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小人书
只见这个摊位的全都是书籍,而且这些书籍比较奇特,清一色的小人书,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连环画。
小人书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小说戏曲中的“全相”、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能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东西以前孩子就喜欢看,因为里面的文字少,图片多,孩子最容易看懂。那时候,楚家强记得自己也看过不少,村里面不少家里都有。
他敢肯定,这些书肯定还有,农村虽然很兴收垃圾废品,但书本比较少人卖,孩子倒是想要换几块糖,但家里人怕卖书读书不好,都教育大家别卖书。另外,这些连环画孩子也喜欢,偷偷将上课用的课本卖了,也不会卖这些。
“三位,随便看,我这里的货都是刚从乡下掏回来的,绝对真货,年代够老,放心收藏。”那摊主是一个长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一看这幅摸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歼诈。
周福荣撇了撇嘴,那个干你们这行的不是这样说?难道告诉人家:这些都是新出版的,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变老的?
“这个有什么用?”楚家强不明白,这个居然也有人收藏。这些东西不是小孩子玩的吗?而且还是以前没有电视等那时候孩子玩的。现在,孩子一般都是看电视,玩电脑,还有谁玩这个?老人家玩这些会不会幼稚了点?
“咳咳!这位兄弟你就不懂了。”那摊主听到楚家强这话,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心里浸了蜜一样。
这样的人,说明不懂古玩,纯粹就是棒椎,他们最喜欢,意味着大肥羊任宰了。然而,他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不懂古玩,但也不感兴趣,人家家里就是一大推,件件都是精品古董,肯定不会买他的。
他跟楚家强解释,连环画收藏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于一身,且投资小,增值快,曰益受到藏家青睐。现全国各地的收藏、研究、联谊、拍卖活动十分活跃,连藏队伍不断扩展……不过,他说着说着,发现楚家强用手捂嘴,打了个哈欠,一副兴致怏然的摸样,就知道自己白费功夫了。感情他说了那么久,这家伙原来一点购买欲望都没有,浪费他的口水。
周福荣则跟楚家强说道:“这些小人书现在虽然欣赏的人不多,但也作为一种收藏品,有些特别爱好的人,可能还会花大价钱买下。以前,就有一套连环画拍卖几万,甚至上十万的。”
他拿起一本比较久的,翻开一看,上面的出版曰期居然是去年的。看到这,将书本一合,这本没有心情再看了。
周福荣心里暗道:拜托,作假业专业点好不好?连曰期都忽视了,做旧有用吗?现在连环画也分品相,如果是真老的,但书本比较完整,而且还很崭新的,就是十品,是最好的。只能说这家伙虽然嘴巴还行,但对古董其实也不大多了解。
他又拿起一本,这本更夸张,连彩印都出来了,人家有那么傻吗?周福荣十分无语。
别说周福荣这种专业人士,就是楚家强瞟了一眼,看到那画面,也古怪一笑。
“这本怎么卖?”周福荣拿起一本还算比较新的问道。这一本是《水浒传》,这种小人书比较少了。因为里面内容涉及造反,颠覆政权的,文革时期,这种书被大量销毁,所以留下来的就很少。
周福荣有些可惜,这本虽然根据他的判断是老货,但只有一本,不成套,里面记载的,就只有一章回。
那家伙虽然古董知识不过关,但做生意貌似一流。他眼睛一转,看出这个人是真的感兴趣的。一开始,没有开口,只是伸出两根手指。
这样做,就是在查探周福荣的底限。这两根手指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两千,也有些人会认为是两百。只要探清楚这人心里到底能承受多少,那就好说话了。不然,自己说两百,而别人是个财主,说两千可能也会给的,那他岂不是很亏?
周福荣对这些伎俩早就熟记于心了,于是将书本摆下去:“两百那么贵,还是算了。外面,你这种,三五十就有好几本。”
“哎!哎!小哥不能这样说呀!我知道你是懂行的,刚才你也说了,这些书几千上万不成问题,两百块真不贵。”那老板连忙说道。
这批书,有些的确是自己乡下弄回来的,有些则是新出版而处理过的。那些自己掏回来的,他一般都会先卖给那些懂行的,要个高价。剩下人家不要的,他就知道价值不大,混在一起摆摊。
然而,他不知道,这次别人也看漏眼了。这一本是好货色,可惜他看不出来,而之前那些人也看不上。
“呵呵!我说的那些你也懂,是顶级的货色,都是存世极少,甚至是孤本,你觉得你这本是吗?”周福荣似笑非笑地反问道。
那老板有些尴尬,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继续跟周福荣扯牛皮:“小哥,你是懂行的人,我这本没有价值,你会看上眼?两百真的不多。”
周福荣伸出一个巴掌:“五十块,这本我的确看上了,虽然不老,但里面的内容奇特。你要是感觉做得过的话,那我们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要是贵了,我马上走人。”
那个老板还不死心,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不能少了,我这亏本呀!收上来的时候就一百多,但眼看没人问津,小哥你看上了,我也就速速脱手。”
他看到周福荣还真站起来就要走,一点没有犹豫,马上就改口了:“慢着,好吧!五十就五十,怕你了。”
(未完待续)
小人书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题材广泛,内容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广义的连环画可以拓展到文人画的卷轴、庙堂的壁画、民间的花纸年画、小说戏曲中的“全相”、建筑中木雕和砖刻。
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题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能反映一定的历史时期特征,与其他国家的漫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这种东西以前孩子就喜欢看,因为里面的文字少,图片多,孩子最容易看懂。那时候,楚家强记得自己也看过不少,村里面不少家里都有。
他敢肯定,这些书肯定还有,农村虽然很兴收垃圾废品,但书本比较少人卖,孩子倒是想要换几块糖,但家里人怕卖书读书不好,都教育大家别卖书。另外,这些连环画孩子也喜欢,偷偷将上课用的课本卖了,也不会卖这些。
“三位,随便看,我这里的货都是刚从乡下掏回来的,绝对真货,年代够老,放心收藏。”那摊主是一个长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一看这幅摸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歼诈。
周福荣撇了撇嘴,那个干你们这行的不是这样说?难道告诉人家:这些都是新出版的,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变老的?
“这个有什么用?”楚家强不明白,这个居然也有人收藏。这些东西不是小孩子玩的吗?而且还是以前没有电视等那时候孩子玩的。现在,孩子一般都是看电视,玩电脑,还有谁玩这个?老人家玩这些会不会幼稚了点?
“咳咳!这位兄弟你就不懂了。”那摊主听到楚家强这话,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心里浸了蜜一样。
这样的人,说明不懂古玩,纯粹就是棒椎,他们最喜欢,意味着大肥羊任宰了。然而,他不知道,这个人虽然不懂古玩,但也不感兴趣,人家家里就是一大推,件件都是精品古董,肯定不会买他的。
他跟楚家强解释,连环画收藏集文化知识、艺术欣赏、休闲娱乐于一身,且投资小,增值快,曰益受到藏家青睐。现全国各地的收藏、研究、联谊、拍卖活动十分活跃,连藏队伍不断扩展……不过,他说着说着,发现楚家强用手捂嘴,打了个哈欠,一副兴致怏然的摸样,就知道自己白费功夫了。感情他说了那么久,这家伙原来一点购买欲望都没有,浪费他的口水。
周福荣则跟楚家强说道:“这些小人书现在虽然欣赏的人不多,但也作为一种收藏品,有些特别爱好的人,可能还会花大价钱买下。以前,就有一套连环画拍卖几万,甚至上十万的。”
他拿起一本比较久的,翻开一看,上面的出版曰期居然是去年的。看到这,将书本一合,这本没有心情再看了。
周福荣心里暗道:拜托,作假业专业点好不好?连曰期都忽视了,做旧有用吗?现在连环画也分品相,如果是真老的,但书本比较完整,而且还很崭新的,就是十品,是最好的。只能说这家伙虽然嘴巴还行,但对古董其实也不大多了解。
他又拿起一本,这本更夸张,连彩印都出来了,人家有那么傻吗?周福荣十分无语。
别说周福荣这种专业人士,就是楚家强瞟了一眼,看到那画面,也古怪一笑。
“这本怎么卖?”周福荣拿起一本还算比较新的问道。这一本是《水浒传》,这种小人书比较少了。因为里面内容涉及造反,颠覆政权的,文革时期,这种书被大量销毁,所以留下来的就很少。
周福荣有些可惜,这本虽然根据他的判断是老货,但只有一本,不成套,里面记载的,就只有一章回。
那家伙虽然古董知识不过关,但做生意貌似一流。他眼睛一转,看出这个人是真的感兴趣的。一开始,没有开口,只是伸出两根手指。
这样做,就是在查探周福荣的底限。这两根手指有些人可能认为是两千,也有些人会认为是两百。只要探清楚这人心里到底能承受多少,那就好说话了。不然,自己说两百,而别人是个财主,说两千可能也会给的,那他岂不是很亏?
周福荣对这些伎俩早就熟记于心了,于是将书本摆下去:“两百那么贵,还是算了。外面,你这种,三五十就有好几本。”
“哎!哎!小哥不能这样说呀!我知道你是懂行的,刚才你也说了,这些书几千上万不成问题,两百块真不贵。”那老板连忙说道。
这批书,有些的确是自己乡下弄回来的,有些则是新出版而处理过的。那些自己掏回来的,他一般都会先卖给那些懂行的,要个高价。剩下人家不要的,他就知道价值不大,混在一起摆摊。
然而,他不知道,这次别人也看漏眼了。这一本是好货色,可惜他看不出来,而之前那些人也看不上。
“呵呵!我说的那些你也懂,是顶级的货色,都是存世极少,甚至是孤本,你觉得你这本是吗?”周福荣似笑非笑地反问道。
那老板有些尴尬,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继续跟周福荣扯牛皮:“小哥,你是懂行的人,我这本没有价值,你会看上眼?两百真的不多。”
周福荣伸出一个巴掌:“五十块,这本我的确看上了,虽然不老,但里面的内容奇特。你要是感觉做得过的话,那我们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要是贵了,我马上走人。”
那个老板还不死心,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不能少了,我这亏本呀!收上来的时候就一百多,但眼看没人问津,小哥你看上了,我也就速速脱手。”
他看到周福荣还真站起来就要走,一点没有犹豫,马上就改口了:“慢着,好吧!五十就五十,怕你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