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到乾清宫时,朱祐樘渐渐冷静下来。奏本题本摊开,摆满了大半个御案。朱砂墨已经研好,暗红色的一砚。他悬腕提笔,却无心批复, 最终还是将红漆描金龙纹兼毫笔搁在玉石笔架上, 唤来李广。
“朕依稀记得,道家有斋醮祈祷之事,专为求子。你去请张天师,要速速准备, 做一场法事,以祈圣嗣。”
李广略有些诧愕,万岁爷虽然崇道,但多半是为养生凝神,此前从未做过法事,才登基的时候,更是驱逐了一大批圣僧道君之类的,如今却变了主意。
真要在宫内做道场,李广不用想都知道,言官又会拿此事大做文章,喋喋不休。
只是方才在清宁宫,连太皇太后在万岁爷面前没讨着好,李广更是什么都不敢说,满口答应下来,只是问:“既然要做醮事,中宫娘娘那里是不是也要知会一声?”
朱祐樘想了想,笑笑似乎不大热衷于佛道之事,怕她多心,便说:“等行法事的日期定下再讲。”
李广领命退下,立刻出宫往如今道教的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的府上传诏。
张玄庆闻言,立刻吩咐在京的一众真人高士准备法事,又修书一封,寄往福地龙虎山,要诸道长在万法宗坛祈福,遥相呼应。
等一切准备好,朱祐樘便同张羡龄说了此事:“也没什么,只是祈福而已,你就当是看个热闹。”
见他如此郑重,张羡龄自然很配合,她还没见过天师做法事呢。
张羡龄原以为做道场只是寻个地方,设个法坛,祷告一下便是,谁知声势竟颇为浩大。光是给坤宁宫诸女史穿的彩绣法衣,便做了八件,更有黄卷箓牒、三清神霓之旌、太微命灵之麾等物,极其郑重。
朱祐樘还拿来了一道请箓法词,让张羡龄抄录一遍。
做法当日,是个崇云密布的天气。张羡龄身穿一件曳地明黄彩绣法衣,手执玉简,与朱祐樘并肩而立。
张天师上前一步,自述箓职:“上清三洞经箓,灵宝领教玄一真人,玉清辅化仙卿,都天大法主,清微洞玄掌法仙宰,知诸司院府便宜事,嗣教四十七代天师。”
说来也奇怪,张天师话音方落,云海便让出一丝缝,银光奔泻,一道日光正照在张羡龄脸上。
她愣了愣,方才回过神,说了请箓法词。
法事之后,为显心诚,张羡龄便跟着朱祐樘吃了半个月的斋。
虽是茹素,但坤宁宫的饭菜还是很丰盛,田公公变着花样的做各色素斋,其中张羡龄最喜欢的一道素菜,是茉莉素鸭。
这道菜乍一端上来,张羡龄几乎以为田公公搞错了,做了一道片皮烤鸭上来,结果一问,竟然是一道素鸭。炸成金黄色的豆腐皮做原料,外表涂了酱汁,色泽动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张羡龄夹了一块茉莉素鸭,细看,内里的豆腐皮层层叠叠,不知有几多层,咬一口下去,劲道鲜香,又因豆腐皮饱吸了茉莉花茶的茶汤,因此有一种淡淡的茉莉花香,虽是油炸之物,却半点也不油腻。
这可比穿越前她曾吃过的尽是草的沙拉美味多了,原本张羡龄还想着吃素可以减肥,结果到过年时,她的脸竟然圆了一些。
朱祐樘见她揽镜自照,一脸不可思议,便走过去,用手轻轻拧了拧她的脸颊,拧棉花似的:“这样多好,我最喜欢了。”
“我要是吃成个球,看你还喜不喜欢。”张羡龄瞪他,“说起来,近来我吃得是有些多了,等过了年,得好好锻炼一下。”
两人说了说笑,朱祐樘便上朝去了。
站在一旁侍立的周姑姑忽然插嘴道:“娘娘要不要请女医来请一请脉?”
“什么?”张羡龄回头看她。
周姑姑解释道:“娘娘的葵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来了,往日一向准得很。”
张羡龄心弦微动:“那就请女医来看一看。”
须臾,谈允贤便领着三位女医匆匆往坤宁宫来。茹女医因为有了年纪,已经告老,多半时候在宫外照看谈允贤的儿女,是以坤宁宫的诊脉一事,便转由谈允贤负责。
如今的女医院已不像刚成立的时候那般人手可怜,这三年通过不断从宫外招募女医,和提拔宫内懂医术的宫女,女医的人数已有三四十余员。谈允贤也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医院院长。
依着规矩,坤宁宫的殿门内设了一盆炭火,苍术杂香焚于其中,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谈允贤提起裙摆,从炭盆上跨过,到里间给中宫娘娘行礼请安。
行礼毕,谈允贤先替张羡龄诊脉,诊了左手,又诊右手。她诊脉之后,并不立刻回话,倒让跟随的女医上前,再诊几次脉,等到所有女医都诊完脉,谈允贤点了资历最浅的女医,让她说一说凤体情况。这是谈允贤自己琢磨出来的流程,多人诊脉,以确保万无一失。说症之时,需从资历最浅者开始,否则要是谈允贤先说,那旁的女医纵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很难有勇气说出来。
被点名的女医道:“似乎有很微弱的滑脉,好似珠滚玉盘,一瞬即逝。”
其他女医也依次说了,都说很像滑脉。
谈允贤最后才禀报道:“臣以为应当是喜脉,只是月份太浅,并不明显,还需静观后效。”
她口风一向严谨,如今既然说是喜脉,那十有八九都不会错。
张羡龄听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学着方才女医们诊脉的举动,将右手指腹搭在左手腕处,除了血管微微的跳动之外,什么也没摸出来。
当真是喜脉么?会不会诊错了?
“娘娘都欢喜得愣住了。”周姑姑笑道,“要不要使人给万岁爷报喜?”
张羡龄回过神来,见周姑姑、梅香、秋菊、谈允贤与一众女医皆是一脸的喜气,这才回过神来,使人去给万岁爷报喜。
***
早朝已接近尾声,朱祐樘坐在九重金殿上,只闻传宣的内侍唱道:“文武两班有事出班引奏,无事卷帘散朝。”
在百官的“万岁,万岁,万万岁!”里,朱祐樘走出奉天殿。
按理,这时候该往乾清宫去,只是才到乾清门,朱祐樘便瞧见坤宁宫掌事牌子文瑞康领着两个小内侍,在御道之旁等候。
朱祐樘心里一沉,是不是笑笑出了什么事。
他快步走过去,文瑞康跪下道:“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中宫娘娘有喜了!”
那一刹那,朱祐樘只觉得整个人世间都静了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他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说,完全是凭本能朝着坤宁宫走去,越走越急,最后竟然小跑起来。什么帝王姿态、天家规矩,皆抛置于脑后,只一心一意奔向坤宁宫。
笑笑坐在坤宁宫檐下,见了他,站起来相迎。
朱祐樘一口气登上月台,想要抱她,却又不敢抱,大口大口喘着气,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的说:“他们他们说……你有喜了。”
张羡龄从未见过他这般失态的模样,情不自禁笑起来:“是,我们的孩子,他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做道场的台词出自《张皇后箓牒图卷》
第67章
中宫有喜, 普天同庆。
朱祐樘当即吩咐给坤宁宫众人赏银,又命李广拿对牌去内藏库,将大红喜字缎寻出来, 以待第二日分发给朝臣,让他们也沾沾喜气。至于主持完祈嗣科仪不久的张天师, 朱祐樘自然也不会忘了, 很慷慨的赏赐了雕花,天禄, 寿字玉带,金冠, 蟒衣, 银币等物。
李广将赏赐一一记下,退到帘外,将腰间对牌取下,一边交给何鼎, 一边叮嘱他, 要他领人去内藏库取东西。
看着何鼎去办事,他再度悄无声息的进殿,与梅香等人一起站在一旁听吩咐。
帝后两人正在说话, 万岁爷眉梢眼角都带着笑,这样的神情就连万岁爷登基之时, 李广都未曾见过, 也只有中宫娘娘才有如此本事领他展颜了。
朱祐樘拉着张羡龄的手,问:“你可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对了,等月份大了,你的衣裳都不好穿了,得命尚功局抓紧裁新衣裳。”
张羡龄顺势倚在他怀里:“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呢?不过说起来, 我倒真想向万岁爷求一个赏赐。”
“我答应。”
“我还没说是什么事呢!”
“不管什么事。”朱祐樘笑望着她,“何况,你一向知分寸,绝不会让我为难的。”
张羡龄道:“听闻本朝有放归宫人祈福的旧例,我想着,是不是也可以放归宫人?”
这个念头她在心里存了很久,也暗中让沈琼莲将宫女的情况调查了一遍,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如今倒是个好时机。
果然,朱祐樘眉毛都没动,便一口答应下来,即使张羡龄所求的放归宫人之制与以往略有不同。
成化十五年和二十三年都曾有过放归宫人之举,一次大约放出百来人,多半是老病孱弱者。
但张羡龄所设想的放归宫人,却是将偶尔为之改为常例。依她的想法,宫女年至二十四岁,便任凭其去留。
倘若愿意留下的,并不干涉。但若选择归家,便领一笔赏银出宫去。赏银多少依照宫龄计算,明宫采选进来的宫女,年纪一向小,十二三岁进宫便已经算年长了的,四五岁进宫的宫女也不少,像万娘娘进宫的时候,也只有五岁,是以放归之时,多半已经在宫中服侍了十年。
张羡龄便以此为界限,草拟了出宫银的数额。宫女在宫中不足十年,则领十两银子;十年至十五年的,则领二十两;在宫中服侍超过十五年,则赏银加到三十两。
如今天下还算太平,银两也值钱,民间数口之家,即使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宫女们的出宫银,足够她们两三年衣食无忧。
沈琼莲拿到中宫手写的单子,不由得感慨一声:“中宫娘娘实在是……”
她一时之间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能为宫人想到如此地步,也就只有这一位娘娘了。
依照这个标准,宫中可以放归的宫人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足有千人之多。不过沈琼莲自然不会选择告老还乡的,如今她已是尚宫,乃是皇后之下后宫中第一人,正是一展抱负之时,瞧见坤宁宫的这道手书感慨虽感慨,但也没有多大的动容。
过了几日中宫娘娘传召沈琼莲,宣完懿旨之后,沈琼莲整个人都愣了一愣。
“除了放归宫人,我还想开会亲之制。每年春日,上巳节时,宫女可在钦安殿后坤宁门会见亲人。”
沈琼莲一时百感交集,自从入了宫,她便再也未曾见过家人,还以为得等到她年老体弱,告老还乡之时方能与家人再见,不料竟然如今便可相见。
她定一定神,问:“此乃善举,只是,不知周老娘娘是否同意。”
张羡龄笑道:“皇祖母一向心善,怎么会不同意。”
才怪,其实周太皇太后同意的很勉强。若是不是看在张羡龄有孕的份上,她怕是不肯松口的。
沈琼莲点点头:“臣明白了,这事传出去,所有宫人都会欣喜万分。”
“所以,你们要加紧准备了,等明年上巳节,便是第一次会亲。倒时候在顺贞门前支一些幕帐,以做会亲之所,但具体的章程,你们还要好好想一想。”张羡龄叮嘱道。
时间的确紧张,统计名单,计算出宫银,讨论会亲章程……整个春节,沈琼莲与整个六尚局都忙得脚不沾地,全力筹备宫人放归与宫人会亲之事。
***
宫女梁薇在宫中已经过了三十个春秋,她是十岁进宫的,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她原本是在杨老娘娘宫里当差的,宪庙老爷驾崩之后,杨老娘娘移居嗜凤宫,因地方小,便没带梁薇去。
梁薇便和其他被落下的宫女内侍一起,整日守着空荡荡的储秀宫,洒扫庭除,抹窗抹椅,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石阶上看云。
宫阙圈住一片四四方方的天,天上几处极薄的云,飘来荡去,左右徘徊,梁薇能坐着看上半日。
看云的时候,她偶尔会想到旧事,儿时茅屋旁盛开的不知名小白花,赶集时摇拨浪鼓的货郎,从拱桥上经过一队送嫁的人,大红花轿上坐着新娘子……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最终幻化成进宫时娘亲落下的一滴泪,久远的像是传奇里的故事。
她是宫人里极其普通的一个,没有纪老娘娘动人的美貌,也没有邵老娘娘月夜题红叶诗的才情,有的只是手上愈来愈厚的老茧,和脸上的皱纹。那些宫闱里惊心动魄的事,与梁薇并没有什么关联,她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秋月落下,迎来秋风,一年年打发无聊的辰光。
看云的时候,梁薇偶尔会想起两句唐诗,她原本不识字,因天资不出众,也没资格去听内侍讲课,但偏这两句诗听人念过一回,便记得很牢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再过几年,她也会变成白头宫女,只可惜没有宪庙老爷的闲事可说。
这一天梁薇干完活,照旧坐在殿前石阶上看云,忽然有一个熟识的宫女跑过来,一脸兴奋:“梁薇,咱们能出宫了!”
梁薇不信,虽然也有宫人告老还乡的例子,但要不就是像佐圣夫人那般熬出头的宫女,要么就是六尚掌印女官,寻常宫女哪里能随意归乡的?
“我骗你做什么?中宫娘娘签的令,就贴在布告栏上,你一看便知。”
梁薇将信将疑去走向布告栏,只见布告栏前围了一大圈人,当众的女官正在一遍一遍念着中宫娘娘的懿旨。
“皇嗣既孕,为行祈福,积累善举,今内廷宫人,凡年满二十四岁者,不论位号名秩,皆可出宫,任凭自由……”
梁薇听着懿旨,忽然落下泪来。
她竟然可以出宫?真的可以出宫吗?
“朕依稀记得,道家有斋醮祈祷之事,专为求子。你去请张天师,要速速准备, 做一场法事,以祈圣嗣。”
李广略有些诧愕,万岁爷虽然崇道,但多半是为养生凝神,此前从未做过法事,才登基的时候,更是驱逐了一大批圣僧道君之类的,如今却变了主意。
真要在宫内做道场,李广不用想都知道,言官又会拿此事大做文章,喋喋不休。
只是方才在清宁宫,连太皇太后在万岁爷面前没讨着好,李广更是什么都不敢说,满口答应下来,只是问:“既然要做醮事,中宫娘娘那里是不是也要知会一声?”
朱祐樘想了想,笑笑似乎不大热衷于佛道之事,怕她多心,便说:“等行法事的日期定下再讲。”
李广领命退下,立刻出宫往如今道教的第四十七代天师张玄庆的府上传诏。
张玄庆闻言,立刻吩咐在京的一众真人高士准备法事,又修书一封,寄往福地龙虎山,要诸道长在万法宗坛祈福,遥相呼应。
等一切准备好,朱祐樘便同张羡龄说了此事:“也没什么,只是祈福而已,你就当是看个热闹。”
见他如此郑重,张羡龄自然很配合,她还没见过天师做法事呢。
张羡龄原以为做道场只是寻个地方,设个法坛,祷告一下便是,谁知声势竟颇为浩大。光是给坤宁宫诸女史穿的彩绣法衣,便做了八件,更有黄卷箓牒、三清神霓之旌、太微命灵之麾等物,极其郑重。
朱祐樘还拿来了一道请箓法词,让张羡龄抄录一遍。
做法当日,是个崇云密布的天气。张羡龄身穿一件曳地明黄彩绣法衣,手执玉简,与朱祐樘并肩而立。
张天师上前一步,自述箓职:“上清三洞经箓,灵宝领教玄一真人,玉清辅化仙卿,都天大法主,清微洞玄掌法仙宰,知诸司院府便宜事,嗣教四十七代天师。”
说来也奇怪,张天师话音方落,云海便让出一丝缝,银光奔泻,一道日光正照在张羡龄脸上。
她愣了愣,方才回过神,说了请箓法词。
法事之后,为显心诚,张羡龄便跟着朱祐樘吃了半个月的斋。
虽是茹素,但坤宁宫的饭菜还是很丰盛,田公公变着花样的做各色素斋,其中张羡龄最喜欢的一道素菜,是茉莉素鸭。
这道菜乍一端上来,张羡龄几乎以为田公公搞错了,做了一道片皮烤鸭上来,结果一问,竟然是一道素鸭。炸成金黄色的豆腐皮做原料,外表涂了酱汁,色泽动人,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张羡龄夹了一块茉莉素鸭,细看,内里的豆腐皮层层叠叠,不知有几多层,咬一口下去,劲道鲜香,又因豆腐皮饱吸了茉莉花茶的茶汤,因此有一种淡淡的茉莉花香,虽是油炸之物,却半点也不油腻。
这可比穿越前她曾吃过的尽是草的沙拉美味多了,原本张羡龄还想着吃素可以减肥,结果到过年时,她的脸竟然圆了一些。
朱祐樘见她揽镜自照,一脸不可思议,便走过去,用手轻轻拧了拧她的脸颊,拧棉花似的:“这样多好,我最喜欢了。”
“我要是吃成个球,看你还喜不喜欢。”张羡龄瞪他,“说起来,近来我吃得是有些多了,等过了年,得好好锻炼一下。”
两人说了说笑,朱祐樘便上朝去了。
站在一旁侍立的周姑姑忽然插嘴道:“娘娘要不要请女医来请一请脉?”
“什么?”张羡龄回头看她。
周姑姑解释道:“娘娘的葵水,已经有一个半月没来了,往日一向准得很。”
张羡龄心弦微动:“那就请女医来看一看。”
须臾,谈允贤便领着三位女医匆匆往坤宁宫来。茹女医因为有了年纪,已经告老,多半时候在宫外照看谈允贤的儿女,是以坤宁宫的诊脉一事,便转由谈允贤负责。
如今的女医院已不像刚成立的时候那般人手可怜,这三年通过不断从宫外招募女医,和提拔宫内懂医术的宫女,女医的人数已有三四十余员。谈允贤也成了独当一面的女医院院长。
依着规矩,坤宁宫的殿门内设了一盆炭火,苍术杂香焚于其中,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谈允贤提起裙摆,从炭盆上跨过,到里间给中宫娘娘行礼请安。
行礼毕,谈允贤先替张羡龄诊脉,诊了左手,又诊右手。她诊脉之后,并不立刻回话,倒让跟随的女医上前,再诊几次脉,等到所有女医都诊完脉,谈允贤点了资历最浅的女医,让她说一说凤体情况。这是谈允贤自己琢磨出来的流程,多人诊脉,以确保万无一失。说症之时,需从资历最浅者开始,否则要是谈允贤先说,那旁的女医纵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很难有勇气说出来。
被点名的女医道:“似乎有很微弱的滑脉,好似珠滚玉盘,一瞬即逝。”
其他女医也依次说了,都说很像滑脉。
谈允贤最后才禀报道:“臣以为应当是喜脉,只是月份太浅,并不明显,还需静观后效。”
她口风一向严谨,如今既然说是喜脉,那十有八九都不会错。
张羡龄听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她学着方才女医们诊脉的举动,将右手指腹搭在左手腕处,除了血管微微的跳动之外,什么也没摸出来。
当真是喜脉么?会不会诊错了?
“娘娘都欢喜得愣住了。”周姑姑笑道,“要不要使人给万岁爷报喜?”
张羡龄回过神来,见周姑姑、梅香、秋菊、谈允贤与一众女医皆是一脸的喜气,这才回过神来,使人去给万岁爷报喜。
***
早朝已接近尾声,朱祐樘坐在九重金殿上,只闻传宣的内侍唱道:“文武两班有事出班引奏,无事卷帘散朝。”
在百官的“万岁,万岁,万万岁!”里,朱祐樘走出奉天殿。
按理,这时候该往乾清宫去,只是才到乾清门,朱祐樘便瞧见坤宁宫掌事牌子文瑞康领着两个小内侍,在御道之旁等候。
朱祐樘心里一沉,是不是笑笑出了什么事。
他快步走过去,文瑞康跪下道:“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中宫娘娘有喜了!”
那一刹那,朱祐樘只觉得整个人世间都静了下来,脑海中一片空白,他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说,完全是凭本能朝着坤宁宫走去,越走越急,最后竟然小跑起来。什么帝王姿态、天家规矩,皆抛置于脑后,只一心一意奔向坤宁宫。
笑笑坐在坤宁宫檐下,见了他,站起来相迎。
朱祐樘一口气登上月台,想要抱她,却又不敢抱,大口大口喘着气,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的说:“他们他们说……你有喜了。”
张羡龄从未见过他这般失态的模样,情不自禁笑起来:“是,我们的孩子,他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做道场的台词出自《张皇后箓牒图卷》
第67章
中宫有喜, 普天同庆。
朱祐樘当即吩咐给坤宁宫众人赏银,又命李广拿对牌去内藏库,将大红喜字缎寻出来, 以待第二日分发给朝臣,让他们也沾沾喜气。至于主持完祈嗣科仪不久的张天师, 朱祐樘自然也不会忘了, 很慷慨的赏赐了雕花,天禄, 寿字玉带,金冠, 蟒衣, 银币等物。
李广将赏赐一一记下,退到帘外,将腰间对牌取下,一边交给何鼎, 一边叮嘱他, 要他领人去内藏库取东西。
看着何鼎去办事,他再度悄无声息的进殿,与梅香等人一起站在一旁听吩咐。
帝后两人正在说话, 万岁爷眉梢眼角都带着笑,这样的神情就连万岁爷登基之时, 李广都未曾见过, 也只有中宫娘娘才有如此本事领他展颜了。
朱祐樘拉着张羡龄的手,问:“你可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对了,等月份大了,你的衣裳都不好穿了,得命尚功局抓紧裁新衣裳。”
张羡龄顺势倚在他怀里:“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呢?不过说起来, 我倒真想向万岁爷求一个赏赐。”
“我答应。”
“我还没说是什么事呢!”
“不管什么事。”朱祐樘笑望着她,“何况,你一向知分寸,绝不会让我为难的。”
张羡龄道:“听闻本朝有放归宫人祈福的旧例,我想着,是不是也可以放归宫人?”
这个念头她在心里存了很久,也暗中让沈琼莲将宫女的情况调查了一遍,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提。如今倒是个好时机。
果然,朱祐樘眉毛都没动,便一口答应下来,即使张羡龄所求的放归宫人之制与以往略有不同。
成化十五年和二十三年都曾有过放归宫人之举,一次大约放出百来人,多半是老病孱弱者。
但张羡龄所设想的放归宫人,却是将偶尔为之改为常例。依她的想法,宫女年至二十四岁,便任凭其去留。
倘若愿意留下的,并不干涉。但若选择归家,便领一笔赏银出宫去。赏银多少依照宫龄计算,明宫采选进来的宫女,年纪一向小,十二三岁进宫便已经算年长了的,四五岁进宫的宫女也不少,像万娘娘进宫的时候,也只有五岁,是以放归之时,多半已经在宫中服侍了十年。
张羡龄便以此为界限,草拟了出宫银的数额。宫女在宫中不足十年,则领十两银子;十年至十五年的,则领二十两;在宫中服侍超过十五年,则赏银加到三十两。
如今天下还算太平,银两也值钱,民间数口之家,即使每日大鱼大肉,所费不过二三钱。宫女们的出宫银,足够她们两三年衣食无忧。
沈琼莲拿到中宫手写的单子,不由得感慨一声:“中宫娘娘实在是……”
她一时之间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能为宫人想到如此地步,也就只有这一位娘娘了。
依照这个标准,宫中可以放归的宫人差不多占了一半以上,足有千人之多。不过沈琼莲自然不会选择告老还乡的,如今她已是尚宫,乃是皇后之下后宫中第一人,正是一展抱负之时,瞧见坤宁宫的这道手书感慨虽感慨,但也没有多大的动容。
过了几日中宫娘娘传召沈琼莲,宣完懿旨之后,沈琼莲整个人都愣了一愣。
“除了放归宫人,我还想开会亲之制。每年春日,上巳节时,宫女可在钦安殿后坤宁门会见亲人。”
沈琼莲一时百感交集,自从入了宫,她便再也未曾见过家人,还以为得等到她年老体弱,告老还乡之时方能与家人再见,不料竟然如今便可相见。
她定一定神,问:“此乃善举,只是,不知周老娘娘是否同意。”
张羡龄笑道:“皇祖母一向心善,怎么会不同意。”
才怪,其实周太皇太后同意的很勉强。若是不是看在张羡龄有孕的份上,她怕是不肯松口的。
沈琼莲点点头:“臣明白了,这事传出去,所有宫人都会欣喜万分。”
“所以,你们要加紧准备了,等明年上巳节,便是第一次会亲。倒时候在顺贞门前支一些幕帐,以做会亲之所,但具体的章程,你们还要好好想一想。”张羡龄叮嘱道。
时间的确紧张,统计名单,计算出宫银,讨论会亲章程……整个春节,沈琼莲与整个六尚局都忙得脚不沾地,全力筹备宫人放归与宫人会亲之事。
***
宫女梁薇在宫中已经过了三十个春秋,她是十岁进宫的,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她原本是在杨老娘娘宫里当差的,宪庙老爷驾崩之后,杨老娘娘移居嗜凤宫,因地方小,便没带梁薇去。
梁薇便和其他被落下的宫女内侍一起,整日守着空荡荡的储秀宫,洒扫庭除,抹窗抹椅,闲下来的时候就坐在石阶上看云。
宫阙圈住一片四四方方的天,天上几处极薄的云,飘来荡去,左右徘徊,梁薇能坐着看上半日。
看云的时候,她偶尔会想到旧事,儿时茅屋旁盛开的不知名小白花,赶集时摇拨浪鼓的货郎,从拱桥上经过一队送嫁的人,大红花轿上坐着新娘子……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最终幻化成进宫时娘亲落下的一滴泪,久远的像是传奇里的故事。
她是宫人里极其普通的一个,没有纪老娘娘动人的美貌,也没有邵老娘娘月夜题红叶诗的才情,有的只是手上愈来愈厚的老茧,和脸上的皱纹。那些宫闱里惊心动魄的事,与梁薇并没有什么关联,她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秋月落下,迎来秋风,一年年打发无聊的辰光。
看云的时候,梁薇偶尔会想起两句唐诗,她原本不识字,因天资不出众,也没资格去听内侍讲课,但偏这两句诗听人念过一回,便记得很牢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再过几年,她也会变成白头宫女,只可惜没有宪庙老爷的闲事可说。
这一天梁薇干完活,照旧坐在殿前石阶上看云,忽然有一个熟识的宫女跑过来,一脸兴奋:“梁薇,咱们能出宫了!”
梁薇不信,虽然也有宫人告老还乡的例子,但要不就是像佐圣夫人那般熬出头的宫女,要么就是六尚掌印女官,寻常宫女哪里能随意归乡的?
“我骗你做什么?中宫娘娘签的令,就贴在布告栏上,你一看便知。”
梁薇将信将疑去走向布告栏,只见布告栏前围了一大圈人,当众的女官正在一遍一遍念着中宫娘娘的懿旨。
“皇嗣既孕,为行祈福,积累善举,今内廷宫人,凡年满二十四岁者,不论位号名秩,皆可出宫,任凭自由……”
梁薇听着懿旨,忽然落下泪来。
她竟然可以出宫?真的可以出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