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肉蟹煲~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要跟着陆大佬学拳,徐随珠琢磨着,要不带孩子们在渔村住一段时间?
  姑姑家的民宿刚开张,很多细节未必有她懂得多,她在,她姑的胆子也能大点。
  至于孩子们,早上扎马步练拳,吃了早饭由庄毅带着写会儿作业、看会儿书。小包子不会写字,但会认天地人等简单的字了,翻翻连环画也好;午睡起来送他们去绿草地踢球……这么一想,似乎也不错。
  不过,这之前得先去趟福聚岛。
  公爹婆婆还在岛上守着呢。虽说游客是王永杰和张明、王青青等人在负责,但有个能主事、关键时刻有话语权的人在场,能让岛上的众人安心不少。
  若是遇上个讲不通道理的霸道游客,公爹大人犀利的眼神一扫,对方就秒怂。再看到他们带去的冷酷保镖,哪还敢闹什么幺蛾子哦。
  说白了,这是私人岛屿,又收门票,登岛参观、游览,等于上人家里做客。那就得有客人的样子!蛮横地非要指定住哪间房、指定吃哪道菜,当大家必须围着你一个人转哦?对不起!码头就在前方,走好不送!
  正是因为公爹、婆婆在岛上住着,徐随珠才没有一回来就直奔福聚岛,休整了一天才带着孩子们出发去岛上。
  陆夫人俩口子见儿媳妇带着大胖孙子回来了,少不了抱着胖孙子心肝肉肉亲热一通,等孩子吃过点心、水果,漫山遍野玩去了,几个大人才有空坐下来喝着茶、说起岛上的近况。
  “阿杰早上才来和我说,昨天游客的登岛量,创了有史以来的高峰,一共来了六拨人,每拨十几二十个,有散客拼的,也有单位搞团建活动的……”陆夫人细细说给儿媳妇听,“客房和帐篷全部排满了,后面来的两拨人,实在安顿不下,让青青带回渔村住你姑的民宿去了。”
  徐随珠点点头:“姑昨天和我说了,爸、妈,这几天着实辛苦你们了!”
  “我俩有什么辛苦的。”陆夫人笑着说,“我就在屋里跟着你嫂子学做本地小食,你爸倒喜欢出去溜达,昨儿去度假村那边逛了一圈,回来和我说,哪栋楼位置最好,以后我们就住那里,哈哈……”
  徐随珠知道婆婆是在宽她的心,岛上来了这么多游客,不可能啥事没有。没见她嫂子忙得都快成陀螺了嘛。
  “我回头和阿杰说说,以后每天登岛的游客控制在一定人数以内,多了不接待。”
  “这个我早上也和他说了。”陆夫人赞同道,“人来太多,生意是好,可也乱。工人们忙不过来,倒反而影响岛上的建设。不如这样,旅游局客船送来的游客,让他们自己配备导游,住宿可以提供,但控制在二十人以内。多的让他们拉回渔村消化。阿杰他们仨只接待直接和我们联系的客人,这样我们心中有数,客房调度起来也不至于困难。”
  徐随珠二话不说点头:“行!就照妈说的操作。”
  倒不是恭维,而是真心觉得婆婆的提议说到了她心坎上。
  并且这么一来,渔村那边的民宿也不会没生意。
  陆夫人说完岛上的事,笑眯眯地问起南下广城玩得怎么样。
  徐随珠就拣着婆婆最喜欢听的有关孩子们一路上的趣闻,说了半晌,直到日头快升上中天了,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
  徐随珠起身说:“妈,今天我来做饭,你松快松快。”
  “那我给你打下手吧,顺便跟你学几道。以后你上班了,我也能给孩子们做点吃的。”
  徐随珠囧,她的厨艺其实并不是很好,无非是有烹饪宝在,一些复杂的、耗时间的菜色,通常都交给先进的星际技术来完成,色香味自然就好。
  不过婆婆这么热情,她也不好推拒啊,可做什么菜好呢?
  打开冰箱,看到冷冻格里有她嫂子囤着的鸡爪、鸭爪,数量还不少。原来,游客们喜欢吃她嫂子做的烤鸭、烧鸡,每天能卖出去好几只。
  以前听徐随珠说过,说鸡鸭的脖子、爪子、内脏做卤味味道很好,吴美丽就在宰鸡宰鸭的时候,特地把脖子、爪子留了下来,冻在冰箱里,想等表妹回来煮一次卤味试试。
  徐随珠不由眼睛一亮:对呀!有这么多鸡爪、鸭爪,何不来个“肉蟹煲”?
  这道在后世风靡一度、当下却还十分新颖的菜色,肯定能让大伙儿吃得满意。
  肉蟹煲做法简单:鸡爪一劈两瓣,洗干净后,放入锅中,水漫过鸡爪,并葱、姜、蒜、花椒、茴香、料酒、盐、冰糖等一起煮。辣椒没敢多放,只放了一小颗干辣椒。毕竟还有孩子们。
  待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继续煮上半个钟头,总之使鸡爪达到软糯、脱骨的效果。
  螃蟹家里有两种:膏蟹和梭子蟹,各挑了两只相对比较肥的。
  夏天的蟹,肯定没秋风刮过以后的肥,但林国栋留给家里吃的,往往都是挑肥的、活的,运出去卖的反而没自家人吃的好。这是经济条件好起来之后新养成的习惯,搁以前,肯定是挑卖相好的拿去卖,那样才能多挣钱。
  去掉腮、胃,剪去尖角,顶壳的肥蟹,从中间一分两半,切口蘸点干淀粉,下油锅炸到色泽红润捞起来。
  对虾开背去肠,放点料酒、盐巴腌制片刻后,同样下油锅炸得卷曲立马捞起。
  之后把洋芋、玉米、野菌菇等辅料细细切切准备就绪。
  本来放年糕会更好吃,可大夏天的,上哪儿弄年糕去,就剁了几截糯玉米。
  岛上的玉米今年已是第二茬采收了。原本想种点甜玉米的,用来煲汤或是给小包子做辅食再好不过。
  遗憾的是买不到种子,想来这年头还没开始流行甜玉米吧。在系统仓库搜了搜,也没找到类似的作物,只好种了几垄本地的糯玉米。
  没想到本地糯玉米的口感超乎她想象的好——既鲜又糯,不像以前吃的那种淡淡的、没什么鲜气。
  兴许是浇灌的废渣水改变了玉米的口感,也或许是种的比较稀疏——一垄种了没几株,每株又只结一个穗,不像后世,为了提高产量,拼命施肥,产量是上去了,口感也随之变差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