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习字,立身,每天的大字增加到二十篇。”
“……外祖父……”
“恩?”
“我还有生意要顾。”
“恩。”
“能不能打个商量?”
“说。”
“别二十篇,成不?”
李三少豁出去不要脸皮,每天写二十篇大字,会要了他的的命。
最终,每天的大字减少到五篇,这比之前定下的数目还低,李谨言不敢笑得太明显,生怕老爷子改变主意。
等李谨言离开后,白老重新铺开纸,悬腕其上,却始终没有落下,过了半晌,放下笔摇头失笑,这样的性子,倒也好。
走出房间的李三少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庆幸白老爷子手下留情,半晌,鼻子却有些发酸。长辈的教导,他曾求而不得,如今……不就是五篇大字吗?他就不信他练不出一手好字!
整个下午,李谨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的写完了五篇大字,从最开始的心浮气躁,到静气凝神,随着他每一次落笔,心仿佛也渐渐安定下来。
黑色的墨,雪白的纸,立于桌前的长衫青年。
乌黑的额发垂落,蹙起的眉头渐渐舒展,气质安详而静谧。
丫头们看着这样的李谨言,愣愣的半天回不过神来,总觉得今天的言少爷变得很不一样,愈发让人移不开眼睛,连走路的脚步都下意识的放轻。
李谨言渐渐能体会到白老让他写字的用意了,这就是静心?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还没来得及吹干墨迹,写好的字就被不知何时站在桌前的人拿了起来。能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房间里,又站了这么久的,除了楼少帅不做他想。
李谨言没说话,楼少帅却率先开口:“外祖父的吩咐?”
“恩。”
“每天多少?”
“五篇。”李谨言抬起头说道:“外祖父让我每天写满五篇大字,交给他看。”
“重写吧。”
见李谨言不解,楼逍把手里的字重新铺在桌上,“你确定要给外祖父看?”
李谨言这才发现,满满一页纸上写的都是楼少帅的名字……这真是他写的?
“这是巧合。”
“恩。”
“真是巧合!”
“恩。”
“……”
很明显,解释无用。
楼少帅仔细吹干墨迹,将纸收好,重新铺开宣纸,示意李谨言拿起笔,然后走到他身后,握住他持笔的手,墨迹缓缓在纸上晕染。
“少帅?”
李谨言整个人都被楼少帅包裹在了怀里,比这亲密百倍千倍的事两人都做过,此刻的李谨言却还是感到十分别扭。不自在的动了动,立刻被扣住了腰。
“你的字,本该我取。”低沉的声音拂过李谨言的发顶,流淌入他的耳际。
李谨言看着纸上的字,不知为何,竟然那从刀锋般的笔触中看出了不同的一丝情绪。握在腰际的手愈发的紧了,李谨言没出声,反手扣住楼逍的肩膀,仰起头,温热的气息,拂过身后人的颈间,楼逍的大手撑在桌沿,低头,气息相融的瞬间,门口却传来了煞风景的敲门声。
感到周身温度骤降,季副官也很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少帅,大总统急电。”
与此同时,欧洲东线战场也出现了变化,由于德军调走了大部分火炮,俄军承受的压力骤轻,沙皇尼古拉二世做出了他在退位之前,为数不多的一个英明决定,顶住多方压力,批准了勃鲁西洛夫的进攻计划。
第一百八十九章
柿子要捡软的捏,世人皆知,俄国人同样也不例外。
勃鲁西洛夫深知俄国军队的优势与劣势,也了解俄国的敌人,他没有选择去撞德国这块硬石头,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同俄国一样外强内中干的奥匈帝国。
从进攻计划被通过的那一天开始,欧洲东线的俄国军队就干起了和法军一样的活,他们开始抡起铁锹挖掘地道,修建掩体,目标直指奥匈帝国境内。
德国人忙于准备发起西线凡尔登的进攻,即便察觉到俄国人的动作,也只是通知了盟友奥匈帝国,希望奥匈帝国至少能抵挡住俄国人的进攻,不要轻易被击败,等德国从西线取得胜利后腾出手来,再一起对付这头北极熊。
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答应了,他甚至保证,只要俄国人敢进攻,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认为,俄国人“错误”的将战场选定在奥地利境内,凭借四通八达的铁路和交通系统,奥匈帝国能十分快速的得到援兵和补给。
况且在一战的整个过程中,防守永远比进攻占据优势。
但让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勃鲁西洛夫不只是个勇敢的军人,更是个天才的指挥官,他的进攻计划,本就是针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境内发达的交通系统而制定的。
于是,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俄国人像是土拨鼠一样的挖掘地道,奥匈帝国的军队则在冷眼旁观,同时开始大量向前线调集军队和物资。这种自以为是的“以逸待劳”,让奥地利人在六月的战争开始后就吃了大亏。
当然,战争的双方并无法提前几个月预料到战场上会发生什么,他们只是各尽所能,为争取己方的胜利而努力着。
沙皇能够顶住各方压力,甚至是来自皇后的压力,任命勃鲁西洛夫为前线进攻总指挥,为的就是能取得一场胜利,为此,他将不惜代价。
沙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接到沙皇直接从前线发来的电报,尼古拉二世“允许”华夏按照之前的约定继续使用西伯利亚大铁路,作为交换条件,俄国希望能从华夏购买大量的武器和战略物资。
对于在远东被华夏军队逐步蚕食的领土,沙皇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一则,海兰泡条约中已经写明,这些土地重新归属华夏。之前让尼古拉二世气得拍桌子的条款,此刻恰好能“挽回”一些他的面子。
二来,只要能在欧洲战场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西伯利亚很大,这些地方可以暂时被华夏人占据,伟大的俄罗斯早晚有一天会再夺回来。
库达摄夫遵照尼古拉二世的意思,照会华夏联合政府,外交部第一时间报告了楼大总统,楼大总统也没有片刻犹豫,很快给关北发去了电报。
在远东和俄国人死掐的是楼逍的军队,就算他楼盛丰是楼逍的老子,也不会在关乎军事行动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上独断专行。
“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
楼大总统的电报只有寥寥几句,楼少帅却能轻易看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父子俩都很了解彼此。
很快,在远东的第二师就接到了楼少帅攻击暂停的命令。
命令下达得没有预兆,却也很好理解。再过几天就是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本该合家团圆,共祝新年的日子里,大兵们也会想家。
第二师的进攻脚步停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城镇,斯科沃罗季诺,不过杜豫章也没闲着,他和新编第十七师一同配合军政府派遣官员,开始着手整顿之前占领的土地。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俄国为了彻底占领这些本属于华夏的土地,不只修建了远东大铁路,还大量的移民。国土庞大有好处也有坏处,从欧洲迁移来的俄国人,散落到广阔的远东西伯利亚,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哪怕有不断流放来的罪犯,也无法填补这个空缺。
相比起沙俄前期,如今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大多是政治犯,大量有着“政治错误”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为推翻沙皇残暴统治的伟大事业架柴堆火,添砖加瓦,
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彻底在伊尔库茨克站稳了脚,从华夏军队离开之后,他们便开始向附近的村民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号召大家共同起来对抗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不少生活困苦的村民加入了他们,进一步壮大了反抗组织的力量。
喀山已经成为了基洛夫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最勇猛的战士和最好的同志。
长成了大姑娘的米尔夏,也负担起了基洛夫秘书的工作,她识字,并且会读写,长得又漂亮,赢得了不少年轻小伙子的注意。托洛茨基新派来的联络人员,是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同样是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他从见到米尔夏的那一天开始,就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惜的是,米尔夏对他毫无兴趣。
这让他相当沮丧,又从别人口中得知米尔夏的心上人是那个同样有着鞑靼血统,名叫喀山的男人,这让他很不服气,不由得开始关注起喀山。因此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每隔半个月,喀山就要带着一些人离开驻地,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即便知道,也会在自己的面前三缄其口。他们的来去总是显得很神秘,这里的人却都习以为常。
他同样注意到,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从来没有为武器和食物发过愁,他们还组织附近的村民去发现金矿的河中淘金,并且利用简陋的设备开采煤矿,淘出的金子和开采出的煤却很快都不见了踪影。
这个联络员想起了他的前任,在同沙皇军队的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谢廖沙,他曾向托洛茨基密报,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和华夏人走得很近,他甚至怀疑,基洛夫身边的喀山就是华夏人的间谍!
这封密报发出之后,谢廖沙就战死了,托洛茨基为了查明真相,才将他派来了伊尔库茨克。
年轻的联络员无法下定决心,难道基洛夫的信仰真的产生了动摇?他们真的和华夏人勾结在了一起?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房间的门被敲响,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科尔奇同志,基洛夫同志要见你。”
在另一个房间中,基洛夫拿起一把喀山从华夏军队手中换来的俄制手枪,面露喜色,这是只有军官才能使用的手枪。
“喀山,做的好!”
他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变得很亲密,喀山彻底得到了基洛夫的信任。对于他提议,只要是他提出的意见,基洛夫总是会认真考虑。
喀山提议,将他们同华夏军队交易的事情透露给从彼得堡来的联络员科尔奇,基洛夫起初不同意,但在喀山的说服下,还是点了头。
随着反抗组织的发展,基洛夫手中的力量也在壮大,声望不断的提高,权力会在不经意间使人产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即便信仰依旧坚定,但对托洛茨基的“指手画脚”,他渐渐变得不耐烦了。
喀山将基洛夫的变化全部看在眼里,他清楚的知道,不和的种子已经种下,很快将会发芽。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是民主工党目前唯一掌控的武装力量,哪怕同属一个党派,党派内部也存在分歧,否则就不会有孟什维克的存在了。
喀山通过和华夏军队的“交易”,可以正大光明的传递情报,这支武装力量里,斯拉夫人只占少数,大多是有鞑靼血统和蒙古血统的游牧民族,随着喀山等人的潜移默化,他们对于华夏的态度与其他俄国人截然不同、
这就是喀山想要的,也是当初李谨言让喀山化名打入基洛夫反抗组织的首要目的。沙皇俄国必将被推翻,一个由亲华力量所领导的俄国政府,对华夏未来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
这种友谊或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足够李谨言运作了。
就算他没能力,不是还有楼少帅吗?
萧有德人在热河,喀山传回的情报便被送到豹子手中。对于萧有德的离开,情报局中不是没有不满的声音,毕竟萧有德在情报局中经营多年,曾深受楼大总统的信任,但他离开是必须的。
萧有德的确有能力,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做事不再有年轻时的锐气,渐渐变得疏忽大意,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和稀泥,若他只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这些尚且算不上大错,但对一个情报人员,尤其是掌控全局的情报局局长来说,其中每一样都是致命的。
一两次的失误可以原谅,但次数多了,就没法再轻易揭过去了。
对于萧有德之前所做的一切,李谨言心存感激,也同样佩服,提拔豹子也是他权衡之后下的决定。萧有德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适合他所处的位置了。
楼大总统也看到了这点,才把萧有德调去京城,萧有德同样意识到自己的疏漏,对于职务的变动并未多言。他也深知,做他这样行当的,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在赴京之前,萧有德给李谨言写了一封信,信中希望能把他的家人也接去京城。
李谨言将信给楼少帅看过,答应了萧有德。
在萧家人赴京前一天,最受萧有德宠爱的一房姨太太突然失踪,最终在城外的一处林子里发现了她的尸体,她的身上只有薄薄的一件衫裙,身边却散落着一包大洋,很明显,她是被活活冻死的。
是谁杀了她,为何杀了她?
萧家人对她的死表现得很冷漠,只是一副薄棺,草草了事。萧有德接到消息后也只是哦了一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多说。
这个女人跟了他两年多,但也就是这样了。
李谨言却从豹子嘴里得知,这个死去的女人,貌似和戴建声那个外室有些关系,不过戴家的事已经“收尾”,那个俄国间谍也被处理了,如今死无对证,萧有德已经离开关北,此事也只能以为“卷财私奔”盖棺定论。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一团乱麻,哪怕找到了线索,也只能继续装糊涂。
相比起外头的风风雨雨,李谨言这段时间过得倒还算惬意。
“……外祖父……”
“恩?”
“我还有生意要顾。”
“恩。”
“能不能打个商量?”
“说。”
“别二十篇,成不?”
李三少豁出去不要脸皮,每天写二十篇大字,会要了他的的命。
最终,每天的大字减少到五篇,这比之前定下的数目还低,李谨言不敢笑得太明显,生怕老爷子改变主意。
等李谨言离开后,白老重新铺开纸,悬腕其上,却始终没有落下,过了半晌,放下笔摇头失笑,这样的性子,倒也好。
走出房间的李三少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庆幸白老爷子手下留情,半晌,鼻子却有些发酸。长辈的教导,他曾求而不得,如今……不就是五篇大字吗?他就不信他练不出一手好字!
整个下午,李谨言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认认真真的写完了五篇大字,从最开始的心浮气躁,到静气凝神,随着他每一次落笔,心仿佛也渐渐安定下来。
黑色的墨,雪白的纸,立于桌前的长衫青年。
乌黑的额发垂落,蹙起的眉头渐渐舒展,气质安详而静谧。
丫头们看着这样的李谨言,愣愣的半天回不过神来,总觉得今天的言少爷变得很不一样,愈发让人移不开眼睛,连走路的脚步都下意识的放轻。
李谨言渐渐能体会到白老让他写字的用意了,这就是静心?
当他落下最后一笔,还没来得及吹干墨迹,写好的字就被不知何时站在桌前的人拿了起来。能无声无息的出现在房间里,又站了这么久的,除了楼少帅不做他想。
李谨言没说话,楼少帅却率先开口:“外祖父的吩咐?”
“恩。”
“每天多少?”
“五篇。”李谨言抬起头说道:“外祖父让我每天写满五篇大字,交给他看。”
“重写吧。”
见李谨言不解,楼逍把手里的字重新铺在桌上,“你确定要给外祖父看?”
李谨言这才发现,满满一页纸上写的都是楼少帅的名字……这真是他写的?
“这是巧合。”
“恩。”
“真是巧合!”
“恩。”
“……”
很明显,解释无用。
楼少帅仔细吹干墨迹,将纸收好,重新铺开宣纸,示意李谨言拿起笔,然后走到他身后,握住他持笔的手,墨迹缓缓在纸上晕染。
“少帅?”
李谨言整个人都被楼少帅包裹在了怀里,比这亲密百倍千倍的事两人都做过,此刻的李谨言却还是感到十分别扭。不自在的动了动,立刻被扣住了腰。
“你的字,本该我取。”低沉的声音拂过李谨言的发顶,流淌入他的耳际。
李谨言看着纸上的字,不知为何,竟然那从刀锋般的笔触中看出了不同的一丝情绪。握在腰际的手愈发的紧了,李谨言没出声,反手扣住楼逍的肩膀,仰起头,温热的气息,拂过身后人的颈间,楼逍的大手撑在桌沿,低头,气息相融的瞬间,门口却传来了煞风景的敲门声。
感到周身温度骤降,季副官也很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少帅,大总统急电。”
与此同时,欧洲东线战场也出现了变化,由于德军调走了大部分火炮,俄军承受的压力骤轻,沙皇尼古拉二世做出了他在退位之前,为数不多的一个英明决定,顶住多方压力,批准了勃鲁西洛夫的进攻计划。
第一百八十九章
柿子要捡软的捏,世人皆知,俄国人同样也不例外。
勃鲁西洛夫深知俄国军队的优势与劣势,也了解俄国的敌人,他没有选择去撞德国这块硬石头,而是将矛头对准了同俄国一样外强内中干的奥匈帝国。
从进攻计划被通过的那一天开始,欧洲东线的俄国军队就干起了和法军一样的活,他们开始抡起铁锹挖掘地道,修建掩体,目标直指奥匈帝国境内。
德国人忙于准备发起西线凡尔登的进攻,即便察觉到俄国人的动作,也只是通知了盟友奥匈帝国,希望奥匈帝国至少能抵挡住俄国人的进攻,不要轻易被击败,等德国从西线取得胜利后腾出手来,再一起对付这头北极熊。
奥匈帝国军队的指挥官答应了,他甚至保证,只要俄国人敢进攻,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他认为,俄国人“错误”的将战场选定在奥地利境内,凭借四通八达的铁路和交通系统,奥匈帝国能十分快速的得到援兵和补给。
况且在一战的整个过程中,防守永远比进攻占据优势。
但让奥地利人和德国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勃鲁西洛夫不只是个勇敢的军人,更是个天才的指挥官,他的进攻计划,本就是针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境内发达的交通系统而制定的。
于是,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内,俄国人像是土拨鼠一样的挖掘地道,奥匈帝国的军队则在冷眼旁观,同时开始大量向前线调集军队和物资。这种自以为是的“以逸待劳”,让奥地利人在六月的战争开始后就吃了大亏。
当然,战争的双方并无法提前几个月预料到战场上会发生什么,他们只是各尽所能,为争取己方的胜利而努力着。
沙皇能够顶住各方压力,甚至是来自皇后的压力,任命勃鲁西洛夫为前线进攻总指挥,为的就是能取得一场胜利,为此,他将不惜代价。
沙俄驻华公使库达摄夫接到沙皇直接从前线发来的电报,尼古拉二世“允许”华夏按照之前的约定继续使用西伯利亚大铁路,作为交换条件,俄国希望能从华夏购买大量的武器和战略物资。
对于在远东被华夏军队逐步蚕食的领土,沙皇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一则,海兰泡条约中已经写明,这些土地重新归属华夏。之前让尼古拉二世气得拍桌子的条款,此刻恰好能“挽回”一些他的面子。
二来,只要能在欧洲战场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西伯利亚很大,这些地方可以暂时被华夏人占据,伟大的俄罗斯早晚有一天会再夺回来。
库达摄夫遵照尼古拉二世的意思,照会华夏联合政府,外交部第一时间报告了楼大总统,楼大总统也没有片刻犹豫,很快给关北发去了电报。
在远东和俄国人死掐的是楼逍的军队,就算他楼盛丰是楼逍的老子,也不会在关乎军事行动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上独断专行。
“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
楼大总统的电报只有寥寥几句,楼少帅却能轻易看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父子俩都很了解彼此。
很快,在远东的第二师就接到了楼少帅攻击暂停的命令。
命令下达得没有预兆,却也很好理解。再过几天就是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本该合家团圆,共祝新年的日子里,大兵们也会想家。
第二师的进攻脚步停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城镇,斯科沃罗季诺,不过杜豫章也没闲着,他和新编第十七师一同配合军政府派遣官员,开始着手整顿之前占领的土地。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俄国为了彻底占领这些本属于华夏的土地,不只修建了远东大铁路,还大量的移民。国土庞大有好处也有坏处,从欧洲迁移来的俄国人,散落到广阔的远东西伯利亚,数量实在是太少了。哪怕有不断流放来的罪犯,也无法填补这个空缺。
相比起沙俄前期,如今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大多是政治犯,大量有着“政治错误”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为推翻沙皇残暴统治的伟大事业架柴堆火,添砖加瓦,
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彻底在伊尔库茨克站稳了脚,从华夏军队离开之后,他们便开始向附近的村民宣传布尔什维克主义,号召大家共同起来对抗沙皇政府的残暴统治,不少生活困苦的村民加入了他们,进一步壮大了反抗组织的力量。
喀山已经成为了基洛夫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朋友,最勇猛的战士和最好的同志。
长成了大姑娘的米尔夏,也负担起了基洛夫秘书的工作,她识字,并且会读写,长得又漂亮,赢得了不少年轻小伙子的注意。托洛茨基新派来的联络人员,是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同样是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他从见到米尔夏的那一天开始,就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惜的是,米尔夏对他毫无兴趣。
这让他相当沮丧,又从别人口中得知米尔夏的心上人是那个同样有着鞑靼血统,名叫喀山的男人,这让他很不服气,不由得开始关注起喀山。因此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每隔半个月,喀山就要带着一些人离开驻地,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即便知道,也会在自己的面前三缄其口。他们的来去总是显得很神秘,这里的人却都习以为常。
他同样注意到,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从来没有为武器和食物发过愁,他们还组织附近的村民去发现金矿的河中淘金,并且利用简陋的设备开采煤矿,淘出的金子和开采出的煤却很快都不见了踪影。
这个联络员想起了他的前任,在同沙皇军队的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谢廖沙,他曾向托洛茨基密报,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和华夏人走得很近,他甚至怀疑,基洛夫身边的喀山就是华夏人的间谍!
这封密报发出之后,谢廖沙就战死了,托洛茨基为了查明真相,才将他派来了伊尔库茨克。
年轻的联络员无法下定决心,难道基洛夫的信仰真的产生了动摇?他们真的和华夏人勾结在了一起?
就在他陷入沉思的时候,房间的门被敲响,一个冷冰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科尔奇同志,基洛夫同志要见你。”
在另一个房间中,基洛夫拿起一把喀山从华夏军队手中换来的俄制手枪,面露喜色,这是只有军官才能使用的手枪。
“喀山,做的好!”
他们彼此之间的称呼变得很亲密,喀山彻底得到了基洛夫的信任。对于他提议,只要是他提出的意见,基洛夫总是会认真考虑。
喀山提议,将他们同华夏军队交易的事情透露给从彼得堡来的联络员科尔奇,基洛夫起初不同意,但在喀山的说服下,还是点了头。
随着反抗组织的发展,基洛夫手中的力量也在壮大,声望不断的提高,权力会在不经意间使人产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即便信仰依旧坚定,但对托洛茨基的“指手画脚”,他渐渐变得不耐烦了。
喀山将基洛夫的变化全部看在眼里,他清楚的知道,不和的种子已经种下,很快将会发芽。基洛夫领导的反抗组织是民主工党目前唯一掌控的武装力量,哪怕同属一个党派,党派内部也存在分歧,否则就不会有孟什维克的存在了。
喀山通过和华夏军队的“交易”,可以正大光明的传递情报,这支武装力量里,斯拉夫人只占少数,大多是有鞑靼血统和蒙古血统的游牧民族,随着喀山等人的潜移默化,他们对于华夏的态度与其他俄国人截然不同、
这就是喀山想要的,也是当初李谨言让喀山化名打入基洛夫反抗组织的首要目的。沙皇俄国必将被推翻,一个由亲华力量所领导的俄国政府,对华夏未来发展的好处显而易见。
这种友谊或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足够李谨言运作了。
就算他没能力,不是还有楼少帅吗?
萧有德人在热河,喀山传回的情报便被送到豹子手中。对于萧有德的离开,情报局中不是没有不满的声音,毕竟萧有德在情报局中经营多年,曾深受楼大总统的信任,但他离开是必须的。
萧有德的确有能力,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做事不再有年轻时的锐气,渐渐变得疏忽大意,缩手缩脚,瞻前顾后和稀泥,若他只是一般的政府官员,这些尚且算不上大错,但对一个情报人员,尤其是掌控全局的情报局局长来说,其中每一样都是致命的。
一两次的失误可以原谅,但次数多了,就没法再轻易揭过去了。
对于萧有德之前所做的一切,李谨言心存感激,也同样佩服,提拔豹子也是他权衡之后下的决定。萧有德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适合他所处的位置了。
楼大总统也看到了这点,才把萧有德调去京城,萧有德同样意识到自己的疏漏,对于职务的变动并未多言。他也深知,做他这样行当的,能全身而退,得以善终,算是相当不容易了。
在赴京之前,萧有德给李谨言写了一封信,信中希望能把他的家人也接去京城。
李谨言将信给楼少帅看过,答应了萧有德。
在萧家人赴京前一天,最受萧有德宠爱的一房姨太太突然失踪,最终在城外的一处林子里发现了她的尸体,她的身上只有薄薄的一件衫裙,身边却散落着一包大洋,很明显,她是被活活冻死的。
是谁杀了她,为何杀了她?
萧家人对她的死表现得很冷漠,只是一副薄棺,草草了事。萧有德接到消息后也只是哦了一声,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多说。
这个女人跟了他两年多,但也就是这样了。
李谨言却从豹子嘴里得知,这个死去的女人,貌似和戴建声那个外室有些关系,不过戴家的事已经“收尾”,那个俄国间谍也被处理了,如今死无对证,萧有德已经离开关北,此事也只能以为“卷财私奔”盖棺定论。
有的时候,事情就是一团乱麻,哪怕找到了线索,也只能继续装糊涂。
相比起外头的风风雨雨,李谨言这段时间过得倒还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