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闲谈(二)
第一百九十八章闲谈(二)
谈完豪强世家这最要紧的事情,张寿也差不多完成这次来邺城目的的大半了。于是便轻松地举起茶杯,开始品尝起快要冷下来的茶水。
曾华可以说是北府最大的“资本家”,他投资参股的商社、工场、矿山、牧场以百计,而且都是其中的“巨无霸”。每年挣的钱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又犹如长江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曾华把大半的收益捐去修学堂和进行再投资,但是剩下的“渣渣”还是足够他一大家子挥霍的。于是美食好酒,茗茶小吃,成了曾府的招牌,也成了众多臣属理直气壮来曾府“混吃混喝”的借口。
谁知曾华到了邺城还不知“悔改”,大将军邺城行在居然调来了一队厨子,好酒茗茶流水价地从长安运来。曾华办了几个聚会好好“炫耀”了一番后,大将军邺城行在也成了中原高门世家和士子们议论的焦点。不过曾华依然我行我素,北府官员也没有谁出来鼓噪,花自己的钱谁能说什么?而张寿、廖迁、张渠等人要不是有要事缠身,说不定来得更勤快。
“军主,长保兄前月写信给我,信中提到疾霆(卢震)。”张寿一边细品着,一边缓缓说道,“长保到了龙城才知道疾霆在平州的名声真的如雷震耳,而驻扎在姚劲告诉他,契丹、奚、夫余等族人一闻疾霆之名则两腿战栗,不敢擅动。长保接着去了一趟辽东,看到那里的惨象,这才明白疾霆为什么会被有些人称为北海饕餮。”
说到这里,张寿看了曾华一眼,发现自己这位义兄脸色平和,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眼睛却变得阴沉起来。于是再小饮了一口,继续说道。
“不止武次城,疾霆在辽东郡设置的四城都是如此,各渤海骑兵连诀自东西归,战马后面或用车载高句丽女子,或绑随着高句丽青壮男子。这些高句丽人散发遮头,失魂落魄,不但是亡国之民,更早已心胆皆丧。”
说到这里,张寿长叹一声道:“长保在信中言道,他知道疾霆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如此心狠手辣只是为了我北府早日安定渤海和高句丽。长保担心的是,疾霆如此雷霆手段,恐怕会遭到中原文士们的抨击。以前疾霆在北海领军,斩首者不下十万,不过这些情况只是做为军情内部传达,外人不是很清楚。这次却是在契丹、高句丽里,那里紧挨着前燕,很多前燕的旧臣士子都看在眼里,一旦消息南传,说不定就群情汹涌,对疾霆不利。
说完之后,张寿又补充了一句:“据闻这些人已经将高句丽的情况传到冀州,很多士子文人正在议论此事,舆论对疾霆不妙。”
听到这里,曾华却笑了起来:“舆论?这里都在我们手里。你手里的《冀州政报》是吃素的吗?还有《民报》和《雍州政报》,都不能白白浪费。”
“我明白,只是这论题怎么定。这些幽、冀州的文士说疾霆的手段实在是有伤天和。”张寿问道。
“有伤天和?”曾华不由冷冷地笑道:“这些文人还真是贱的。百姓们穷困极绝,无奈而揭竿,这些人就在那里高喊斩草除根;外敌入侵,以百姓为草芥,他们不知道安民保境,只是在那里说气运天意;一旦我王师反击,报仇雪恨,他们居然说什么有伤天和,有违仁德。”
张寿知道曾华说的是一小搓文人,做为一个有壮志雄心的士子,他也非常反感和延误这种文人。当即在那里点点头,接言道:“这些人的确是雀鸦鼓噪,但是却会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而且江左有些人说不定会以此为借口抨击军主和疾霆。”
“我知道你的担忧。我会在《民报》发表署名文章,先细数高句丽的罪行。这些东胡夷族自立国以来就屡屡进犯我辽东及汉四郡,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更是在建兴年间,趁凶胡乱国之际,不但侵占汉四郡,并将玄菟郡洗劫一空。如此滔滔罪行,还不足以让他们亡国灭族吗?我要告诉他们,疾霆不是屠夫,是我北府英雄,是我北府的陈子公(陈汤)!”
“军主我知道了。舆论造势,这是我们北府的长处,我晓得如此去办了。”张寿点点头答道。
“疾霆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略,行军动似雷霆、疾如霹雳、势胜怒涛,是我北府将领中杰出者。为了平定东胡、高句丽,真是难为他了。”曾华低首沉缓道。
“自疾霆为北海将军起,我时常与他通书信,论述时局战事。所以他也明了我的战略目的。漠北是我华夏动荡祸乱根源之一,自匈奴起就有北骑屡犯中原。而东胡……”说到这里,曾华不由在心中长嘘一声。做为一个穿越人士,他当然知道东北那个地方是多么富饶,也知道那里也是中原祸乱根源之一。从契丹开始,到女真,满清,哪个不给华夏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哪个不让华夏文明历史倒退?但是现在曾华却无法说出这个原因。
“东胡和高句丽是我东北的一个大毒疮,尤其是高句丽,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作。如果我们被高句丽的谦卑臣服给蒙蔽了,一旦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他处,这些狼子野心的家伙肯定会趁机吞并东胡,扩张势力,进而趁机发难,进犯边境。他们的地理位置太敏感和重要了。”曾华细细说道,并最后总结道:“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说到这里,曾华不由地长叹一声:“为了这句话,疾霆不过二十多岁,居然惹上无数杀孽,真是难为了他。疾霆为人你应该知道。”
听到这里,张寿不由想起了那个站在曾华身后的害羞“大男孩”,他当时担任曾华侍从武官,时时跟随左右。熟悉的重臣总是喜欢对这位年轻的军官开玩笑,尤其是甘芮、徐当、张渠一伙人,而每次玩笑都会让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军官满脸通红。
后来接到卢震的军报,很多熟悉他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爱脸红的小伙子怎么杀起人来如此狠辣。这个小伙子会打仗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怎么会动不动就灭人家族呢?
“疾霆曾在信中对我说道,他只通武事,因此只能做我手里的镰刀,为北府铲除杂草。”曾华悠悠地说道。
张寿眼睛一亮,随即点点头言道:“军主,你的意思是……”
“我准备在以大辽河为界分设幽、平两州。幽州还是治蓟城,分代、上谷、北平、昌黎、辽西五郡,原昌黎郡与辽西郡对换,昌黎郡移治阳乐(今河北昌黎北),辽西移治由龙城改名的朝阳城。各郡除昌黎外,均向北扩张,收辖原漠南、契丹、奚等旧地。”曾华有点答非所问。
“而平州治由襄平改名的辽阳城,辽东郡并玄菟郡,北至契丹、高句丽旧地,东至马訾水;马訾水以东、少咸山以南、北汉山以北原高句丽旧地并汉四郡的乐浪郡合为朝鲜郡,治平壤;契丹旧地以北、大鲜卑山以东、难水以西,直至黑水为黑水郡,筑宁北城(今齐齐哈尔)以为治所;少咸山以北,东至大海,北过黑水直至极北以为渤海郡,筑吉林城为治所。”曾华继续说道。
“原来军主早就想好了准备在那里置州郡。”张寿给曾华满上一杯热茶道。
“是的,还有漠北。漠南、漠东已经被朔州、幽州诸北郡给包涵了,剩下的漠北地区我准备设置河州,分五河、海北、金山三郡。如果设了郡县,辖下民众就是我北府百姓了,只能保护而不能杀戮了。”
“我明白军主的意思,所以才要在州郡设立之前梳理干净。”
“正是如此,疾霆知道了,长保也知道了。”
默然好了一会,张寿又转言到其它去了:“军主,慕容家被剪枝去叶,收拾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慕容垂权智无方,有将相大才,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皆是英杰,恐难真正臣服,一旦日久难保会生变故。”
“百山你的想法居然和景略先生相似。景略先生说慕容垂是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早日除之。”曾华笑着接言道,“慕容垂已经降了我,我不能出尔反尔。而且我有用他之处。其实他和平、河州诸郡的牧民一样,不用可惜,用之又放心不下。但是我已经给他们找好了去处。”
说到这里,曾华话锋一转道:“西羌百多万民众被教化了近十年,再过十几二十年就差不多,我也可以把河、平州交给他们了。而且那里被耽误的设置州郡事宜也要提上日程了。”
两人喝了差不多十几杯热茶,接着吃了点糕点,暂时停住了谈话。
“军主,听说景略先生写信与你争论了一顿。”张寿突然开口问道。
“怎么?你也知道了。这小道消息传得也太快了吧。”曾华笑答道。
“你和景略先生的这场争论《冀州政报》全程跟进,准备下月出刊。我只是早知道了一二。”张寿也笑着说道。
“我都忘记,这事是我嘱咐秘书府转交给《冀州政报》和《民报》,很多事情越遮掩就越起反作用。”曾华拍了拍手道。
其实这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曾华命人平前赵石虎墓,发现里面居然空无一尸,原来是石虎自知自己罪孽深重,生怕人家掘墓,所以以空墓为掩护另葬他处。于是曾华悬赏千金,邺城女子李菟出首,在东明观得到石虎的尸首,居然僵而不腐。
王猛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曾华,说他不该辱亡者尸首,应当将石虎择吉日厚葬,再斩了贪利出首的李菟。
曾华回信告诉王猛,石虎生前凶恶残暴,死后能有葬身之地就已经是老天开恩了。自己只是想平了石虎陵墓,择他处薄葬,不让石虎这个暴君死后还享受帝王待遇。谁知石虎玩了一个空城计,所以自己才要悬赏寻尸。
曾华在信中理解王猛的用意和苦心。在当时死者为大,掘人坟墓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王猛担心曾华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失去中原士子们的支持。
但是曾华却确确实实告诉王猛,暴君坏人做了恶事就要承当责任,虽然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但是石虎的尸首依然躺在奢华的陵墓里,享受着尊贵的待遇,就是对北府和华夏百姓们的侮辱,所以必须将他的陵墓夷为平地,尸首按平常安葬就是了。
曾华坦白地告诉王猛,自己不是像谣言那样说的贪图石虎的殉葬珍宝。石虎死后诸子争权,能安稳隐秘地将其安葬就已经不错了,怎么还舍得陪葬珍宝。自己遣人开墓的时候,不但有上千军士在场,还有冀州士人和邺城百姓在场。两次清点的过程一目了然,除了一口石虎生前打造的楠木金丝棺椁外,毛都没有一根。
曾华也明言,自己还不会差劲到跟死人呕气。曾华明言道,自己杀了几十万人,几乎将羯胡灭族,最后却让羯胡头子石虎还明目张胆地躺在陵墓里,简直就让后世人贻笑大方,说自己讨胡令是个空招牌。曾华坚持地说道,自己要移石虎尸首,平其陵墓,就是让历史永远记住自己为什么做的原因-石虎生前干得那些事情足以让他遗臭万年。
张寿点点头,他理解曾华的心情,在经历南逃和目睹羯胡暴行后,没有把石虎鞭尸再挫骨扬灰就已经很理智了。他也知道,王猛最后也接受了曾华的解释,再也没有什么异议了。而且曾华还将移葬石虎的事情大肆宣传,跟讨胡令列为一起。
“军主,提到景略先生,他现在应该已经占据许昌了吧。”张寿问道。
“是的,已经占据许昌了。”曾华接着便传报王猛在豫州的战事。由于这些事情牵涉到机密和江左,所以还没有公开传报。
王猛在升平四年春天便移师兖州和司州,先收复陈留、荣阳,斩了翟斌等人,平定了兖州和司州河南郡,继而围攻许昌。姚苌慌了手脚,便遣使至寿春乞降。
早在升平三年北府东征的时候,江左便诏豫州刺史谢万军下蔡(今安徽凤台),徐州刺史郗昙军高平(今山东金乡)以期图北。但是谢万两人却一直不敢北上,只是在屯地徘徊。
而且谢万是个矜豪傲物之人,常常啸咏自高,藐视众人。其兄谢安深忧之,常劝谢万道:“汝为元帅,宜结交诸将以悦其心,岂有如此傲诞,安能济事?”
于是谢万召集诸将准备“交结”一番,谁知谢万当场却不知说些什么,因为他与这些武夫没有共同语言。最后一无所言的谢万以手里的如意直指四座众将云:“诸将皆劲卒”。诸将一听,更加恨上他了。
谢安忧虑谢万有大患,于是亲自犒劳队帅以下将领军官,托付其兄。
升平四年夏五月,谢万接姚苌书信,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帅军入涡、颍,准备支援许昌。但是深知北府厉害的郗昙却以生病为由,领军退屯彭城。谢万接到信后,以为北府兵与江左撕破脸皮,从淮水以东南下,击败乐郗昙的徐州军,于是慌忙退军。部众遂惊,终于大溃,数万军士一路狂奔,只是向南,谢万狼狈单归。将士们过了汝阴才知道大败的原因,恨不得把谢万给剁了,幸好谢安早早搞好了关系,埋下伏笔,这才算了,放过谢万一马。
回到寿春的谢万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修书一封给王猛,诘问王猛为何无故领北府兵肆意开战,把自己这个北中郎将和豫州刺史该做的事情全做了。
王猛也毫不客气,把谢万狠狠讽刺了一把,说平乱伐叛的事情是大将军该干的事情,自己身为大将军的属下,自然有责任讨伐豫州未平之地。王猛还问谢万,既然豫州刺史领军来支援北府军,为何不直接北上,一起合围许昌。怎么一夜之间居然又跑回了寿春。
谢万接信气得不行,又写了一封信把王猛狠狠骂了一顿,连曾华也算在内,说北府是一群无父无君的乱臣贼子,平定天下后却不肯将江山交还给江左。
王猛也发怒了,干脆撕开脸面说道:“大将军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之内,今北府已尽据天下大势。然大将军以江左占天下大义,故不忘为臣之道,不为逾制之事。但北府亿万百姓视大将军为再生父母,愿托于其翼下。如江左不体民意,执意妄为,则北府上下立即以尊位拥大将军,跟江左一刀两断。”
官司打到建业朝廷,江左正在竭力安抚曾华和北府,力图维持名义上的天下一统。突然接到谢万擅自开战,肆意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当即不客气,诏废谢万为庶人,降郗昙号建武将军。王猛随即攻下许昌,斩了姚苌众人,再将颍川、谯、沛等诸城相次纳入北府豫州治下。
听到这里,张寿知道江左左右为难。原本叫谢万、郗昙往北屯军是想看机会捞点油水。但是谢万、郗昙两人比较胆小,看到北府和燕国打得激烈也不敢上前去了,想等等再说。最后北府迅速获胜,横扫中原,机会也就没有了。郗昙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姚苌求援,谢万邀他一起北上时立即称病南退。只可惜那位谢家名士却看不到这一点,结果落了如此下场。
张寿接着说道:“这次江左封赏的太吝啬了吧。北地郡公,摆明了就是不想让军主就国。这江左朝廷看来还抱有幻想。”
“这是一笔买卖,我们漫天叫价,江左朝廷坐地还价。我们是不想翻脸,江左是不敢翻脸,这买卖总会要做成,就看最后谁做出让步,而且谁的让步大一些。”曾华笑道,“谢万大败,江左应该知道我们北府的决心,而且我也明白地告诉江左和桓温,再不做出让步,我会压制不住拥立的部众。”
听到这里,张寿不由大笑起来,曾华也不由跟着笑起来。
待两人笑完后,曾华转而问道:“百山,你长安家中如何?”
“还好,温儿和孩子们都还好。”说到妻儿,张寿便露出温柔的笑容。
“我接到家中书信,说你家夫人还在摇摆不定,不知道为你家的韬儿选曾慧还是曾蔷?”曾华笑着继续说道。
“是啊,慧儿和蔷儿都不错,配我家张韬是绰绰有余。只是两个都好,挑花了眼。”张寿笑着苦恼地说道。
曾华和张寿谈的是儿女事情。他和张寿、甘芮是结义兄弟,自然愿意结成儿女亲家,只是想和曾华结成儿女亲家有不少人。车胤、毛穆之、王猛、拓跋什翼健等等都排着队呢。虽然曾华的儿女不少,但是分下来就不够了。当然,做为结义兄弟,曾华愿意给张、甘两人提供一定的优先权。
“百山,你可要你家韬儿手脚快些。我可跟你明说了,甘芮的小子甘棠和景略先生的二子王休分别看上了这两个小丫头,没事就借口到我府上书馆借阅书籍,实际上是围着那两丫头转。甘棠这小子我知道,跟长保一样的风流种子,却更机灵,一肚子的花主意。王休这小子怎么也开窍呢了,景略先生应该没这些家教呀。”
张寿一听完心里就着急了,他知道曾华不喜欢强迫子女嫁给谁,只是愿意为愿意结为亲家的重臣们的子女创造条件,关键还是要看他们的手段和缘分。看来得给夫人写封信,不要再挑花眼,要不然还得等几年。自己只有一次结亲的机会,自然愿意让嫡长子张韬娶曾华的女儿,要是错过这个机会,还得等两年曾华另一个女儿长到一定年纪了。
正在两人谈着家事,侍者领进几位圣教的主教。
看到曾华,几位主教激动不已,连忙上前施礼。按照圣教的教义,教民都是主的子民,应当平等。而且按照一神崇拜论,教民除了跪拜神-圣主盘古及圣子黄帝之外,不能再拜任何人。
而按照圣教定义(其实就是曾华自己定义),曾华也是圣主子民,是个凡人,顶多是个肩负神圣使命的使者,绝对不是神。
既然不是神,就不能跪拜和崇拜了,但是圣教徒还是有自己的办法。主教们恭谨地依次走过来,虔诚接过曾华的右手,然后一弯腰,将其手背在自己的额头轻轻一碰,随即退下。这是圣教对凡人最尊重的礼仪。
看到如此这番动作,旁边的张寿心里有数。自己的这位兄长,不但领导着一个强大的世俗政权,还领导着一个强势的宗教组织。而且张寿也知道曾华尊神立教却不愿意把自己神话,因为曾华说过,如果那样做的话圣教就不是宗教而是邪教了。所以曾华一直老老实实地挂着先知的招牌当着一个凡人。
不过张寿也知道,曾华肯定有关于圣教在冀州传教和开办学校的事情要谈。现在的圣教不但财大气粗,而且人多势众外加组织严密,现在应该是进入冀、燕、青诸州等地的时候了。
张寿待几位主教行完礼,立即告辞,也没有吃饭,只是在大将军邺城行在护卫营的食堂里领了些干粮,便连夜赶回信都了。
过了几日,江左朝廷在谢万大败后知道事不可为,首先做出让步,改封桓温为楚公,曾华为秦国公,默许曾华就国。但是要求曾华和桓温都必须到建业朝堂上就领诏书、节仗和大印,然后再就职领国。
而曾华也随即将早该颂布却迟迟未行的平燕战果公布与世。燕国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北府,凡得郡(燕国旧制)百二十一,户一百零六万,六百一十九万。
谈完豪强世家这最要紧的事情,张寿也差不多完成这次来邺城目的的大半了。于是便轻松地举起茶杯,开始品尝起快要冷下来的茶水。
曾华可以说是北府最大的“资本家”,他投资参股的商社、工场、矿山、牧场以百计,而且都是其中的“巨无霸”。每年挣的钱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又犹如长江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虽然曾华把大半的收益捐去修学堂和进行再投资,但是剩下的“渣渣”还是足够他一大家子挥霍的。于是美食好酒,茗茶小吃,成了曾府的招牌,也成了众多臣属理直气壮来曾府“混吃混喝”的借口。
谁知曾华到了邺城还不知“悔改”,大将军邺城行在居然调来了一队厨子,好酒茗茶流水价地从长安运来。曾华办了几个聚会好好“炫耀”了一番后,大将军邺城行在也成了中原高门世家和士子们议论的焦点。不过曾华依然我行我素,北府官员也没有谁出来鼓噪,花自己的钱谁能说什么?而张寿、廖迁、张渠等人要不是有要事缠身,说不定来得更勤快。
“军主,长保兄前月写信给我,信中提到疾霆(卢震)。”张寿一边细品着,一边缓缓说道,“长保到了龙城才知道疾霆在平州的名声真的如雷震耳,而驻扎在姚劲告诉他,契丹、奚、夫余等族人一闻疾霆之名则两腿战栗,不敢擅动。长保接着去了一趟辽东,看到那里的惨象,这才明白疾霆为什么会被有些人称为北海饕餮。”
说到这里,张寿看了曾华一眼,发现自己这位义兄脸色平和,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眼睛却变得阴沉起来。于是再小饮了一口,继续说道。
“不止武次城,疾霆在辽东郡设置的四城都是如此,各渤海骑兵连诀自东西归,战马后面或用车载高句丽女子,或绑随着高句丽青壮男子。这些高句丽人散发遮头,失魂落魄,不但是亡国之民,更早已心胆皆丧。”
说到这里,张寿长叹一声道:“长保在信中言道,他知道疾霆不是滥杀无辜之人,如此心狠手辣只是为了我北府早日安定渤海和高句丽。长保担心的是,疾霆如此雷霆手段,恐怕会遭到中原文士们的抨击。以前疾霆在北海领军,斩首者不下十万,不过这些情况只是做为军情内部传达,外人不是很清楚。这次却是在契丹、高句丽里,那里紧挨着前燕,很多前燕的旧臣士子都看在眼里,一旦消息南传,说不定就群情汹涌,对疾霆不利。
说完之后,张寿又补充了一句:“据闻这些人已经将高句丽的情况传到冀州,很多士子文人正在议论此事,舆论对疾霆不妙。”
听到这里,曾华却笑了起来:“舆论?这里都在我们手里。你手里的《冀州政报》是吃素的吗?还有《民报》和《雍州政报》,都不能白白浪费。”
“我明白,只是这论题怎么定。这些幽、冀州的文士说疾霆的手段实在是有伤天和。”张寿问道。
“有伤天和?”曾华不由冷冷地笑道:“这些文人还真是贱的。百姓们穷困极绝,无奈而揭竿,这些人就在那里高喊斩草除根;外敌入侵,以百姓为草芥,他们不知道安民保境,只是在那里说气运天意;一旦我王师反击,报仇雪恨,他们居然说什么有伤天和,有违仁德。”
张寿知道曾华说的是一小搓文人,做为一个有壮志雄心的士子,他也非常反感和延误这种文人。当即在那里点点头,接言道:“这些人的确是雀鸦鼓噪,但是却会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而且江左有些人说不定会以此为借口抨击军主和疾霆。”
“我知道你的担忧。我会在《民报》发表署名文章,先细数高句丽的罪行。这些东胡夷族自立国以来就屡屡进犯我辽东及汉四郡,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更是在建兴年间,趁凶胡乱国之际,不但侵占汉四郡,并将玄菟郡洗劫一空。如此滔滔罪行,还不足以让他们亡国灭族吗?我要告诉他们,疾霆不是屠夫,是我北府英雄,是我北府的陈子公(陈汤)!”
“军主我知道了。舆论造势,这是我们北府的长处,我晓得如此去办了。”张寿点点头答道。
“疾霆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略,行军动似雷霆、疾如霹雳、势胜怒涛,是我北府将领中杰出者。为了平定东胡、高句丽,真是难为他了。”曾华低首沉缓道。
“自疾霆为北海将军起,我时常与他通书信,论述时局战事。所以他也明了我的战略目的。漠北是我华夏动荡祸乱根源之一,自匈奴起就有北骑屡犯中原。而东胡……”说到这里,曾华不由在心中长嘘一声。做为一个穿越人士,他当然知道东北那个地方是多么富饶,也知道那里也是中原祸乱根源之一。从契丹开始,到女真,满清,哪个不给华夏百姓带来无穷的灾难,哪个不让华夏文明历史倒退?但是现在曾华却无法说出这个原因。
“东胡和高句丽是我东北的一个大毒疮,尤其是高句丽,谁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作。如果我们被高句丽的谦卑臣服给蒙蔽了,一旦我们将注意力转向他处,这些狼子野心的家伙肯定会趁机吞并东胡,扩张势力,进而趁机发难,进犯边境。他们的地理位置太敏感和重要了。”曾华细细说道,并最后总结道:“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说到这里,曾华不由地长叹一声:“为了这句话,疾霆不过二十多岁,居然惹上无数杀孽,真是难为了他。疾霆为人你应该知道。”
听到这里,张寿不由想起了那个站在曾华身后的害羞“大男孩”,他当时担任曾华侍从武官,时时跟随左右。熟悉的重臣总是喜欢对这位年轻的军官开玩笑,尤其是甘芮、徐当、张渠一伙人,而每次玩笑都会让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军官满脸通红。
后来接到卢震的军报,很多熟悉他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爱脸红的小伙子怎么杀起人来如此狠辣。这个小伙子会打仗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怎么会动不动就灭人家族呢?
“疾霆曾在信中对我说道,他只通武事,因此只能做我手里的镰刀,为北府铲除杂草。”曾华悠悠地说道。
张寿眼睛一亮,随即点点头言道:“军主,你的意思是……”
“我准备在以大辽河为界分设幽、平两州。幽州还是治蓟城,分代、上谷、北平、昌黎、辽西五郡,原昌黎郡与辽西郡对换,昌黎郡移治阳乐(今河北昌黎北),辽西移治由龙城改名的朝阳城。各郡除昌黎外,均向北扩张,收辖原漠南、契丹、奚等旧地。”曾华有点答非所问。
“而平州治由襄平改名的辽阳城,辽东郡并玄菟郡,北至契丹、高句丽旧地,东至马訾水;马訾水以东、少咸山以南、北汉山以北原高句丽旧地并汉四郡的乐浪郡合为朝鲜郡,治平壤;契丹旧地以北、大鲜卑山以东、难水以西,直至黑水为黑水郡,筑宁北城(今齐齐哈尔)以为治所;少咸山以北,东至大海,北过黑水直至极北以为渤海郡,筑吉林城为治所。”曾华继续说道。
“原来军主早就想好了准备在那里置州郡。”张寿给曾华满上一杯热茶道。
“是的,还有漠北。漠南、漠东已经被朔州、幽州诸北郡给包涵了,剩下的漠北地区我准备设置河州,分五河、海北、金山三郡。如果设了郡县,辖下民众就是我北府百姓了,只能保护而不能杀戮了。”
“我明白军主的意思,所以才要在州郡设立之前梳理干净。”
“正是如此,疾霆知道了,长保也知道了。”
默然好了一会,张寿又转言到其它去了:“军主,慕容家被剪枝去叶,收拾的也差不多了。剩下的慕容垂权智无方,有将相大才,兼其诸子明毅有干艺,皆是英杰,恐难真正臣服,一旦日久难保会生变故。”
“百山你的想法居然和景略先生相似。景略先生说慕容垂是蛟龙猛兽,非可驯之物,不如早日除之。”曾华笑着接言道,“慕容垂已经降了我,我不能出尔反尔。而且我有用他之处。其实他和平、河州诸郡的牧民一样,不用可惜,用之又放心不下。但是我已经给他们找好了去处。”
说到这里,曾华话锋一转道:“西羌百多万民众被教化了近十年,再过十几二十年就差不多,我也可以把河、平州交给他们了。而且那里被耽误的设置州郡事宜也要提上日程了。”
两人喝了差不多十几杯热茶,接着吃了点糕点,暂时停住了谈话。
“军主,听说景略先生写信与你争论了一顿。”张寿突然开口问道。
“怎么?你也知道了。这小道消息传得也太快了吧。”曾华笑答道。
“你和景略先生的这场争论《冀州政报》全程跟进,准备下月出刊。我只是早知道了一二。”张寿也笑着说道。
“我都忘记,这事是我嘱咐秘书府转交给《冀州政报》和《民报》,很多事情越遮掩就越起反作用。”曾华拍了拍手道。
其实这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曾华命人平前赵石虎墓,发现里面居然空无一尸,原来是石虎自知自己罪孽深重,生怕人家掘墓,所以以空墓为掩护另葬他处。于是曾华悬赏千金,邺城女子李菟出首,在东明观得到石虎的尸首,居然僵而不腐。
王猛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写信给曾华,说他不该辱亡者尸首,应当将石虎择吉日厚葬,再斩了贪利出首的李菟。
曾华回信告诉王猛,石虎生前凶恶残暴,死后能有葬身之地就已经是老天开恩了。自己只是想平了石虎陵墓,择他处薄葬,不让石虎这个暴君死后还享受帝王待遇。谁知石虎玩了一个空城计,所以自己才要悬赏寻尸。
曾华在信中理解王猛的用意和苦心。在当时死者为大,掘人坟墓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王猛担心曾华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失去中原士子们的支持。
但是曾华却确确实实告诉王猛,暴君坏人做了恶事就要承当责任,虽然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但是石虎的尸首依然躺在奢华的陵墓里,享受着尊贵的待遇,就是对北府和华夏百姓们的侮辱,所以必须将他的陵墓夷为平地,尸首按平常安葬就是了。
曾华坦白地告诉王猛,自己不是像谣言那样说的贪图石虎的殉葬珍宝。石虎死后诸子争权,能安稳隐秘地将其安葬就已经不错了,怎么还舍得陪葬珍宝。自己遣人开墓的时候,不但有上千军士在场,还有冀州士人和邺城百姓在场。两次清点的过程一目了然,除了一口石虎生前打造的楠木金丝棺椁外,毛都没有一根。
曾华也明言,自己还不会差劲到跟死人呕气。曾华明言道,自己杀了几十万人,几乎将羯胡灭族,最后却让羯胡头子石虎还明目张胆地躺在陵墓里,简直就让后世人贻笑大方,说自己讨胡令是个空招牌。曾华坚持地说道,自己要移石虎尸首,平其陵墓,就是让历史永远记住自己为什么做的原因-石虎生前干得那些事情足以让他遗臭万年。
张寿点点头,他理解曾华的心情,在经历南逃和目睹羯胡暴行后,没有把石虎鞭尸再挫骨扬灰就已经很理智了。他也知道,王猛最后也接受了曾华的解释,再也没有什么异议了。而且曾华还将移葬石虎的事情大肆宣传,跟讨胡令列为一起。
“军主,提到景略先生,他现在应该已经占据许昌了吧。”张寿问道。
“是的,已经占据许昌了。”曾华接着便传报王猛在豫州的战事。由于这些事情牵涉到机密和江左,所以还没有公开传报。
王猛在升平四年春天便移师兖州和司州,先收复陈留、荣阳,斩了翟斌等人,平定了兖州和司州河南郡,继而围攻许昌。姚苌慌了手脚,便遣使至寿春乞降。
早在升平三年北府东征的时候,江左便诏豫州刺史谢万军下蔡(今安徽凤台),徐州刺史郗昙军高平(今山东金乡)以期图北。但是谢万两人却一直不敢北上,只是在屯地徘徊。
而且谢万是个矜豪傲物之人,常常啸咏自高,藐视众人。其兄谢安深忧之,常劝谢万道:“汝为元帅,宜结交诸将以悦其心,岂有如此傲诞,安能济事?”
于是谢万召集诸将准备“交结”一番,谁知谢万当场却不知说些什么,因为他与这些武夫没有共同语言。最后一无所言的谢万以手里的如意直指四座众将云:“诸将皆劲卒”。诸将一听,更加恨上他了。
谢安忧虑谢万有大患,于是亲自犒劳队帅以下将领军官,托付其兄。
升平四年夏五月,谢万接姚苌书信,以为机会来了,于是帅军入涡、颍,准备支援许昌。但是深知北府厉害的郗昙却以生病为由,领军退屯彭城。谢万接到信后,以为北府兵与江左撕破脸皮,从淮水以东南下,击败乐郗昙的徐州军,于是慌忙退军。部众遂惊,终于大溃,数万军士一路狂奔,只是向南,谢万狼狈单归。将士们过了汝阴才知道大败的原因,恨不得把谢万给剁了,幸好谢安早早搞好了关系,埋下伏笔,这才算了,放过谢万一马。
回到寿春的谢万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修书一封给王猛,诘问王猛为何无故领北府兵肆意开战,把自己这个北中郎将和豫州刺史该做的事情全做了。
王猛也毫不客气,把谢万狠狠讽刺了一把,说平乱伐叛的事情是大将军该干的事情,自己身为大将军的属下,自然有责任讨伐豫州未平之地。王猛还问谢万,既然豫州刺史领军来支援北府军,为何不直接北上,一起合围许昌。怎么一夜之间居然又跑回了寿春。
谢万接信气得不行,又写了一封信把王猛狠狠骂了一顿,连曾华也算在内,说北府是一群无父无君的乱臣贼子,平定天下后却不肯将江山交还给江左。
王猛也发怒了,干脆撕开脸面说道:“大将军威烈震慑八方荒远之地,声望德化光照**之内,今北府已尽据天下大势。然大将军以江左占天下大义,故不忘为臣之道,不为逾制之事。但北府亿万百姓视大将军为再生父母,愿托于其翼下。如江左不体民意,执意妄为,则北府上下立即以尊位拥大将军,跟江左一刀两断。”
官司打到建业朝廷,江左正在竭力安抚曾华和北府,力图维持名义上的天下一统。突然接到谢万擅自开战,肆意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当即不客气,诏废谢万为庶人,降郗昙号建武将军。王猛随即攻下许昌,斩了姚苌众人,再将颍川、谯、沛等诸城相次纳入北府豫州治下。
听到这里,张寿知道江左左右为难。原本叫谢万、郗昙往北屯军是想看机会捞点油水。但是谢万、郗昙两人比较胆小,看到北府和燕国打得激烈也不敢上前去了,想等等再说。最后北府迅速获胜,横扫中原,机会也就没有了。郗昙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姚苌求援,谢万邀他一起北上时立即称病南退。只可惜那位谢家名士却看不到这一点,结果落了如此下场。
张寿接着说道:“这次江左封赏的太吝啬了吧。北地郡公,摆明了就是不想让军主就国。这江左朝廷看来还抱有幻想。”
“这是一笔买卖,我们漫天叫价,江左朝廷坐地还价。我们是不想翻脸,江左是不敢翻脸,这买卖总会要做成,就看最后谁做出让步,而且谁的让步大一些。”曾华笑道,“谢万大败,江左应该知道我们北府的决心,而且我也明白地告诉江左和桓温,再不做出让步,我会压制不住拥立的部众。”
听到这里,张寿不由大笑起来,曾华也不由跟着笑起来。
待两人笑完后,曾华转而问道:“百山,你长安家中如何?”
“还好,温儿和孩子们都还好。”说到妻儿,张寿便露出温柔的笑容。
“我接到家中书信,说你家夫人还在摇摆不定,不知道为你家的韬儿选曾慧还是曾蔷?”曾华笑着继续说道。
“是啊,慧儿和蔷儿都不错,配我家张韬是绰绰有余。只是两个都好,挑花了眼。”张寿笑着苦恼地说道。
曾华和张寿谈的是儿女事情。他和张寿、甘芮是结义兄弟,自然愿意结成儿女亲家,只是想和曾华结成儿女亲家有不少人。车胤、毛穆之、王猛、拓跋什翼健等等都排着队呢。虽然曾华的儿女不少,但是分下来就不够了。当然,做为结义兄弟,曾华愿意给张、甘两人提供一定的优先权。
“百山,你可要你家韬儿手脚快些。我可跟你明说了,甘芮的小子甘棠和景略先生的二子王休分别看上了这两个小丫头,没事就借口到我府上书馆借阅书籍,实际上是围着那两丫头转。甘棠这小子我知道,跟长保一样的风流种子,却更机灵,一肚子的花主意。王休这小子怎么也开窍呢了,景略先生应该没这些家教呀。”
张寿一听完心里就着急了,他知道曾华不喜欢强迫子女嫁给谁,只是愿意为愿意结为亲家的重臣们的子女创造条件,关键还是要看他们的手段和缘分。看来得给夫人写封信,不要再挑花眼,要不然还得等几年。自己只有一次结亲的机会,自然愿意让嫡长子张韬娶曾华的女儿,要是错过这个机会,还得等两年曾华另一个女儿长到一定年纪了。
正在两人谈着家事,侍者领进几位圣教的主教。
看到曾华,几位主教激动不已,连忙上前施礼。按照圣教的教义,教民都是主的子民,应当平等。而且按照一神崇拜论,教民除了跪拜神-圣主盘古及圣子黄帝之外,不能再拜任何人。
而按照圣教定义(其实就是曾华自己定义),曾华也是圣主子民,是个凡人,顶多是个肩负神圣使命的使者,绝对不是神。
既然不是神,就不能跪拜和崇拜了,但是圣教徒还是有自己的办法。主教们恭谨地依次走过来,虔诚接过曾华的右手,然后一弯腰,将其手背在自己的额头轻轻一碰,随即退下。这是圣教对凡人最尊重的礼仪。
看到如此这番动作,旁边的张寿心里有数。自己的这位兄长,不但领导着一个强大的世俗政权,还领导着一个强势的宗教组织。而且张寿也知道曾华尊神立教却不愿意把自己神话,因为曾华说过,如果那样做的话圣教就不是宗教而是邪教了。所以曾华一直老老实实地挂着先知的招牌当着一个凡人。
不过张寿也知道,曾华肯定有关于圣教在冀州传教和开办学校的事情要谈。现在的圣教不但财大气粗,而且人多势众外加组织严密,现在应该是进入冀、燕、青诸州等地的时候了。
张寿待几位主教行完礼,立即告辞,也没有吃饭,只是在大将军邺城行在护卫营的食堂里领了些干粮,便连夜赶回信都了。
过了几日,江左朝廷在谢万大败后知道事不可为,首先做出让步,改封桓温为楚公,曾华为秦国公,默许曾华就国。但是要求曾华和桓温都必须到建业朝堂上就领诏书、节仗和大印,然后再就职领国。
而曾华也随即将早该颂布却迟迟未行的平燕战果公布与世。燕国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北府,凡得郡(燕国旧制)百二十一,户一百零六万,六百一十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