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洛水为誓
邓终其实在这些天已经想了很多,把建世帝的一言一行仔仔细细地回顾一遍,自己形成了一些看法。
他向邓奉道:“兄长,其实放牛皇帝并没有那么多规矩,我在洛阳听到一些传闻,说他性情有些像高祖,虽然谈不上厌恶儒生,但是不喜繁文缛节,除了正式场合之外,私底下不太计较礼节,听说朝中大臣还专门为了此事向他进谏过。”
邓奉嘴角一撇,说道:“他一个放牛的出身,恐怕字都认不得几个,能懂得什么礼仪?一个粗疏不讲礼仪的人竟然要给我立规矩!”
“兄长,放牛皇帝说的那些规矩,什么要服从君上、守国法。。。若我等真的奉他为主,也是。。。”邓终觑着邓奉的脸色,低声道:“也是应有之义吧?”
邓奉冷哼一声,“季真,你是不是在洛阳被人灌了迷魂汤了?一直在替放牛小子说话!”
邓终连忙道:“兄长,无论你怎么决定,我都会跟你一条心。不过我觉得,比起铜马帝,放牛皇帝应该更对咱们的胃口。”
邓奉当然知道,若要认了刘钰为主,什么服从君上、遵守国法,这些根本不用说,那都是应该的。但是这种根本不用提的要求,刘钰却偏偏拿出来说,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刘钰信不过他!
刘钰对邓奉归附的真心持怀疑态度,担心他成为一个未来的隐患,他想向邓奉要一个承诺,一个誓死效忠的承诺。
光有结婚证不行,咱们得对着月亮发个誓。
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在于邓奉曾经反叛过刘秀。换言之,这场反叛将会成为邓奉一辈子的污点,无论他要加入哪个阵营,对方都要掂量掂量:这小子将来会不会在后面捅我一刀子?
最要命的是,让刘钰这么一逼,邓奉突然意识到,他好像真的没有做好完全听命于别人的思想准备。
邓奉太骄傲了,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主人这一说,他觉得只有他自己才配主宰自己的命运。
他虽然曾经加入刘秀阵营,但是在邯郸朝廷,他完全没有参与感,就像是一个旁观者,朝廷的事情与他全无关系,后来他干脆懒得在那儿呆了,告了个假就回了南阳老家。
没有参与感自然没有归属感,他起兵反叛的时候毫无心理压力,打你就打你了,能怎么样?有本事你来平了我?刘秀果然派岑彭来平了,结果是:平不动。
他现在也很想对着刘钰同样硬气一回,硬怼回去:“你想要的誓言我给不了,我只想给你个面子,叫你一声老大,然后咱俩井水不犯河水,你在洛阳做你的皇帝,我在南阳做我的土皇帝。你要实在不愿意,那来平我呀!”
邓奉也只是想想,实际上是:他硬不起来了,人家刘钰是真平得动。
邓奉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狂妄,并不代表他自不量力。相反,他以超群的军事才能,能准确判断出双方力量的差距,能寻找到以弱敌强时的破局之处。
但是通过邓终之口,了解到建世汉的军事实力之后,邓奉沉默了。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既不出来做事,也不接见任何人,就连吃饭也是要人送进去,闷了两天之后,邓奉从屋子里出来,面容憔悴。
他出来见到邓终,第一句话就是:“重骑兵不足为惧,马镫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邓终道:“这话怎么说?”
“重骑兵虽无坚不摧,但是使用太过受限。必得是平原地带,必得是双方正面对垒,必得有侧后翼的保护。盔甲如此沉重,平时必得要车辆运输,等到了战场上再行披甲,在重骑兵披上甲之前,需要其他军队顶住敌军进攻,若是一个顶不住,重骑兵连阵也上不了。若我用兵,首先便不会给重骑兵冲锋的机会,若实在避免不了,只需多设障碍,阻挠其行进,使重骑兵冲不起来即可。若是马跑不起来,重骑兵干站在那儿,就是一堆废铁,毫无用处!”
邓奉闷头在屋子里推演了两天,觉得重骑兵没什么了不起。若是他在战场上遇到,应该不会沦落到被其碾压。但是若如刘秀那般猝不及防地碰上,那就实在是没法子了。
“冷不丁遇到这种铁怪物大阵,不吓死才怪,怪不得刘秀遭遇如此惨败。”邓奉想到刘秀被重骑兵狂虐的场景,心中颇有些畅快之感。
对于马镫,邓奉只能说,这实在是天才的发明,可以预见到,马镫将永久地改变骑兵的作战方式,谁在这个道路上先走一步,谁就可以占得先机。
而建世皇帝刘钰毫无疑问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他从设计马镫、制造马镫、在骑兵中列装马镫,训练新式骑兵战法,所有的环节都遥遥领先。刘秀即便从现在开始发展马镫,也很难迎头赶上,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长安方面压制。
从坐在马上作战到站在马上作战,骑兵威力以倍增长,南阳精兵再强,也是以步兵为主,面对骑兵有着天然的劣势,对付没有马镫的幽州突骑还勉强,对付羽林骑兵劣势更加突出。
何况南阳如今已被建世汉三面包围,失去了据险而守的地利。邓奉再不服气,也不能自寻死路。
他召集诸将商议日后的归属。
邓奉手下虽都是南阳兵,但组成比较复杂,他邓家的部曲是只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是豪族的私人武装,还有一些流民武装。相当于大家凑分子,邓奉虽是主事人,但其余将领也是有发言权的。
这种大事,他不能搞一言堂,要征求全体将领的意见。
军中第二大势力代表董欣率先说道:“我等已与刘秀势不两立,如今天下可与刘秀争锋者,只有建世皇帝,除了他,我等还能投谁去?”
董欣是堵阳豪强,当初刘秀收南阳的时候,没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董欣觉得受到了薄待,愤而起兵,本来势单力孤,抵挡不住岑彭的攻击,多亏邓奉前来相救,击退岑彭,于是双方联兵,以邓奉为首。
他一表态,其余人纷纷附合,形势很明朗,当今的大势力就这两家,要是不想单干,只能投建世帝。再往地有楚黎王秦丰,占了大半个南郡,手里有十万兵马,这种货色,能和刘钰相比吗?咱们去投他,还不如自己单干呢!
南阳是刘秀的帝乡,但是在南阳刘秀还真没什么根基,他们刘家兄弟的势力在刘演被杀时,基本被连根拔除了。其余那些刘氏,人家选的是更始帝刘玄,不关刘秀的事。
刘秀成就帝业的根基也不在南阳,而是在河北,没有河北那些豪杰支持他,刘秀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
因此刘秀的心向河北人偏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南阳豪强心中本就有些忿忿不平,而来南阳平叛的偏偏是河北派的吴汉。这个人选是有大问题的,刘秀决策失误了。
吴汉本来在南阳混不下去,跑到河北才发了迹,如今衣锦还乡,把当初在南阳受的气全撒了出来,南阳从豪强到百姓,全都倒了大霉,只好聚集在邓奉麾下,起兵相抗。
说起来南阳真就是吴汉的倒霉之地,他再一次混不下去了,上次好歹是自己主动出走去北方讨生活,这次走得更惨,是被邓奉追在屁股后面打出去的。
吴汉这么一闹,南阳人的心彻底离开了刘秀,即便下一拨来的是以岑彭为首的南阳将星团,南阳人也是照打不误,完全堵死了回归建武汉的路。
南阳将领投票,一致同意归附建世汉朝廷,邓奉道:“吾从众。”为自己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是他邓奉非要投奔,而是众意难违。
邓奉、董欣亲赴洛阳,拜见建世皇帝,刘钰很高兴,盛情款待,给予很高的礼遇,把邓奉原本那些别扭抚平了。
更让他心中畅快的是,皇帝毫不犹豫地封二人为列侯。
当年他在乱世兢兢业业保护刘秀家眷,又带着半个南阳郡和自己的人马去河北千里投奔,刘秀也没说给个列侯。可到了洛阳,人家刘钰一点也不含糊,张嘴就封侯。
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邓奉站在洛阳城头,指着洛水发誓:愿忠于皇帝陛下,永不相负。
原本南阳还有些地方小势力在旁观望,一见大地头蛇邓奉都服了,便纷纷投奔仇志、夏阳等人,没有多久南阳全郡归入建世汉治下。
皇帝以邓奉为将军,命他率南阳精兵东征,又以邓终为校尉,拨三千骑兵给他,让他随兄长一道。
邓奉很高兴,皇帝不仅没有削夺他的兵权,反而为他增了兵,三千铁骑可是大手笔,在战场上能发挥大作用,看来刘钰果真胸襟宽阔,用人不疑。
至于东进打吴汉,那还用得着动员吗?那是他们南阳精兵手下败将。现在有了这么强大的后援,更得往死里打。
邓奉归顺刘钰的消息传到邯郸,刘秀大为恼火。自从洛阳大败之后,他简直是事事不顺。
先是河东田况冲出了太行山,洛阳方面三员大将冲过了黄河,在他最富饶的河内郡大打出手,打得全郡残破。
然后是颍川失守,临近的汝南、陈留、河南等地全线告急。
现在南阳彻底倒向了刘钰,邓奉这个能硬扛他十员大将的猛将加入敌对阵营,必将使刘钰如虎添翼。
刘秀感觉自己已全盘被刘钰压制,而他现在只能尽力收缩防守,在装备上与敌人有代差的情况下,攻出去是件很危险的事。
刘秀已下令按照建世汉的骑兵装备,尽快研制高鞍和马镫,先打造出标准样品,然后全国集中全力制造,尽快将骑兵装备升级换代。
邯郸附近有铁山,幽州冀州多铁,在资源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要尽快,否则没等你换完装备,刘钰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秀又想到一件事,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彭宠反叛时,数次联结上谷太守耿况,耿况数次斩杀他的使者,坚决与他划清界限。在刘秀看来,耿况十分懂事儿。
耿弇北征彭宠时,耿况很懂事儿地又派了一个儿子耿国来邯郸,代替耿弇作为人质。但是在洛阳大战中,耿国被俘了,如今人在洛阳。
按刘秀的心思,耿况在上谷做着土皇帝,耿弇率重兵在代郡,邯郸没有耿家的人,是不是耿况应该再派一个儿子来做人质。
可是,耿况这一次突然就不懂事儿了,迟迟没有表示,而派人质这事儿本是一个大家都遵守却不说出口的潜规则,刘秀还不太好张口要。
若是洛阳大败之前,刘秀对这种事儿也不会如此在意,毕竟当时他如日中天,自信满满,整个建武汉对他也是信心十足,觉得他应该能压刘钰一头,觉得刘钰虽然很强,要费很大的力气对付,但刘秀终究是能对付得了他。
可如今不一样了,洛阳之战,全天下的风向一下子变了。刘秀出乎意料地输了,建武汉政权不稳了!
外战失败,最要紧的是回头好好地安定内部,保不齐什么势力在暗中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混水摸鱼,在他刘秀身后插上一刀。
在他强时全国是铁板一块,在他出现失败征兆时,全国可能就是铁板一块块。
如今上谷郡就成了刘秀解不开的心结了。
上谷和渔阳两郡,是刘秀起家的最大资本,当年两郡发突骑南下,支援刘秀,帮助他打败了王郎,又帮他横扫河北流民军,安定冀州。
要是没有这两郡的支持,刘秀还真就不一定能成事。
刘秀投桃报李,一开始就封两郡大佬耿况、彭宠为侯,当时他自己的爵位也不过是个侯!
他是真敢封。
没法子,自己两手空空,啥都得靠别人,只有这官职可以随便往外扔。
刘秀的天下,他自己一兵一卒也没投入,他拿的全是干股,真正实打实投入人马的是那些本地豪强。像真定王刘扬,一下子就是十万大军,彭宠、耿况也是大手笔投入。
这种情况造成刘秀底气不足,豪强能捧他,当然也能限制他。他稍微没有顾到哪一方,立即会引起对方不满,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内部叛乱会那么多。
真定王刘扬没有得到利益补偿,彭宠觉得自己应该封王,两人都起兵反叛。说到底都是因为刘秀腰杆子不硬,那些大手笔投入的大佬觉得皇帝欠他们的。
如今这两个大佬都覆灭了,只有上谷太守耿交硕果仅存,他在上谷郡一猫,就是个土皇帝,刘秀也不敢轻易去惹他。
可如今,刘秀心里没底了,却想去惹一惹了。
他向邓奉道:“兄长,其实放牛皇帝并没有那么多规矩,我在洛阳听到一些传闻,说他性情有些像高祖,虽然谈不上厌恶儒生,但是不喜繁文缛节,除了正式场合之外,私底下不太计较礼节,听说朝中大臣还专门为了此事向他进谏过。”
邓奉嘴角一撇,说道:“他一个放牛的出身,恐怕字都认不得几个,能懂得什么礼仪?一个粗疏不讲礼仪的人竟然要给我立规矩!”
“兄长,放牛皇帝说的那些规矩,什么要服从君上、守国法。。。若我等真的奉他为主,也是。。。”邓终觑着邓奉的脸色,低声道:“也是应有之义吧?”
邓奉冷哼一声,“季真,你是不是在洛阳被人灌了迷魂汤了?一直在替放牛小子说话!”
邓终连忙道:“兄长,无论你怎么决定,我都会跟你一条心。不过我觉得,比起铜马帝,放牛皇帝应该更对咱们的胃口。”
邓奉当然知道,若要认了刘钰为主,什么服从君上、遵守国法,这些根本不用说,那都是应该的。但是这种根本不用提的要求,刘钰却偏偏拿出来说,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刘钰信不过他!
刘钰对邓奉归附的真心持怀疑态度,担心他成为一个未来的隐患,他想向邓奉要一个承诺,一个誓死效忠的承诺。
光有结婚证不行,咱们得对着月亮发个誓。
这种想法产生的原因在于邓奉曾经反叛过刘秀。换言之,这场反叛将会成为邓奉一辈子的污点,无论他要加入哪个阵营,对方都要掂量掂量:这小子将来会不会在后面捅我一刀子?
最要命的是,让刘钰这么一逼,邓奉突然意识到,他好像真的没有做好完全听命于别人的思想准备。
邓奉太骄傲了,在他的心目中没有主人这一说,他觉得只有他自己才配主宰自己的命运。
他虽然曾经加入刘秀阵营,但是在邯郸朝廷,他完全没有参与感,就像是一个旁观者,朝廷的事情与他全无关系,后来他干脆懒得在那儿呆了,告了个假就回了南阳老家。
没有参与感自然没有归属感,他起兵反叛的时候毫无心理压力,打你就打你了,能怎么样?有本事你来平了我?刘秀果然派岑彭来平了,结果是:平不动。
他现在也很想对着刘钰同样硬气一回,硬怼回去:“你想要的誓言我给不了,我只想给你个面子,叫你一声老大,然后咱俩井水不犯河水,你在洛阳做你的皇帝,我在南阳做我的土皇帝。你要实在不愿意,那来平我呀!”
邓奉也只是想想,实际上是:他硬不起来了,人家刘钰是真平得动。
邓奉是个眼高于顶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他狂妄,并不代表他自不量力。相反,他以超群的军事才能,能准确判断出双方力量的差距,能寻找到以弱敌强时的破局之处。
但是通过邓终之口,了解到建世汉的军事实力之后,邓奉沉默了。
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既不出来做事,也不接见任何人,就连吃饭也是要人送进去,闷了两天之后,邓奉从屋子里出来,面容憔悴。
他出来见到邓终,第一句话就是:“重骑兵不足为惧,马镫才是最厉害的武器。”
邓终道:“这话怎么说?”
“重骑兵虽无坚不摧,但是使用太过受限。必得是平原地带,必得是双方正面对垒,必得有侧后翼的保护。盔甲如此沉重,平时必得要车辆运输,等到了战场上再行披甲,在重骑兵披上甲之前,需要其他军队顶住敌军进攻,若是一个顶不住,重骑兵连阵也上不了。若我用兵,首先便不会给重骑兵冲锋的机会,若实在避免不了,只需多设障碍,阻挠其行进,使重骑兵冲不起来即可。若是马跑不起来,重骑兵干站在那儿,就是一堆废铁,毫无用处!”
邓奉闷头在屋子里推演了两天,觉得重骑兵没什么了不起。若是他在战场上遇到,应该不会沦落到被其碾压。但是若如刘秀那般猝不及防地碰上,那就实在是没法子了。
“冷不丁遇到这种铁怪物大阵,不吓死才怪,怪不得刘秀遭遇如此惨败。”邓奉想到刘秀被重骑兵狂虐的场景,心中颇有些畅快之感。
对于马镫,邓奉只能说,这实在是天才的发明,可以预见到,马镫将永久地改变骑兵的作战方式,谁在这个道路上先走一步,谁就可以占得先机。
而建世皇帝刘钰毫无疑问是走在时代最前面的人,他从设计马镫、制造马镫、在骑兵中列装马镫,训练新式骑兵战法,所有的环节都遥遥领先。刘秀即便从现在开始发展马镫,也很难迎头赶上,必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长安方面压制。
从坐在马上作战到站在马上作战,骑兵威力以倍增长,南阳精兵再强,也是以步兵为主,面对骑兵有着天然的劣势,对付没有马镫的幽州突骑还勉强,对付羽林骑兵劣势更加突出。
何况南阳如今已被建世汉三面包围,失去了据险而守的地利。邓奉再不服气,也不能自寻死路。
他召集诸将商议日后的归属。
邓奉手下虽都是南阳兵,但组成比较复杂,他邓家的部曲是只一小部分,其余大部分是豪族的私人武装,还有一些流民武装。相当于大家凑分子,邓奉虽是主事人,但其余将领也是有发言权的。
这种大事,他不能搞一言堂,要征求全体将领的意见。
军中第二大势力代表董欣率先说道:“我等已与刘秀势不两立,如今天下可与刘秀争锋者,只有建世皇帝,除了他,我等还能投谁去?”
董欣是堵阳豪强,当初刘秀收南阳的时候,没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董欣觉得受到了薄待,愤而起兵,本来势单力孤,抵挡不住岑彭的攻击,多亏邓奉前来相救,击退岑彭,于是双方联兵,以邓奉为首。
他一表态,其余人纷纷附合,形势很明朗,当今的大势力就这两家,要是不想单干,只能投建世帝。再往地有楚黎王秦丰,占了大半个南郡,手里有十万兵马,这种货色,能和刘钰相比吗?咱们去投他,还不如自己单干呢!
南阳是刘秀的帝乡,但是在南阳刘秀还真没什么根基,他们刘家兄弟的势力在刘演被杀时,基本被连根拔除了。其余那些刘氏,人家选的是更始帝刘玄,不关刘秀的事。
刘秀成就帝业的根基也不在南阳,而是在河北,没有河北那些豪杰支持他,刘秀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
因此刘秀的心向河北人偏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南阳豪强心中本就有些忿忿不平,而来南阳平叛的偏偏是河北派的吴汉。这个人选是有大问题的,刘秀决策失误了。
吴汉本来在南阳混不下去,跑到河北才发了迹,如今衣锦还乡,把当初在南阳受的气全撒了出来,南阳从豪强到百姓,全都倒了大霉,只好聚集在邓奉麾下,起兵相抗。
说起来南阳真就是吴汉的倒霉之地,他再一次混不下去了,上次好歹是自己主动出走去北方讨生活,这次走得更惨,是被邓奉追在屁股后面打出去的。
吴汉这么一闹,南阳人的心彻底离开了刘秀,即便下一拨来的是以岑彭为首的南阳将星团,南阳人也是照打不误,完全堵死了回归建武汉的路。
南阳将领投票,一致同意归附建世汉朝廷,邓奉道:“吾从众。”为自己留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是他邓奉非要投奔,而是众意难违。
邓奉、董欣亲赴洛阳,拜见建世皇帝,刘钰很高兴,盛情款待,给予很高的礼遇,把邓奉原本那些别扭抚平了。
更让他心中畅快的是,皇帝毫不犹豫地封二人为列侯。
当年他在乱世兢兢业业保护刘秀家眷,又带着半个南阳郡和自己的人马去河北千里投奔,刘秀也没说给个列侯。可到了洛阳,人家刘钰一点也不含糊,张嘴就封侯。
国士待我,国士报之。
邓奉站在洛阳城头,指着洛水发誓:愿忠于皇帝陛下,永不相负。
原本南阳还有些地方小势力在旁观望,一见大地头蛇邓奉都服了,便纷纷投奔仇志、夏阳等人,没有多久南阳全郡归入建世汉治下。
皇帝以邓奉为将军,命他率南阳精兵东征,又以邓终为校尉,拨三千骑兵给他,让他随兄长一道。
邓奉很高兴,皇帝不仅没有削夺他的兵权,反而为他增了兵,三千铁骑可是大手笔,在战场上能发挥大作用,看来刘钰果真胸襟宽阔,用人不疑。
至于东进打吴汉,那还用得着动员吗?那是他们南阳精兵手下败将。现在有了这么强大的后援,更得往死里打。
邓奉归顺刘钰的消息传到邯郸,刘秀大为恼火。自从洛阳大败之后,他简直是事事不顺。
先是河东田况冲出了太行山,洛阳方面三员大将冲过了黄河,在他最富饶的河内郡大打出手,打得全郡残破。
然后是颍川失守,临近的汝南、陈留、河南等地全线告急。
现在南阳彻底倒向了刘钰,邓奉这个能硬扛他十员大将的猛将加入敌对阵营,必将使刘钰如虎添翼。
刘秀感觉自己已全盘被刘钰压制,而他现在只能尽力收缩防守,在装备上与敌人有代差的情况下,攻出去是件很危险的事。
刘秀已下令按照建世汉的骑兵装备,尽快研制高鞍和马镫,先打造出标准样品,然后全国集中全力制造,尽快将骑兵装备升级换代。
邯郸附近有铁山,幽州冀州多铁,在资源上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要尽快,否则没等你换完装备,刘钰都要打到家门口了。
刘秀又想到一件事,让他心里很不踏实。
彭宠反叛时,数次联结上谷太守耿况,耿况数次斩杀他的使者,坚决与他划清界限。在刘秀看来,耿况十分懂事儿。
耿弇北征彭宠时,耿况很懂事儿地又派了一个儿子耿国来邯郸,代替耿弇作为人质。但是在洛阳大战中,耿国被俘了,如今人在洛阳。
按刘秀的心思,耿况在上谷做着土皇帝,耿弇率重兵在代郡,邯郸没有耿家的人,是不是耿况应该再派一个儿子来做人质。
可是,耿况这一次突然就不懂事儿了,迟迟没有表示,而派人质这事儿本是一个大家都遵守却不说出口的潜规则,刘秀还不太好张口要。
若是洛阳大败之前,刘秀对这种事儿也不会如此在意,毕竟当时他如日中天,自信满满,整个建武汉对他也是信心十足,觉得他应该能压刘钰一头,觉得刘钰虽然很强,要费很大的力气对付,但刘秀终究是能对付得了他。
可如今不一样了,洛阳之战,全天下的风向一下子变了。刘秀出乎意料地输了,建武汉政权不稳了!
外战失败,最要紧的是回头好好地安定内部,保不齐什么势力在暗中开始蠢蠢欲动,准备混水摸鱼,在他刘秀身后插上一刀。
在他强时全国是铁板一块,在他出现失败征兆时,全国可能就是铁板一块块。
如今上谷郡就成了刘秀解不开的心结了。
上谷和渔阳两郡,是刘秀起家的最大资本,当年两郡发突骑南下,支援刘秀,帮助他打败了王郎,又帮他横扫河北流民军,安定冀州。
要是没有这两郡的支持,刘秀还真就不一定能成事。
刘秀投桃报李,一开始就封两郡大佬耿况、彭宠为侯,当时他自己的爵位也不过是个侯!
他是真敢封。
没法子,自己两手空空,啥都得靠别人,只有这官职可以随便往外扔。
刘秀的天下,他自己一兵一卒也没投入,他拿的全是干股,真正实打实投入人马的是那些本地豪强。像真定王刘扬,一下子就是十万大军,彭宠、耿况也是大手笔投入。
这种情况造成刘秀底气不足,豪强能捧他,当然也能限制他。他稍微没有顾到哪一方,立即会引起对方不满,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内部叛乱会那么多。
真定王刘扬没有得到利益补偿,彭宠觉得自己应该封王,两人都起兵反叛。说到底都是因为刘秀腰杆子不硬,那些大手笔投入的大佬觉得皇帝欠他们的。
如今这两个大佬都覆灭了,只有上谷太守耿交硕果仅存,他在上谷郡一猫,就是个土皇帝,刘秀也不敢轻易去惹他。
可如今,刘秀心里没底了,却想去惹一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