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
涉及到这么一笔大数额的银钱买卖, 俞善和俞小五两个人还能和和气气的很快谈妥,自然是彼此都很满意, 相互间又多了一分信任。
事不宜迟, 竹荪不等人。
俞小五招呼上自己带来的十个孩子,很是花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他们,再三向他们保证现在再去摘白骨伞, 回家肯定不会挨打。
俞善又趁机给大家演示了一遍怎么摘掉菌盖, 怎么去除根部:“大家一定要注意,动作要轻, 鲜竹荪非常脆嫩, 破损了就坏了品相。”
“另外, 这黑色菌盖上的孢子有毒, 摘除的时候尽量不要沾到白色菌柄, 也不要让竹荪沾上泥土和枯叶, 那样很难清理干净,会影响品质。”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竹荪根部的小白环也要摘掉, 不然吃的时候会影响味道。”
孩子们听得懵懵懂懂, 尤其是听到这没人敢摘的白骨伞, 改了个名儿叫什么竹荪, 大家都不以为然;
可等到俞小五说, 每一棵竹荪的身价有三文钱, 孩子们乐疯了, 有心急的直接哗啦一下倒空了背篓,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这时,俞小五神情严肃的止住这帮孩子, 认真告诫大家:
“善姐儿告诉你们的可是赚钱的窍门, 虽然这漫山野生的竹荪人人都能采,可咱们既然用了善姐儿的法子,我也已经答应过善姐儿,咱们采的竹荪都归她。做人要讲信用,这采竹荪的窍门也不能随便外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小五哥。这窍门我谁也不说,连我娘都不说!”
“善姐姐,我们摘的竹荪只卖给你。”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应下来,见俞小五点了头,这才四散开来,满山找竹荪去了。
俞善突然一拍脑门:“哎,我忘记提醒他们采摘过竹荪的地方,土和枯叶都要盖好,底下的菌丝还能接着长。”
俞小五这次自信的笑着说:“放心吧,我们常年在山上采菌子,这个道理最小的孩子都懂,菌子只要留着下面的根和腐土,来年还能再长一丛。就跟想要母鸡下蛋,得在鸡窝里留着引窝蛋一样的道理。”
好吧。看着骄傲的小五哥,俞善也是一笑。
她只是担心他们急着赚钱涸泽而渔,要是挖得太狠了又不注意保护,以后山上长不出竹荪,村里也会少一项稳定的来源。
留下俞信跟着俞小五一起采菌子,俞善先回庄子上准备秤和铜钱去了,这次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孩子们对她还没那么信任,又大多数人不识字也不识数,记帐信不过,拿到真金白银孩子们才能更放心。
这两个月米粉的出货量大,光靠自然晾晒根本来不及。俞善一早把原先的三间竹屋作坊改成了烘干米粉的专用工棚,每间竹屋里都砌着坑床,用来晾晒的竹箩更是备下了不少。
俞善交待邓春把烧热的炕床腾空,再准备好一批干净的竹箩,刚忙完这些,俞小五就带着几个孩子找来了,每人都背着一个盛得满满竹荪的背篓。
俞小五怕俞善觉得自家太急切,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怕这东西放久了不新鲜,也怕积得太多你们弄不过来,刚摘上一个时辰就让他们凑一凑,先送来一批。”
俞善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小五哥做事就是想得周到!这样也好,我们一批一批的做,还可以试试哪种方法最好。”
俞小五得了夸赞,兴奋的脸都红了。他爹成日里嫌他游手好闲,做啥啥不成,还是善姐儿慧眼识人,知道他小五哥能力不凡啊!
一篓一篓的称了重,俞善公事公办,认真挑出刚才说明过会不合格的竹荪:有被粗手大脚捏破的,有被菌盖孢子污染得太狠的,还有夹杂了太多泥土枯枝的,七七八八也有一小堆。
俞善虽然检查得认真,给钱却很痛快,当场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给了铜板——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两百文的钱袋子,简直不知所措。
俞小五则瞄了眼那一小堆被俞善淘汰的次等竹荪——那一堆俞善也给了钱,可一斤只有五文,他心里不由的十分可惜,虽然没说什么,却打定主意,一会儿再跟孩子们强调一遍,要仔细,要小心,不然浪费的都是铜板。
揣着叮当响的铜板,孩子们热情高涨的跑回山上。
现在还不到饭点,俞善见崔云淑眼巴巴的守在一旁,横竖暂时闲着没事做,干脆把自己的背篓和小铲借给她,让她带着小雨淑上山赚外快去了,自己则叫上邓桃和杨豆帮手处理竹荪。
将竹荪尽量清理干净,摊开来一棵棵分层摆放在箩筐上,排列整齐。俞善伸手感受了一下炕床的温度,见大概有个四五十度的样子,这才把竹箩挨个放上坑床,静置等着烤干。
理论上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却发现有很多细节太难掌握。
竹荪这东西也真是娇贵,低温烘干出来是漂亮的白玉色,温度只要稍稍高那么一点,颜色就会加深变黄,看起来卖相不是那么洁白完美。
若是心急不小心把温度升得太高,竹荪就干脆被烤成褐黄色,干巴巴的一看就卖不上价钱了。
俞善试了几次才掌握住温度,她又试着用线把竹荪串成一串,挂在屋檐下,想看看风干的效果。
其实俞善心里清楚,石江县这里春天雨水太多,湿度大,想要自然晾干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不想浪费,只试了一串,其他还是以烘干为主。
俞小五的采竹荪队伍最后发展到十五个人,如此采了两三天,俞善才攒到十斤烘干的竹荪,等它们稍稍回软之后,按一斤一包的份量,仔细拿油纸包好。
这么费劲才烘干的竹荪,俞善舍不得随便拿背篓装,还特意找了个大木箱盛着,防潮防虫。
这天晌午,俞善特意在庄子上等着奚晟。
自从她帮张培砚调配好三合土,开始投入使用,河堤那里就没有俞善能帮到忙的地方了,自然也不必再每天都去。
这些天,奚晟还是每天独自驾着骡车到河堤送米粉。
可由奢入俭难,没了俞善同行,奚晟这些天孤零零的一个人好不习惯,今天难得在庄子上看见俞善,奚晟老远就忍不住露出笑容,笑得露出一口白牙,直晃人眼。
俞善见他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奚大哥,明天能不能麻烦你往河堤送完米粉,再送我去趟县城?我想找个地方把新做的干竹荪卖了。”
“当然没问题。”奚晟一想到又可以跟俞善共盛一车,心里的喜悦就怎么也压不住。
他脸上的笑容明显到吃午食的时候,被古大夫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又跟善姐儿说上话了?”
今天午食吃的是竹荪鸡汤,米娘子炖好了送来一大碗给父子二人,古大夫刚喝完一碗,只觉得滋味鲜美,齿间留香。
“嗯。”奚晟楞了下,收敛了脸上的神色,故作镇定的说:“善姐儿找我有事,明天让我陪她去趟县城。”
古大夫不置可否,轻轻放下碗筷,过了好半晌才说:“晟哥儿,这么久了,你的心结还未解开吗?”
奚晟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神色淡然的答道:“义父,我本没有心结,又谈何解开呢。”
古大夫长叹了一口气:“晟哥儿,你是个好孩子,善姐儿也是个好孩子,可她还是个能干的孩子,虽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
奚晟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黯然起来,不知不觉间,他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下颌也绷了起来。
古大夫站起来,走到奚晟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紧绷的肩膀:“晟哥儿,善姐儿无根无基,又在短短时间里挣下这份引人垂涎的家业,没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已经算这村中民风淳朴了。”
民风淳朴?想起俞善刚回村时,老宅人的贪婪,村民的无视,村长的偏颇,奚晟不认同的撇了下嘴角。
若不是善姐儿误打误撞跟郭县尉、杨县令有了交际,就这些人能忍得住不动手?呵。
见他不服气,古大夫并不以为忤,更险恶的人心他都见过,平溪村这点儿人之常情的风波根本不算什么。
他继续开解自己的义子:“以后善姐儿手中的东西会越来越招人眼红,你看看这竹荪,往年烂在山上一文不值,她一出手,等于送了一条无本的财路给平溪村民。”
奚晟听了,脸上与有荣焉的神情压都压不住,看得古大夫一阵心塞:
“晟哥儿,善姐儿是个天生的女陶朱,往后,她只会挣得更多,积下更大的家业,招来更贪婪的对手,没有相应的实力,你觉得光靠她一个女儿家,靠她还未成丁的弟弟,又能护得住多久?”
“难道要指望她在杨县令那里的三分薄面吗?你又焉知,有了足够的利益在前,杨家不会率先吞下她的家业?”
“你的位置又在哪儿呢,晟哥儿?是安心在山中做你的猎户,还是给善姐儿赶车?”
这一连串的发问,让原本心生欢喜的奚晟沉默下来,他无言以对,如遭雷击。
事不宜迟, 竹荪不等人。
俞小五招呼上自己带来的十个孩子,很是花费了一番口舌才说服他们,再三向他们保证现在再去摘白骨伞, 回家肯定不会挨打。
俞善又趁机给大家演示了一遍怎么摘掉菌盖, 怎么去除根部:“大家一定要注意,动作要轻, 鲜竹荪非常脆嫩, 破损了就坏了品相。”
“另外, 这黑色菌盖上的孢子有毒, 摘除的时候尽量不要沾到白色菌柄, 也不要让竹荪沾上泥土和枯叶, 那样很难清理干净,会影响品质。”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竹荪根部的小白环也要摘掉, 不然吃的时候会影响味道。”
孩子们听得懵懵懂懂, 尤其是听到这没人敢摘的白骨伞, 改了个名儿叫什么竹荪, 大家都不以为然;
可等到俞小五说, 每一棵竹荪的身价有三文钱, 孩子们乐疯了, 有心急的直接哗啦一下倒空了背篓,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就在这时,俞小五神情严肃的止住这帮孩子, 认真告诫大家:
“善姐儿告诉你们的可是赚钱的窍门, 虽然这漫山野生的竹荪人人都能采,可咱们既然用了善姐儿的法子,我也已经答应过善姐儿,咱们采的竹荪都归她。做人要讲信用,这采竹荪的窍门也不能随便外传,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小五哥。这窍门我谁也不说,连我娘都不说!”
“善姐姐,我们摘的竹荪只卖给你。”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应下来,见俞小五点了头,这才四散开来,满山找竹荪去了。
俞善突然一拍脑门:“哎,我忘记提醒他们采摘过竹荪的地方,土和枯叶都要盖好,底下的菌丝还能接着长。”
俞小五这次自信的笑着说:“放心吧,我们常年在山上采菌子,这个道理最小的孩子都懂,菌子只要留着下面的根和腐土,来年还能再长一丛。就跟想要母鸡下蛋,得在鸡窝里留着引窝蛋一样的道理。”
好吧。看着骄傲的小五哥,俞善也是一笑。
她只是担心他们急着赚钱涸泽而渔,要是挖得太狠了又不注意保护,以后山上长不出竹荪,村里也会少一项稳定的来源。
留下俞信跟着俞小五一起采菌子,俞善先回庄子上准备秤和铜钱去了,这次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孩子们对她还没那么信任,又大多数人不识字也不识数,记帐信不过,拿到真金白银孩子们才能更放心。
这两个月米粉的出货量大,光靠自然晾晒根本来不及。俞善一早把原先的三间竹屋作坊改成了烘干米粉的专用工棚,每间竹屋里都砌着坑床,用来晾晒的竹箩更是备下了不少。
俞善交待邓春把烧热的炕床腾空,再准备好一批干净的竹箩,刚忙完这些,俞小五就带着几个孩子找来了,每人都背着一个盛得满满竹荪的背篓。
俞小五怕俞善觉得自家太急切,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我怕这东西放久了不新鲜,也怕积得太多你们弄不过来,刚摘上一个时辰就让他们凑一凑,先送来一批。”
俞善毫不吝啬的竖起大拇指:“小五哥做事就是想得周到!这样也好,我们一批一批的做,还可以试试哪种方法最好。”
俞小五得了夸赞,兴奋的脸都红了。他爹成日里嫌他游手好闲,做啥啥不成,还是善姐儿慧眼识人,知道他小五哥能力不凡啊!
一篓一篓的称了重,俞善公事公办,认真挑出刚才说明过会不合格的竹荪:有被粗手大脚捏破的,有被菌盖孢子污染得太狠的,还有夹杂了太多泥土枯枝的,七七八八也有一小堆。
俞善虽然检查得认真,给钱却很痛快,当场按十五文一斤的价格给了铜板——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一两百文的钱袋子,简直不知所措。
俞小五则瞄了眼那一小堆被俞善淘汰的次等竹荪——那一堆俞善也给了钱,可一斤只有五文,他心里不由的十分可惜,虽然没说什么,却打定主意,一会儿再跟孩子们强调一遍,要仔细,要小心,不然浪费的都是铜板。
揣着叮当响的铜板,孩子们热情高涨的跑回山上。
现在还不到饭点,俞善见崔云淑眼巴巴的守在一旁,横竖暂时闲着没事做,干脆把自己的背篓和小铲借给她,让她带着小雨淑上山赚外快去了,自己则叫上邓桃和杨豆帮手处理竹荪。
将竹荪尽量清理干净,摊开来一棵棵分层摆放在箩筐上,排列整齐。俞善伸手感受了一下炕床的温度,见大概有个四五十度的样子,这才把竹箩挨个放上坑床,静置等着烤干。
理论上说起来简单,真要做起来却发现有很多细节太难掌握。
竹荪这东西也真是娇贵,低温烘干出来是漂亮的白玉色,温度只要稍稍高那么一点,颜色就会加深变黄,看起来卖相不是那么洁白完美。
若是心急不小心把温度升得太高,竹荪就干脆被烤成褐黄色,干巴巴的一看就卖不上价钱了。
俞善试了几次才掌握住温度,她又试着用线把竹荪串成一串,挂在屋檐下,想看看风干的效果。
其实俞善心里清楚,石江县这里春天雨水太多,湿度大,想要自然晾干的可能性不太大,所以不想浪费,只试了一串,其他还是以烘干为主。
俞小五的采竹荪队伍最后发展到十五个人,如此采了两三天,俞善才攒到十斤烘干的竹荪,等它们稍稍回软之后,按一斤一包的份量,仔细拿油纸包好。
这么费劲才烘干的竹荪,俞善舍不得随便拿背篓装,还特意找了个大木箱盛着,防潮防虫。
这天晌午,俞善特意在庄子上等着奚晟。
自从她帮张培砚调配好三合土,开始投入使用,河堤那里就没有俞善能帮到忙的地方了,自然也不必再每天都去。
这些天,奚晟还是每天独自驾着骡车到河堤送米粉。
可由奢入俭难,没了俞善同行,奚晟这些天孤零零的一个人好不习惯,今天难得在庄子上看见俞善,奚晟老远就忍不住露出笑容,笑得露出一口白牙,直晃人眼。
俞善见他笑,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奚大哥,明天能不能麻烦你往河堤送完米粉,再送我去趟县城?我想找个地方把新做的干竹荪卖了。”
“当然没问题。”奚晟一想到又可以跟俞善共盛一车,心里的喜悦就怎么也压不住。
他脸上的笑容明显到吃午食的时候,被古大夫一眼就看出来了:“怎么,又跟善姐儿说上话了?”
今天午食吃的是竹荪鸡汤,米娘子炖好了送来一大碗给父子二人,古大夫刚喝完一碗,只觉得滋味鲜美,齿间留香。
“嗯。”奚晟楞了下,收敛了脸上的神色,故作镇定的说:“善姐儿找我有事,明天让我陪她去趟县城。”
古大夫不置可否,轻轻放下碗筷,过了好半晌才说:“晟哥儿,这么久了,你的心结还未解开吗?”
奚晟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神色淡然的答道:“义父,我本没有心结,又谈何解开呢。”
古大夫长叹了一口气:“晟哥儿,你是个好孩子,善姐儿也是个好孩子,可她还是个能干的孩子,虽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
奚晟像是想到了什么,神色黯然起来,不知不觉间,他的拳头握得紧紧的,下颌也绷了起来。
古大夫站起来,走到奚晟身边,轻轻的拍了拍他紧绷的肩膀:“晟哥儿,善姐儿无根无基,又在短短时间里挣下这份引人垂涎的家业,没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已经算这村中民风淳朴了。”
民风淳朴?想起俞善刚回村时,老宅人的贪婪,村民的无视,村长的偏颇,奚晟不认同的撇了下嘴角。
若不是善姐儿误打误撞跟郭县尉、杨县令有了交际,就这些人能忍得住不动手?呵。
见他不服气,古大夫并不以为忤,更险恶的人心他都见过,平溪村这点儿人之常情的风波根本不算什么。
他继续开解自己的义子:“以后善姐儿手中的东西会越来越招人眼红,你看看这竹荪,往年烂在山上一文不值,她一出手,等于送了一条无本的财路给平溪村民。”
奚晟听了,脸上与有荣焉的神情压都压不住,看得古大夫一阵心塞:
“晟哥儿,善姐儿是个天生的女陶朱,往后,她只会挣得更多,积下更大的家业,招来更贪婪的对手,没有相应的实力,你觉得光靠她一个女儿家,靠她还未成丁的弟弟,又能护得住多久?”
“难道要指望她在杨县令那里的三分薄面吗?你又焉知,有了足够的利益在前,杨家不会率先吞下她的家业?”
“你的位置又在哪儿呢,晟哥儿?是安心在山中做你的猎户,还是给善姐儿赶车?”
这一连串的发问,让原本心生欢喜的奚晟沉默下来,他无言以对,如遭雷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