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小满小满, 江河渐满。
这段时日,天像是被捅了个大窟窿似的, 雨水不停的倾泄落下, 连流经平溪村的那条小河水位都上涨了不少。曾经有一次俞信躲在那里偷偷哭泣的河边大石,也有一半淹没在河面之下。
原本老话说,“小满动三车, 忙得不知他”, 这所谓三车,即是水车、油车与丝车。平溪村这里无人养蚕, 也没人种油菜, 油车、丝车都无从动起。
若是种了冬油菜, 现在就该是收菜籽榨油的时候了, 可惜俞善今年种的是春油菜, 要等秋天才能收获。
而这个时节, 麦子将将开始灌浆,麦粒儿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正是需要车水灌溉的时候, 可今年村民们不仅不急着浇水, 反而时不时就到田间地头查看, 生怕哪块地积水太多, 淹了麦子。
就连田里的水稻也不能幸免。一些农户撒种子时点得太多, 秧苗挤在一起, 既不通风又不透光,根发得不好,稻子生得又细又弱, 雨水一泡就成片的倒伏。
相比之下, 俞善的田地里情况就好得太多了。
俞善的四亩间作田里种的都有玉米,现在正是渴水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受涝灾的影响,长势喜人。
而她的水稻田在插秧时就注意了,疏密有度,插秧苗的根系发达,目前的雨量对俞善的水稻田来说没什么影响。
村民们被下个不停的雨水折磨得焦头烂额,情急之下,倒是想起俞信那八亩水田的特殊之处来。
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围着那八亩水田仔细琢磨,看那田里的水稻秧苗一棵棵整整齐齐直挺挺的,都暗暗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弄这水田插秧。
没过几天,俞茂山、俞怀安父子俩一前一后特意登门找到俞善,开门见山的问:“善姐儿,这插秧法你可愿意教给村里人?”
俞怀安说起来还有些窘迫,当初就因为这稻田插秧,他可没少听人说俞善的风凉话。
现在一见这法子可行,以前说过难听话的村里人,又有好些都求到他这里,想让他这个村长出面跟善姐儿说说情,把这法子教给大家。
谁家没有点儿种田的决窍,不都是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学去一星半点儿的,自己就没了优势?这么空口白牙的就大咧咧让他去跟俞善要插秧的法子,他一张老脸挂不住啊。
没想到,俞善倒是很痛快就答应了,她原本也就没打算藏私:
“我自是愿意教的,而且这插秧法我已经写成册子,呈给杨县令过目了,就等今年夏收的时候记录一下产量,验证过这法子可行,想必到秋种时,杨县令就会下令在全县推广这插秧法了。到时候大家学会了,就可以自行决定该用哪种法子。”
按说插秧和直播各有利弊,只是以现在的农业水平,直播全靠人力,不是种田好手,很容易种得不均匀,就会出现如今大片倒伏的情况。
俞善甚至见过有人为了偷懒,一把一把的往田里撒种子,秧苗种得太密不仅容易倒伏,抢不到营养自然生得细弱,产量也不高。插秧法别的不说,至少能种得均匀。
直播水稻易生杂草,也吃肥,农家肥可是稀罕物,施肥跟不上,产量就不如插秧高。
可话反过来说,直播水稻种起来确实省事,还省去了育秧的时间,所以,端看大家怎么取舍吧。
一听俞善这话,俞怀安反倒放下心来:“那好那好,就等过了夏收吧,到时候,杨县令可还要来看看这稻田?”
“关系到民生,自然是要杨大人亲眼看过可行,才好往下推广。”其实俞善也不知道杨绍光到时候会不会来平溪村,不过俞怀安倒是提醒她了,到时候会试着邀请一下。
俞茂山埋怨的看一眼老儿子,颇有些痛心:“村里有些人家实在不成样子,你这个当村长的别光想着不得罪人,该敲打的还要敲打。庄户人家就是土里刨食,你看看那些人,地里稻子倒得茎都折了,真是白瞎了种子钱。”
俞善本想说,反正稻子已经折了,救不回来倒不如拔了空出些位置,直接在稻田里养些鱼好了,这样除了渔获的收入之外,还能给水稻增产,弥补上原先的损失。
可后来念头一转,俞善不知怎地就想到了当初的竹荪事件,她不过是见到个可以赚外快的机会,随口一提,教了孩子们怎么采竹荪,最后闹成那样大的一个乱子,说不灰心,是假的。
更何况这稻田养鱼也无人做过,万一中间有什么错漏,俞善觉得恐怕又是一场麻烦,还不如照例是自己到秋种时试过了,再往外传播也不迟。到时候恐怕自己不说,也会有人照样学。
这样想着,俞善咽下了到嘴边的话,只一再承诺等插秧之法经过了杨县令的认可,就亲自为村民们讲解。
俞怀安得了肯定的答复,高兴的说:“对了,善姐儿你那牛场的厩肥打不打往外卖?要是卖的话,你给个价格,我让村里人自己上你那牛场运。”
牛粪?想起那些每天反刍吃个不停,吃得多也拉得多的牛,俞善就一阵头大。
当初建牛场的时候,俞善特意设计了两条沟渠专门容纳牛的排泄物,以保持牛棚里的清洁。
其实最好是再建个沼气池,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牛粪。可俞善想了又想,觉得现在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而且沼气这东西太危险,一个弄不好是要出大事的,索性放弃了这个想法。
结果,谁会知道一头牛每天能排泄二三十斤,一百头牛每天可以制造出一座壮观的粪山!
杨庄头倒是挺开心,兴冲冲地把小镜庄的地,跟俞信的地都厚厚的施过一层肥。
可在牛场堆肥发酵堆出的小山还有好几座,而且目测还会越来越多,俞善真的很怀疑不赶紧处理掉,牛场就要变粪场了……
她赶紧点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一车五文钱,只管叫他们来拉吧。”
这价格不贵,看来善姐儿没有怪罪村里人的意思,今天等于两件事都达到了目的,俞怀安父子俩心满意足的告辞了。
俞善见时间还早,干脆到庄子上看看糖水备料备得怎么样了。
这些天,俞馨娘、米娘子、秦娘子婆媳俩,还有崔云淑几个人一直在做琐碎的准备功夫。
她们收来了大量的新鲜仙草,晒干后仔细存好。做生意不光用量大,也要防着仙草过季以后,无原料可用的情况。
其次是红薯粉、木薯粉,米娘子她们已经做出几百斤备用。
比起藕粉高达十比一的出粉率,只要四斤鲜木薯就能出一斤淀粉,不愧“淀粉之王”的称号。
俞善让米娘子用木薯粉试做了南瓜芋圆、红薯芋圆,可惜这个季节没有芋头,不然还可以做些真正的芋头芋圆。
最值得骄傲的是,她居然把奶茶里的珍珠给琢磨出来了。
将红糖水煮沸,趁热再加入木薯粉,一边倒一边不停的搅拌,一直到锅里的糊糊变得黏稠成团为止,之后就可以愉快的搓小珍珠面团了。
搓好的小珍珠团撒上木薯粉防粘,等煮完就是熟悉透明的红糖小珍珠了,口感软糯又有弹性!
俞善粗粗算了下成本,一碗仙草糖水最贵的成本就是糖,其次是红豆花生之类的配料,再其次才是人力。
反倒是糖水里最关键的配料——仙草实在太便宜了,一些干仙草煮水再加些红薯淀粉而已,就变成了晶莹爽滑的仙草冻,一碗下来连一文钱成本都要不了。
不过俞馨娘说,哪怕她们常年喝仙草水的也想不到,居然只要加一点点碱,和一些红薯淀粉就能把仙草水变成仙草冻,实在是新奇的很,也不容易被人学了去。
俞善打算给一碗仙草糖水定价五文钱,一开始有原味、红糖味和桂花味三种口味可选。
然后再推出各色自选小料:红豆沙、绿豆沙、煮花生等等一勺一文钱;蜜豆、糖莲子、各色芋圆、珍珠一勺两文钱,客人可以自己搭配,端得是丰俭由人。
俞馨娘有些担心客人嫌贵,吃得人不多收不回成本:“善姐儿,你这糖水里加得全是好东西,本钱太高了。就不能换些便宜的材料吗?”
“小姑姑,这跟米粉生意不一样,咱们做的就是有钱人的生意,他们嘴刁,不是好东西才吸引不了客人。”俞善摇摇头:“而且这里头最贵的就是糖了,放少了味道不够甜也不行啊。”
俞馨娘已经好多年没买过糖了:“那要是换成蜂蜜呢?能不能便宜些?”
俞善苦笑着说:“蜂蜜也不便宜啊,白糖一斤四十文,红糖要便宜些,也要二十五文一斤,蜂蜜就更离谱了,一斤两百文呢。”
其实俞善觉得这个价钱倒也正常,毕竟物以稀为贵,现在都是野生的天然蜂蜜,数量稀少。
俞馨娘听了直乍舌:“以后你还是少让我们试吃吧,听了这价钱,我是心疼得吃不下去了。”
崔云淑这些天在庄子上住着,干活手脚麻利,很招人喜欢。庄子上的人对她很和气,相处久了,她胆子也大了些,忍不住小声道:“主家,我知道山里什么地方有蜂巢,不如我带你进山里割蜜吧?白来的,不要钱。”
这段时日,天像是被捅了个大窟窿似的, 雨水不停的倾泄落下, 连流经平溪村的那条小河水位都上涨了不少。曾经有一次俞信躲在那里偷偷哭泣的河边大石,也有一半淹没在河面之下。
原本老话说,“小满动三车, 忙得不知他”, 这所谓三车,即是水车、油车与丝车。平溪村这里无人养蚕, 也没人种油菜, 油车、丝车都无从动起。
若是种了冬油菜, 现在就该是收菜籽榨油的时候了, 可惜俞善今年种的是春油菜, 要等秋天才能收获。
而这个时节, 麦子将将开始灌浆,麦粒儿只是小满,还未完全饱满, 正是需要车水灌溉的时候, 可今年村民们不仅不急着浇水, 反而时不时就到田间地头查看, 生怕哪块地积水太多, 淹了麦子。
就连田里的水稻也不能幸免。一些农户撒种子时点得太多, 秧苗挤在一起, 既不通风又不透光,根发得不好,稻子生得又细又弱, 雨水一泡就成片的倒伏。
相比之下, 俞善的田地里情况就好得太多了。
俞善的四亩间作田里种的都有玉米,现在正是渴水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受涝灾的影响,长势喜人。
而她的水稻田在插秧时就注意了,疏密有度,插秧苗的根系发达,目前的雨量对俞善的水稻田来说没什么影响。
村民们被下个不停的雨水折磨得焦头烂额,情急之下,倒是想起俞信那八亩水田的特殊之处来。
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围着那八亩水田仔细琢磨,看那田里的水稻秧苗一棵棵整整齐齐直挺挺的,都暗暗打定主意,明年也要弄这水田插秧。
没过几天,俞茂山、俞怀安父子俩一前一后特意登门找到俞善,开门见山的问:“善姐儿,这插秧法你可愿意教给村里人?”
俞怀安说起来还有些窘迫,当初就因为这稻田插秧,他可没少听人说俞善的风凉话。
现在一见这法子可行,以前说过难听话的村里人,又有好些都求到他这里,想让他这个村长出面跟善姐儿说说情,把这法子教给大家。
谁家没有点儿种田的决窍,不都是藏着掖着生怕被别人学去一星半点儿的,自己就没了优势?这么空口白牙的就大咧咧让他去跟俞善要插秧的法子,他一张老脸挂不住啊。
没想到,俞善倒是很痛快就答应了,她原本也就没打算藏私:
“我自是愿意教的,而且这插秧法我已经写成册子,呈给杨县令过目了,就等今年夏收的时候记录一下产量,验证过这法子可行,想必到秋种时,杨县令就会下令在全县推广这插秧法了。到时候大家学会了,就可以自行决定该用哪种法子。”
按说插秧和直播各有利弊,只是以现在的农业水平,直播全靠人力,不是种田好手,很容易种得不均匀,就会出现如今大片倒伏的情况。
俞善甚至见过有人为了偷懒,一把一把的往田里撒种子,秧苗种得太密不仅容易倒伏,抢不到营养自然生得细弱,产量也不高。插秧法别的不说,至少能种得均匀。
直播水稻易生杂草,也吃肥,农家肥可是稀罕物,施肥跟不上,产量就不如插秧高。
可话反过来说,直播水稻种起来确实省事,还省去了育秧的时间,所以,端看大家怎么取舍吧。
一听俞善这话,俞怀安反倒放下心来:“那好那好,就等过了夏收吧,到时候,杨县令可还要来看看这稻田?”
“关系到民生,自然是要杨大人亲眼看过可行,才好往下推广。”其实俞善也不知道杨绍光到时候会不会来平溪村,不过俞怀安倒是提醒她了,到时候会试着邀请一下。
俞茂山埋怨的看一眼老儿子,颇有些痛心:“村里有些人家实在不成样子,你这个当村长的别光想着不得罪人,该敲打的还要敲打。庄户人家就是土里刨食,你看看那些人,地里稻子倒得茎都折了,真是白瞎了种子钱。”
俞善本想说,反正稻子已经折了,救不回来倒不如拔了空出些位置,直接在稻田里养些鱼好了,这样除了渔获的收入之外,还能给水稻增产,弥补上原先的损失。
可后来念头一转,俞善不知怎地就想到了当初的竹荪事件,她不过是见到个可以赚外快的机会,随口一提,教了孩子们怎么采竹荪,最后闹成那样大的一个乱子,说不灰心,是假的。
更何况这稻田养鱼也无人做过,万一中间有什么错漏,俞善觉得恐怕又是一场麻烦,还不如照例是自己到秋种时试过了,再往外传播也不迟。到时候恐怕自己不说,也会有人照样学。
这样想着,俞善咽下了到嘴边的话,只一再承诺等插秧之法经过了杨县令的认可,就亲自为村民们讲解。
俞怀安得了肯定的答复,高兴的说:“对了,善姐儿你那牛场的厩肥打不打往外卖?要是卖的话,你给个价格,我让村里人自己上你那牛场运。”
牛粪?想起那些每天反刍吃个不停,吃得多也拉得多的牛,俞善就一阵头大。
当初建牛场的时候,俞善特意设计了两条沟渠专门容纳牛的排泄物,以保持牛棚里的清洁。
其实最好是再建个沼气池,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牛粪。可俞善想了又想,觉得现在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而且沼气这东西太危险,一个弄不好是要出大事的,索性放弃了这个想法。
结果,谁会知道一头牛每天能排泄二三十斤,一百头牛每天可以制造出一座壮观的粪山!
杨庄头倒是挺开心,兴冲冲地把小镜庄的地,跟俞信的地都厚厚的施过一层肥。
可在牛场堆肥发酵堆出的小山还有好几座,而且目测还会越来越多,俞善真的很怀疑不赶紧处理掉,牛场就要变粪场了……
她赶紧点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一车五文钱,只管叫他们来拉吧。”
这价格不贵,看来善姐儿没有怪罪村里人的意思,今天等于两件事都达到了目的,俞怀安父子俩心满意足的告辞了。
俞善见时间还早,干脆到庄子上看看糖水备料备得怎么样了。
这些天,俞馨娘、米娘子、秦娘子婆媳俩,还有崔云淑几个人一直在做琐碎的准备功夫。
她们收来了大量的新鲜仙草,晒干后仔细存好。做生意不光用量大,也要防着仙草过季以后,无原料可用的情况。
其次是红薯粉、木薯粉,米娘子她们已经做出几百斤备用。
比起藕粉高达十比一的出粉率,只要四斤鲜木薯就能出一斤淀粉,不愧“淀粉之王”的称号。
俞善让米娘子用木薯粉试做了南瓜芋圆、红薯芋圆,可惜这个季节没有芋头,不然还可以做些真正的芋头芋圆。
最值得骄傲的是,她居然把奶茶里的珍珠给琢磨出来了。
将红糖水煮沸,趁热再加入木薯粉,一边倒一边不停的搅拌,一直到锅里的糊糊变得黏稠成团为止,之后就可以愉快的搓小珍珠面团了。
搓好的小珍珠团撒上木薯粉防粘,等煮完就是熟悉透明的红糖小珍珠了,口感软糯又有弹性!
俞善粗粗算了下成本,一碗仙草糖水最贵的成本就是糖,其次是红豆花生之类的配料,再其次才是人力。
反倒是糖水里最关键的配料——仙草实在太便宜了,一些干仙草煮水再加些红薯淀粉而已,就变成了晶莹爽滑的仙草冻,一碗下来连一文钱成本都要不了。
不过俞馨娘说,哪怕她们常年喝仙草水的也想不到,居然只要加一点点碱,和一些红薯淀粉就能把仙草水变成仙草冻,实在是新奇的很,也不容易被人学了去。
俞善打算给一碗仙草糖水定价五文钱,一开始有原味、红糖味和桂花味三种口味可选。
然后再推出各色自选小料:红豆沙、绿豆沙、煮花生等等一勺一文钱;蜜豆、糖莲子、各色芋圆、珍珠一勺两文钱,客人可以自己搭配,端得是丰俭由人。
俞馨娘有些担心客人嫌贵,吃得人不多收不回成本:“善姐儿,你这糖水里加得全是好东西,本钱太高了。就不能换些便宜的材料吗?”
“小姑姑,这跟米粉生意不一样,咱们做的就是有钱人的生意,他们嘴刁,不是好东西才吸引不了客人。”俞善摇摇头:“而且这里头最贵的就是糖了,放少了味道不够甜也不行啊。”
俞馨娘已经好多年没买过糖了:“那要是换成蜂蜜呢?能不能便宜些?”
俞善苦笑着说:“蜂蜜也不便宜啊,白糖一斤四十文,红糖要便宜些,也要二十五文一斤,蜂蜜就更离谱了,一斤两百文呢。”
其实俞善觉得这个价钱倒也正常,毕竟物以稀为贵,现在都是野生的天然蜂蜜,数量稀少。
俞馨娘听了直乍舌:“以后你还是少让我们试吃吧,听了这价钱,我是心疼得吃不下去了。”
崔云淑这些天在庄子上住着,干活手脚麻利,很招人喜欢。庄子上的人对她很和气,相处久了,她胆子也大了些,忍不住小声道:“主家,我知道山里什么地方有蜂巢,不如我带你进山里割蜜吧?白来的,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