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虏家不解汉儿歌
第一百八十七章虏家不解汉儿歌
“大将军,《雍州政报》上说岐山有凤凰来朝,鸣叫三日后往东而去,是为大吉瑞兆。”笮朴端起茶杯,先轻轻地闻了闻,再细细地品尝了两口,最后在悠悠回味中突然冒出一句。
《雍州政报》是从《雍州刺史邸报》转化而来的。在经过几年的运作之后,北府各报纸是大浪淘沙,有不少很快消失,也有很多历经风雨后越发的兴旺。做为一州的官报,而且是首要之州的官报,《雍州刺史邸报》无论是影响还是质量都只在《武昌公府邸报》之下,后来它改名成了《雍州政报》,和《武昌公府邸报》改名而来的《民报》稳做北府政务地邸报的第二和第一把交椅。
“又有瑞兆?”曾华刚刚喝完手里茶杯里的茶水,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地一愣,盘桓了几息才回过神来,“《雍州政报》也开始鼓动上书拥我自立?”
“是的大将军。”笮朴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幕后策划人,自然知道这些底细。这十几日,北府各地不约而同地发现瑞兆,而且都是新主当立、改天换地的祥瑞。一时长安等地群情汹涌,工、商、农、兵各举代表,纷纷上万民书,请求曾华顺应天意,立尊位以抚万民,定四方。估计再过些时候,路远的秦州、益州、并州、梁州、朔州和凉州都会有祥瑞吉兆和万民书送上来,上尊号,请自立。
“现在《雍州政报》也出手了,这动静有点大了。”曾华既不高兴,也不恼怒,只是淡淡地说道。
“大将军,既然要大造声势,各州的政报绝对是不能少,接下来会是各军报、商报、学报等邸报跟进,现在最热情的是军中和各大学堂,要不是我暗中打过招呼,将你的话传了出去,他们恨不得到三台广场上书请愿。”笮朴笑眯眯地答道。
曾华轻轻地端起茶壶,将笮朴和自己身前的茶杯倒满。看着茶香就着热气慢慢地飘了起来,曾华不由地吸了一口气,让清香充满自己的肺部,回味了好一会才意犹未尽地说道:“军中的情况我倒是知道,怎么各学堂也是如此的心切?”
“大将军,这个你就有所不知。”笮朴依然一边微笑着品茶,一边轻松地回答道:“众所周知,各学堂出来的人多是充任各地官吏。这些各地的学子能报考我北府学堂,多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今天下大势过半尽在我北府之中,如果再立新朝,自然能有一番新气象,其中的奥秘玄机这些学子自然能知,怎么不心热。何况这些学子多是北地遗民,对江左的态度说不上太坏也说不上太好。而大将军你这十年在北府所做所为,丝毫不亚于前魏武帝那安定乾坤的千秋大功,甚至还有人将大将军与高祖光武帝相提并论。”
想不到自己还有这等威望?曾华不由笑了笑,也许自己会造势吧。光复关陇并州,逐胡骑于朔方,定拓跋于阴山,平柔然于漠北,安西域于绝外,这一桩桩都是光耀青史的大功,加上自己属下的各邸报拼命为自己摇旗呐喊,功绩当然是直追前贤,至少江左朝廷相比之下就比较难堪了。既要会立功,也要会表功,这是曾华在以前那个世界里深刻理解到的真理。
一高一低,自然让人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从汉末动荡开始,改门换廷的事可没少见,从前魏受禅于前汉,再到司马氏入主,最后晋室南渡,中原换旗比换衣服还快,这百多年里,上到世家豪强,下到寒门士子,早就练出眼力劲来了,也知道该如何“顺应天意”。
“也行,我们不能光说不练。这民情汹涌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制止的事情,该让天下看看。至少要让江左知道,我曾华在北府还有点基础,百姓多少还是向着我。要是他敢拒绝我的上表提议,我也不怕和他来个一拍两散。不过这《民报》是最后的底线,要是《民报》也出了声就说明我是铁了心要自立,到时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曾华想了想说道。
“这个属下自然晓得。除了《民报》继续不表态,我还打算让圣教的《真知报》,佛门道教的《佛门启事》和《道门启事》也来凑个热闹。”笮朴喝完手里的茶,舒了一口气说道。圣教和曾华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自然会万分支持,佛教道门被北府捏在手里,要它圆它不敢扁,自然能一个声音说话。而且这三家在天下百姓心中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佛教道门,在北府以外的影响力不亚于圣教在北府的程度。
“好的,素常先生办事,我自然放心的很。”曾华笑言道。
笮朴也不谦虚,只是笑了笑。他和曾华君臣相得,自然知道曾华的习性和脾气,也不在乎你这点谦虚。
“大将军,你说桓公能接受你的上表吗?”
又品了一会茶,笮朴开口问到另一个问题去了。
“桓公是个好名之人,如今这天下形势他也明了。如是真的顺从江左朝廷意思调过头来与我北府相争,他恐怕和殷浩的下场差不多。桓公如此聪明之人,自然不会成了江左的马前卒。”曾华听到笮朴的问话,知道笮朴还有点担心。要是桓温看破曾华的意图,一心向着朝廷,拒绝曾华的上表,这事就有点难办了。
笮朴听明白曾华的意思。他没有和桓温打过交道,但是也从各种情报中好好研究过这位荆襄诸侯。笮朴从曾华的话中已经听出来了,曾华还有另外几句话没有讲出来。在明眼人心里,桓温也许是个志高才疏的人。不过他善于把握机会,也更善于利用机遇为自己牟取利益。
看到笮朴的眼神,曾华知道他理解自己的意思了。通过前些年与桓温接触,曾华已经知道桓温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跟自己心中匡扶乾坤的偶像-岳穆、文天祥不是一个档次。你看他这几年的行事,无不是打着北伐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曾华看来,桓温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跟历史后面的那个刘裕所做的一样,不过人家老刘手段要狠辣果断得多,远不是有贼心没贼胆的桓温所能比的。
曾华在书信中已经明白地告诉桓温,如今天下的名分和大义都还在江左朝廷那里,咱们哥俩都还是不要打问鼎的主意,还是老老实实做个位极人臣的“周公”吧。
想了一下曾华的话里话外的提示,笮朴点了点头,大致明白了曾华的意图。曾华表桓温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表示如果不够还可以为桓温再加个丞相一职,而自己只要个大将军、都督征讨镇抚诸军事,这就表明了让桓温居内,自己居外,一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势态。
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般指的是总领禁中内外诸军,也就是总管江左都城-建业的防务事宜。虽然现在建业禁中内外诸军没有多少人马,也不可能直接听从桓温的调遣,但是这个虚衔意味着桓温不但可以得到极臣的威望,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手伸进建业和朝堂。
而曾华要求给自己请个大将军、都督征讨镇抚诸军事,意思就是代天子行征伐之权,安抚各地,与桓温一个在内一个外,各持一方,平分秋色,一起为大晋天下护航保驾、添砖加瓦。
要是桓温不答应的话,以北府现在的声势和实力,曾华完全有资本撕破脸面,自立单干。但是一旦北府雄兵南下,第一个顶雷当炮灰的就是挨着北府的荆襄。既然曾华愿意保持原状,大家又何必翻脸呢?反正灭了燕国,收复的那些地方也不会便宜给荆襄,与其让给江左壮大实力,还不是给了北府,反正他已经是一只老虎,再多两、三个州对荆襄来说结果都是一样。
“至于桓公其它的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也不好妄加猜想,呵呵。”曾华微微笑了笑,边说边摇头。桓温肯定不会心甘情愿,但是现在形势逼人,荆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于荆襄和桓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说不定还可以成三国鼎立之势。”笮朴接言道,脸上也满是笑容。
“三国鼎立之势?”曾华不由大笑起来。
笮朴开始是低头喝了一口茶,然后忍不住也跟着大笑起来。
过了好一会,笮朴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
“这期《玄学报》和《正知学报》发表了几篇文章,对大将军西征债券还本派息这件事甚是不满,说大将军这是以利引诱百姓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曾华不由哑然一笑,“看来是前汉武帝把他们搞怕了。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可是先知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在学子们中颇有影响。”
“一打仗就要死人,而我华夏历经兵火,已经是大伤元气,是生休养息恢复元气的时候了。”曾华转而悠悠地说道,“战乱了那么久,天下百姓都渴望安定,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大将军不必在意,现在是定乱立国时期,自是兵兴时期,只有强兵盛革才能靖平四海,重铸太平。这些酸儒不知轻重缓急,只是在那里胡言乱语。”笮朴劝道。
“素常先生,你说同是兴兵举戈,为什么匈奴、鲜卑在寒苦之地越战越盛,而前汉据中原富庶之地打到最后却是国窘民穷呢?”曾华转而问道。
笮朴想了一下最后答道:“以前大将军曾言道,前汉武帝是以尽国之力而全一人之功,这是前汉虽胜却衰的原因,而匈奴、鲜卑却是以战求生路,自然是越战越盛。”
曾华点点头道:“正是素常先生所言。想我华夏先祖,商周以偏师而定天下,前秦以一国而平六国,北驱匈奴,南定百越,拓疆万里,何等气慨。而今我华夏民众人口亿万,远胜古时,却为何任由数十万羯胡肆虐呢?”
听到这里,笮朴不由地也低头沉思起来。
“以前我华夏百姓是虎狼之众,而今我们的百姓却被驯成了一群绵羊。”曾华眯着眼睛说道,“我以民族大义激起了他们的热血,这是因为他们处于绝境,自然会奋起一击。但是太平以后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让他们长期保持勇武和热血呢?”
“故而大将军以利驱使之?”笮朴闻言眼睛一亮,“前汉的韩信驱三秦之士也是如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是啊,人都是贪婪的,只有对财富的贪婪才会让人保持永远的热情和动力,在曾华所知道的历史上,正是对金银、香料等财富的追求,西方国家才会开创大航海时代,引发出工业大革命,最后完成欧美等国家的飞跃。
“是啊,也许我创造了了一个新的历史,也希望这个新历史能永远延续下去,不要再重复以前的旧途,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再这样折腾。”曾华喃喃地说道。
笮朴也不作声,只是默然地喝茶,不知他有没有听懂曾华的话,但是他心里明白曾华的那份情感。
过了晌午,笮朴在曾府如愿以偿地用了一顿美餐,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看着笮朴在自己眼前消失,曾华不由摇了摇头。曾府在北府驰名的是美食好酒和茗茶,自然是北府臣工向往的去处,众人有事没事就到北府去作客,其中之意不言而喻。但是自从曾华出征西域,众人就不好贸然上门作客,只好等了两年才又等到这个机会,笮朴是第一批,而晚上还有车胤等人要来。
转过身来,曾华看到范敏立在后院门口,不由迎了上去,开口问道:“夫人,有什么事吗?”
“云儿妹妹去了桃园。”范敏轻声说道。
“什么?”曾华心里不由一惊。范敏说的是慕容云,在北府和燕国开战后,一直郁郁寡欢,很快就沉积成病了,只是等曾华回到长安后才好转。
“父亲,父亲!”从范敏跑出两名小孩,正是慕容云所生的两胞胎曾穆、曾蓉,他们两抱住曾华的腿娇声说道:“妈妈不要我们了。”
说罢,两人都呜呜地哭起来了。
曾华连忙蹲了下来,左右手一边抱住一个,听着两人奶声奶气的哭声,连忙安慰道:“不要哭,我马上去找妈妈回来。”
说完后,曾华轻轻拂去两人脸上的小泪珠。
劝了一会后,曾华又许下给两人买竹马风筝等玩具之后,两人终于停住了哭泣,最后由各自的奶娘抱起,回去后院。范敏和曾华对视了一眼,没有说什么,只是施了一礼便跟在后面走开。
曾华默然地站在那里,心里不由地浮现出慕容云那美轮美奂的脸庞,她腮边的泪痕还灿若桃花么?曾华暗自叹了一口气。
“传令下去,备马去桃园!”
桃园还是那么漂亮,曾华一进园就看到的山坡上满是粉红色的桃花。在随风飘摇的桃花中,可以依稀看到几株白色的梨树。越往里面,粉红色的桃树就越多。过了一个河曲小山包,只见满山都是绚丽烂漫,如云似霞,风一吹,数百粉红色的花瓣轻轻地飘落而来,如雾如霞,在风中舞动,而其中几瓣却轻轻地抚过曾华的脸庞。
只见在桃花云霞中,一个草亭立在河边如隐如现,里面有数人正围坐在那里。正中的一人梳了个盘桓髻(以头发反复盘桓然后作髻),桃色的深衣在衣服下摆加了一个缀银珠的三角形装饰,深衣腰部加了一件鹅黄色的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绿色飘带,而围裳上还加了一件素色的披纱,与飘带一起在风中微微飘动。
曾华迎着随风如雪片飘荡的桃花,轻轻地走近草亭。这时才看清正中的正是慕容云,而她那件深衣却是自己前年送给她的那件礼物。前年慕容云生日的时候,曾华从成都织造场定购了一匹上好的蜀织,然后亲手描出水红色的桃花样式,再请画师费了数天的时间描绘在上面,甚是漂亮。慕容云只穿了半天,今日是她第二次穿着。
左右数人正是慕容云的随嫁侍女,不过从以前的数十人变成如今的寥寥数人。
“云儿,今日你怎么了?”曾华关切地问道。
“妾身今日是来进行祭河祈福。”慕容云轻声地答道。
“你身边的侍女乐工太少了,这次从西域来了不少乐工,其中就有天下知名的龟兹乐师,云儿可以去选一些。”曾华体贴地说道。
这次随曾华回来的不但有西域诸国的王室贵族,还有诸国的僧侣、学者、工匠和乐师,足有数万人。而且除了大量的财物外,还有从寺庙、王宫等各处收集的打尽,全部收刮到长安来了。
慕容云喜欢歌舞,曾华自然愿意为她选几个乐师以便讨其欢心。
“夫君远辟万里,又立下不世之功,真是值得祝贺。”慕容云淡淡地说道,“以前总是认为上天眷顾妾身,兄长是一时英杰,夫君也是绝世英雄。现在想来,是妾身太贪心了,世上原本就没有圆满的事情。”
“辟功万里是男儿立世追求的,但是妾身却只求家人平安无事。这是妾身成为人母之后唯一所求的。”慕容云最后低下了头,腮边悄然地挂上了泪珠。
曾华默然无语,他知道慕容云的心病是什么。北府和燕国相争,争的是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慕容云本来就身份尴尬,在两国开战之后更是被软禁在府中,身边的随嫁侍女纷纷被做为奸细而抓起来,只剩下这身边的几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便沉郁卧病在床,最后还是曾华回来,切切开导安慰了几日才有所起色。但是这个心节却不会那么容易解开。
“穆儿和蓉儿是夫君的亲骨肉,我想夫君不会轻待。”慕容云的话让曾华心里一紧。
“云儿何必如此说呢?都是我的儿女,我会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慕容云看了一眼曾华,她那美丽的眼睛如同一潭秋水,无尽的哀愁在潭水中闪烁,“我不求夫君能一视同仁,只求夫君能让他们快乐健康地长大,再给他们一个好的去处。”
“我记在心里。”曾华闭上眼睛,强忍着眼泪,半天才喃喃地说道。
“我知道现在有臣工上书,请命废了我。夫君念及夫妻之情,不忍加罪。妾身待罪之人何忍看到夫君为难,更不忍看到兄长被缚,燕国灰飞烟灭。”慕容云说到这里,一脸的凄然。也许她已经预见到未来,还有什么比亲眼看到亲人相残更残酷的呢?一边是兄长,一边的夫君,这让慕容云左右为难却无可奈何。
看到慕容云在天下争霸的纠缠中苦苦挣扎,曾华心如刀绞。他心痛身边的每一女人,因为经过数年的共同生活,他已经将她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正如她所说的,她的美貌和身世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大的眷顾,也是最大的惩罚。
“河祭已经完毕,我要会为夫君和穆儿、蓉儿祈福。”慕容云说完之后,已经恢复了沉静和平和,然后站起身来,一摆手,侍女立即奏出乐声。
随着中和平缓的乐声,慕容云轻轻地舞动着身姿,摆动着手臂,并开口唱道:“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得见马骑。遥看渝水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轻缓的歌声伴着和风在桃园里慢慢回旋着,妙曼的身影在花雨中迎风绽放,坐在旁边的曾华一时听呆了。看着那舞姿,听着那歌声,曾华突然觉得两眼发胀,鼻子泛酸,“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也许是慕容云现在最好的写照。
争霸天下,有让人振奋的胜利,也有让人伤感的逝去,正是这样才会让人如此的刻骨铭心。
歌毕之后,慕容云跪在曾华面前,深深伏地施礼道:“愿大将军神武常胜!”
看到那水红色衣裳下的身背,曾华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慕容云说罢后款款站了起来,无语地向外走去,几名侍女紧跟身后。
曾华站起身来,看着那个妙曼的倩影缓缓地行走在飞舞的花雪中,心里却充满了伤感,他的心就像那随风逝去的花瓣,在无尽的春意中黯然飘落。
慕容云的身影很快就消失漫天的花雪中,她如同一个美丽的精灵,悄然地融和在随风飘扬的花雨中,也许只有这样美丽的舞漫桃花才能将慕容云掩演在曾华的视线之中。
升平三年春三月底,慕容云出家于南山白云庵。曾华在桃园建桃花庵,以为慕容云的颂经拜佛之所。秋七月,慕容云病逝于桃花庵,曾华亲治祭于桃园,并葬于桃花庵后,封桃园为慕容云陵所,号桃丘。
“大将军,《雍州政报》上说岐山有凤凰来朝,鸣叫三日后往东而去,是为大吉瑞兆。”笮朴端起茶杯,先轻轻地闻了闻,再细细地品尝了两口,最后在悠悠回味中突然冒出一句。
《雍州政报》是从《雍州刺史邸报》转化而来的。在经过几年的运作之后,北府各报纸是大浪淘沙,有不少很快消失,也有很多历经风雨后越发的兴旺。做为一州的官报,而且是首要之州的官报,《雍州刺史邸报》无论是影响还是质量都只在《武昌公府邸报》之下,后来它改名成了《雍州政报》,和《武昌公府邸报》改名而来的《民报》稳做北府政务地邸报的第二和第一把交椅。
“又有瑞兆?”曾华刚刚喝完手里茶杯里的茶水,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地一愣,盘桓了几息才回过神来,“《雍州政报》也开始鼓动上书拥我自立?”
“是的大将军。”笮朴是这一系列行动的幕后策划人,自然知道这些底细。这十几日,北府各地不约而同地发现瑞兆,而且都是新主当立、改天换地的祥瑞。一时长安等地群情汹涌,工、商、农、兵各举代表,纷纷上万民书,请求曾华顺应天意,立尊位以抚万民,定四方。估计再过些时候,路远的秦州、益州、并州、梁州、朔州和凉州都会有祥瑞吉兆和万民书送上来,上尊号,请自立。
“现在《雍州政报》也出手了,这动静有点大了。”曾华既不高兴,也不恼怒,只是淡淡地说道。
“大将军,既然要大造声势,各州的政报绝对是不能少,接下来会是各军报、商报、学报等邸报跟进,现在最热情的是军中和各大学堂,要不是我暗中打过招呼,将你的话传了出去,他们恨不得到三台广场上书请愿。”笮朴笑眯眯地答道。
曾华轻轻地端起茶壶,将笮朴和自己身前的茶杯倒满。看着茶香就着热气慢慢地飘了起来,曾华不由地吸了一口气,让清香充满自己的肺部,回味了好一会才意犹未尽地说道:“军中的情况我倒是知道,怎么各学堂也是如此的心切?”
“大将军,这个你就有所不知。”笮朴依然一边微笑着品茶,一边轻松地回答道:“众所周知,各学堂出来的人多是充任各地官吏。这些各地的学子能报考我北府学堂,多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今天下大势过半尽在我北府之中,如果再立新朝,自然能有一番新气象,其中的奥秘玄机这些学子自然能知,怎么不心热。何况这些学子多是北地遗民,对江左的态度说不上太坏也说不上太好。而大将军你这十年在北府所做所为,丝毫不亚于前魏武帝那安定乾坤的千秋大功,甚至还有人将大将军与高祖光武帝相提并论。”
想不到自己还有这等威望?曾华不由笑了笑,也许自己会造势吧。光复关陇并州,逐胡骑于朔方,定拓跋于阴山,平柔然于漠北,安西域于绝外,这一桩桩都是光耀青史的大功,加上自己属下的各邸报拼命为自己摇旗呐喊,功绩当然是直追前贤,至少江左朝廷相比之下就比较难堪了。既要会立功,也要会表功,这是曾华在以前那个世界里深刻理解到的真理。
一高一低,自然让人知道该如何选择了。从汉末动荡开始,改门换廷的事可没少见,从前魏受禅于前汉,再到司马氏入主,最后晋室南渡,中原换旗比换衣服还快,这百多年里,上到世家豪强,下到寒门士子,早就练出眼力劲来了,也知道该如何“顺应天意”。
“也行,我们不能光说不练。这民情汹涌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制止的事情,该让天下看看。至少要让江左知道,我曾华在北府还有点基础,百姓多少还是向着我。要是他敢拒绝我的上表提议,我也不怕和他来个一拍两散。不过这《民报》是最后的底线,要是《民报》也出了声就说明我是铁了心要自立,到时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曾华想了想说道。
“这个属下自然晓得。除了《民报》继续不表态,我还打算让圣教的《真知报》,佛门道教的《佛门启事》和《道门启事》也来凑个热闹。”笮朴喝完手里的茶,舒了一口气说道。圣教和曾华就是穿一条裤子的,自然会万分支持,佛教道门被北府捏在手里,要它圆它不敢扁,自然能一个声音说话。而且这三家在天下百姓心中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佛教道门,在北府以外的影响力不亚于圣教在北府的程度。
“好的,素常先生办事,我自然放心的很。”曾华笑言道。
笮朴也不谦虚,只是笑了笑。他和曾华君臣相得,自然知道曾华的习性和脾气,也不在乎你这点谦虚。
“大将军,你说桓公能接受你的上表吗?”
又品了一会茶,笮朴开口问到另一个问题去了。
“桓公是个好名之人,如今这天下形势他也明了。如是真的顺从江左朝廷意思调过头来与我北府相争,他恐怕和殷浩的下场差不多。桓公如此聪明之人,自然不会成了江左的马前卒。”曾华听到笮朴的问话,知道笮朴还有点担心。要是桓温看破曾华的意图,一心向着朝廷,拒绝曾华的上表,这事就有点难办了。
笮朴听明白曾华的意思。他没有和桓温打过交道,但是也从各种情报中好好研究过这位荆襄诸侯。笮朴从曾华的话中已经听出来了,曾华还有另外几句话没有讲出来。在明眼人心里,桓温也许是个志高才疏的人。不过他善于把握机会,也更善于利用机遇为自己牟取利益。
看到笮朴的眼神,曾华知道他理解自己的意思了。通过前些年与桓温接触,曾华已经知道桓温不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跟自己心中匡扶乾坤的偶像-岳穆、文天祥不是一个档次。你看他这几年的行事,无不是打着北伐的旗号扩充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威望。在曾华看来,桓温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跟历史后面的那个刘裕所做的一样,不过人家老刘手段要狠辣果断得多,远不是有贼心没贼胆的桓温所能比的。
曾华在书信中已经明白地告诉桓温,如今天下的名分和大义都还在江左朝廷那里,咱们哥俩都还是不要打问鼎的主意,还是老老实实做个位极人臣的“周公”吧。
想了一下曾华的话里话外的提示,笮朴点了点头,大致明白了曾华的意图。曾华表桓温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表示如果不够还可以为桓温再加个丞相一职,而自己只要个大将军、都督征讨镇抚诸军事,这就表明了让桓温居内,自己居外,一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的势态。
都督中外诸军事一般指的是总领禁中内外诸军,也就是总管江左都城-建业的防务事宜。虽然现在建业禁中内外诸军没有多少人马,也不可能直接听从桓温的调遣,但是这个虚衔意味着桓温不但可以得到极臣的威望,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把手伸进建业和朝堂。
而曾华要求给自己请个大将军、都督征讨镇抚诸军事,意思就是代天子行征伐之权,安抚各地,与桓温一个在内一个外,各持一方,平分秋色,一起为大晋天下护航保驾、添砖加瓦。
要是桓温不答应的话,以北府现在的声势和实力,曾华完全有资本撕破脸面,自立单干。但是一旦北府雄兵南下,第一个顶雷当炮灰的就是挨着北府的荆襄。既然曾华愿意保持原状,大家又何必翻脸呢?反正灭了燕国,收复的那些地方也不会便宜给荆襄,与其让给江左壮大实力,还不是给了北府,反正他已经是一只老虎,再多两、三个州对荆襄来说结果都是一样。
“至于桓公其它的想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也不好妄加猜想,呵呵。”曾华微微笑了笑,边说边摇头。桓温肯定不会心甘情愿,但是现在形势逼人,荆襄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于荆襄和桓公来说是最好的结局,说不定还可以成三国鼎立之势。”笮朴接言道,脸上也满是笑容。
“三国鼎立之势?”曾华不由大笑起来。
笮朴开始是低头喝了一口茶,然后忍不住也跟着大笑起来。
过了好一会,笮朴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了。
“这期《玄学报》和《正知学报》发表了几篇文章,对大将军西征债券还本派息这件事甚是不满,说大将军这是以利引诱百姓穷兵黩武。”
“穷兵黩武?”曾华不由哑然一笑,“看来是前汉武帝把他们搞怕了。夫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可是先知老子在《道德经》所说的,在学子们中颇有影响。”
“一打仗就要死人,而我华夏历经兵火,已经是大伤元气,是生休养息恢复元气的时候了。”曾华转而悠悠地说道,“战乱了那么久,天下百姓都渴望安定,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大将军不必在意,现在是定乱立国时期,自是兵兴时期,只有强兵盛革才能靖平四海,重铸太平。这些酸儒不知轻重缓急,只是在那里胡言乱语。”笮朴劝道。
“素常先生,你说同是兴兵举戈,为什么匈奴、鲜卑在寒苦之地越战越盛,而前汉据中原富庶之地打到最后却是国窘民穷呢?”曾华转而问道。
笮朴想了一下最后答道:“以前大将军曾言道,前汉武帝是以尽国之力而全一人之功,这是前汉虽胜却衰的原因,而匈奴、鲜卑却是以战求生路,自然是越战越盛。”
曾华点点头道:“正是素常先生所言。想我华夏先祖,商周以偏师而定天下,前秦以一国而平六国,北驱匈奴,南定百越,拓疆万里,何等气慨。而今我华夏民众人口亿万,远胜古时,却为何任由数十万羯胡肆虐呢?”
听到这里,笮朴不由地也低头沉思起来。
“以前我华夏百姓是虎狼之众,而今我们的百姓却被驯成了一群绵羊。”曾华眯着眼睛说道,“我以民族大义激起了他们的热血,这是因为他们处于绝境,自然会奋起一击。但是太平以后怎么办?怎么样才能让他们长期保持勇武和热血呢?”
“故而大将军以利驱使之?”笮朴闻言眼睛一亮,“前汉的韩信驱三秦之士也是如此。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是啊,人都是贪婪的,只有对财富的贪婪才会让人保持永远的热情和动力,在曾华所知道的历史上,正是对金银、香料等财富的追求,西方国家才会开创大航海时代,引发出工业大革命,最后完成欧美等国家的飞跃。
“是啊,也许我创造了了一个新的历史,也希望这个新历史能永远延续下去,不要再重复以前的旧途,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能再这样折腾。”曾华喃喃地说道。
笮朴也不作声,只是默然地喝茶,不知他有没有听懂曾华的话,但是他心里明白曾华的那份情感。
过了晌午,笮朴在曾府如愿以偿地用了一顿美餐,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看着笮朴在自己眼前消失,曾华不由摇了摇头。曾府在北府驰名的是美食好酒和茗茶,自然是北府臣工向往的去处,众人有事没事就到北府去作客,其中之意不言而喻。但是自从曾华出征西域,众人就不好贸然上门作客,只好等了两年才又等到这个机会,笮朴是第一批,而晚上还有车胤等人要来。
转过身来,曾华看到范敏立在后院门口,不由迎了上去,开口问道:“夫人,有什么事吗?”
“云儿妹妹去了桃园。”范敏轻声说道。
“什么?”曾华心里不由一惊。范敏说的是慕容云,在北府和燕国开战后,一直郁郁寡欢,很快就沉积成病了,只是等曾华回到长安后才好转。
“父亲,父亲!”从范敏跑出两名小孩,正是慕容云所生的两胞胎曾穆、曾蓉,他们两抱住曾华的腿娇声说道:“妈妈不要我们了。”
说罢,两人都呜呜地哭起来了。
曾华连忙蹲了下来,左右手一边抱住一个,听着两人奶声奶气的哭声,连忙安慰道:“不要哭,我马上去找妈妈回来。”
说完后,曾华轻轻拂去两人脸上的小泪珠。
劝了一会后,曾华又许下给两人买竹马风筝等玩具之后,两人终于停住了哭泣,最后由各自的奶娘抱起,回去后院。范敏和曾华对视了一眼,没有说什么,只是施了一礼便跟在后面走开。
曾华默然地站在那里,心里不由地浮现出慕容云那美轮美奂的脸庞,她腮边的泪痕还灿若桃花么?曾华暗自叹了一口气。
“传令下去,备马去桃园!”
桃园还是那么漂亮,曾华一进园就看到的山坡上满是粉红色的桃花。在随风飘摇的桃花中,可以依稀看到几株白色的梨树。越往里面,粉红色的桃树就越多。过了一个河曲小山包,只见满山都是绚丽烂漫,如云似霞,风一吹,数百粉红色的花瓣轻轻地飘落而来,如雾如霞,在风中舞动,而其中几瓣却轻轻地抚过曾华的脸庞。
只见在桃花云霞中,一个草亭立在河边如隐如现,里面有数人正围坐在那里。正中的一人梳了个盘桓髻(以头发反复盘桓然后作髻),桃色的深衣在衣服下摆加了一个缀银珠的三角形装饰,深衣腰部加了一件鹅黄色的围裳,从围裳伸出长长的绿色飘带,而围裳上还加了一件素色的披纱,与飘带一起在风中微微飘动。
曾华迎着随风如雪片飘荡的桃花,轻轻地走近草亭。这时才看清正中的正是慕容云,而她那件深衣却是自己前年送给她的那件礼物。前年慕容云生日的时候,曾华从成都织造场定购了一匹上好的蜀织,然后亲手描出水红色的桃花样式,再请画师费了数天的时间描绘在上面,甚是漂亮。慕容云只穿了半天,今日是她第二次穿着。
左右数人正是慕容云的随嫁侍女,不过从以前的数十人变成如今的寥寥数人。
“云儿,今日你怎么了?”曾华关切地问道。
“妾身今日是来进行祭河祈福。”慕容云轻声地答道。
“你身边的侍女乐工太少了,这次从西域来了不少乐工,其中就有天下知名的龟兹乐师,云儿可以去选一些。”曾华体贴地说道。
这次随曾华回来的不但有西域诸国的王室贵族,还有诸国的僧侣、学者、工匠和乐师,足有数万人。而且除了大量的财物外,还有从寺庙、王宫等各处收集的打尽,全部收刮到长安来了。
慕容云喜欢歌舞,曾华自然愿意为她选几个乐师以便讨其欢心。
“夫君远辟万里,又立下不世之功,真是值得祝贺。”慕容云淡淡地说道,“以前总是认为上天眷顾妾身,兄长是一时英杰,夫君也是绝世英雄。现在想来,是妾身太贪心了,世上原本就没有圆满的事情。”
“辟功万里是男儿立世追求的,但是妾身却只求家人平安无事。这是妾身成为人母之后唯一所求的。”慕容云最后低下了头,腮边悄然地挂上了泪珠。
曾华默然无语,他知道慕容云的心病是什么。北府和燕国相争,争的是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丝毫没有妥协的余地。慕容云本来就身份尴尬,在两国开战之后更是被软禁在府中,身边的随嫁侍女纷纷被做为奸细而抓起来,只剩下这身边的几个人,过了一段时间便沉郁卧病在床,最后还是曾华回来,切切开导安慰了几日才有所起色。但是这个心节却不会那么容易解开。
“穆儿和蓉儿是夫君的亲骨肉,我想夫君不会轻待。”慕容云的话让曾华心里一紧。
“云儿何必如此说呢?都是我的儿女,我会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慕容云看了一眼曾华,她那美丽的眼睛如同一潭秋水,无尽的哀愁在潭水中闪烁,“我不求夫君能一视同仁,只求夫君能让他们快乐健康地长大,再给他们一个好的去处。”
“我记在心里。”曾华闭上眼睛,强忍着眼泪,半天才喃喃地说道。
“我知道现在有臣工上书,请命废了我。夫君念及夫妻之情,不忍加罪。妾身待罪之人何忍看到夫君为难,更不忍看到兄长被缚,燕国灰飞烟灭。”慕容云说到这里,一脸的凄然。也许她已经预见到未来,还有什么比亲眼看到亲人相残更残酷的呢?一边是兄长,一边的夫君,这让慕容云左右为难却无可奈何。
看到慕容云在天下争霸的纠缠中苦苦挣扎,曾华心如刀绞。他心痛身边的每一女人,因为经过数年的共同生活,他已经将她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正如她所说的,她的美貌和身世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大的眷顾,也是最大的惩罚。
“河祭已经完毕,我要会为夫君和穆儿、蓉儿祈福。”慕容云说完之后,已经恢复了沉静和平和,然后站起身来,一摆手,侍女立即奏出乐声。
随着中和平缓的乐声,慕容云轻轻地舞动着身姿,摆动着手臂,并开口唱道:“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担鞍逐马走,何得见马骑。遥看渝水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必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轻缓的歌声伴着和风在桃园里慢慢回旋着,妙曼的身影在花雨中迎风绽放,坐在旁边的曾华一时听呆了。看着那舞姿,听着那歌声,曾华突然觉得两眼发胀,鼻子泛酸,“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也许是慕容云现在最好的写照。
争霸天下,有让人振奋的胜利,也有让人伤感的逝去,正是这样才会让人如此的刻骨铭心。
歌毕之后,慕容云跪在曾华面前,深深伏地施礼道:“愿大将军神武常胜!”
看到那水红色衣裳下的身背,曾华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
慕容云说罢后款款站了起来,无语地向外走去,几名侍女紧跟身后。
曾华站起身来,看着那个妙曼的倩影缓缓地行走在飞舞的花雪中,心里却充满了伤感,他的心就像那随风逝去的花瓣,在无尽的春意中黯然飘落。
慕容云的身影很快就消失漫天的花雪中,她如同一个美丽的精灵,悄然地融和在随风飘扬的花雨中,也许只有这样美丽的舞漫桃花才能将慕容云掩演在曾华的视线之中。
升平三年春三月底,慕容云出家于南山白云庵。曾华在桃园建桃花庵,以为慕容云的颂经拜佛之所。秋七月,慕容云病逝于桃花庵,曾华亲治祭于桃园,并葬于桃花庵后,封桃园为慕容云陵所,号桃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