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闻药知病
第五章闻药知病
摸着月光照亮的路,走回药王村,已经是凌晨一点,几声狗吠持续响起,与周围的青蛙、蟋蟀叫声琴瑟相和,犹如天籁,更添幽静。
也是深夜,甘松却发现家里灯火通明,家门之外的墙上,竖立着一幅担架。担架旁边,几个壮实的农家汉蹲在地上,一边聊着天,一边抽着闷烟。
晚上到家里诊病的病人并不多,一年就遇到那么两三次。
无巧不巧,今天晚上遇到了。
走进大堂,甘松看见一个急诊病人躺在木椅上,脸色苍白,一只手拿着手帕捂住嘴巴,不停地咳嗽着。病人马菊花五十来岁,村里人都称他为马嫂,像甘松这一辈的则称他马姨。
“咳咳!”不停地咳嗽,马嫂的脸色由白转红。咳了一阵,马嫂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好受了一些,拿开手帕一看,手帖上沾染了浓痰,还有黑红黑红的血丝。
“甘医生,求求你,救救我老婆,这么大年龄了,说咳血就咳血,这身子骨怎么受得了?”一个老实巴焦的农民紧皱着眉头,站在甘松父亲甘洪的面前,眼巴巴地望着正在把脉的甘洪,眉角和额头的皱纹显得更深。
“甘医生,请你救救我妈吧。”马嫂的旁边,站着一个带着眼镜的少女,搀扶着马姨,身材有些消瘦,胸部却很大,穿着宽大的衣服,好像生怕别人发现似的。少女扶了扶眼镜,镜片后面显露出焦急的眼神。
少女名叫谢霞,甘松的初中同班同学,高中校友。
谢霞学习一向不错,高中成绩与甘松相差不大,有时候超过甘松,有时候又被甘松超过。因此,双方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都会说“甘松(谢霞)怎么怎么样?你应该多向他(她)学习。”
为此,甘松与谢霞之间,彼此佩服又忌妒,很复杂的感情。
甘松的父亲名叫甘洪,此时正沉着脸,坐在木椅的旁边,把三个指头搭在马嫂的手碗上,微闭着眼摇头晃脑,好像上课的时候打磕睡。良久,甘洪睁开了眼睛,对谢霞的父亲谢军道:“从中医的角度看,嫂子的病是血气上冲,影响肺部,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当无大碍。”
说完,甘洪在纸上刷刷写上了药方,将药方递给甘松的母亲。
“不用担心,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三剂大黄泻心汤就可以缓解。”
听说这病并无大碍,马嫂一家人松了口气。
“不过,马嫂的病光靠中医调理还不行,还得找大医院去查查,打打彩超,看看到底患了什么病?有可能……这病很好治,你们放心。”想到肺癌的可能,甘洪赶紧打住,话峰一转,把话题引回到“这病很好治”的命题上。
“甘医生的医术我是相信的。”听说婆娘无碍,谢军露出笑容,满脸的皱纹都被笑弯了。
“甘松,你到哪儿去了?这一天怎么没看到人影?”
谢霞看到了刚刚露出个头的甘松,一脸的欣喜。
甘松还来不及回答,谢霞便发现甘松包扎的手臂,眼中流露出关切:“你这娃子,到哪儿去惹事了,怎么手上受了伤?”
甘洪抬起头,将鼻梁上的老花镜放下来,转头对谢军道:“真不叫人省心,你看你家谢霞,多文静,我家甘松也太调皮了,三天两头惹祸,给他擦屁股都忙不过来。哎,男娃子难管啊。”
农村男娃子管得松、女娃子看得紧,就像田里的鸭子一样是放养大的。
从初中开始,甘松很多时候半夜回家,有时候整夜不归,父母也不担心。
“哪里。”谢军呵呵一笑,道:“你家松娃人聪明,又很成熟,哪像我家妮子,整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我就看得起甘松的姓格。”
听到称赞的话,甘松觉得怪怪的。
甘洪则正了正腰,头部微微抬起,眼帘充满笑意。
听到甘松受伤,里屋甘松的母亲李梅冲了出来,拉起甘松的手,道:“孩子他爹,你快把松娃的纱布解开,看看感染没有,赶紧消消毒。你这孩子,真不叫人省心,三天两头受伤。”
这倒不假,甘松的姓格很要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学校里,受到欺负了都不肯低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梅妹,你去给马嫂抓药,我看看松娃的手。”
甘洪抓起甘松的手,捏了捏,没有骨折,再慢慢把甘松缠着的纱布解开,外面洁白,里面却渗透着一层层红色的鲜血。看着甘松的伤势,屋里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随着纱布的解开,沾在皮肤上的纱布撕扯着已经干疤的创口,甘松感觉到刺人的痛,但仍然强自忍着,不哼一声。
纱布终于解开,甘松的手臂上露出了一道长长的伤口。此时,伤口已经合在了一起,缝针也没有了必要,但是,消毒是必须的。
“怎么回事?”甘洪一边准备着酒精和碘酒,一边问道。
甘松不可能告诉父亲自己被腾蛇所伤,扯谎道:“今天到山里采药,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手臂划到了荆棘,被拉开了一条小口子。
“这还是小口子,幸好你年轻,又懂得急救的方法,要不然,非到乡卫生院做手术不可,手上留下一条蜈蚣虫,有你后悔的。”
甘洪用棉花签沾了酒精,紧紧地握住甘松的痛手,把酒精涂抹在甘松的伤口上。
“丝!”甘松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但仍然咬紧牙关,硬是不喊一声。
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酒精抹在上面,痛疼可想而知。
谢霞看到甘松的表情,似乎受到了感染,好像甘松的疼痛传染到自己的手臂上,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手臂,眼里掉下了眼泪,赶紧用手帕将眼泪擦干。
“你看你,人家松娃多坚强,酒精抹上去,硬是没吭一声,你却流了眼泪,咳咳,还要多向松娃学习学习。”马嫂打起精神,教育起自己的女儿。
“那是,那是。”谢军赶紧附和道。
接着,甘洪用另一根棉花签,沾了碘酒涂抹起来,碘酒姓子温和,甘松只感觉到一阵清凉的感觉传遍整条手臂,本来有些痛得麻木的手臂又恢复了知觉。
甘松动了动受伤手臂的手指头,疼痛减轻了许多。
甘洪拿起消过毒的纱布,重新给甘松包扎起来。
这时,李梅的药已经包好,递给马嫂。
“这要多少钱?”马嫂看着包好的药,不敢接过来,生怕这药太贵买不起。
李梅微微一笑,向马嫂抛了抛眼神,道:“都是一个村的,再说,这药的主要成分是大黄、黄连,都不管什么钱?乡里乡亲的,哪还好意思收你的钱。”
“不行。”谢军从包里摸出二十块钱,递给李梅,道:“理是理,法是法,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既然到这里瞧病,哪还有让你们倒贴的道理?”
李梅和谢军相互推辞了一阵,还是收下了钱。
药香从包扎纸中透了出来,甘松的脑海中浮现出药物的配方:“大黄一两、黄连二两,标准的大黄泻火汤。”
“隔着包装纸,我为什么能够嗅到药材的味道?”
甘松心中一惊,对母亲李梅道:“妈,把药方给我看看,好吗?”
李梅将药方递给甘松。甘松一看,这药单子上,龙飞凤舞地写满了字,仔细一看,第一味药大黄,果然是一两,第二味药黄连,果然是二两。至于后面的那些字,完全是鬼画符,根本不认识。
父亲开药方,甘松再熟悉不过了。为了让病人相信能够治好他们的病,药方通常会被写满,药名写得越多,患者就越放心。
但写的是什么?只有清楚内幕的抓药者才能看得懂。
其实,父亲开的这一个药单子,只有两味药,其他的鬼画符只是给病人一个安慰吧了。
这算是一种心理疗法,还是草台医生的“潜规则”?
“为什么我能够凭自己的鼻子准确判断出药物及其剂量?”
马姨又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甘松赶紧走过去,拍了拍马姨的背。
突然,马姨的气息钻入自己鼻孔之中,甘松感觉到,自己的肺部一阵燥热,喉中有浓痰,支气管传来一阵阵酸麻刺痛的感觉,甘松背转身咳了咳,想把喉里的浓痰咳出来,轻轻一咳,甘松才发现,自己的喉咙里轻爽无比,并没有浓痰。
这是怎么回事?
;
摸着月光照亮的路,走回药王村,已经是凌晨一点,几声狗吠持续响起,与周围的青蛙、蟋蟀叫声琴瑟相和,犹如天籁,更添幽静。
也是深夜,甘松却发现家里灯火通明,家门之外的墙上,竖立着一幅担架。担架旁边,几个壮实的农家汉蹲在地上,一边聊着天,一边抽着闷烟。
晚上到家里诊病的病人并不多,一年就遇到那么两三次。
无巧不巧,今天晚上遇到了。
走进大堂,甘松看见一个急诊病人躺在木椅上,脸色苍白,一只手拿着手帕捂住嘴巴,不停地咳嗽着。病人马菊花五十来岁,村里人都称他为马嫂,像甘松这一辈的则称他马姨。
“咳咳!”不停地咳嗽,马嫂的脸色由白转红。咳了一阵,马嫂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好受了一些,拿开手帕一看,手帖上沾染了浓痰,还有黑红黑红的血丝。
“甘医生,求求你,救救我老婆,这么大年龄了,说咳血就咳血,这身子骨怎么受得了?”一个老实巴焦的农民紧皱着眉头,站在甘松父亲甘洪的面前,眼巴巴地望着正在把脉的甘洪,眉角和额头的皱纹显得更深。
“甘医生,请你救救我妈吧。”马嫂的旁边,站着一个带着眼镜的少女,搀扶着马姨,身材有些消瘦,胸部却很大,穿着宽大的衣服,好像生怕别人发现似的。少女扶了扶眼镜,镜片后面显露出焦急的眼神。
少女名叫谢霞,甘松的初中同班同学,高中校友。
谢霞学习一向不错,高中成绩与甘松相差不大,有时候超过甘松,有时候又被甘松超过。因此,双方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都会说“甘松(谢霞)怎么怎么样?你应该多向他(她)学习。”
为此,甘松与谢霞之间,彼此佩服又忌妒,很复杂的感情。
甘松的父亲名叫甘洪,此时正沉着脸,坐在木椅的旁边,把三个指头搭在马嫂的手碗上,微闭着眼摇头晃脑,好像上课的时候打磕睡。良久,甘洪睁开了眼睛,对谢霞的父亲谢军道:“从中医的角度看,嫂子的病是血气上冲,影响肺部,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子,当无大碍。”
说完,甘洪在纸上刷刷写上了药方,将药方递给甘松的母亲。
“不用担心,这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三剂大黄泻心汤就可以缓解。”
听说这病并无大碍,马嫂一家人松了口气。
“不过,马嫂的病光靠中医调理还不行,还得找大医院去查查,打打彩超,看看到底患了什么病?有可能……这病很好治,你们放心。”想到肺癌的可能,甘洪赶紧打住,话峰一转,把话题引回到“这病很好治”的命题上。
“甘医生的医术我是相信的。”听说婆娘无碍,谢军露出笑容,满脸的皱纹都被笑弯了。
“甘松,你到哪儿去了?这一天怎么没看到人影?”
谢霞看到了刚刚露出个头的甘松,一脸的欣喜。
甘松还来不及回答,谢霞便发现甘松包扎的手臂,眼中流露出关切:“你这娃子,到哪儿去惹事了,怎么手上受了伤?”
甘洪抬起头,将鼻梁上的老花镜放下来,转头对谢军道:“真不叫人省心,你看你家谢霞,多文静,我家甘松也太调皮了,三天两头惹祸,给他擦屁股都忙不过来。哎,男娃子难管啊。”
农村男娃子管得松、女娃子看得紧,就像田里的鸭子一样是放养大的。
从初中开始,甘松很多时候半夜回家,有时候整夜不归,父母也不担心。
“哪里。”谢军呵呵一笑,道:“你家松娃人聪明,又很成熟,哪像我家妮子,整一个没长大的小姑娘。我就看得起甘松的姓格。”
听到称赞的话,甘松觉得怪怪的。
甘洪则正了正腰,头部微微抬起,眼帘充满笑意。
听到甘松受伤,里屋甘松的母亲李梅冲了出来,拉起甘松的手,道:“孩子他爹,你快把松娃的纱布解开,看看感染没有,赶紧消消毒。你这孩子,真不叫人省心,三天两头受伤。”
这倒不假,甘松的姓格很要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在学校里,受到欺负了都不肯低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梅妹,你去给马嫂抓药,我看看松娃的手。”
甘洪抓起甘松的手,捏了捏,没有骨折,再慢慢把甘松缠着的纱布解开,外面洁白,里面却渗透着一层层红色的鲜血。看着甘松的伤势,屋里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随着纱布的解开,沾在皮肤上的纱布撕扯着已经干疤的创口,甘松感觉到刺人的痛,但仍然强自忍着,不哼一声。
纱布终于解开,甘松的手臂上露出了一道长长的伤口。此时,伤口已经合在了一起,缝针也没有了必要,但是,消毒是必须的。
“怎么回事?”甘洪一边准备着酒精和碘酒,一边问道。
甘松不可能告诉父亲自己被腾蛇所伤,扯谎道:“今天到山里采药,不小心从山坡上滚下来,手臂划到了荆棘,被拉开了一条小口子。
“这还是小口子,幸好你年轻,又懂得急救的方法,要不然,非到乡卫生院做手术不可,手上留下一条蜈蚣虫,有你后悔的。”
甘洪用棉花签沾了酒精,紧紧地握住甘松的痛手,把酒精涂抹在甘松的伤口上。
“丝!”甘松倒吸一口凉气,脸上的肌肉一阵抽搐,但仍然咬紧牙关,硬是不喊一声。
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酒精抹在上面,痛疼可想而知。
谢霞看到甘松的表情,似乎受到了感染,好像甘松的疼痛传染到自己的手臂上,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手臂,眼里掉下了眼泪,赶紧用手帕将眼泪擦干。
“你看你,人家松娃多坚强,酒精抹上去,硬是没吭一声,你却流了眼泪,咳咳,还要多向松娃学习学习。”马嫂打起精神,教育起自己的女儿。
“那是,那是。”谢军赶紧附和道。
接着,甘洪用另一根棉花签,沾了碘酒涂抹起来,碘酒姓子温和,甘松只感觉到一阵清凉的感觉传遍整条手臂,本来有些痛得麻木的手臂又恢复了知觉。
甘松动了动受伤手臂的手指头,疼痛减轻了许多。
甘洪拿起消过毒的纱布,重新给甘松包扎起来。
这时,李梅的药已经包好,递给马嫂。
“这要多少钱?”马嫂看着包好的药,不敢接过来,生怕这药太贵买不起。
李梅微微一笑,向马嫂抛了抛眼神,道:“都是一个村的,再说,这药的主要成分是大黄、黄连,都不管什么钱?乡里乡亲的,哪还好意思收你的钱。”
“不行。”谢军从包里摸出二十块钱,递给李梅,道:“理是理,法是法,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既然到这里瞧病,哪还有让你们倒贴的道理?”
李梅和谢军相互推辞了一阵,还是收下了钱。
药香从包扎纸中透了出来,甘松的脑海中浮现出药物的配方:“大黄一两、黄连二两,标准的大黄泻火汤。”
“隔着包装纸,我为什么能够嗅到药材的味道?”
甘松心中一惊,对母亲李梅道:“妈,把药方给我看看,好吗?”
李梅将药方递给甘松。甘松一看,这药单子上,龙飞凤舞地写满了字,仔细一看,第一味药大黄,果然是一两,第二味药黄连,果然是二两。至于后面的那些字,完全是鬼画符,根本不认识。
父亲开药方,甘松再熟悉不过了。为了让病人相信能够治好他们的病,药方通常会被写满,药名写得越多,患者就越放心。
但写的是什么?只有清楚内幕的抓药者才能看得懂。
其实,父亲开的这一个药单子,只有两味药,其他的鬼画符只是给病人一个安慰吧了。
这算是一种心理疗法,还是草台医生的“潜规则”?
“为什么我能够凭自己的鼻子准确判断出药物及其剂量?”
马姨又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甘松赶紧走过去,拍了拍马姨的背。
突然,马姨的气息钻入自己鼻孔之中,甘松感觉到,自己的肺部一阵燥热,喉中有浓痰,支气管传来一阵阵酸麻刺痛的感觉,甘松背转身咳了咳,想把喉里的浓痰咳出来,轻轻一咳,甘松才发现,自己的喉咙里轻爽无比,并没有浓痰。
这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