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屋子里有几个大丫鬟和两个婆子伺候着,都赶上来给司马兰台问安。
“兰哥儿来了,快坐吧!今日没人请你去诊脉么?”坐在湘妃榻上的是个四旬上下的美妇人,浅绿长衫外罩月白比甲,修眉深目,美得淡雅,她的声音绵绵软软的,显得她比实际年纪要小些。
“母亲又喝酒?”司马兰台不寒暄,直接责问起来,一个“又”字咬得很重。
原来这美妇人就是司马兰台的生母栾氏,细看去他们两个的长相总有四五分相似。
只是司马楚的面庞要更英朗一些,不似栾氏的柔和。气质也更清冷,不像他母亲那样可亲。
栾氏本来想否认的,可一对上儿子的双眼,便没有勇气说谎了,期期艾艾道:“这不是……下雨了么,喝杯酒搪搪寒气……”越到后来声音越低,明显心虚。
五月的天哪来的寒气,这理由显然说不过去。
“母亲的身体不宜饮酒,会牵发心疾,还要我再说几遍呢?”司马兰台并不疾言厉色,可满屋子的人都觉得心惊肉跳。
虽说世上没有完人,可司马兰台却是不可多得的芝兰玉树,一般人在他跟前都难免生出自卑来。即便他什么都不说,也会自惭形秽,何况被他开口责问。
栾氏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比对丈夫还要畏惧三分,也许是因为他自幼离家,母子长年分离,难免带着陌生。
亦或许是心怀愧疚,毕竟儿子离家是因为自己身患顽疾。
大夏国崇佛,父母有疾病灾祸时,儿女常会进寺庙做“舍身儿”祈福。
当初栾氏心疾发作得异常频繁,遍请名医却不见效,丈夫司马崦便想让儿子出家为母消灾。
后来机缘巧合,仙源山的青鸾夫子看中了司马楚,将他收做徒弟,带回了世外仙源。
仙源山有座大劳学宫,有数百名男弟子在其中跟随众夫子们学习医术。
因此司马兰台虽未出家,却也跟出家差不多。
十年光阴可不算短了,足够让原本熟悉的人彼此陌生。
司马家高门贵胄,司马兰台想要做官易如反掌。
但他生性淡泊,且学了一身医术,又有悬壶济世的志向,所以他父母也不强求他入仕途。
反正司马家人丁兴旺,做官的大有人在。
“母亲把手拿出来,”司马兰台道:“该诊脉了。”
他回来后每天早晚都会给母亲诊脉,只是心疾难疗,何况又是沉疴。
似这样的疾病是不可以用猛药的,只能细水长流,药石和针灸并行,还要辅以饮食调理,庶可见效。
偏偏栾氏馋酒,总忍不住偷喝,让司马兰台很是头痛。他的母亲其实很任性。
“兰哥儿啊,今日你舅舅派人来,说初六日想办个家宴,请咱们都过去。没有外人,除了咱们两家,还有你的两个姨母家。”栾氏一边看着儿子的脸色一边说:“亲戚们许久不见你都想得很,尤其是你们这些小辈,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了,更应该多走动。”
“初六日我还有事,改天吧。”司马兰台道:“说好了只是家宴,不可以再为我安排相亲。”
“这么说你已经有中意的人了?”栾氏的眼睛顿时就亮了:“哪家的姑娘?”
“没有。”司马兰台道:“我忙着筹备医馆的事,没心思考虑这些。”
栾氏听了不免着急,劝道:“儿子啊,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就算不成亲,也该选一门亲事定下来。这和你开医馆也不冲突啊!娘就是担心你眼光过高,最后挑花了眼,像你十二叔那样,三十好几了还没成家。”
司马兰台不做声,他不喜欢过多反驳,但沉默就已经表明他不赞同了。
栾氏却像所有母亲一样,总是不死心,继续劝道:“上次清嘉清媛姐妹两个来看你,你还记得吧?你更喜欢哪个?”
栾氏所说的这两个姑娘是她胞兄家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她的亲侄女。
前些日子她嫂子亲自来看她,隐晦地说起两女儿的心事。顺便让栾氏探一探司马楚的口风,看他中意哪一个,就把哪一个许配给他。
谁想司马兰台来了一句:“这么近的亲戚成婚会生傻孩子的,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让她们尽早打消念头吧!”
“哎?”栾氏立刻瞪大了眼睛,这说法她还是头一回听说:“不都说亲上加亲最好了吗?”
“姻亲可以,血亲就免了。”司马楚起身道:“母亲以后千万不要再喝酒了,药还是得按时吃。明日我再过来为您施针,晚饭不要吃得过饱,一定要早睡。”
“你这是要到哪里去?不在家里吃晚饭吗?”栾氏见儿子要走,急忙问。
“方才有人来请我去看病,是个颇急的症候,我得过去看看。”司马兰台道:“晚饭不必等我。”
栾氏无可奈何,儿子既然学了医自然要悬壶济世,当初他们答应了清云夫子的,不能反悔。
司马兰台走出母亲的院子,此时天上的阴云已经散开,晚照绚丽,如同他回到天都的那一日。
第16章 妙手回春除宿疾
司马兰台要去的是东条街四方巷的白府,白家世代茶商,他家的买卖主要供应北方。
托了吏部衣家的关系找到司马兰台,毕竟以他家的身份地位还不够直接去司马府请人。
病人就是白府的当家人白世成,他的病已经拖了三四年,期间看过无数名医,不但没好,反倒渐渐重了,所以才请了司马兰台。
白家二爷亲自在门前等着,司马兰台的车到了门前还未停稳,白二爷就急忙走上前来。
司马兰台不苟言笑,这是尽人皆知的,白二爷不敢多说话,生恐唐突了兰台公子,只是问了安就在前头领路。
墨童把马车交给白府的家丁,背着药箱跟在自家公子身后。
初夏时节桃李树都结了青果,只有石榴花开得灼灼烈烈,一把火似的烧红了半个院子。
白大爷不过四旬多的年纪,但多年的肺病已经折磨得他病体支离,意气也都消磨尽了。
“久闻兰台公子大名,在下若不是十分走不动,必定亲自到门口去迎接的,”白大爷十分虚弱,说话只能用气声:“难得公子这么晚了还肯到寒舍来,在下感激不尽。”
“员外不必多礼,似你这般症状,到了夜里必定呼吸艰难。”司马兰台一看白大爷的样子就清楚了一半,他若不来,白大爷这一夜只怕又要倍受煎熬。
白世成的原配葛氏就在旁边,听司马兰台如此说,不禁念了句佛含泪说道:“公子果然是神医,我家老爷就是这样,越到夜深越是气闷,只能整夜坐着,昨夜子时差一点儿就……”
想起昨夜的凶险,葛氏遏制不住地手脚冰凉。
白大爷昨夜喘不过气来,憋得双眼翻白,差一点就死了。
“待我先诊一诊脉。”司马兰台语气轻缓,无形中令白家人慌急的心绪安定了几分。
落日熔金,西窗的竹影投射在金丝楠博古架上,郁香沉沉,屋内落针可闻。
司马兰台半垂着眼帘诊了会儿脉,收回手看了眼药箱,墨童急忙从里头拿出一只细布袋,里头装着一件样式极其古怪的东西,中间用一根黄瓜藤粗细的金丝连着,一头连着个马蹄盏一样的东西,盏口覆着一层薄薄的皮膜,另一端好像个大夹子。
司马兰台把马蹄盏那头放到白员外的胸口,夹子那端则放在自己的耳朵上。马蹄盏换了几个地方,又从前胸移到后背。
葛氏和白二爷互相看了看谁都没说话,但眼中的惊疑显而易见。
他们单知道看病要望闻问切,还是头一次见这个法子。
等到司马兰台把这东西拿开,墨童又连忙接过去,小心地放回布袋内。
“公子可要听一听我家老爷染病的情形吗?”葛氏小心地询问。
她其实更想问的是自己的丈夫还有没有救,因为在司马兰台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名医断定白员外命不久矣。
但这话真的不好出口,又何况是当着病人的面。
“先不必,待我说一说脉案,”司马兰台道:“员外的病起初只是干咳,略微有些发热。期间必定用过疏散的方子,短期内便不再发热了,但早晚咳嗽的更加厉害。也一定吃过止咳的药,情形时好时坏。随后便伴有气喘胸闷,白天还好,夜里加重。怕热喜凉,故而之前的那些大夫想必都是按热症给治的。”
“公子真是神医,的确就是这么个情形,再也不错的!”白员外的情绪有些激动的说:“实不相瞒,在下每年从春分起便觉得胸口如火烧一般,直到秋分每天都要靠吃冰来缓解。”
“这就难怪了,越是吃冰越损伤肺气,病情自然加重。”司马兰台微微颔首:“何况员外的身体日渐羸弱,更不能吃冷的。”
“那依公子来看,在下的病究竟是何病源?还有的治吗?”白大爷问,说实话,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虽然向生是人的本能,但昨夜濒死的感觉让他清楚自己的病势究竟有多重,故而此时已经不敢心存侥幸了。
“员外的病其实是受凉所致,加之饮食不当,只是开始的时候症状轻微,没怎么在意罢了。时间久了,治的又不得法,导致肺经闭塞,渐渐呼吸艰难。如今尚可治疗,但即使痊愈也不可能和未病之时一样了,要有个准备。”司马兰台如实交代。
“这……果真还能治?”白员外一家听了还有些不敢信,生怕又是空欢喜一场。
“我留下三天的药,三日后再来复诊。”司马兰台说着从药箱中拿出几味制好的药来,都是珍珠大小的丸子,颜色不一。说明了用法用量,之后便起身告辞了。
葛氏和白二爷都送了出来,葛氏急忙要付诊金,墨童道:“不急,我家公子治病都是这样,等复诊之后再付就是了。”
白家人不敢相强,殷勤的将司马兰台主仆送到门外。
再回来时,葛氏的脸上添了三分喜气,跟二爷说道:“兰台公子到底是仙源山出来的,什么都不问就知道大爷的症状,他留下的药也与众不同。”
“既然能断的准,用药也必然能见效的。”白二爷说:“一会儿吃过了晚饭就让大哥把第一顿的药吃了吧,看看今夜情况如何。”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府里掌起了灯,晚饭也已备好。
葛氏亲自服侍着丈夫吃了半碗米粥,又等了片刻才把药吃了。
因为经历了昨夜的事,所以葛氏一定要守在丈夫身边,不肯去睡。
这一夜和以往没什么大的差别,白世成依旧觉得胸闷憋气,还是要坐起来。
不过好在没有像昨晚那样凶险,也似乎不那么怕热了。
“没加重就是好事。”天快亮了,白世成对葛氏说:“我略微觉得有些饿,你叫厨房给我煮碗粥吧。”
葛氏当然高兴,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今只吃了一顿药病情就有些减轻,可见是有效的。
第二日,白世成一共吃了三顿药。到夜里子时忽然咳嗽起来,葛氏连同身边伺候的丫鬟又是捶背又是抚胸,折腾了好半天,白世成哇地吐出一口血,满屋人顿时吓得没了主张。
“老爷怎么吐血了?!这可怎么办?”葛氏拖着哭腔慌了手脚:“去把二爷叫来吧!”
“慌什么,”白世成喘息着说:“这口血吐出来,我倒觉得好受多了。”
第17章 兰台公子不耐俗
第三日,司马兰台来复诊。
彼时天光湛湛,微风细细,鸟鸣声婉转悦耳,直教听的人心都轻盈起来。
白家人又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了,昨天后半夜白大爷吐了血后呼吸顺畅了些,半倚着靠枕睡了一个多更次,再醒来也没加重。
清晨起吃了些粥饵,叫下人把几件古玉拿来,放在床头赏玩了半个时辰。
这些东西本是他心爱之物,但自从病重也就没了心思,撂在一边许久了。
久病之人不但身体损耗憔悴,连心智也会被消磨,时间久了性情大变。
这点变化虽然细微,可对白家人而言,不啻喜从天降。
要知道,白大爷可是白家的主心骨。因为他病重,白家的生意已大不如往年。
“兰哥儿来了,快坐吧!今日没人请你去诊脉么?”坐在湘妃榻上的是个四旬上下的美妇人,浅绿长衫外罩月白比甲,修眉深目,美得淡雅,她的声音绵绵软软的,显得她比实际年纪要小些。
“母亲又喝酒?”司马兰台不寒暄,直接责问起来,一个“又”字咬得很重。
原来这美妇人就是司马兰台的生母栾氏,细看去他们两个的长相总有四五分相似。
只是司马楚的面庞要更英朗一些,不似栾氏的柔和。气质也更清冷,不像他母亲那样可亲。
栾氏本来想否认的,可一对上儿子的双眼,便没有勇气说谎了,期期艾艾道:“这不是……下雨了么,喝杯酒搪搪寒气……”越到后来声音越低,明显心虚。
五月的天哪来的寒气,这理由显然说不过去。
“母亲的身体不宜饮酒,会牵发心疾,还要我再说几遍呢?”司马兰台并不疾言厉色,可满屋子的人都觉得心惊肉跳。
虽说世上没有完人,可司马兰台却是不可多得的芝兰玉树,一般人在他跟前都难免生出自卑来。即便他什么都不说,也会自惭形秽,何况被他开口责问。
栾氏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比对丈夫还要畏惧三分,也许是因为他自幼离家,母子长年分离,难免带着陌生。
亦或许是心怀愧疚,毕竟儿子离家是因为自己身患顽疾。
大夏国崇佛,父母有疾病灾祸时,儿女常会进寺庙做“舍身儿”祈福。
当初栾氏心疾发作得异常频繁,遍请名医却不见效,丈夫司马崦便想让儿子出家为母消灾。
后来机缘巧合,仙源山的青鸾夫子看中了司马楚,将他收做徒弟,带回了世外仙源。
仙源山有座大劳学宫,有数百名男弟子在其中跟随众夫子们学习医术。
因此司马兰台虽未出家,却也跟出家差不多。
十年光阴可不算短了,足够让原本熟悉的人彼此陌生。
司马家高门贵胄,司马兰台想要做官易如反掌。
但他生性淡泊,且学了一身医术,又有悬壶济世的志向,所以他父母也不强求他入仕途。
反正司马家人丁兴旺,做官的大有人在。
“母亲把手拿出来,”司马兰台道:“该诊脉了。”
他回来后每天早晚都会给母亲诊脉,只是心疾难疗,何况又是沉疴。
似这样的疾病是不可以用猛药的,只能细水长流,药石和针灸并行,还要辅以饮食调理,庶可见效。
偏偏栾氏馋酒,总忍不住偷喝,让司马兰台很是头痛。他的母亲其实很任性。
“兰哥儿啊,今日你舅舅派人来,说初六日想办个家宴,请咱们都过去。没有外人,除了咱们两家,还有你的两个姨母家。”栾氏一边看着儿子的脸色一边说:“亲戚们许久不见你都想得很,尤其是你们这些小辈,如今都已长大成人了,更应该多走动。”
“初六日我还有事,改天吧。”司马兰台道:“说好了只是家宴,不可以再为我安排相亲。”
“这么说你已经有中意的人了?”栾氏的眼睛顿时就亮了:“哪家的姑娘?”
“没有。”司马兰台道:“我忙着筹备医馆的事,没心思考虑这些。”
栾氏听了不免着急,劝道:“儿子啊,话可不能这么说,你今年已经十九岁了,就算不成亲,也该选一门亲事定下来。这和你开医馆也不冲突啊!娘就是担心你眼光过高,最后挑花了眼,像你十二叔那样,三十好几了还没成家。”
司马兰台不做声,他不喜欢过多反驳,但沉默就已经表明他不赞同了。
栾氏却像所有母亲一样,总是不死心,继续劝道:“上次清嘉清媛姐妹两个来看你,你还记得吧?你更喜欢哪个?”
栾氏所说的这两个姑娘是她胞兄家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她的亲侄女。
前些日子她嫂子亲自来看她,隐晦地说起两女儿的心事。顺便让栾氏探一探司马楚的口风,看他中意哪一个,就把哪一个许配给他。
谁想司马兰台来了一句:“这么近的亲戚成婚会生傻孩子的,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让她们尽早打消念头吧!”
“哎?”栾氏立刻瞪大了眼睛,这说法她还是头一回听说:“不都说亲上加亲最好了吗?”
“姻亲可以,血亲就免了。”司马楚起身道:“母亲以后千万不要再喝酒了,药还是得按时吃。明日我再过来为您施针,晚饭不要吃得过饱,一定要早睡。”
“你这是要到哪里去?不在家里吃晚饭吗?”栾氏见儿子要走,急忙问。
“方才有人来请我去看病,是个颇急的症候,我得过去看看。”司马兰台道:“晚饭不必等我。”
栾氏无可奈何,儿子既然学了医自然要悬壶济世,当初他们答应了清云夫子的,不能反悔。
司马兰台走出母亲的院子,此时天上的阴云已经散开,晚照绚丽,如同他回到天都的那一日。
第16章 妙手回春除宿疾
司马兰台要去的是东条街四方巷的白府,白家世代茶商,他家的买卖主要供应北方。
托了吏部衣家的关系找到司马兰台,毕竟以他家的身份地位还不够直接去司马府请人。
病人就是白府的当家人白世成,他的病已经拖了三四年,期间看过无数名医,不但没好,反倒渐渐重了,所以才请了司马兰台。
白家二爷亲自在门前等着,司马兰台的车到了门前还未停稳,白二爷就急忙走上前来。
司马兰台不苟言笑,这是尽人皆知的,白二爷不敢多说话,生恐唐突了兰台公子,只是问了安就在前头领路。
墨童把马车交给白府的家丁,背着药箱跟在自家公子身后。
初夏时节桃李树都结了青果,只有石榴花开得灼灼烈烈,一把火似的烧红了半个院子。
白大爷不过四旬多的年纪,但多年的肺病已经折磨得他病体支离,意气也都消磨尽了。
“久闻兰台公子大名,在下若不是十分走不动,必定亲自到门口去迎接的,”白大爷十分虚弱,说话只能用气声:“难得公子这么晚了还肯到寒舍来,在下感激不尽。”
“员外不必多礼,似你这般症状,到了夜里必定呼吸艰难。”司马兰台一看白大爷的样子就清楚了一半,他若不来,白大爷这一夜只怕又要倍受煎熬。
白世成的原配葛氏就在旁边,听司马兰台如此说,不禁念了句佛含泪说道:“公子果然是神医,我家老爷就是这样,越到夜深越是气闷,只能整夜坐着,昨夜子时差一点儿就……”
想起昨夜的凶险,葛氏遏制不住地手脚冰凉。
白大爷昨夜喘不过气来,憋得双眼翻白,差一点就死了。
“待我先诊一诊脉。”司马兰台语气轻缓,无形中令白家人慌急的心绪安定了几分。
落日熔金,西窗的竹影投射在金丝楠博古架上,郁香沉沉,屋内落针可闻。
司马兰台半垂着眼帘诊了会儿脉,收回手看了眼药箱,墨童急忙从里头拿出一只细布袋,里头装着一件样式极其古怪的东西,中间用一根黄瓜藤粗细的金丝连着,一头连着个马蹄盏一样的东西,盏口覆着一层薄薄的皮膜,另一端好像个大夹子。
司马兰台把马蹄盏那头放到白员外的胸口,夹子那端则放在自己的耳朵上。马蹄盏换了几个地方,又从前胸移到后背。
葛氏和白二爷互相看了看谁都没说话,但眼中的惊疑显而易见。
他们单知道看病要望闻问切,还是头一次见这个法子。
等到司马兰台把这东西拿开,墨童又连忙接过去,小心地放回布袋内。
“公子可要听一听我家老爷染病的情形吗?”葛氏小心地询问。
她其实更想问的是自己的丈夫还有没有救,因为在司马兰台之前已经有好几个名医断定白员外命不久矣。
但这话真的不好出口,又何况是当着病人的面。
“先不必,待我说一说脉案,”司马兰台道:“员外的病起初只是干咳,略微有些发热。期间必定用过疏散的方子,短期内便不再发热了,但早晚咳嗽的更加厉害。也一定吃过止咳的药,情形时好时坏。随后便伴有气喘胸闷,白天还好,夜里加重。怕热喜凉,故而之前的那些大夫想必都是按热症给治的。”
“公子真是神医,的确就是这么个情形,再也不错的!”白员外的情绪有些激动的说:“实不相瞒,在下每年从春分起便觉得胸口如火烧一般,直到秋分每天都要靠吃冰来缓解。”
“这就难怪了,越是吃冰越损伤肺气,病情自然加重。”司马兰台微微颔首:“何况员外的身体日渐羸弱,更不能吃冷的。”
“那依公子来看,在下的病究竟是何病源?还有的治吗?”白大爷问,说实话,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虽然向生是人的本能,但昨夜濒死的感觉让他清楚自己的病势究竟有多重,故而此时已经不敢心存侥幸了。
“员外的病其实是受凉所致,加之饮食不当,只是开始的时候症状轻微,没怎么在意罢了。时间久了,治的又不得法,导致肺经闭塞,渐渐呼吸艰难。如今尚可治疗,但即使痊愈也不可能和未病之时一样了,要有个准备。”司马兰台如实交代。
“这……果真还能治?”白员外一家听了还有些不敢信,生怕又是空欢喜一场。
“我留下三天的药,三日后再来复诊。”司马兰台说着从药箱中拿出几味制好的药来,都是珍珠大小的丸子,颜色不一。说明了用法用量,之后便起身告辞了。
葛氏和白二爷都送了出来,葛氏急忙要付诊金,墨童道:“不急,我家公子治病都是这样,等复诊之后再付就是了。”
白家人不敢相强,殷勤的将司马兰台主仆送到门外。
再回来时,葛氏的脸上添了三分喜气,跟二爷说道:“兰台公子到底是仙源山出来的,什么都不问就知道大爷的症状,他留下的药也与众不同。”
“既然能断的准,用药也必然能见效的。”白二爷说:“一会儿吃过了晚饭就让大哥把第一顿的药吃了吧,看看今夜情况如何。”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山,府里掌起了灯,晚饭也已备好。
葛氏亲自服侍着丈夫吃了半碗米粥,又等了片刻才把药吃了。
因为经历了昨夜的事,所以葛氏一定要守在丈夫身边,不肯去睡。
这一夜和以往没什么大的差别,白世成依旧觉得胸闷憋气,还是要坐起来。
不过好在没有像昨晚那样凶险,也似乎不那么怕热了。
“没加重就是好事。”天快亮了,白世成对葛氏说:“我略微觉得有些饿,你叫厨房给我煮碗粥吧。”
葛氏当然高兴,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今只吃了一顿药病情就有些减轻,可见是有效的。
第二日,白世成一共吃了三顿药。到夜里子时忽然咳嗽起来,葛氏连同身边伺候的丫鬟又是捶背又是抚胸,折腾了好半天,白世成哇地吐出一口血,满屋人顿时吓得没了主张。
“老爷怎么吐血了?!这可怎么办?”葛氏拖着哭腔慌了手脚:“去把二爷叫来吧!”
“慌什么,”白世成喘息着说:“这口血吐出来,我倒觉得好受多了。”
第17章 兰台公子不耐俗
第三日,司马兰台来复诊。
彼时天光湛湛,微风细细,鸟鸣声婉转悦耳,直教听的人心都轻盈起来。
白家人又早早地在门口等着了,昨天后半夜白大爷吐了血后呼吸顺畅了些,半倚着靠枕睡了一个多更次,再醒来也没加重。
清晨起吃了些粥饵,叫下人把几件古玉拿来,放在床头赏玩了半个时辰。
这些东西本是他心爱之物,但自从病重也就没了心思,撂在一边许久了。
久病之人不但身体损耗憔悴,连心智也会被消磨,时间久了性情大变。
这点变化虽然细微,可对白家人而言,不啻喜从天降。
要知道,白大爷可是白家的主心骨。因为他病重,白家的生意已大不如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