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虫子的故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实现的。
  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使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1960年以后,点位控制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控制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控制的数控系统要简单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量发展。
  在之后的这二十年里,全世界....当然,除了中国都在研究数控技术。这其中有的我国自身的一些历史原因。
  而外部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成立于1949年,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正式名称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自然也在这个限制范围之内。数控铣床是极少数,被允许有条件出口中国的数控设备之一。
  这种条件下,就不要想能买到最新型号的设备。至少会有一个代差,甚至还会更多。
  这也是胡杨在动手之前,心里最担心的一点。但好在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这套铣床用的v79芯片,同时也是斯通公司大多数产品上使用的芯片。
  同样的芯片,所使用的核心算法肯定是一样的,区别只是外延程序会针对不同设备进行调整。
  在查看了所有软盘内容之后,胡杨找到了五张空白的软盘。把其中一张插入软驱,胡杨开始编写一个模拟程序。
  这个程序模拟的就是数控铣床的实际工作情况。把所有理论上可以加工的数值,全都模拟加工一遍。
  胡杨当然不会让程序真的一条条模拟下去。要知道,以这台电脑的运算能力,估计需要连续工作几个月才行。
  所以他在程序中加入了一条复杂的公式。这是专门用于测试数控程序bug的公式。这条公式是胡杨九十年代末在日本得到的,专门针对美国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是数控设备的最早出现的国家,但在六零年之后并没有重点扶持这个领域。
  而后起之秀的日本,则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终于在八十年初期,完成了在数控领域内对美国的超越。1984年正是两国在数控领域,争夺最激烈的时期。
  因为有了这个公式,所以最终程序比前一个程序更精简,只需要一张软盘就能装下。
  完成,运行,计算开始!
  程序精简,所以并没有估计完成时间的功能,也没有什么进度条之类的显示。胡杨唯一能看到的,就只有代表了完成了多少次测试的数字。
  0........1.............
  胡杨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他已经离开卧室一个半个小时了。真不是他动作慢,是这电脑的反应速度慢。
  平均读取一张软盘的时间就要五分钟,这还不算阅读内容的时间。一个半小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发挥了。
  心里默默给自己打了及格分后,胡杨又爬上了窗户,原路返回了自己的房间。确认没有任何异常之后,就直接爬上了床,没多久屋子里就响起了鼾声。
  胡杨再次醒来,已经是中午了。他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是蒋翠翠送饭来了。
  叩叩叩...
  “小胡你醒了吗?”
  “醒了,等一下。”
  胡杨半梦半醒的从床上爬起来,胡乱套上衣服后去开了门。
  一开门,就看到蒋翠翠端着饭盒站在那里。
  看到胡杨,蒋翠翠立刻献宝似的举起饭盒:“中午有红烧肉,还有带鱼,赶紧拿进去吃,带鱼凉了就不好吃了。”
  一听到有好菜,胡杨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是吗,那是得赶紧吃。谢谢你啊小蒋同志。”
  “不客气,不客气。”
  昨天晚上为了装忌口,桌上的海鲜和大荤菜他都没吃上。今天中午这顿红烧肉和炸带鱼,总算是稍微弥补了一下。
  油水丰厚的午饭之后,胡杨坐到桌前,开始默写上午看过的资料。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斯通公司的数控程序。虽然这是那些软盘中最有价值的,但现在对胡杨完全没用。
  需要写下来的东西并不多,一共也就是五张信纸的内容。胡杨很谨慎的撕下了八张。然后折起来塞进了床缝里面。
  胡杨没有急着回到上面马克的房间,这个时间肯定没有完成计算。到上面反而会增加暴露的危险。
  所以最好的状态,就是日常的最普通的状态。喝过下午的中药之后,胡杨才脱了衣服回到了马克的房间。
  电脑的计算已经结束,胡杨有些小紧张的看向的程序运行结果。
  45-13
  胡杨一颗微悬的心彻底放下。
  这个结果代表了两个意思,前面一部分是有异常结果的运算次数,后面则是确定为bug的运算次数。
  13个,比胡杨预想的还要的多。
  基本上所有程序都会有bug,越复杂的程序产生bug的概率就越大。
  斯通公司以v79芯片为基础的这套数控程序,其实并不算复杂,而且也用了两年多了,胡杨以为能找到三五个就差不多了,没想到竟然会有13个之多。
  调出这13条运算结果,胡杨脸上笑容逐渐扩大。怪不得只用十几年,就被日本后来居上,美国人的做事风格还真是敷衍。
  从这些记录上来看,他们不是没有发现bug。但处理方式并不是修改程序,或者增加补丁程序,而选择了最省事的屏蔽。
  只要一个十几行的前置,就可以把所有发现有bug的数值锁定为不可用。从记录的时间上来看,马克到中国之后还进行过至少一次这样的操作。
  胡杨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便立刻开始清理自己留下的所有痕迹。这方面他是专业的,他非常准确的还原了屋内所有物品的摆放细节。
  最后离开的窗台上,他也仔细抹去了自己留下的痕迹。最后用细铁丝系住插销末端,从外面把窗户重新插好,最后抽出铁丝。
  回到自己的房间,胡杨立刻换了衣服,离开招待所直奔厂区而去。这个时间已经临近下班时间,崭新的数控车间空无一人。
  关好门,打开电源,启动数控铣床,上料,上刀,调校卡尺,设定数据,启动....
  不多时,一个有二十九齿的齿轮逐渐成形。加工完成之后,胡杨拿出一只游标卡尺,逐个测量齿轮的齿间距。
  果然,与胡杨计算结果一样。以v79芯片为核心的数控程序,在加工二十九齿的齿轮的时候,会出现无法修复的齿间距误差。
  本着科学严谨的精神,胡杨又做了两个,依然有同样的问题。而且,齿间距的误差并不是固定值。这就意味着,这个bug无法用补偿法进行二次修正。
  这虽然只是十三个bug中的一个,但其他十二个并需要一一验证。这些无法修正的bug都是基于v79芯片本身的逻辑缺陷。只要证明了一个就足够了。
  胡杨心情愉悦的抡起铁锤,把其中两个齿轮砸成了废铁,只留下一个用报纸随便包了一下房间了包里。
  看了眼手表,距离食堂开饭还有点时间。胡杨本准备在厂区里溜达一下,但刚走出的车间就迎面遇到一群人。
  胡杨下意识的就想往斜后方退了半步。那是逃跑的最佳位置。但他还是凭借专业级的粗壮神经,硬生生刹住了身体的反应。
  因为,他在这群人中“闻到”了一股同行的味道。作为同行,他可不想引起同行的特别关注。尤其是他正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
  一群人的确切数字是七个,其中胡杨认识的有包括厂办主任赵立洋在内的三个。剩下四个人都穿着军装。军衔最高是个中校,还有一个少校和两个上尉。
  让胡杨认定是同行的那位,就是其中一个上尉。
  赵立洋看到胡杨也很惊讶,说道:“小胡你在这啊,我还派人去招待所找你了。”
  胡杨一脸搞不清楚状况的样子,说道:“赵主任,这是有什么事吗?”
  赵立洋稍一侧身,说道:“这四位是部队上的同志,有个小零件需要加工一下。两个美国技术人员都不在厂里,所以这操作数控铣床就只能找你了。你看,我把张师傅和李师傅都找来了。由他们两位辅助你。”
  张、李二位师傅胡杨自然是都认识的。他们俩都是保机的八级工,是真正的宝贝疙瘩。这保机可是国营大厂,评出的八级工那含金量可是非常高。
  这次是因为两位老师傅的年纪都快退休了,所以才没有一起参加数控铣床的学习。但参加学习的那些,都是他们的徒弟,甚至是徒弟的徒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