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厂长们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胡杨的农场构想,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在饭局的后半段,他们主要聊的就是关于这个农场的实施计划。
  依然照惯例,基本都是胡杨在说,其他人都在听和记。唯一的分歧点,就是农场的选址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把这个农场放在沈阳郊区。理由是,沈阳作为省会将来必然会是省内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至少也是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所以农场放在沈阳附近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得不说他们还是有点前瞻意识的。能够想到省会城市未来的发展。只是他们都想不到未来的沈阳会变得比现在更大。现在的郊区,未来也会是城区。
  如果在现在的郊区建了农场,那将来极大概率会与城市整体规划发生冲突。所以沈阳的郊区不是一个好选择。胡杨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还是想到了丹东那个城市。
  首先,丹东原本就是他心中发展的重心,在这里也方便集中管理。
  交通状况现在算是普通,但未来一定会非常好。这一点胡杨非常有信心。
  丹东的气候在辽宁省内算是比较好的。四季分明,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
  这点很也重要!
  作为一个知道什么雾霾的人,胡杨甚至未来“宜居”这个词会有怎么样诱惑性。综合性的环境因素,将会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可能是决定性的。
  这个综合环境所包括的,有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居住环境以及教育环境和医疗环境。
  这些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基本需求。工作事业上的追求、生活舒适度、子女受教育的质量以及医疗的水平。
  这里面最麻烦的就是后面两条。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是自然向大型经济发城市倾斜的。想要在一个非地区中心城市,搞出明显超出地区平均水平的教育和医疗环境,需要的投入的时间和资源都非常的高。
  农场选在丹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当地争取到更多自主建设的自由度。这也是胡杨非常想要得到的。
  虽然谈不上力排众议,但基本也算是胡杨的一言堂,这个项目肯定就算是定下了。
  接下来胡杨给其他人布置了任务。简单来说一句话概括就是:找关系。找农牧业方面的关系。实际操作的,科研的,管理统统都要。
  当然,这个事儿现不急着来,也不着急。眼下最紧要的事儿,就是先把想要承包的单位都谈下来。
  酒局在午夜之前结束,胡杨要求任何人都不能自己开车回去。
  第二天一早,邢鹏就开始忙碌起来,逐个联系这六家单位的领导。这承包不是小事,那就要当做大事来办。而大事总要有大事相应的仪式感。
  具体来讲,总不能上来就谈,总要先达成意向,然后双方都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约个时间正式的坐下来了聊一聊。
  而这还只是一个笼统的过程。这里面还会有非常多繁复的细节填充其中。一个相对稳固的阶层,在漫长的稳定中,会自动生成许多特有的逻辑和规矩。
  有一些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都为了让他们区分于其他阶层。
  严格来说,现在连全部达成意向这一步都还没有完成。六家单位之中,只有两家现在是明确的有谈的意思。分别规模最大的冷轧设备制造厂和规模中等的起重设备制造厂。
  厂子中厂领导的权力非常大,所以他们的个人好恶,都是需要提前了解的。这些都是一个厂子重要的的信息。
  而且邢鹏通过的信息搜集,也可以说是四处打听了不少,关于这些工厂领导的信息和八卦。
  虽说对于邢鹏的与他们的接触给出的反应差不多,但这两位厂长的风格可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极端,或者说两个典型的代表。
  冷轧设备制造厂是个大厂,有几千人的规模。也只有在辽沈地区,几千人的规模只能算大厂。因为这里上万人甚至几万人的超级大厂也有好几个。
  而在铁西,冷轧设备制造厂也还是一个排的上号的大厂。
  冷轧设备制造厂的厂长姓胡,五十岁出头,是从基层的工长一路升上的。他的特点是对冷轧厂方方面面都非常了解。直白点说,谁都糊弄不了他。
  从邢鹏打听到的一些“八卦”里看。这个胡厂长的风评并不甚好。据说能一路爬上这个位置,与他的“社交”能力有直接关系。当然这是个很委婉的说法的。
  “社交”是一种很消耗资源的活动。所以通常这类人都会有相应的贪婪。
  第一次接触之后,邢鹏就确认了那些八卦的可信性。这位胡厂长就已经几乎是明示邢鹏。
  不管你是谁,想谈什么,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意"是否到位。只要“心意”表示的足够到位,什么都是可以谈的。而相反,没有表示到位,那就什么都没得谈。
  用邢鹏的话来说,这位胡厂长的心态就是:这送上门的便宜,怎么能不占一下?
  如果可以选,胡杨当然不希望和这样的人谈合作。但这家全称铁西冷轧设备制造厂的单位,却的确是最符合胡杨计划。
  冷轧设备自然就是生产冷轧板的设备。冷轧板以八十年代的背景来说,引用范围并不广。主要是定位上稍微有点尴尬。
  最常被用来比较的,就是同样也是有金属光泽的不锈钢板。冷轧板是普通碳素结构板,不经过退火处理所以硬度非常高,但机械加工性能差,一般的只能进行简单的有方向性的加工。
  用途上来说不锈钢因为焊接性能好、耐腐蚀、抛光性能好,耐热性也不错。普遍用于二类餐具、水管等等。
  冷轧板现在的尴尬,是因为技术上的不够成熟。而随着技术更加进步之后,冷轧板的应用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从日常用具到汽车和电子产片制造,都会大量使用冷轧板。
  这个技术的进步主要就体现在冷轧设备的技术进步上。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和水压设备有很多的重合。而这就是胡杨构想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万吨水压机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之一。水压机的压力吨位,直接决定了锻件的物理性能。而这种影响,在很多时候是无法通过其他手段弥补的。
  也就是说,想要获得某种特殊的材料性能,就必须达到相应的加工要求。比如大型舰船的甲板,需要极高的屈服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特性。这种特殊钢材就需要至少15000吨级的自由锻压机,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猜到,这是用在哪种舰船上的。
  而另一个起重设备制造厂的情况,在胡杨看来是要好一点的。首先这个厂子很难得的,是勉强能维持收支平衡的单位。厂长姓姜,是一个军转干部。
  这位姜厂长把部队里那一套都带进了工厂的管理中。这也不算是新鲜事,很多军转干部都会有类似的做法。而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不会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好。
  军人和工人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军人需要服从命令,有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但对工人来说这些并不是普遍具有的品质。
  工作对于他们,说到底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意义,就是最基本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工作就是为了吃饭,就这么简单。
  当你的要求的付出,与他们的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当抵触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有实际的行为。而当个人行为逐渐扩大群体行为,那问题就大了。
  而具体到起重设备制造厂,其实姜厂长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他对工厂本身的问题,除了加强管理也没有什么好的手段。管理的再好也只能是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而已。
  起重设备制造厂之所以能维持收支平衡,是因为他把厂子的附属单位搞的不错。
  说起来,这个附属单位器重设备没有任何关系。竟然是一个副食品店。
  一个几百人的企业,竟然是靠一个几十人的副食店,维持了账面的收支平衡。这乍一听起来,还真有些让人无法相信。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市场模式下,这种“神奇”的事就是会发生。
  在过去计划配给时期,企业上多少还是可以分配到一些肉票的,包括牛羊肉,但这种照顾平均到个人头上其实并没有多少。
  起重设备厂的工人中有比例不低的家庭困难的,大家也愿意拿这本来就不多的肉票换钱更实在。而且这位军转的姜厂长的父亲就一个老资格的厨师。
  所以,回来上任之后不久,这位姜厂长就想出把这些分散在个人手里的细粮和牛羊肉票,都集中起来办一个副食店的点子,一方面是贴补一下家庭困难的职工,一方面是贴补举步维艰的厂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