任意处置他们的权力。所以,副军将军刘封虽然是有违抗征调令之嫌,但是这并不足以构成擅自杀害他的理由。
但是鉴于世子年纪尚幼,加之如今只身在外统兵作战甚为不容易。所以,御史台提请汉中王刘备,应该立刻传旨给世子刘禅,对他进行严厉的训诫。至于处罚的措施,可以暂缓,等到世子日后战后回到成都之后再做处理。
所以这样一来,御史台的意见明摆着是不想治罪于刘禅了。
刘备的本意本来就是如此,当然立刻就批准了。不过,他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因为御史台的这样一个表章,就会停息下来的。
接下来就是对于关索的处理意见了。御史台对关索的行为,用词较之对刘禅的用语更为严厉,直接说关索是胆大妄为。而且,御史台也把刘禅的部分责任推给了关索,说他不应该鼓动世子刘禅,擅自出动军队解除刘封的武装,结果才会出现了这样的意外。
其实,关索当时远在襄阳城尽忠职守地统帅军队与曹魏对峙,怎么可能鼓动远在荆州南部的世子刘禅去对付刘封啊!这一切都是刘禅自己给鼓捣出来的,关索充其量也只是个执行者而已。所以,关索这个代人受过的哑巴亏,肯定是吃定了。他对于受到惩罚,早就已经有所觉悟了的,否则也不可能去执行刘禅的命令。
不过,御史台最后话头一转,就高谈阔论起来关索的父亲关羽的那一番丰功伟绩了。于是,最终的结论就是,关羽对蜀汉的功绩太大,汉中王应该对他的子嗣网开一面。于是,御史台建议,应该将关索革职,并且将他和军队赶出上庸城回到襄阳城去。
对关索的处理办法,也超乎刘备的意料之外。而且,这样的话,对关索其实近乎没有做出惩罚。他回到襄阳城的话,照样是帮助关兴,不是吗?所以,只要等到荆州的战事完全结束,到时候就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关索曾经立下过重大功劳,重新启用根本就不是问题的。
刘备果然打得好精明的算盘。
于是,对关索的惩戒办法,刘备也准许了。
接下来就是关于孟达的处置办法了。孟达没有关索那样可以“拼爹”的深厚本钱,他的爸更不是李刚可以上央视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猫哭耗子假慈悲,他现在连上成都去面见汉中王刘备都困难。所以,他这个本来想要投机一把的家伙,这下子注定是比较悲催的。
不过,孟达现在是悲催的,但是他可以赌将来。他现在代替刘禅和关索两人承担大部分罪责,将来刘禅当权的时候,肯定是不会忘记他的。孟达现在做的,应该说是一项长远的投资了。
所以,御史台对孟达可就是毫不客气的,将鼓动世子刘禅出兵上庸城的绝大部分原因,都推给了孟达。加上孟达在攻打上庸城的时候,为关索出过计策,于是他的罪名算是坐定了,成为了杀害刘封的重要凶手。
于是,御史台对孟达的议处,当然也是最为严厉的,削官去职,押解到成都充任官奴。其实御史台对孟达还是留情了,都没有将他贬到外地成为奴隶。不过,即使如此,孟达受到的惩处依然是非常严厉的。也就只有等待着世子刘禅,将来能够来解放他了。
而受到这个牵连,刘封事件的另外一个投机者申耽,也被御史台弹劾,活该他倒霉了。
申耽身上一直保持着爵位,御史台建议汉中王削去该爵位。加之申耽出动了私兵帮助关索和孟达攻打上庸,罪责实在也是很大的。而且根据关索的报告,刘封的参加黎新辉也是被申耽的人手刃的。
于是,御史台对申耽也没有留情,要求解散申耽一族的私兵,查抄其家产,将申耽的部族全部迁入成都看管。至于申耽此人,则立刻刑押起来。
御史台对申耽的议处,绝对是要较之孟达的惩罚要重了很多。当然,这其中是有着深刻的缘由的。
申耽一族一直和黎新辉的部族,都是东三郡数一数二的大族,他们几乎是把持了东三郡的权力。如今黎新辉死了,他的部族也在关索和申耽一族的打压之下,几近于土崩瓦解。
东三郡本来有申耽和黎新辉两组的互相争斗制衡,局面还算是可以控制。如今黎新辉的部族不再,那么也就意味着申耽一族即将开启在东三郡的独霸时代了。但是,这是蜀汉政权绝对不容许,也是不愿意看到发生的情况的。
所以,蜀汉方面无论如何,都会想办法对付申耽一族的,而且还会极为严厉地对付的。于是,申耽的投机不但没有取得任何收获,连部族都要被横扫出东三郡了。
这件事,李严的御史台方面,绝对是老谋深算,策划的简直是滴水不漏,不但是在为地方除害,而且绝对可以讨得刘备的欢心。
其实,就是刘禅后面会得知御史台对申耽一族的议处,也肯定会暗暗赞许李严干得好的。申耽确实主动投靠了他这边的,但是那又如何,此人接下来对东三郡的危害性,已经远远大过了他能够提供给刘禅的帮助了。
何况,申耽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土豪而已,对刘禅一直以来的帮助并不大。所以,御史台要乘机除掉地方毒瘤,刘禅肯定是非常乐见的,也就顾不得申耽先前的什么功劳了。
统观御史台的提交的一系列议处,刘备忽然发现,其实对申耽一族的处置办法,才是最为符合他的心意的。于是,刘备当然是非常高兴地也准许了。
然后,刘备重新任命了上庸郡的太守。
绵竹令吕乂获得提升,出任上庸军太守之职。
吕乂,字季阳,在政事方面很有建树,刘备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盐铁校尉王连请他及南阳杜祺、南乡刘干等并为典曹都尉。吕乂在出任绵竹令之后,能够体恤百姓,政声获得老百姓的称赞,政绩为一州的鳌头。这样的一个人能够获得提升,当然算是名正言顺的。
而且,上庸随着黎新辉的被杀,申耽一族的被强行迁移,必然会出现一番动荡,非常需要一个处事高明的人过去出任太守。而新城郡的情况,估计也会跟上庸军差不多的。所以,刘备特别授权给吕乂,让他出任上庸军太守的时候,暂时代管新城郡的政事。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样做,乃是出于深思熟虑的。刘封和孟达两人分别出任上庸军和新城郡的太守,结果两人关系交恶,惹出来了多大的事端。所以,为了稳住东三郡的动荡局面,刘备便索性让吕乂集权一下,先将东三郡的局面给稳定住了再说。
从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对吕乂给予厚望。
其实,从吕乂的这个任命来看,刘备再度展现出了他杰出的识人眼光。吕乂这个人确实是个大才,刘禅现在这样使用他,从长远来看,其实还是有些大材小用了的。在另一个时空之中,就是这个吕乂成为了蜀汉的尚书,后来还代替董允成为尚书令,将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
所以,刘备启用这样的一个人,去治理一个不大的东三郡,吕乂绝对是适任的。
但是在得知了刘备处理刘禅的办法之后,各种非议和弹劾刘禅、关索和孟达三人的表章也出现了。这些人当然怀有反对刘禅的目的的,他们在表章里面全都抓着,刘禅才是主使关索杀害刘封的幕后黑手这点不放,并且严厉斥责御史台不应该这样偏袒刘禅,应该让汉中王撤掉刘禅的世子之位。
当然,这些表章全都是要走尚书台这个途径的,也就最终都落到了尚书令法正的手里了。法正冷笑着看完了那些表章,他数了一下,足足有十七本之多,从上面的署名来看,官职都不大,但是几乎都是吴王后的人马。
于是,法正那巨大的权力显现出来了。那些弹劾和非议刘禅的表章的命运,是全部都留中不发。而且法正也在耐着性子等待,如今过来的都是成都城内的官员的表章,成都外头接下来还不知道会过来多少的表章呢!
后来,讨逆将军的行动也没有逃出刘备的预料之外。他确实也向刘备上书了,措辞虽然不算严厉,但是确实遵照了吴王后的意思,对刘禅进行了弹劾。而且他身为王家的贵戚,并未如同一般官员小卒一样走尚书台,他直接通过内府将表章送到了刘备的手里。
吴懿的能力确实可见一斑了。
刘备得到吴懿的表章之后,心里便有些微微恼火起来了,如同法正一样是留中不发了。然后,刘备立刻召来了吴王后,虽然并未训斥她到处拉帮结派,但是很明显地暗示她,如今她已经拉拢了一些人手了,目的也差不多达到了。所以,她现在也应该消停下来了。
而随着刘备的处置办法被传播到了民间之后,成都的士林那些一直对医国院不友好的人,又开始针对医国院了。
然后,益州境内的一些郡的太守,也得到了消息,也相应地上书职责世子刘禅的行为。其中以汉嘉太守的表章最为出格,不仅针对刘禅,而且矛头直指诸葛亮和董和两人。
这份表章法正并未留中不发,而是立刻上给了刘备。
刘备看过之后,立刻明白了法正的意思。这个黄元一直跟诸葛亮不合,甚至根据情报,此人早就已经有了谋反之心,一直在汉嘉秘密组建军队。如今他送上来这份表章,大有试探之意。
刘备便让法正给自己出个可以对付黄元的办法,法正随即推荐了现在的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杨洪本来是蜀郡的太守,代替出征的黄权回到成都任职的。蜀郡距离汉嘉郡比较近,杨洪对当地的情况比较熟悉。
刘备随即召见杨洪,并且询问了对于这个黄元应该如何处置。杨洪立刻为刘备谋划了一番。他认为黄元此人凶恶,在当地并不得人心,只要到时候派兵征讨,胜利的难度不大。但是问题就在于黄元战败后的去向,一般认为他会就近投靠江东,但是不然。他必会沿江东下逃走,只要人等在南安峡口阻截,就能够生擒黄元了。
刘备见杨洪说的很有道理,便决定采纳杨洪的建议。于是,刘备立刻给黄元送去了一道撤职查办的令旨。刘备的目的非常明显,逼反这个黄元。
于是,一个月之后,黄元果然造反了。早就被布置在汉嘉郡附近的两个将军:陈曶和郑绰的部队随即出动,最终在南安峡口抓住了黄元,将之送往成都斩杀了。
不过,这些可都是后话了。
不过黄元的身死,确实给很多人提了一个醒,彰显了刘备维护刘禅的决心。也正是因为这个意外的事件,才最终将反对刘禅的杂音彻底弹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