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本来楚朝辉征新兵的计划是要分几批进行,原计划明年最多招收一万新兵入伍。可现在为了给赵轩错觉,楚朝辉只能大张旗鼓的招兵。因为当兵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了许多平民百姓,王都两处招兵报名处天天爆满,即使招收士兵的条件一再苛刻,征兵处还是招收了六千多人。
“再招两天,总得等赵国侍者到王都再停止。”信鸽只要一天一夜就可以将情报从咽喉口送回,赵轩派的使者却要在路上行走五六天,这还是在骑马的情况下,在赵使者到达王都之前,楚朝辉的迷惑行为还得继续实行。
“黄钟说康城里已经没有什么砖石可以运送了。”郑钰铭在纸上涂写完毕,折成一支纸飞机射到软塌上,楚朝辉正歪靠在软塌上。
楚朝辉手指迅速一夹,夹住了纸飞机。“不要紧,没了砖石,挖些泥土灌进麻袋效果一样。”
“太浪费了!”郑钰铭摇摇头,心疼要付出的运费。
“总比真跟赵国死磕一场省钱吧。”楚朝辉边打开纸飞机边宽慰郑钰铭,看完纸上内容,脸上笑意更浓:“还是钰铭头脑厉害。”
招募到的六千多新兵人数太多,楚朝辉没有足够的将官帮着他训练。吴国原来的虎贲军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军队协调作战意识都无。当时诸侯国的军队只要列阵能整齐快速,就算得上是一支精英部队。
在楚朝辉眼里训练有素的只有山谷和南埠训练出的士兵。从蔚山发兵,共有三千五百个楚朝辉亲自训练的精兵踏上了讨伐征途。几次大战后,算上轻伤归队的,这三千五百人只剩下三千。这剩下的三千人,有八百被卫青和曾游带去西北边境,一千跟着周成驻扎唐国边境,留在王都的只有一千两百人,其中三百由马仁带领负责保护郑钰铭,楚朝辉手上仅有九百精兵可用。
吴国以后将取消私兵,封主们手上的私兵将逐渐被遣散,加上服役五年的虎贲享受优厚待遇退伍,吴国如今的军队士兵总数只有四万。
蔚山和谡平原安置了六千,瞿城和咽喉口驻扎了六千,唐边境周成带了五千,一些大城池分散了六千,这样四处一分,在王都康城只剩一万七的士兵。
王都一万七减去魏仁和楚朝辉训练出来的士兵,共有一万三千人数,这一万三千有一半是旧有的虎贲,一半是新招募的平民,他们都没有受过系统军事训练。楚朝辉原来的计划是用手上的九百精兵做部队框架,将王都的一万多士兵全部训练成具有纪律、有协调作战能力的精兵。由于现在要迷惑赵轩,一下子又多招募了六千,楚朝辉手上没有足够精兵充作士官带领新兵,他所计划的训练方案,士官人数已经是极限,再没有消化新血的能力。
刚才郑钰铭在纸上乱涂的是对新招募的六千士兵的安排,在郑钰铭新出炉的计划里,这些士兵先不入军队,只做预备军。预备军没有军饷,但是会安排他们去干工程,干活以天数计酬,平时吃穿由部队保证,半年后预备士兵可以陆续转正成正式兵。
对六千新兵的安排,很好解决了楚朝辉缺少训练士官的压力,等到半年之后,原有的士兵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吸收新兵加入。
其实郑钰铭对六千新兵暂时成为工程兵是求之不得,王都的很多市政建设需要人手去干,东海之滨的盐井和盐田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郑钰铭听到赵轩派使者来吊唁的消息,以后赵吴两国不会发生大战后,立刻将主意打到这六千新兵身上。
“将马仁和护卫抽调出去吧。”郑钰铭想给马仁前途。马仁本来也很优秀,只是因为特别忠心,做事稳当,被楚朝辉挑选派到郑钰铭身边做了护卫。
马仁、周成和曾游,三人同样优秀,起步一样,如今周成和曾游已经各领重兵驻扎一方,而马仁却因为跟随在郑钰铭身侧,不能上战场领兵作战,不能建功立业。周成和曾游已经是士爵,在军中官职已经是旅长,马仁却什么爵位都不能得到,军中官职还是原来的营长级别。
郑钰铭每次看到在总理事府值班的马仁,总感觉亏待了他。
“还是不要,你身边没有自己人守卫,我不放心。”楚朝辉立刻摇头否决。
虽然王宫是魏仁的三千士兵负责,魏氏家族已经和郑钰铭紧紧捆在一起,楚朝辉还是不敢将郑钰铭的安全百分百交给利益捆绑的古代贵族。楚朝辉只相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士兵,因为他训练这些士兵时,相当注重思想教育,经过三年思想熏陶的士兵,对他和郑钰铭的忠诚度是不用质疑。
“可是这三百人都是人才啊,放在我身边太浪费了。”郑钰铭惋惜,这三百士兵都学了三年知识,每人都具备阅写,每人都有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整个大秦都可以称得上文化人了。
楚朝辉从软塌上坐直身体。“他们也不一定要取得军功有仕途,他们能写能读,你再稍加培养,以后可以放到郡县去治理政务。”三百人要放出去当地方官可以分批放,放走一批,可以从军队再挑选一批补充进卫队。
吴国从明年开始,各地要陆续建郡县,郡和县的官员都由王庭直接派遣,这就需要下派很大一批官员。郑钰铭不想地方官员全部使用贵族,可是现实又逼得他不得不任用贵族,因为平民识字的少,作为一方父母官,识字是最起码的,吴国除了南埠和山谷,其他地方的平民识字率只有千分之一、二。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都是贵族,这个国家的利益肯定全部倾斜向贵族阶层,这是郑钰铭不想看到的。楚朝辉的提议开拓了郑钰铭的新思路。
“朝辉,你总是能另辟蹊径解决问题。”郑钰铭毫不掩饰的夸奖楚朝辉。
“当然,什么问题到了我们面前会是难题?”楚朝辉全盘接受郑钰铭的夸奖时,不忘称赞爱人。
一个坐在软塌上,一个坐在椅子,两人隔着案几互相含情脉脉了一会。这种眉来眼去只存在了三四十秒,楚朝辉就按捺不住了,一个健步跨到案几旁,将郑钰铭抗到肩膀进了卧室开始直接的身心交流。
这一晚是明月夜,雪亮的月光照在地上,仿佛真是下了层霜。王宫外响起更夫的要一慢两快鸣锣,这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本来安静的内宫忽然响起脚步声,一位使者提着灯笼拿着腰牌出了内宫,直奔总理事府,不久,总理事府的大门被砰砰敲响。
西侯小殓前,郑钰铭和楚朝辉忙于料理国事丧事,两人不但白天单独相处的时间不多,到了晚上,还得轮流在西侯灵柩前守夜。一直到西侯小殓后,王庭大臣不需要再在西侯灵柩前守夜,郑钰铭和楚朝辉才有单独相聚时刻,小别后的相聚总是很激情,当总理事的大门被敲响后,楚朝辉辉正搂着郑钰铭在平息高潮的余韵。
“大人,大王派了使者求见。”马仁的声音在卧室外响起,马仁口中的大王是刚继承王位的太子笙。
“嗯,知道了。”郑钰铭顾不得身体疲惫,慌忙起身穿衣。
“这个傻子会有什么要紧事,估计又是想他的老爹了。”楚朝辉抱住郑钰铭,不让郑钰铭动弹,一次的做爱根本不能满足,楚朝辉欲求不满下,对吴王笙也就有了不满。
“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要紧事,可是即使找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也得当大事去办,为了王族的威信,我们不能当他傻子。”郑钰铭也不想再深更半夜,这么寒冷的夜晚爬起去内宫陪一个傻子说些无聊的话。
凭郑钰铭和楚朝辉对局势的掌控,他完全可以将吴王笙当汉献帝看待。如果郑钰铭如此对待新王,服侍新王的使者马上知晓,久而久之,宫人就会因为吴王笙没有实权开始怠慢,慢慢王庭的贵族也会如此,吴王笙就会真正落到汉献帝的位置。
大秦社会现状,必须有王室存在,王室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让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受到冷落,不利于郑钰铭对吴国进行发展和改革,郑钰铭对新王想做的是,让新王端坐在神坛上不问世事。
“那我也去。”楚朝辉无奈的松手。
“额,好吧,一起去。”郑钰铭本来想叫楚朝辉留下休息,不过看到楚朝辉怨气的脸,缩回了反对意见。
太子笙,如今的新王吴王笙,半夜派使者传唤郑钰铭真没什么大事。
“明,父王不和我说话。”吴王笙披头散发坐在床上,见郑钰铭和楚朝辉进来,急忙拉住郑钰铭诉苦。
“大王,以后要自称‘孤’。”郑钰铭先矫正新王的自称。
“好,孤知道了!明,父王不跟孤说话。”吴王笙改得很麻利。
“先王有没有看着大王?”西侯已经死去,郑钰铭心知吴王笙是做梦做到西侯了。
“看着笙呢,可是笙怎么朝着父王大喊,他都不理我。”吴王笙委屈。
“唉,大王,你又忘了自称。先王不理大王,可能是先王生气了。”郑钰铭坚持不懈的教着新王做国主的礼仪。
“明,笙要怎么做才能不让父王生气?”吴王笙扯着郑钰铭虚心求教。
“大王只要做好吴国国主,先王以后在梦里见到大王,就会很高兴的。”郑钰铭拿出哄外甥女的耐心对付吴王笙。
“哦,原来只要笙做一个好国王,父王就会理睬笙了啊!”吴王笙恍然大悟,心中疑惑得到解开后,他松开郑钰铭的衣袖,倒头就睡,希望睡着再见到父亲。
郑钰铭和吴王笙说话时,楚朝辉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他深深觉得要为吴王笙重找一个心灵分忧者,好使自己跟爱人晚上难得相聚不被打扰。过完年,吴国的大王应该遵照先王遗旨早点办了终身大事!
第119章
陈国使者是第一个赶到吴王都吊唁西侯,随着陈国使者的到来,其他诸侯国使者陆续到达。腊月十八这天,郑钰铭和楚朝辉最盼望的赵国吊唁使团的马车队从北城门进了王都。
赵国的使者名叫武铣,是赵太子信任的舍人。他先是代表赵王到西侯灵柩前上了香,然后再去拜见吴国新王,递上赵轩亲笔写下的国书。
武铣年纪三十多岁,外表看起来精明能干,对吴国新王行礼时态度谦逊。
“鄙国太子闻听贵国奸妃贼臣作乱,马上召集兵马准备帮贵国灭掉乱党,不想刚发兵进入卫国,就闻听贵国先王已经平定内乱,先王以庶长的身份继承了吴国国主之位。吾太子得到消息后,欢喜异常,为贵国百姓免了祸乱庆幸。可叹天意弄人,贵国英明之主不能长寿,听到贵国先王的噩耗,太子心中悲痛,本想亲自来王都吊唁,可惜国事繁多脱不得身,只能派小臣作代表给贵国先王上香,并贺贵国新王顺利承位。”
武铣口齿很伶俐,赵轩带兵想到吴国来分一杯羹的行动,被他说成要来帮吴国平定内乱,至于原先为什么是打着北侯旗号进入卫国,武铣提都不提。
赵使者武铣是代表赵国国君和太子前来吊唁,吴国王庭接见赵使者仪式就得隆重。会见安排在正殿之上,除了吴王笙,郑钰铭、楚朝辉和王庭重臣都参加了会见仪式。
吴王笙身穿黑色菱形纹龙凤冕服,头上戴着白玉串珠九旒冕冠,规规矩矩坐在高高的木台之上,脑袋不太灵光的吴王笙穿戴上王室衣冠,不言不语端坐木台王位之上,倒有一股诸侯威严之气。
正殿木台之左侧站立的是郑钰铭和楚朝辉,右侧是骠骑大将军和魏仁,魏仁的位置本来是魏慎该站的地方,可是公子光下葬后,魏慎心灰意冷,在公子光陵墓旁盖了两件草屋居住,不再过问世间之事。
武铣将手中国书交给侍者,微微抬头观察郑钰铭和楚朝辉。等他看清郑钰铭楚朝辉两人的外貌后,心中不由吃惊。
武铣一直认为,能称之为人中之龙的只有自己国家的太子赵轩,那赵轩身材高大,五官俊朗,先不说能力多么出众,光是外表,武铣就从没发现有人能出其右,可现在在吴国王庭,外表不逊赵轩就有两个,而且这两个气质不同,却同样夺目,仿佛日月相印。
侍者从武铣手中接过国书,并没有像武铣认为的那样先交给郑楚两位权臣,而是上了木台,弯腰躬身递给吴王笙。
“明,来孤这里!”吴王笙抹着眼泪朝郑钰铭招招手。
刚才武铣对西侯的一通赞颂,又惹得他思念起自己的父亲。吴王笙很想大声痛哭,临要痛哭前,他记住郑钰铭所说,只有做一个好国主,父亲以后在梦里见面才会跟他说话,王庭礼仪官教导,一个君王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所以吴王笙忍着不发出哭声,只是不停擦着眼睛。
郑钰铭步上木台,跪坐在案几旁,接过吴王笙递给他的国书扫了一遍。“侍者,念!”
侍者躬身接过国书,朝吴王笙拜了拜,转身打开国书高声宣读。
赵轩在国书中言辞客气,但意思却不怎么客气,国书中隐隐要求吴国让出咽喉口,作为交换,赵国会承认吴王笙的国主地位,两国以原来吴卫的边境线划分赵吴国边境。
“我吴王室遵循大秦继承制传承王位,本就是正统,哪有不正之处?”楚朝辉听完,脸上哂笑。“倒是贵国好像没有经过天子同意,就发兵灭了卫国吧?”
武铣皱眉,赵轩对卫用兵的理由并不光明正大,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发兵的借口也有点让赵轩脸上无光。
“卫王室欺人太甚,堂堂公子奸杀了吾太子宠姬,卫王不但不惩处,反而袒护。吾太子受此大辱,一时没有忍住怒气先发兵卫自己讨回公道,不过在发兵后,吾太子已经派使者跟天子报备了。”
跪坐在吴王笙身侧的郑钰铭很想发笑,这个赵国的太子很有意思,一顶绿帽子戴得恨不得全秦朝的人都知道。
武铣对正殿中众人脸上忍俊不禁的表情视而不见,反而侃侃而论:“卫国失礼在先,我赵国取卫国国土消耻辱是在情理之中。”
“不错,贵国找卫王讨回公道是应该的。”郑钰铭忍着笑点头赞同。
武铣听到郑钰铭赞同的话,不由大喜,从王城传回的情报,郑钰铭在吴国的威望和实权超过国主,是吴国第一实权人物。既然郑钰铭认可赵国对吴发兵,那么咽喉口城池得到也就不难。
“那咽喉口....”
楚朝辉忽然打断武铣:“其实鄙国对卫发兵,跟贵国一样是不得已。”
“一样不得已?”武铣一愣,咽喉口明明是卫青趁赵轩离开去攻打卫王都时侵占的,赵轩那时对瞿城的吴兵低估,以为刚灭了北侯的卫青和曾游只会死守瞿城,不敢出兵捣乱,放在咽喉口防备的兵力就少了,不想偏碰上卫青那样胆大包天的,被他钻了空子。
“咽喉口城池的许多百姓是吴人,卫王贪婪暴虐,在咽喉口对吾百姓加收赋税,吾百姓财产被卫王掠夺干净后,不能生存,只能回瞿城求救。贵国太子向卫王发兵为自己宠姬讨回公道,吾国大军发兵咽喉口也是为自己国家百姓讨回公道。”楚朝辉慢条斯理的说出理由。
卫吴两国边境一向没有重兵把守,卫国和吴国的商人往来自由,有许多吴国商人贪图方便,在咽喉口城池置有房产小住,算是住在卫国的吴人,卫王因为吴国强大,一直对吴商人很礼遇。
吴国发生内乱,卫王觉得吴国以后不能再保证自己的大诸侯国位置,国力会衰退厉害,衰退的吴国以后不会成为卫国的依靠,卫王当即转而全面巴结起赵国,同意赵国大军过境干涉吴国内政。赵国军队过境后,还殷勤的献上粮草珠宝。
献上的粮草珠宝当然不会全部从王宫内库拿出,得从百姓家中收刮,失去国家保护的吴国商人首当其冲,家产被卫王没收干净。
“为吴国百姓?”武铣瞠目结舌,赵轩为了有借口可以攻打卫国,设法灌醉了卫公子适,牺牲了一位美人,为自己头上安了顶绿帽子才搞定公子适,现在楚朝辉轻轻松松也为吴国找到占据咽喉口的托辞。
“对,就如贵国太子为美人冲冠一怒,我吴军为百姓也不惜一战,这是卫王应有报应!”楚朝辉义正言辞。
“....”武铣无言,他想反驳楚朝辉,可是反驳了吴国为商人出兵,下面肯定是吴国质疑赵轩的绿帽子。
“咽喉口城池就是卫王对吾国商人横征暴敛行为的补偿,谁要想染指这补偿,我吴国不惜决一死战!”楚朝辉抽出宝剑,对着身侧的青绿铜鼎一劈,劈下铜鼎一角。
坐在木台上伤心的吴王笙先是被楚朝辉和武铣争辩吸引,再看到楚朝辉抽剑劈下铜鼎一角后,不由拍手称赞。“好!好!楚卿威武!”
武铣朝吴王笙看了看,情报说吴国新王脑袋不太灵光,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很受吴国王庭大臣尊重,懂得孝顺,还跟大臣同仇敌忾的君王。
“说起来,卫国百姓以后换成贵国贤明的太子,吾仁厚的大王治理,是他们的幸运,武使者,是不是?”郑钰铭站起身走下木台,朝武铣温和一笑,他话里的意思却不温和,这是要武铣承认吴国对咽喉口的占据,赵国如果承认,吴国同样默认赵国对卫国的侵吞。
武铣只感觉自己眼前一片炫目,他不由低垂下眼帘,定了下心神,才艰难万分朝郑钰铭躬身一揖:“不错,公子说得是。”
赵国两万大军灭了卫国后,因为风雪天气,粮草供应不上,赵轩对卫青和曾游的军队情况不太了解,只知道瞿城的粮草很足,不知道山谷供应的器械箭枝也因为天气供应不上,只以为吴军军需充足。两厢对比,人数占优的赵军攻打城池并不具备多少优势。再加上吴国王都密探送回的消息。赵轩深深觉得不能再跟吴国兵戎相见,如果吴国不顾一切跟赵国死磕,赵国不但来不及消化兼并的卫国土地,还得陷入拉锯战的深渊,这对赵国是非常不利。
赵轩派武铣出使吴王都吊唁,就是打的议和主意,当然,可以将咽喉口要回最好,要不回,就以咽喉口为界,划分赵吴边境线。
吴国跟赵国使者达成侵吞卫国、和平共处的协议,划分好两国边境线后,楚朝辉赶紧发出两条命令,一条是不再招募新兵,一条是不再雇佣商人向北部大道运送砖石和泥土。
第120章
毛家村的五六个年轻人到征兵招募处报名,体检面试合格被征收的只有毛老大和毛柱子。虽然毛老大和毛柱子被征收进军队不算正式兵,只是预备兵,不过没有工资待遇的预备兵待遇仍然让毛老大感到很满意。
预备兵入伍住进王都的兵营后,每人发到一套冬衣加一双厚布鞋,每天供应三餐,早晨是稀饭加面疙瘩,中午和晚上是干饭和一菜一汤。毛老大对预备兵的吃穿待遇很满足,只是住的条件差了一点,兵营中士兵人数众多,宿舍不够分配,往往二十几个人打地铺挤在一间兵房内。
毛老大在征兵处体检合格得到征用后,当天就没有回家,跟着毛柱子进了兵营报到,领到新衣和新鞋后,将自己的旧衣旧鞋托送他们来王都的族长带回家中,好使自己的妻子外出也有御寒的冬衣。
预备兵们住进兵营第二天,就有监督官带领他们到王都各处干活,每干一天,预备兵可以领到五斤粟米的报酬,报酬记在出工单上,累积到十天发一张五十斤粮券的条子,预备兵可以将条子交给自己的家人,由家人拿着到王都指定的粮食店铺兑换粮食。
郑钰铭进入王都后,曾派人到王城和王城附近的村庄调查过百姓家中情况。发觉不论是王都还是周围村庄中的百姓,家中生活都非常困难。今年王都附近的田地收获一般,算不得丰收年,百姓本来跟往年一样交完赋税,剩余的粮食还能保证温饱。可是漪姬作乱上位后,又补征了两次田赋,两次收刮,将百姓家中余粮收走一大半。郑钰铭得到的调查结果就是,王都附近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家中缺粮,过了春节,这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就要陷入饥荒。
原来的封建历史上的君王统治者,不想百姓饿死的话,往往都是派臣子开仓发粮,帝王选派的臣子有良心了,那大半粮食会发放到百姓手中,如果臣子是个贪婪黑心的,那么赈粮往往大部分被臣子联合土豪侵吞,或者以次粮霉粮调换赈粮,特别贪婪的,索性只拿出一点出来意思意思。说到底,奉旨意发放赈粮的差事其实是肥差,钦差们只要想,都能从赈粮中得到好处。当然,也有一心为民的,比如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包青天在陈州放粮。
不过郑钰铭没想做包青天,他没有将漪姬搜刮来的粮食,再无偿发还给老百姓,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将粮食交到百姓手中方式。那就是在王都城内和周围田庄附近,招募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都城改造和修建水利,使老百姓以劳力换取粮食,每日的劳动报酬和预备兵们一样,也是管吃管喝后可以领到五斤粟米,同样是用粮券代替粮食,十天发放一次。
郑钰铭坚持给干活的百姓发放粮券,而不是直接发放粮食,也有用意在内。郑钰铭和楚朝辉虽然算掌握了吴国大权,可是手上可用的人实在太少,南埠和山谷抽调来的一部分识字奴隶和平民,因为地位关系,只能充当小吏。如今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识字的贵族阶层。
郑钰铭为了防止发放粮食环节出现贪污现象,就用粮券来预防这一现象,因为指定兑换粮券的粮店由郑钰铭完全掌控,只要拿着粮券去兑换的人有不妥,粮店的人会记下报告给黄钟,黄钟马上会让情报处进行调查。这样一来,想钻以工代赈空子的官吏马上就会显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
“再招两天,总得等赵国侍者到王都再停止。”信鸽只要一天一夜就可以将情报从咽喉口送回,赵轩派的使者却要在路上行走五六天,这还是在骑马的情况下,在赵使者到达王都之前,楚朝辉的迷惑行为还得继续实行。
“黄钟说康城里已经没有什么砖石可以运送了。”郑钰铭在纸上涂写完毕,折成一支纸飞机射到软塌上,楚朝辉正歪靠在软塌上。
楚朝辉手指迅速一夹,夹住了纸飞机。“不要紧,没了砖石,挖些泥土灌进麻袋效果一样。”
“太浪费了!”郑钰铭摇摇头,心疼要付出的运费。
“总比真跟赵国死磕一场省钱吧。”楚朝辉边打开纸飞机边宽慰郑钰铭,看完纸上内容,脸上笑意更浓:“还是钰铭头脑厉害。”
招募到的六千多新兵人数太多,楚朝辉没有足够的将官帮着他训练。吴国原来的虎贲军队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军队协调作战意识都无。当时诸侯国的军队只要列阵能整齐快速,就算得上是一支精英部队。
在楚朝辉眼里训练有素的只有山谷和南埠训练出的士兵。从蔚山发兵,共有三千五百个楚朝辉亲自训练的精兵踏上了讨伐征途。几次大战后,算上轻伤归队的,这三千五百人只剩下三千。这剩下的三千人,有八百被卫青和曾游带去西北边境,一千跟着周成驻扎唐国边境,留在王都的只有一千两百人,其中三百由马仁带领负责保护郑钰铭,楚朝辉手上仅有九百精兵可用。
吴国以后将取消私兵,封主们手上的私兵将逐渐被遣散,加上服役五年的虎贲享受优厚待遇退伍,吴国如今的军队士兵总数只有四万。
蔚山和谡平原安置了六千,瞿城和咽喉口驻扎了六千,唐边境周成带了五千,一些大城池分散了六千,这样四处一分,在王都康城只剩一万七的士兵。
王都一万七减去魏仁和楚朝辉训练出来的士兵,共有一万三千人数,这一万三千有一半是旧有的虎贲,一半是新招募的平民,他们都没有受过系统军事训练。楚朝辉原来的计划是用手上的九百精兵做部队框架,将王都的一万多士兵全部训练成具有纪律、有协调作战能力的精兵。由于现在要迷惑赵轩,一下子又多招募了六千,楚朝辉手上没有足够精兵充作士官带领新兵,他所计划的训练方案,士官人数已经是极限,再没有消化新血的能力。
刚才郑钰铭在纸上乱涂的是对新招募的六千士兵的安排,在郑钰铭新出炉的计划里,这些士兵先不入军队,只做预备军。预备军没有军饷,但是会安排他们去干工程,干活以天数计酬,平时吃穿由部队保证,半年后预备士兵可以陆续转正成正式兵。
对六千新兵的安排,很好解决了楚朝辉缺少训练士官的压力,等到半年之后,原有的士兵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吸收新兵加入。
其实郑钰铭对六千新兵暂时成为工程兵是求之不得,王都的很多市政建设需要人手去干,东海之滨的盐井和盐田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郑钰铭听到赵轩派使者来吊唁的消息,以后赵吴两国不会发生大战后,立刻将主意打到这六千新兵身上。
“将马仁和护卫抽调出去吧。”郑钰铭想给马仁前途。马仁本来也很优秀,只是因为特别忠心,做事稳当,被楚朝辉挑选派到郑钰铭身边做了护卫。
马仁、周成和曾游,三人同样优秀,起步一样,如今周成和曾游已经各领重兵驻扎一方,而马仁却因为跟随在郑钰铭身侧,不能上战场领兵作战,不能建功立业。周成和曾游已经是士爵,在军中官职已经是旅长,马仁却什么爵位都不能得到,军中官职还是原来的营长级别。
郑钰铭每次看到在总理事府值班的马仁,总感觉亏待了他。
“还是不要,你身边没有自己人守卫,我不放心。”楚朝辉立刻摇头否决。
虽然王宫是魏仁的三千士兵负责,魏氏家族已经和郑钰铭紧紧捆在一起,楚朝辉还是不敢将郑钰铭的安全百分百交给利益捆绑的古代贵族。楚朝辉只相信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士兵,因为他训练这些士兵时,相当注重思想教育,经过三年思想熏陶的士兵,对他和郑钰铭的忠诚度是不用质疑。
“可是这三百人都是人才啊,放在我身边太浪费了。”郑钰铭惋惜,这三百士兵都学了三年知识,每人都具备阅写,每人都有小学三、四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在整个大秦都可以称得上文化人了。
楚朝辉从软塌上坐直身体。“他们也不一定要取得军功有仕途,他们能写能读,你再稍加培养,以后可以放到郡县去治理政务。”三百人要放出去当地方官可以分批放,放走一批,可以从军队再挑选一批补充进卫队。
吴国从明年开始,各地要陆续建郡县,郡和县的官员都由王庭直接派遣,这就需要下派很大一批官员。郑钰铭不想地方官员全部使用贵族,可是现实又逼得他不得不任用贵族,因为平民识字的少,作为一方父母官,识字是最起码的,吴国除了南埠和山谷,其他地方的平民识字率只有千分之一、二。
当一个国家的官员都是贵族,这个国家的利益肯定全部倾斜向贵族阶层,这是郑钰铭不想看到的。楚朝辉的提议开拓了郑钰铭的新思路。
“朝辉,你总是能另辟蹊径解决问题。”郑钰铭毫不掩饰的夸奖楚朝辉。
“当然,什么问题到了我们面前会是难题?”楚朝辉全盘接受郑钰铭的夸奖时,不忘称赞爱人。
一个坐在软塌上,一个坐在椅子,两人隔着案几互相含情脉脉了一会。这种眉来眼去只存在了三四十秒,楚朝辉就按捺不住了,一个健步跨到案几旁,将郑钰铭抗到肩膀进了卧室开始直接的身心交流。
这一晚是明月夜,雪亮的月光照在地上,仿佛真是下了层霜。王宫外响起更夫的要一慢两快鸣锣,这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了。本来安静的内宫忽然响起脚步声,一位使者提着灯笼拿着腰牌出了内宫,直奔总理事府,不久,总理事府的大门被砰砰敲响。
西侯小殓前,郑钰铭和楚朝辉忙于料理国事丧事,两人不但白天单独相处的时间不多,到了晚上,还得轮流在西侯灵柩前守夜。一直到西侯小殓后,王庭大臣不需要再在西侯灵柩前守夜,郑钰铭和楚朝辉才有单独相聚时刻,小别后的相聚总是很激情,当总理事的大门被敲响后,楚朝辉辉正搂着郑钰铭在平息高潮的余韵。
“大人,大王派了使者求见。”马仁的声音在卧室外响起,马仁口中的大王是刚继承王位的太子笙。
“嗯,知道了。”郑钰铭顾不得身体疲惫,慌忙起身穿衣。
“这个傻子会有什么要紧事,估计又是想他的老爹了。”楚朝辉抱住郑钰铭,不让郑钰铭动弹,一次的做爱根本不能满足,楚朝辉欲求不满下,对吴王笙也就有了不满。
“我知道他不会有什么要紧事,可是即使找我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也得当大事去办,为了王族的威信,我们不能当他傻子。”郑钰铭也不想再深更半夜,这么寒冷的夜晚爬起去内宫陪一个傻子说些无聊的话。
凭郑钰铭和楚朝辉对局势的掌控,他完全可以将吴王笙当汉献帝看待。如果郑钰铭如此对待新王,服侍新王的使者马上知晓,久而久之,宫人就会因为吴王笙没有实权开始怠慢,慢慢王庭的贵族也会如此,吴王笙就会真正落到汉献帝的位置。
大秦社会现状,必须有王室存在,王室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让一个国家的精神领袖受到冷落,不利于郑钰铭对吴国进行发展和改革,郑钰铭对新王想做的是,让新王端坐在神坛上不问世事。
“那我也去。”楚朝辉无奈的松手。
“额,好吧,一起去。”郑钰铭本来想叫楚朝辉留下休息,不过看到楚朝辉怨气的脸,缩回了反对意见。
太子笙,如今的新王吴王笙,半夜派使者传唤郑钰铭真没什么大事。
“明,父王不和我说话。”吴王笙披头散发坐在床上,见郑钰铭和楚朝辉进来,急忙拉住郑钰铭诉苦。
“大王,以后要自称‘孤’。”郑钰铭先矫正新王的自称。
“好,孤知道了!明,父王不跟孤说话。”吴王笙改得很麻利。
“先王有没有看着大王?”西侯已经死去,郑钰铭心知吴王笙是做梦做到西侯了。
“看着笙呢,可是笙怎么朝着父王大喊,他都不理我。”吴王笙委屈。
“唉,大王,你又忘了自称。先王不理大王,可能是先王生气了。”郑钰铭坚持不懈的教着新王做国主的礼仪。
“明,笙要怎么做才能不让父王生气?”吴王笙扯着郑钰铭虚心求教。
“大王只要做好吴国国主,先王以后在梦里见到大王,就会很高兴的。”郑钰铭拿出哄外甥女的耐心对付吴王笙。
“哦,原来只要笙做一个好国王,父王就会理睬笙了啊!”吴王笙恍然大悟,心中疑惑得到解开后,他松开郑钰铭的衣袖,倒头就睡,希望睡着再见到父亲。
郑钰铭和吴王笙说话时,楚朝辉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他深深觉得要为吴王笙重找一个心灵分忧者,好使自己跟爱人晚上难得相聚不被打扰。过完年,吴国的大王应该遵照先王遗旨早点办了终身大事!
第119章
陈国使者是第一个赶到吴王都吊唁西侯,随着陈国使者的到来,其他诸侯国使者陆续到达。腊月十八这天,郑钰铭和楚朝辉最盼望的赵国吊唁使团的马车队从北城门进了王都。
赵国的使者名叫武铣,是赵太子信任的舍人。他先是代表赵王到西侯灵柩前上了香,然后再去拜见吴国新王,递上赵轩亲笔写下的国书。
武铣年纪三十多岁,外表看起来精明能干,对吴国新王行礼时态度谦逊。
“鄙国太子闻听贵国奸妃贼臣作乱,马上召集兵马准备帮贵国灭掉乱党,不想刚发兵进入卫国,就闻听贵国先王已经平定内乱,先王以庶长的身份继承了吴国国主之位。吾太子得到消息后,欢喜异常,为贵国百姓免了祸乱庆幸。可叹天意弄人,贵国英明之主不能长寿,听到贵国先王的噩耗,太子心中悲痛,本想亲自来王都吊唁,可惜国事繁多脱不得身,只能派小臣作代表给贵国先王上香,并贺贵国新王顺利承位。”
武铣口齿很伶俐,赵轩带兵想到吴国来分一杯羹的行动,被他说成要来帮吴国平定内乱,至于原先为什么是打着北侯旗号进入卫国,武铣提都不提。
赵使者武铣是代表赵国国君和太子前来吊唁,吴国王庭接见赵使者仪式就得隆重。会见安排在正殿之上,除了吴王笙,郑钰铭、楚朝辉和王庭重臣都参加了会见仪式。
吴王笙身穿黑色菱形纹龙凤冕服,头上戴着白玉串珠九旒冕冠,规规矩矩坐在高高的木台之上,脑袋不太灵光的吴王笙穿戴上王室衣冠,不言不语端坐木台王位之上,倒有一股诸侯威严之气。
正殿木台之左侧站立的是郑钰铭和楚朝辉,右侧是骠骑大将军和魏仁,魏仁的位置本来是魏慎该站的地方,可是公子光下葬后,魏慎心灰意冷,在公子光陵墓旁盖了两件草屋居住,不再过问世间之事。
武铣将手中国书交给侍者,微微抬头观察郑钰铭和楚朝辉。等他看清郑钰铭楚朝辉两人的外貌后,心中不由吃惊。
武铣一直认为,能称之为人中之龙的只有自己国家的太子赵轩,那赵轩身材高大,五官俊朗,先不说能力多么出众,光是外表,武铣就从没发现有人能出其右,可现在在吴国王庭,外表不逊赵轩就有两个,而且这两个气质不同,却同样夺目,仿佛日月相印。
侍者从武铣手中接过国书,并没有像武铣认为的那样先交给郑楚两位权臣,而是上了木台,弯腰躬身递给吴王笙。
“明,来孤这里!”吴王笙抹着眼泪朝郑钰铭招招手。
刚才武铣对西侯的一通赞颂,又惹得他思念起自己的父亲。吴王笙很想大声痛哭,临要痛哭前,他记住郑钰铭所说,只有做一个好国主,父亲以后在梦里见面才会跟他说话,王庭礼仪官教导,一个君王是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哭,所以吴王笙忍着不发出哭声,只是不停擦着眼睛。
郑钰铭步上木台,跪坐在案几旁,接过吴王笙递给他的国书扫了一遍。“侍者,念!”
侍者躬身接过国书,朝吴王笙拜了拜,转身打开国书高声宣读。
赵轩在国书中言辞客气,但意思却不怎么客气,国书中隐隐要求吴国让出咽喉口,作为交换,赵国会承认吴王笙的国主地位,两国以原来吴卫的边境线划分赵吴国边境。
“我吴王室遵循大秦继承制传承王位,本就是正统,哪有不正之处?”楚朝辉听完,脸上哂笑。“倒是贵国好像没有经过天子同意,就发兵灭了卫国吧?”
武铣皱眉,赵轩对卫用兵的理由并不光明正大,可以说是无中生有,发兵的借口也有点让赵轩脸上无光。
“卫王室欺人太甚,堂堂公子奸杀了吾太子宠姬,卫王不但不惩处,反而袒护。吾太子受此大辱,一时没有忍住怒气先发兵卫自己讨回公道,不过在发兵后,吾太子已经派使者跟天子报备了。”
跪坐在吴王笙身侧的郑钰铭很想发笑,这个赵国的太子很有意思,一顶绿帽子戴得恨不得全秦朝的人都知道。
武铣对正殿中众人脸上忍俊不禁的表情视而不见,反而侃侃而论:“卫国失礼在先,我赵国取卫国国土消耻辱是在情理之中。”
“不错,贵国找卫王讨回公道是应该的。”郑钰铭忍着笑点头赞同。
武铣听到郑钰铭赞同的话,不由大喜,从王城传回的情报,郑钰铭在吴国的威望和实权超过国主,是吴国第一实权人物。既然郑钰铭认可赵国对吴发兵,那么咽喉口城池得到也就不难。
“那咽喉口....”
楚朝辉忽然打断武铣:“其实鄙国对卫发兵,跟贵国一样是不得已。”
“一样不得已?”武铣一愣,咽喉口明明是卫青趁赵轩离开去攻打卫王都时侵占的,赵轩那时对瞿城的吴兵低估,以为刚灭了北侯的卫青和曾游只会死守瞿城,不敢出兵捣乱,放在咽喉口防备的兵力就少了,不想偏碰上卫青那样胆大包天的,被他钻了空子。
“咽喉口城池的许多百姓是吴人,卫王贪婪暴虐,在咽喉口对吾百姓加收赋税,吾百姓财产被卫王掠夺干净后,不能生存,只能回瞿城求救。贵国太子向卫王发兵为自己宠姬讨回公道,吾国大军发兵咽喉口也是为自己国家百姓讨回公道。”楚朝辉慢条斯理的说出理由。
卫吴两国边境一向没有重兵把守,卫国和吴国的商人往来自由,有许多吴国商人贪图方便,在咽喉口城池置有房产小住,算是住在卫国的吴人,卫王因为吴国强大,一直对吴商人很礼遇。
吴国发生内乱,卫王觉得吴国以后不能再保证自己的大诸侯国位置,国力会衰退厉害,衰退的吴国以后不会成为卫国的依靠,卫王当即转而全面巴结起赵国,同意赵国大军过境干涉吴国内政。赵国军队过境后,还殷勤的献上粮草珠宝。
献上的粮草珠宝当然不会全部从王宫内库拿出,得从百姓家中收刮,失去国家保护的吴国商人首当其冲,家产被卫王没收干净。
“为吴国百姓?”武铣瞠目结舌,赵轩为了有借口可以攻打卫国,设法灌醉了卫公子适,牺牲了一位美人,为自己头上安了顶绿帽子才搞定公子适,现在楚朝辉轻轻松松也为吴国找到占据咽喉口的托辞。
“对,就如贵国太子为美人冲冠一怒,我吴军为百姓也不惜一战,这是卫王应有报应!”楚朝辉义正言辞。
“....”武铣无言,他想反驳楚朝辉,可是反驳了吴国为商人出兵,下面肯定是吴国质疑赵轩的绿帽子。
“咽喉口城池就是卫王对吾国商人横征暴敛行为的补偿,谁要想染指这补偿,我吴国不惜决一死战!”楚朝辉抽出宝剑,对着身侧的青绿铜鼎一劈,劈下铜鼎一角。
坐在木台上伤心的吴王笙先是被楚朝辉和武铣争辩吸引,再看到楚朝辉抽剑劈下铜鼎一角后,不由拍手称赞。“好!好!楚卿威武!”
武铣朝吴王笙看了看,情报说吴国新王脑袋不太灵光,可他看到的却是一个很受吴国王庭大臣尊重,懂得孝顺,还跟大臣同仇敌忾的君王。
“说起来,卫国百姓以后换成贵国贤明的太子,吾仁厚的大王治理,是他们的幸运,武使者,是不是?”郑钰铭站起身走下木台,朝武铣温和一笑,他话里的意思却不温和,这是要武铣承认吴国对咽喉口的占据,赵国如果承认,吴国同样默认赵国对卫国的侵吞。
武铣只感觉自己眼前一片炫目,他不由低垂下眼帘,定了下心神,才艰难万分朝郑钰铭躬身一揖:“不错,公子说得是。”
赵国两万大军灭了卫国后,因为风雪天气,粮草供应不上,赵轩对卫青和曾游的军队情况不太了解,只知道瞿城的粮草很足,不知道山谷供应的器械箭枝也因为天气供应不上,只以为吴军军需充足。两厢对比,人数占优的赵军攻打城池并不具备多少优势。再加上吴国王都密探送回的消息。赵轩深深觉得不能再跟吴国兵戎相见,如果吴国不顾一切跟赵国死磕,赵国不但来不及消化兼并的卫国土地,还得陷入拉锯战的深渊,这对赵国是非常不利。
赵轩派武铣出使吴王都吊唁,就是打的议和主意,当然,可以将咽喉口要回最好,要不回,就以咽喉口为界,划分赵吴边境线。
吴国跟赵国使者达成侵吞卫国、和平共处的协议,划分好两国边境线后,楚朝辉赶紧发出两条命令,一条是不再招募新兵,一条是不再雇佣商人向北部大道运送砖石和泥土。
第120章
毛家村的五六个年轻人到征兵招募处报名,体检面试合格被征收的只有毛老大和毛柱子。虽然毛老大和毛柱子被征收进军队不算正式兵,只是预备兵,不过没有工资待遇的预备兵待遇仍然让毛老大感到很满意。
预备兵入伍住进王都的兵营后,每人发到一套冬衣加一双厚布鞋,每天供应三餐,早晨是稀饭加面疙瘩,中午和晚上是干饭和一菜一汤。毛老大对预备兵的吃穿待遇很满足,只是住的条件差了一点,兵营中士兵人数众多,宿舍不够分配,往往二十几个人打地铺挤在一间兵房内。
毛老大在征兵处体检合格得到征用后,当天就没有回家,跟着毛柱子进了兵营报到,领到新衣和新鞋后,将自己的旧衣旧鞋托送他们来王都的族长带回家中,好使自己的妻子外出也有御寒的冬衣。
预备兵们住进兵营第二天,就有监督官带领他们到王都各处干活,每干一天,预备兵可以领到五斤粟米的报酬,报酬记在出工单上,累积到十天发一张五十斤粮券的条子,预备兵可以将条子交给自己的家人,由家人拿着到王都指定的粮食店铺兑换粮食。
郑钰铭进入王都后,曾派人到王城和王城附近的村庄调查过百姓家中情况。发觉不论是王都还是周围村庄中的百姓,家中生活都非常困难。今年王都附近的田地收获一般,算不得丰收年,百姓本来跟往年一样交完赋税,剩余的粮食还能保证温饱。可是漪姬作乱上位后,又补征了两次田赋,两次收刮,将百姓家中余粮收走一大半。郑钰铭得到的调查结果就是,王都附近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家中缺粮,过了春节,这百分之九十的百姓就要陷入饥荒。
原来的封建历史上的君王统治者,不想百姓饿死的话,往往都是派臣子开仓发粮,帝王选派的臣子有良心了,那大半粮食会发放到百姓手中,如果臣子是个贪婪黑心的,那么赈粮往往大部分被臣子联合土豪侵吞,或者以次粮霉粮调换赈粮,特别贪婪的,索性只拿出一点出来意思意思。说到底,奉旨意发放赈粮的差事其实是肥差,钦差们只要想,都能从赈粮中得到好处。当然,也有一心为民的,比如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包青天在陈州放粮。
不过郑钰铭没想做包青天,他没有将漪姬搜刮来的粮食,再无偿发还给老百姓,而是采取了另一种将粮食交到百姓手中方式。那就是在王都城内和周围田庄附近,招募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都城改造和修建水利,使老百姓以劳力换取粮食,每日的劳动报酬和预备兵们一样,也是管吃管喝后可以领到五斤粟米,同样是用粮券代替粮食,十天发放一次。
郑钰铭坚持给干活的百姓发放粮券,而不是直接发放粮食,也有用意在内。郑钰铭和楚朝辉虽然算掌握了吴国大权,可是手上可用的人实在太少,南埠和山谷抽调来的一部分识字奴隶和平民,因为地位关系,只能充当小吏。如今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识字的贵族阶层。
郑钰铭为了防止发放粮食环节出现贪污现象,就用粮券来预防这一现象,因为指定兑换粮券的粮店由郑钰铭完全掌控,只要拿着粮券去兑换的人有不妥,粮店的人会记下报告给黄钟,黄钟马上会让情报处进行调查。这样一来,想钻以工代赈空子的官吏马上就会显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贪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