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
“收到了,盟主在石见国做的好大的买卖啊,差不多算是买下了大半个那贺郡。”宗澄茂接话道:“恭喜盟主顺利达成交易。”
“客气了,多亏赖茂作为中间人,有你们宗家的信誉做担保,石见国守护才能相信我,我还没有感谢过宗家主。”刘信启朝着宗澄茂拱手致谢。
“应该的,这两年,我们宗家受贵方照顾良多,今天万幸能够见到刘盟主,正好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宗澄茂拱手回礼。
这话就有一些虚了。
具刘信伟统计,兴汉盟来到倭国之后,宗家刚开始确实是受益的,但是随着兴汉盟的发展,対马南港建设的越来越大,宗家的收益已经在逐渐缩小。
原本从対马岛转运,或者宗家自己进行的转手贸易,现在大多数都由兴汉盟自己做了,导致宗家的海贸规模已经越来越小。
要不是因为承销了兴汉盟的工业品,加之为兴汉盟在倭国各地采购粮食,弥补了一部分海贸的损失,想必现在宗家已经感觉到窒息了。
刘信启已经有些明白宗澄茂这次过来是何意了。
“刘盟主能否给在下透露一些,兴汉盟此番在倭国大动干戈,所为何意?”
果然,宗澄茂是来探查消息的,想要给宗家的今后找一条出路。
“宗家主听说过土地兼并吗?”刘信启问道。
“了解一些,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宗澄茂回道,等刘信启后续的话。
“既然宗家主知道土地兼并,想必也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刘信启神色沉重,继续说道:“我们兴汉盟所在的京东之地,人多地少,超过三成多的成年壮丁没有土地可以耕种。”
“这个三成有多少人?”宗澄茂插了一句。
“两百万人。”刘信启回了一句,注意到宗澄茂的脸色已经变的很是纠结,但没有询问,而是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这么多人无地可种就是矛盾的根源,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一是把这些人消耗了。”
刘信启说的很委婉,不过在座的人都明白,“消耗”就是想办法让这些人灭亡。
“二是让这些人有事可做,可以通过做事养家糊口。”
这时,宗澄茂已经整理好情绪,认真听刘信启的话。
“第一种办法最直接的就是发动战争,战争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死伤,还会占领更多的地盘用来安置人口。”
宗澄茂的情绪又乱了:“这…,太过有伤天和。”
“对,所以我没有选择这种办法。”刘信启点头认同道:“我建立了许多的工厂,让这些人进厂生产货物,售卖到周边的国家,然后购买回来粮食供养这些做工的人。不过这还不够,无地可种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又来到了倭国,购买田地,迁移一些人口过来耕种,自食其力。”
话说道这里,刘信启算是回答了宗澄茂刚才的问题:“所为何意?”
这些回答之中,有太多的水分,其实兴汉盟并没有那么多闲人。虽然现在兴汉盟总人口超过了一千两百万人,但是在目前底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兴汉盟所拥有的耕地已经足够所有百姓分配。
刘信启说谎的原因是为了引导宗澄茂,引导他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作出决定。
“刘盟主真是用心良苦,兴汉盟的百姓有您这样的盟主,是他们的福分。”宗澄茂夸赞道。
“谢谢。”
话题告一段落,两人都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缓了缓口中干渴。
“宗家主这次过来就是为了问这一个问题?”第二轮话题,由刘信启首先开口。
“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刘盟主能够答应。”宗赖茂放下手中茶碗,坐在椅子上拱了拱手。
“您说说看,能做到的肯定义不容辞。”刘信启回道。
能不能做到,最终解释权归兴汉盟所有。
“自从兴汉盟的船队介入大陆至倭国至高丽的贸易之后,我们宗家的海贸规模萎缩严重,现在已经不足两年前的两成。”宗赖茂道:“盟主能否答应让我们宗家的船只加入兴汉盟的船队做跨海贸易,并且有权在大陆上采购兴汉盟的货物,运来倭国售卖。”
兴汉盟对外贸易,出口生意全部把持在自己人手里,利润高的产品都是兴汉盟的船队亲自操持,利润小的也会交由兴汉盟的商人去做,只有一些利润非常微薄的出口生意,才会允许赵国、金国的汉人海商进入。
而高丽商人和倭国商人根本不可能从兴汉盟采购到当地的货物,他们要么空船返回,要么从汉人海商手中做转口贸易,利润微乎其微。
除了这点,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出海贸易会遇到海盗。
经过这么多年的扫荡,兴汉盟的船队已经没有海盗敢招惹,而且长江入海口以北海面上的大股海盗都已经被清剿干净,所以兴汉盟的船队没有被海盗打劫这方面的损失。可是倭国海商就不同了,他们不仅要面对一些漏网之鱼的小海盗,还要面对“兴汉盟海盗”。
这是刘信启的主意,借鉴后世英国的《私掠许可证》。
现在东海海面上有超过二十艘“兴汉盟海盗”,通过这种官方劫掠,不仅使得异族海商无法和汉人海商竞争,极大的消弱了异族海商实力。还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保持兴汉盟水师部队的战力。
只有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宗家海贸船队就是受到了这两个方面的打击,海贸规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萎缩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还是因为兴汉盟需要宗家在倭国各个州国采购粮食,留给他们的。
“这个…,恕我实在难做到。兴汉盟的船队现在都已经饱和的厉害,接近一半的船只没有生意做,所以我这次才能够调集这么多船只用来迁移人口。”刘信启摇头拒绝:“要不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怎么可能有船主做。”
自古以来,运人都是利润最小的生意,特别是官府主持的运送任务。
“客气了,多亏赖茂作为中间人,有你们宗家的信誉做担保,石见国守护才能相信我,我还没有感谢过宗家主。”刘信启朝着宗澄茂拱手致谢。
“应该的,这两年,我们宗家受贵方照顾良多,今天万幸能够见到刘盟主,正好表达一下我的谢意。”宗澄茂拱手回礼。
这话就有一些虚了。
具刘信伟统计,兴汉盟来到倭国之后,宗家刚开始确实是受益的,但是随着兴汉盟的发展,対马南港建设的越来越大,宗家的收益已经在逐渐缩小。
原本从対马岛转运,或者宗家自己进行的转手贸易,现在大多数都由兴汉盟自己做了,导致宗家的海贸规模已经越来越小。
要不是因为承销了兴汉盟的工业品,加之为兴汉盟在倭国各地采购粮食,弥补了一部分海贸的损失,想必现在宗家已经感觉到窒息了。
刘信启已经有些明白宗澄茂这次过来是何意了。
“刘盟主能否给在下透露一些,兴汉盟此番在倭国大动干戈,所为何意?”
果然,宗澄茂是来探查消息的,想要给宗家的今后找一条出路。
“宗家主听说过土地兼并吗?”刘信启问道。
“了解一些,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宗澄茂回道,等刘信启后续的话。
“既然宗家主知道土地兼并,想必也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刘信启神色沉重,继续说道:“我们兴汉盟所在的京东之地,人多地少,超过三成多的成年壮丁没有土地可以耕种。”
“这个三成有多少人?”宗澄茂插了一句。
“两百万人。”刘信启回了一句,注意到宗澄茂的脸色已经变的很是纠结,但没有询问,而是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这么多人无地可种就是矛盾的根源,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一是把这些人消耗了。”
刘信启说的很委婉,不过在座的人都明白,“消耗”就是想办法让这些人灭亡。
“二是让这些人有事可做,可以通过做事养家糊口。”
这时,宗澄茂已经整理好情绪,认真听刘信启的话。
“第一种办法最直接的就是发动战争,战争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死伤,还会占领更多的地盘用来安置人口。”
宗澄茂的情绪又乱了:“这…,太过有伤天和。”
“对,所以我没有选择这种办法。”刘信启点头认同道:“我建立了许多的工厂,让这些人进厂生产货物,售卖到周边的国家,然后购买回来粮食供养这些做工的人。不过这还不够,无地可种的人太多了,所以我又来到了倭国,购买田地,迁移一些人口过来耕种,自食其力。”
话说道这里,刘信启算是回答了宗澄茂刚才的问题:“所为何意?”
这些回答之中,有太多的水分,其实兴汉盟并没有那么多闲人。虽然现在兴汉盟总人口超过了一千两百万人,但是在目前底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兴汉盟所拥有的耕地已经足够所有百姓分配。
刘信启说谎的原因是为了引导宗澄茂,引导他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作出决定。
“刘盟主真是用心良苦,兴汉盟的百姓有您这样的盟主,是他们的福分。”宗澄茂夸赞道。
“谢谢。”
话题告一段落,两人都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缓了缓口中干渴。
“宗家主这次过来就是为了问这一个问题?”第二轮话题,由刘信启首先开口。
“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望刘盟主能够答应。”宗赖茂放下手中茶碗,坐在椅子上拱了拱手。
“您说说看,能做到的肯定义不容辞。”刘信启回道。
能不能做到,最终解释权归兴汉盟所有。
“自从兴汉盟的船队介入大陆至倭国至高丽的贸易之后,我们宗家的海贸规模萎缩严重,现在已经不足两年前的两成。”宗赖茂道:“盟主能否答应让我们宗家的船只加入兴汉盟的船队做跨海贸易,并且有权在大陆上采购兴汉盟的货物,运来倭国售卖。”
兴汉盟对外贸易,出口生意全部把持在自己人手里,利润高的产品都是兴汉盟的船队亲自操持,利润小的也会交由兴汉盟的商人去做,只有一些利润非常微薄的出口生意,才会允许赵国、金国的汉人海商进入。
而高丽商人和倭国商人根本不可能从兴汉盟采购到当地的货物,他们要么空船返回,要么从汉人海商手中做转口贸易,利润微乎其微。
除了这点,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出海贸易会遇到海盗。
经过这么多年的扫荡,兴汉盟的船队已经没有海盗敢招惹,而且长江入海口以北海面上的大股海盗都已经被清剿干净,所以兴汉盟的船队没有被海盗打劫这方面的损失。可是倭国海商就不同了,他们不仅要面对一些漏网之鱼的小海盗,还要面对“兴汉盟海盗”。
这是刘信启的主意,借鉴后世英国的《私掠许可证》。
现在东海海面上有超过二十艘“兴汉盟海盗”,通过这种官方劫掠,不仅使得异族海商无法和汉人海商竞争,极大的消弱了异族海商实力。还可以通过轮换的方式,保持兴汉盟水师部队的战力。
只有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宗家海贸船队就是受到了这两个方面的打击,海贸规模在短短两年的时间萎缩了八成。剩下的两成还是因为兴汉盟需要宗家在倭国各个州国采购粮食,留给他们的。
“这个…,恕我实在难做到。兴汉盟的船队现在都已经饱和的厉害,接近一半的船只没有生意做,所以我这次才能够调集这么多船只用来迁移人口。”刘信启摇头拒绝:“要不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怎么可能有船主做。”
自古以来,运人都是利润最小的生意,特别是官府主持的运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