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常禄山之心
只是当他看到这封密函之下的内容时,鲁大子便愕然了,这愕然是不解,这愕然是愤怒。
圣上怎能如此昏庸,怎能做出一个如此愚蠢的决定?
抽调连绳港大部门的兵力驻扎西海?这连绳军一走,谁来抵御南荣?
在场之人只有纪寒猜到了圣上的心思,看来圣上不相信常诚所部了。
抽调大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剩余的兵力,圣上在密函中写到全由他来接管,也就是说,圣上将这抵御南荣的重任落到了他的头上了?而且圣上在密函中亦已言明,他在绳州所行不受朝廷制法约束,但唯有一条,便是要他拼死守卫太武。
“这……”鲁大子还在往下看,再往下看时,他一身的愤怒亦是转为了惊愕,再由惊愕转为了惊喜。
“这……大人,圣上竟然将剩余的连绳军交由大人接管,还有,圣上竟让大人自由治理绳州,还不受朝廷法纪约束,这……圣上给予大人的权利可是要比一方藩王还大啊!”
谁说不是呢?既是纪寒本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亦是吓了一跳。
听到鲁大子所说,众人皆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圣上在密函中虽未言明,但众人知道,圣上这是已经将纪寒封了异姓王。
“大人!”在众人惊讶的神色下,王龙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外面……”喘了一口大气,王龙才接着向纪寒说道:“大人,外面有好多的战船正在向咱绳州驶来。”
“好多的战船?”听得王龙此话,纪寒众人亦是连忙收敛了心神。
“去看看!”鲁大子当先冲出了府衙,曾广与申屠北紧随其后。
一艘乌轮之上,纪寒确实在这汪洋大海上看到了许多的战船,这战船之多至少有五十余艘。
“是连绳战船,大人误慌!”听到曾广所说,纪寒亦是稍稍安下心来。
五十余艘战船驶入绳州海域,纪寒在那首船之上看到了一位熟人,此熟人便是不久前才见过的史钺。
三日前皇城派人来连绳港宣读了圣上的圣旨。
而在当日,常禄山便拔营起寨了。
连绳军共有五万余名兵士,战船千艘,而常禄山就仿似提前知道圣上会下此令一般。
离岗时,这千艘战船撤离的那是一个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任何手忙脚乱的样子。
五万兵士,千艘战船,万余物资皆被常禄山带走。
一千残兵、老化的战船五十艘,再加上自己,便是常禄山留给纪寒的留守军。
这点兵力,别说抵御南荣,便是连海匪也无法驱逐。
如今已经没有了连绳港,按圣旨,他是来被纪寒接管的。
站在甲板上,任凭这湿湿的海风吹打在脸上,直至此刻史钺亦无法想通,为何圣上突然下令要连绳军驻守西海。
据他所知,西海并无什么大国与强国,有的只是几个联盟小国与一些实力不俗的海匪,想不通,史钺还是无法想通圣上为何会下了一道如此昏庸的旨意。
第一次见纪寒时,他还对纪寒咄咄相逼,这第二次再见,却是投奔而来。
对于此事上,史钺心中并未有太多的抗拒,因为纪寒在绳州所行他也曾听闻过。
而圣上的旨意也颇有深意,按说连绳军撤离连绳港,这剩余的兵士应该由焕王接手才是,可是圣上却点名道姓的是由纪寒接管。
“史将军,咱们又见面了!”乌轮驶近,纪寒站于船头向史钺喊道。
这声大喊打断了史钺心中所思。
抬眸看向纪寒,史钺抱拳行了一个军礼:“大人,史钺携一千兵士,战船五十,来向大人赴任。”
“一千兵士?”当纪寒听到史钺所报的这个数字,那脸上本是挂着的笑容便僵住了。
这僵住笑容的可不仅仅只有纪寒一人,鲁大子、曾广、莫达仨人亦是与纪寒一般。
“史兄你说什么?”曾广感觉自己听错了,这连绳军可是有五万多兵士呢,史钺怎么才带来了一千人。
这一千人能做什么?连绳军撤离南海,他们绳州便是守卫太武的第一道防线,若是绳州失守,南荣便可延海而下直取涿州四郡。
绳州兵不过千,加上史钺所带来的兵士亦不过两千而已,用两千对一大国,这分明就是将绳州拱手相让于南荣啊。
“史将军,据本官所知连绳军共有五万多兵士吧,难不成常禄山将五万兵士全给带走了?”
纪寒所问正是史钺所思,他不会说谎亦不爱说谎,再次向纪寒抱拳,史钺张口便道:“实如大人所言,常禄山确实将五万兵士,千艘战船,万余物资带走,只留一千残兵,五十艘老化战船于卑职。”
听得史钺所言,纪寒众人亦是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鲁大子已经在看史钺所带来的这些战船与兵士了,他愈看愈是心惊,愈看愈是怒火中烧。
“史钺!”怒目圆睁,鲁大子抬手便指着史钺喝道:“你们这是要亡我太武吗?”
“亡太武?”史钺看向鲁大子亦是愤声喝道:“旨是圣上下的,何来我亡一说?”
这常禄山在短短的数十天里便给了他两个惊喜。
先是扣押八大家的船队,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将五万兵士,千艘战船全部带走!
这个结果,圣上应该没有想到吧。
失算了!这一次不仅是他,便是连圣上也被这常禄山摆了一道。
事已至此,争执还有什么用?
人家能轻易的带走五万兵士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连绳兵?应是常家兵才对!
纪寒知道圣上在担心什么,担心这常家兵不与太武一心,若是南荣举兵进攻之时,常家兵一旦倒戈,那么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先回绳州,扩大巡防。”丢下这句话,纪寒便转身走入了船舱。
他必须要好好的思量一番了!
现在纪寒可以断定,常家军是绝对有问题的。
而现下,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查这个叫做常禄山的人。
大明海域!
一艘修了又补,补了又修的战船泊在海面。
圣上怎能如此昏庸,怎能做出一个如此愚蠢的决定?
抽调连绳港大部门的兵力驻扎西海?这连绳军一走,谁来抵御南荣?
在场之人只有纪寒猜到了圣上的心思,看来圣上不相信常诚所部了。
抽调大部分而不是全部,这剩余的兵力,圣上在密函中写到全由他来接管,也就是说,圣上将这抵御南荣的重任落到了他的头上了?而且圣上在密函中亦已言明,他在绳州所行不受朝廷制法约束,但唯有一条,便是要他拼死守卫太武。
“这……”鲁大子还在往下看,再往下看时,他一身的愤怒亦是转为了惊愕,再由惊愕转为了惊喜。
“这……大人,圣上竟然将剩余的连绳军交由大人接管,还有,圣上竟让大人自由治理绳州,还不受朝廷法纪约束,这……圣上给予大人的权利可是要比一方藩王还大啊!”
谁说不是呢?既是纪寒本人在看到这里的时候亦是吓了一跳。
听到鲁大子所说,众人皆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圣上在密函中虽未言明,但众人知道,圣上这是已经将纪寒封了异姓王。
“大人!”在众人惊讶的神色下,王龙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外面……”喘了一口大气,王龙才接着向纪寒说道:“大人,外面有好多的战船正在向咱绳州驶来。”
“好多的战船?”听得王龙此话,纪寒众人亦是连忙收敛了心神。
“去看看!”鲁大子当先冲出了府衙,曾广与申屠北紧随其后。
一艘乌轮之上,纪寒确实在这汪洋大海上看到了许多的战船,这战船之多至少有五十余艘。
“是连绳战船,大人误慌!”听到曾广所说,纪寒亦是稍稍安下心来。
五十余艘战船驶入绳州海域,纪寒在那首船之上看到了一位熟人,此熟人便是不久前才见过的史钺。
三日前皇城派人来连绳港宣读了圣上的圣旨。
而在当日,常禄山便拔营起寨了。
连绳军共有五万余名兵士,战船千艘,而常禄山就仿似提前知道圣上会下此令一般。
离岗时,这千艘战船撤离的那是一个井井有条,丝毫看不出任何手忙脚乱的样子。
五万兵士,千艘战船,万余物资皆被常禄山带走。
一千残兵、老化的战船五十艘,再加上自己,便是常禄山留给纪寒的留守军。
这点兵力,别说抵御南荣,便是连海匪也无法驱逐。
如今已经没有了连绳港,按圣旨,他是来被纪寒接管的。
站在甲板上,任凭这湿湿的海风吹打在脸上,直至此刻史钺亦无法想通,为何圣上突然下令要连绳军驻守西海。
据他所知,西海并无什么大国与强国,有的只是几个联盟小国与一些实力不俗的海匪,想不通,史钺还是无法想通圣上为何会下了一道如此昏庸的旨意。
第一次见纪寒时,他还对纪寒咄咄相逼,这第二次再见,却是投奔而来。
对于此事上,史钺心中并未有太多的抗拒,因为纪寒在绳州所行他也曾听闻过。
而圣上的旨意也颇有深意,按说连绳军撤离连绳港,这剩余的兵士应该由焕王接手才是,可是圣上却点名道姓的是由纪寒接管。
“史将军,咱们又见面了!”乌轮驶近,纪寒站于船头向史钺喊道。
这声大喊打断了史钺心中所思。
抬眸看向纪寒,史钺抱拳行了一个军礼:“大人,史钺携一千兵士,战船五十,来向大人赴任。”
“一千兵士?”当纪寒听到史钺所报的这个数字,那脸上本是挂着的笑容便僵住了。
这僵住笑容的可不仅仅只有纪寒一人,鲁大子、曾广、莫达仨人亦是与纪寒一般。
“史兄你说什么?”曾广感觉自己听错了,这连绳军可是有五万多兵士呢,史钺怎么才带来了一千人。
这一千人能做什么?连绳军撤离南海,他们绳州便是守卫太武的第一道防线,若是绳州失守,南荣便可延海而下直取涿州四郡。
绳州兵不过千,加上史钺所带来的兵士亦不过两千而已,用两千对一大国,这分明就是将绳州拱手相让于南荣啊。
“史将军,据本官所知连绳军共有五万多兵士吧,难不成常禄山将五万兵士全给带走了?”
纪寒所问正是史钺所思,他不会说谎亦不爱说谎,再次向纪寒抱拳,史钺张口便道:“实如大人所言,常禄山确实将五万兵士,千艘战船,万余物资带走,只留一千残兵,五十艘老化战船于卑职。”
听得史钺所言,纪寒众人亦是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鲁大子已经在看史钺所带来的这些战船与兵士了,他愈看愈是心惊,愈看愈是怒火中烧。
“史钺!”怒目圆睁,鲁大子抬手便指着史钺喝道:“你们这是要亡我太武吗?”
“亡太武?”史钺看向鲁大子亦是愤声喝道:“旨是圣上下的,何来我亡一说?”
这常禄山在短短的数十天里便给了他两个惊喜。
先是扣押八大家的船队,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将五万兵士,千艘战船全部带走!
这个结果,圣上应该没有想到吧。
失算了!这一次不仅是他,便是连圣上也被这常禄山摆了一道。
事已至此,争执还有什么用?
人家能轻易的带走五万兵士这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连绳兵?应是常家兵才对!
纪寒知道圣上在担心什么,担心这常家兵不与太武一心,若是南荣举兵进攻之时,常家兵一旦倒戈,那么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先回绳州,扩大巡防。”丢下这句话,纪寒便转身走入了船舱。
他必须要好好的思量一番了!
现在纪寒可以断定,常家军是绝对有问题的。
而现下,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查这个叫做常禄山的人。
大明海域!
一艘修了又补,补了又修的战船泊在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