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转守为攻
孙传庭,山西代县人,也可以说是九边重镇附近的人士,他们的家乡自大明立国开始就饱受蒙古人寇边的祸害。
别地方的官员,都是准备考取功名以后,就齐家治国平天下,赢得生前死后名,但是孙传庭他的想法相对简单,那就是他立志自己做了官以后,就开始率领边军队,穷兵大漠,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为大明的边关,打出一个永久的太平。
用他的想法来说,这就是只有打外敌才有意思,打流寇一点意思都没有,也就是因为如此,他一直研究对付蒙古人、对付建奴的战法,也就令他在对付流寇的时候,游刃有余,有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轻易而举,手到擒来。
刘家招降于他,最大的诱惑不是保他的命,给他的家族以荣华富贵,而是向他许诺,只要投了刘家,他就会安排去辽南,负责对付建奴。
这样子的诱惑,才是他真正无法拒绝的,投靠了刘家,就是二臣,就是叛贼,估计代州孙家的名声,算是丢尽了,死后也都无法去面见祖宗,但是他却获得了一条,这就是获得了他梦寐以求想要的:对付建奴!几经思量了以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了。
人终有一死,实现夙愿,平定边关之患,建百年未有之伟业,功过由后人评说。
来到了这里以后,本来他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来边关,来一个荒蛮之地,为汉家打拼,谁知道来到了这里以后,他才知道,这里并不是什么荒蛮之地,并且还是一些土地肥沃的地方,至少其论起土地的肥沃,就不在陕西之下。
而且刘家对他支持的力度,也都非常的大,刘家拔给辽南的钱粮,虽然不如朝廷明面上的多,但是实际所得却是远比朝廷给下面的还要多,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也都令孙传庭他认为,大可以放手而为。
孙传庭也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在这里折腾了几个月,就把建奴折腾的鸡飞狗跳,一切都打回了正轨。
别的不说,在孙传庭来了这几个月以后,他们就开始由战略防守,变成了战略进攻,令建奴寝食难安。
本来孙传庭他是担心,一旦来了辽南,有大动作以后,他会受限于后勤粮响,兵员方面的问题,不敢放手而为,毕竟现在刘家重点进攻方向是南方,他们也都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而且也准备举行山东大决战,这种情形之下,即使是从他们这里抽调兵力回山东支援,也都是情理之中,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刘家的船队,运来了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在金州那里的码头上,他们的粮食堆积如山。
孙传庭收买蒙古部落的这些酋长们,压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少口舌,只是带着这些人去荆州的码头看一看,让他们看一看华夏军比他们腰还要粗的大炮,还有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就令这些酋长们心里面就有了选择了。
华夏军目前的政策是先南后北,还有就是山东组织山东决战,所以他们确实是没有办法往辽东方向调集更多的兵力,但是在武器和后勤供应方面,他们还是供给的非常好的,这就让孙传庭他必须自己想办法招募更多的兵。
孙传庭他的长处,不在于战场之上冲锋陷阵杀敌,是在练兵和制订战略方面,孙传庭他马上就开始招募更多的流民,加入他们的军队,而且他们也都通过贸易的方式,从蒙古部落那里获得雇佣兵。
他甚至可以跟蒙古部落那里达成一项秘密的协议,一旦发生了战事,他们可以从蒙古那里迅速的获得支持。
当然也有官员指出,大量的使用蒙古人,非常的不妥,当年沈阳城的陷落,就是因为当时的总兵贺世的大量的使用蒙古人,结果这些蒙古人见风使舵,首鼠两端,当大明强大的时候,他乖乖的当大明的看门狗,但是当一旦战事不利,马上就打开了城门迎接建奴,结果庞大的一个沈阳城,七万军民守城,居然在一天就陷落了,令数十万军民惨死于建奴屠刀之下。
不过对于这一点,孙传庭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就知道这些蒙古人是冲着他们的钱粮来卖命的,不是心存忠义或者是为了保家卫国,说白了就是一个银子。
既然这一个利可以让他们抛弃传统的盟友,对付建奴,也都可以抛弃华夏军,联建奴之手对付华夏军。
所以孙传庭也都十分精明,没有让这些蒙古军雇佣兵进入核心的地域,而是让他们在外围,作为支援,打打顺风战,主要是用于偷袭和袭击建奴的后方,令他们疲于奔命,而镇守着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依旧还是华夏军的精兵,他们用这种方式,其实也都让他们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这些蒙古雇佣兵,他们的忠义问题,这就得用时间来考验。
反正孙传庭是不会让他们进入核心区域,其二就是这些雇佣兵不要以为来了华夏军,就可以混日子,他们加入了华夏军的雇佣兵,只是获得了能让他们饿不死的粮食,想要吃香的喝辣的,就得拿军功来换,拿建奴的人头来换,你想打混过日子,这可是不行。
其实在孙传庭的眼里,大明也就是华夏,最大的敌人是蒙古人,蒙古人自从两百年前崛起以后,一直就成为中原皇朝最大的敌人,孙传庭最大的夙愿,就是剿灭蒙古帝国,永久的铲除其对中原皇朝的威胁,让边关的百姓再无边患之苦。
建奴只能说是后来居上的小弟,只是这小弟势力越大越来,超过了老牌的小强蒙古人而已,但是如果说孙传庭对他们放心,这就是不可能的。
在孙传庭的眼里,建奴该死,蒙古鞑子同样该死,都是他们要剿灭的对象,想从他这里占便宜可以,但是得拿军功来换,当然能拿军功来,就能换取非常丰厚的奖赏,让每一个人都身价百倍,吃香的喝辣的。
而且这些蒙古兵也都并非没有指望,他们现在只算是外围,如果能够真正加入华夏军,待遇还是相当的好的,比如说那一位华夏军团六大主将之一,蒙古雇佣兵出生的布日固德,现在他已经是拥兵数万,拥有了无数的财产,这被无数的蒙古兵视为偶像,想成为第二个布日固德。
这也在某些方面,对这些人有了约束,不敢乱来,华夏军可不是他们打一枪放一个炮的地方,如果他们在华夏军这里犯了事,就被拉进黑名单,下次再想干这个买卖这就不行了。
孙传庭的策略是极其成功的,别的不说,他们已经由战略防守进进入了战略进攻,让皇太极迫不得已,只能够调遣更多的兵力来辽南,跟华夏军对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足够多的兵力来对付其他方面的人,比如说没有能力对付察哈尔蒙古人,也都没有能力对付朝鲜人,更没有能力去对付那些白山黑水之外的生女真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情况,令皇太极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跟大明合作,获得大明钱粮方面的供应,这样子他们就可以全力的对付对付华夏贼了。
以前他们跟大明之间很难合作,这是因为双方没有华夏贼这共同的敌人,既然现在双方都有了华夏军这共同的敌人了,是不是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呢?
恰好此时,大明方向也派出了使者来跟他们接触,跟他们谈联手对付华夏军的可能,这令这令皇太极大为欢喜。
这一次派出使者来的人,是大明朝新崛起的太监许建强,此人虽然是太监出身,但是能力却是非常的强,因为办了几件大实事,成为了皇帝的新宠。
皇太极一直就十分注重对大明方面的情报收集,也就不会错过这一重大消息,许建强派出使者来,虽然只是表示是他个人的意思,如果双方有意思,他可以牵桥搭线,促成双方之间的合作,这已经令对方大为欢喜了。
而且对方也都带来了一大批的财物,令他十分高兴,许建强一出手就拿来了二十万两的银子,诚意是满满的。
只是皇太极他在想,如果对方拿来的是各种物资,他会更加的高兴,现在华夏军和大明对于建奴的封锁,都非常的严厉,他已经没有办法通过大规模的贸易获得大批的物资,只能通过小道的走私,获得一些财产,这样子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求,现在的建奴,他们有的是银子,大多数的官员手中都有大批的银子,这些银子甚至可以当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因为他们想要通过银子在大明那里买取物资,相当的困难,这银子价值大规模的下降。
毕竟银子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如果他没有了购买能力,其实跟普通的石头分别都不大。
所以皇太极首先就做出了表示,双方如果要合作,他需要的是粮食布匹等方面的物资,而不是银子。
别地方的官员,都是准备考取功名以后,就齐家治国平天下,赢得生前死后名,但是孙传庭他的想法相对简单,那就是他立志自己做了官以后,就开始率领边军队,穷兵大漠,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为大明的边关,打出一个永久的太平。
用他的想法来说,这就是只有打外敌才有意思,打流寇一点意思都没有,也就是因为如此,他一直研究对付蒙古人、对付建奴的战法,也就令他在对付流寇的时候,游刃有余,有如治大国若烹小鲜,轻易而举,手到擒来。
刘家招降于他,最大的诱惑不是保他的命,给他的家族以荣华富贵,而是向他许诺,只要投了刘家,他就会安排去辽南,负责对付建奴。
这样子的诱惑,才是他真正无法拒绝的,投靠了刘家,就是二臣,就是叛贼,估计代州孙家的名声,算是丢尽了,死后也都无法去面见祖宗,但是他却获得了一条,这就是获得了他梦寐以求想要的:对付建奴!几经思量了以后,他终究还是答应了。
人终有一死,实现夙愿,平定边关之患,建百年未有之伟业,功过由后人评说。
来到了这里以后,本来他也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来边关,来一个荒蛮之地,为汉家打拼,谁知道来到了这里以后,他才知道,这里并不是什么荒蛮之地,并且还是一些土地肥沃的地方,至少其论起土地的肥沃,就不在陕西之下。
而且刘家对他支持的力度,也都非常的大,刘家拔给辽南的钱粮,虽然不如朝廷明面上的多,但是实际所得却是远比朝廷给下面的还要多,这么大的支持力度,也都令孙传庭他认为,大可以放手而为。
孙传庭也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在这里折腾了几个月,就把建奴折腾的鸡飞狗跳,一切都打回了正轨。
别的不说,在孙传庭来了这几个月以后,他们就开始由战略防守,变成了战略进攻,令建奴寝食难安。
本来孙传庭他是担心,一旦来了辽南,有大动作以后,他会受限于后勤粮响,兵员方面的问题,不敢放手而为,毕竟现在刘家重点进攻方向是南方,他们也都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而且也准备举行山东大决战,这种情形之下,即使是从他们这里抽调兵力回山东支援,也都是情理之中,但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刘家的船队,运来了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在金州那里的码头上,他们的粮食堆积如山。
孙传庭收买蒙古部落的这些酋长们,压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少口舌,只是带着这些人去荆州的码头看一看,让他们看一看华夏军比他们腰还要粗的大炮,还有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就令这些酋长们心里面就有了选择了。
华夏军目前的政策是先南后北,还有就是山东组织山东决战,所以他们确实是没有办法往辽东方向调集更多的兵力,但是在武器和后勤供应方面,他们还是供给的非常好的,这就让孙传庭他必须自己想办法招募更多的兵。
孙传庭他的长处,不在于战场之上冲锋陷阵杀敌,是在练兵和制订战略方面,孙传庭他马上就开始招募更多的流民,加入他们的军队,而且他们也都通过贸易的方式,从蒙古部落那里获得雇佣兵。
他甚至可以跟蒙古部落那里达成一项秘密的协议,一旦发生了战事,他们可以从蒙古那里迅速的获得支持。
当然也有官员指出,大量的使用蒙古人,非常的不妥,当年沈阳城的陷落,就是因为当时的总兵贺世的大量的使用蒙古人,结果这些蒙古人见风使舵,首鼠两端,当大明强大的时候,他乖乖的当大明的看门狗,但是当一旦战事不利,马上就打开了城门迎接建奴,结果庞大的一个沈阳城,七万军民守城,居然在一天就陷落了,令数十万军民惨死于建奴屠刀之下。
不过对于这一点,孙传庭他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就知道这些蒙古人是冲着他们的钱粮来卖命的,不是心存忠义或者是为了保家卫国,说白了就是一个银子。
既然这一个利可以让他们抛弃传统的盟友,对付建奴,也都可以抛弃华夏军,联建奴之手对付华夏军。
所以孙传庭也都十分精明,没有让这些蒙古军雇佣兵进入核心的地域,而是让他们在外围,作为支援,打打顺风战,主要是用于偷袭和袭击建奴的后方,令他们疲于奔命,而镇守着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依旧还是华夏军的精兵,他们用这种方式,其实也都让他们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这些蒙古雇佣兵,他们的忠义问题,这就得用时间来考验。
反正孙传庭是不会让他们进入核心区域,其二就是这些雇佣兵不要以为来了华夏军,就可以混日子,他们加入了华夏军的雇佣兵,只是获得了能让他们饿不死的粮食,想要吃香的喝辣的,就得拿军功来换,拿建奴的人头来换,你想打混过日子,这可是不行。
其实在孙传庭的眼里,大明也就是华夏,最大的敌人是蒙古人,蒙古人自从两百年前崛起以后,一直就成为中原皇朝最大的敌人,孙传庭最大的夙愿,就是剿灭蒙古帝国,永久的铲除其对中原皇朝的威胁,让边关的百姓再无边患之苦。
建奴只能说是后来居上的小弟,只是这小弟势力越大越来,超过了老牌的小强蒙古人而已,但是如果说孙传庭对他们放心,这就是不可能的。
在孙传庭的眼里,建奴该死,蒙古鞑子同样该死,都是他们要剿灭的对象,想从他这里占便宜可以,但是得拿军功来换,当然能拿军功来,就能换取非常丰厚的奖赏,让每一个人都身价百倍,吃香的喝辣的。
而且这些蒙古兵也都并非没有指望,他们现在只算是外围,如果能够真正加入华夏军,待遇还是相当的好的,比如说那一位华夏军团六大主将之一,蒙古雇佣兵出生的布日固德,现在他已经是拥兵数万,拥有了无数的财产,这被无数的蒙古兵视为偶像,想成为第二个布日固德。
这也在某些方面,对这些人有了约束,不敢乱来,华夏军可不是他们打一枪放一个炮的地方,如果他们在华夏军这里犯了事,就被拉进黑名单,下次再想干这个买卖这就不行了。
孙传庭的策略是极其成功的,别的不说,他们已经由战略防守进进入了战略进攻,让皇太极迫不得已,只能够调遣更多的兵力来辽南,跟华夏军对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足够多的兵力来对付其他方面的人,比如说没有能力对付察哈尔蒙古人,也都没有能力对付朝鲜人,更没有能力去对付那些白山黑水之外的生女真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情况,令皇太极更加迫切的希望,能够跟大明合作,获得大明钱粮方面的供应,这样子他们就可以全力的对付对付华夏贼了。
以前他们跟大明之间很难合作,这是因为双方没有华夏贼这共同的敌人,既然现在双方都有了华夏军这共同的敌人了,是不是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呢?
恰好此时,大明方向也派出了使者来跟他们接触,跟他们谈联手对付华夏军的可能,这令这令皇太极大为欢喜。
这一次派出使者来的人,是大明朝新崛起的太监许建强,此人虽然是太监出身,但是能力却是非常的强,因为办了几件大实事,成为了皇帝的新宠。
皇太极一直就十分注重对大明方面的情报收集,也就不会错过这一重大消息,许建强派出使者来,虽然只是表示是他个人的意思,如果双方有意思,他可以牵桥搭线,促成双方之间的合作,这已经令对方大为欢喜了。
而且对方也都带来了一大批的财物,令他十分高兴,许建强一出手就拿来了二十万两的银子,诚意是满满的。
只是皇太极他在想,如果对方拿来的是各种物资,他会更加的高兴,现在华夏军和大明对于建奴的封锁,都非常的严厉,他已经没有办法通过大规模的贸易获得大批的物资,只能通过小道的走私,获得一些财产,这样子远远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求,现在的建奴,他们有的是银子,大多数的官员手中都有大批的银子,这些银子甚至可以当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因为他们想要通过银子在大明那里买取物资,相当的困难,这银子价值大规模的下降。
毕竟银子这东西,不能吃,不能喝,如果他没有了购买能力,其实跟普通的石头分别都不大。
所以皇太极首先就做出了表示,双方如果要合作,他需要的是粮食布匹等方面的物资,而不是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