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迷你广交会
上海有很多标签,其中经常被提起的一个就是“国际化城市”。上海是大陆最早开放的城市,这个历史说起来就真的是很悠久了。
远了不说,谈起近现代史之中上海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外国人的地方。悠久的历史让这里自然形成了很多外国人聚居区。
而世纪初的各国租界,则让这种情况进一步的合理化。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租界不在了,但很多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然后形成很多已充满了异国风情的街区。之后也成了很多外国人聚居的地方。
胡杨找到的金库就在其中一个。位置在现在还没有那么繁华的浦东。是一个挂着贸易公司牌子的公司。
胡杨和简有德坐在一辆在上海滩并不算扎眼的拉达小轿车上。远远的观察这个金库所在的建筑。
观察了一阵,胡杨放下望远镜说道:“看起来很普通,外面没有警戒力量。估计只有一个大型保险柜。准备好工具,咱们晚上进去看看。”
简有德说道:“只是看看?”
胡杨笑着说道:“偷东西的犯法的。”
八十年代的浦东已经开始发展,但还远没有后来那么繁华。临近午夜,街上几乎是看不到人的。
胡杨和简有德骑着大二八自行车,沿着街道堂而皇之的骑到了目标附近。
虽然没有隐藏行迹,但这自行车可比开车来低调多了。两个人关上手电,绕到后巷简单收拾一下之后,爬上了这栋建筑的东墙爬了上去。
就像胡杨估计的那样。除了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值班人,这里就再没有第二个保卫人员。
只用了一点点时间,胡杨就在经理办公室里找到了保险柜。
这个保险柜比胡杨预估的稍微小了一点,装满了也就是只能放几十万。
胡杨拿出听诊器和开锁工具,不到一分钟就搞定了这个普通的保险柜。胡杨是真的没打算拿走这些钱,甚至碰都没有怎么碰。只是简单的数了一下,就放了回去。
相比之下,他倒是对保险柜里的文件更感兴趣。逐一拍照之后,胡杨就和简有德一起离开了这里。
胡杨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就是摸清楚对手的家底有多少。这些文件都算是搂草打兔子,如果有什么发现,那都算是意外收获。
作为一个新闻集团的金库,只有不到三十万的人民币。客观的说,三十万真的已经不少了。这笔钱能买下好大一片房子了。但对于像kbc这么大规模新闻集团来说,作为整个中国地区的活动经费,那就真的少了一点。
戚扬和简有德都对此很疑惑,胡杨于是跟他们说了一下自己的推测。
胡杨推测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kbc新闻集团对于在中国大陆活动需要经费预算不高。毕竟现在的中国还是中等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能力有限,没有必要准备太多经费。另一种,就是国内的环境。大笔的现金流动非常麻烦。操作不好就很容易被盯上。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胡杨想到了但没有说出来。kbc新闻集团一直都与很多情报组织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这些背景不同的情报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资金的来源。
胡杨不提这一条,除了没有证据之外,主要还是不想让这件事性质发生变化。现在就是一次单纯的商业行为,不要涉及其他可能敏感的范围。
这次提前出关,其中一部分原因其实也为了亲自掌控整件事的发展。这个新闻集团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外资企业,有他的特殊性。
对赵鲲的关注还要继续,只是从监视变成了监听。有胡杨在,技术上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电话都还是模拟信号,破解起来对胡杨来说毫无压力。
拿到了自己那双份的钱之后,里德很“善意”的提醒了赵鲲。机会只有一次,已经再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接下来他必须帮他完成对《华夏信息》的收购。
赵鲲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他也是下了决心的。这一天下来在,他打了几十个电话。在电话中,措辞也是非常强硬甚至凶狠。不乏各种威胁和恐吓的语言。
对此胡杨并不意外,从赵鲲种种表现中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出他这个人的深浅。现在基本上他已经到了自己的极限。再往上,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了。比如他的父亲赵迁,还有身边这个狗头军师jim王。
胡杨对这个jim王的兴趣,现在要远大于那个赵鲲。在赵鲲的身边这群人中,jim王应该算是个二号人物。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脑子的,关键赵鲲对他的信任度要远高于其他人。在他身上,应该可以做点文章。
从赵鲲打电话的内容中,胡杨已经知道了他们之后的动向。坦白说,一点都没有亮眼的地方。甚至都不能算成是一个计划,只是用钱砸人的点子。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从计划的角度来看很简陋,可行性却是非常高。在任何一个时代,金钱的力量都不曾像这个时代那样强大。
虽然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还没有那样的明显的表现出这个特点。但胡杨很清楚,赵鲲撒出的那些钱,绝对是会弄出好大一片动静的。
但也就只是一些动静而已。他们的这些反应全都在管冲和胡杨的意料之中。胡杨都不需要专门再给管冲打电话,一切都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就好。
意外收获,就是保险柜里的那些资料。照片洗出来之后,胡杨扫了几眼之后就全部打包交给了戚扬。至于戚扬会送到哪里去,胡杨就不去关心了。总之那些东西,是不应该放在他们手里的。
当然,胡杨也顺手多洗了一套,交给了管冲的人。
大把的金钱撒出去,下面反应也很迅速。从第三天开始,各地办事处就开始传回最新的变化情况。
那些与《华夏信息》唱对台的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都是斗志昂扬的样子。
抄袭、抢夺客户、明里暗里使绊子等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华夏信息》这边虽然多少有点手忙脚乱,但还是按照之前的指示执行着。
业务正常进行,合同正常签,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而这样的做的结果,就是短时间内就有三分之一客户流失。而广告位费这一块的收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华夏信息》虽然有很多个国内第一,但毕竟时间尚短,谈不上有什么顾客忠诚度之类的东西。除了个别对《华夏信息》和华夏科技公司特别有信心的企业之外。其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会选择在这个观望。
眼看《华夏信息》被如此围攻,他们都想要等一个结果出现之后再选择。这个广告费自然就要拖上一拖。
至于那三分之一,则都是被对方各种优惠所吸引,彻底的背弃了《华夏信息》。这里的背弃并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指责,而只是从法律层面出发的一个描述。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他们之前签署的合同。
客户流失,资金回笼还慢。要放一般的媒体企业,这个时候恐怕就要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但《华夏信息》不同,他背后还有的华夏科技公司的支持。
就在这个当口,《华夏信息》也有了新动作。
这新动作,就是在之前在特别广告中提到的活动。眼下正是开始这些活动最好的时机。
除了各种广告的优惠活动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华夏信息》牵头搞的迷你“广交会”。
换做其他公司搞,可能还不见得能弄出什么名堂来,但《华夏信息》却是一定可以。
对于一个信息类杂志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信息本身。《华夏信息》的信息网络是国内任何一个媒体都无法企及的,甚至连接近的都没有。这也包括那些官方的媒体在内。
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二三十年之后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除了前人完全建立的信息网络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胡杨为他们提供的一整套对商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的方法。
而以此为基础,《华夏信息》在经过专业的归纳和分析之后,找出了最优质潜在合作企业,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进行资源匹配,为给他们牵线搭桥。
这个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关键是后续反馈也会非常好。这种好口碑的建立,其意义不亚于在广交会上造成的影响。
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迷你“广交会”的口碑就已经传开。原本已经有被压制的趋势,也在这种爆炸性的口碑提升中,瞬间产生了逆转。
客户停止流失,广告费也在迷你广交会结束之后三四天内收到了九成。
同时还有各种寻求合作的企业主动登门。一时间《华夏信息》的各个办事处又都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挤满了人。
赵鲲之前砸下的钱,眼看就要打水漂,赵鲲说不着急那是假的。可别忘了这笔钱里面,可有一半是他们赵家出的。这花别人的钱和花自己的钱,那种感觉可是绝对完全不同的。
远了不说,谈起近现代史之中上海从来都不是一个缺少外国人的地方。悠久的历史让这里自然形成了很多外国人聚居区。
而世纪初的各国租界,则让这种情况进一步的合理化。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租界不在了,但很多东西还是保留了下来,然后形成很多已充满了异国风情的街区。之后也成了很多外国人聚居的地方。
胡杨找到的金库就在其中一个。位置在现在还没有那么繁华的浦东。是一个挂着贸易公司牌子的公司。
胡杨和简有德坐在一辆在上海滩并不算扎眼的拉达小轿车上。远远的观察这个金库所在的建筑。
观察了一阵,胡杨放下望远镜说道:“看起来很普通,外面没有警戒力量。估计只有一个大型保险柜。准备好工具,咱们晚上进去看看。”
简有德说道:“只是看看?”
胡杨笑着说道:“偷东西的犯法的。”
八十年代的浦东已经开始发展,但还远没有后来那么繁华。临近午夜,街上几乎是看不到人的。
胡杨和简有德骑着大二八自行车,沿着街道堂而皇之的骑到了目标附近。
虽然没有隐藏行迹,但这自行车可比开车来低调多了。两个人关上手电,绕到后巷简单收拾一下之后,爬上了这栋建筑的东墙爬了上去。
就像胡杨估计的那样。除了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值班人,这里就再没有第二个保卫人员。
只用了一点点时间,胡杨就在经理办公室里找到了保险柜。
这个保险柜比胡杨预估的稍微小了一点,装满了也就是只能放几十万。
胡杨拿出听诊器和开锁工具,不到一分钟就搞定了这个普通的保险柜。胡杨是真的没打算拿走这些钱,甚至碰都没有怎么碰。只是简单的数了一下,就放了回去。
相比之下,他倒是对保险柜里的文件更感兴趣。逐一拍照之后,胡杨就和简有德一起离开了这里。
胡杨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就是摸清楚对手的家底有多少。这些文件都算是搂草打兔子,如果有什么发现,那都算是意外收获。
作为一个新闻集团的金库,只有不到三十万的人民币。客观的说,三十万真的已经不少了。这笔钱能买下好大一片房子了。但对于像kbc这么大规模新闻集团来说,作为整个中国地区的活动经费,那就真的少了一点。
戚扬和简有德都对此很疑惑,胡杨于是跟他们说了一下自己的推测。
胡杨推测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kbc新闻集团对于在中国大陆活动需要经费预算不高。毕竟现在的中国还是中等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能力有限,没有必要准备太多经费。另一种,就是国内的环境。大笔的现金流动非常麻烦。操作不好就很容易被盯上。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胡杨想到了但没有说出来。kbc新闻集团一直都与很多情报组织有不清不楚的关系。这些背景不同的情报组织,也有可能成为资金的来源。
胡杨不提这一条,除了没有证据之外,主要还是不想让这件事性质发生变化。现在就是一次单纯的商业行为,不要涉及其他可能敏感的范围。
这次提前出关,其中一部分原因其实也为了亲自掌控整件事的发展。这个新闻集团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外资企业,有他的特殊性。
对赵鲲的关注还要继续,只是从监视变成了监听。有胡杨在,技术上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电话都还是模拟信号,破解起来对胡杨来说毫无压力。
拿到了自己那双份的钱之后,里德很“善意”的提醒了赵鲲。机会只有一次,已经再没有任何可以回旋的余地,接下来他必须帮他完成对《华夏信息》的收购。
赵鲲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他也是下了决心的。这一天下来在,他打了几十个电话。在电话中,措辞也是非常强硬甚至凶狠。不乏各种威胁和恐吓的语言。
对此胡杨并不意外,从赵鲲种种表现中已经能够清楚的看出他这个人的深浅。现在基本上他已经到了自己的极限。再往上,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了。比如他的父亲赵迁,还有身边这个狗头军师jim王。
胡杨对这个jim王的兴趣,现在要远大于那个赵鲲。在赵鲲的身边这群人中,jim王应该算是个二号人物。这个人多少还是有点脑子的,关键赵鲲对他的信任度要远高于其他人。在他身上,应该可以做点文章。
从赵鲲打电话的内容中,胡杨已经知道了他们之后的动向。坦白说,一点都没有亮眼的地方。甚至都不能算成是一个计划,只是用钱砸人的点子。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从计划的角度来看很简陋,可行性却是非常高。在任何一个时代,金钱的力量都不曾像这个时代那样强大。
虽然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还没有那样的明显的表现出这个特点。但胡杨很清楚,赵鲲撒出的那些钱,绝对是会弄出好大一片动静的。
但也就只是一些动静而已。他们的这些反应全都在管冲和胡杨的意料之中。胡杨都不需要专门再给管冲打电话,一切都按照原来的计划执行就好。
意外收获,就是保险柜里的那些资料。照片洗出来之后,胡杨扫了几眼之后就全部打包交给了戚扬。至于戚扬会送到哪里去,胡杨就不去关心了。总之那些东西,是不应该放在他们手里的。
当然,胡杨也顺手多洗了一套,交给了管冲的人。
大把的金钱撒出去,下面反应也很迅速。从第三天开始,各地办事处就开始传回最新的变化情况。
那些与《华夏信息》唱对台的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一个个都是斗志昂扬的样子。
抄袭、抢夺客户、明里暗里使绊子等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华夏信息》这边虽然多少有点手忙脚乱,但还是按照之前的指示执行着。
业务正常进行,合同正常签,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而这样的做的结果,就是短时间内就有三分之一客户流失。而广告位费这一块的收取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华夏信息》虽然有很多个国内第一,但毕竟时间尚短,谈不上有什么顾客忠诚度之类的东西。除了个别对《华夏信息》和华夏科技公司特别有信心的企业之外。其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会选择在这个观望。
眼看《华夏信息》被如此围攻,他们都想要等一个结果出现之后再选择。这个广告费自然就要拖上一拖。
至于那三分之一,则都是被对方各种优惠所吸引,彻底的背弃了《华夏信息》。这里的背弃并不是一个道德上的指责,而只是从法律层面出发的一个描述。因为他们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他们之前签署的合同。
客户流失,资金回笼还慢。要放一般的媒体企业,这个时候恐怕就要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但《华夏信息》不同,他背后还有的华夏科技公司的支持。
就在这个当口,《华夏信息》也有了新动作。
这新动作,就是在之前在特别广告中提到的活动。眼下正是开始这些活动最好的时机。
除了各种广告的优惠活动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由《华夏信息》牵头搞的迷你“广交会”。
换做其他公司搞,可能还不见得能弄出什么名堂来,但《华夏信息》却是一定可以。
对于一个信息类杂志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信息本身。《华夏信息》的信息网络是国内任何一个媒体都无法企及的,甚至连接近的都没有。这也包括那些官方的媒体在内。
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在二三十年之后是完全无法想象的。而造成这种局面的除了前人完全建立的信息网络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胡杨为他们提供的一整套对商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处理的方法。
而以此为基础,《华夏信息》在经过专业的归纳和分析之后,找出了最优质潜在合作企业,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进行资源匹配,为给他们牵线搭桥。
这个成功率是非常高的,关键是后续反馈也会非常好。这种好口碑的建立,其意义不亚于在广交会上造成的影响。
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迷你“广交会”的口碑就已经传开。原本已经有被压制的趋势,也在这种爆炸性的口碑提升中,瞬间产生了逆转。
客户停止流失,广告费也在迷你广交会结束之后三四天内收到了九成。
同时还有各种寻求合作的企业主动登门。一时间《华夏信息》的各个办事处又都成了香饽饽,每天都挤满了人。
赵鲲之前砸下的钱,眼看就要打水漂,赵鲲说不着急那是假的。可别忘了这笔钱里面,可有一半是他们赵家出的。这花别人的钱和花自己的钱,那种感觉可是绝对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