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就算是赠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卖家刚想就这个“不知道”进行辩解。但胡杨立刻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直接开口说道:“你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你以为资料很值钱吗?错!这份资料在现在就像是废纸一样无用。我会花那么多钱买一个十年之内都用不上的东西?”
  胡杨故作疑惑的看着卖家,夸张的震惊道:“你不是连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都不了解,就敢拿出来出售?还是说,你只是知道这是一项很新的技术,就私自偷出来想要大赚一笔?”
  胡杨摆手再一次打算卖家打算辩解的意图:“你的道德水平与我无关,我只是想让你明白,从一开始你就弄错了问题的核心。重点不这个新技术上,而是谁开发出了这个新技术。吸引我的就是这个东西是谁搞出来的。不可能是你,但你一定知道这个人信息。这才是我会来见你的真正原因。”
  卖家陷入沉默的思考中,胡杨继续说道:“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样的人会对碳纤维相关技术感兴趣?我想你就算是想过,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人,包括我会有多危险。我们有几十种方法,让你悄无声息的从这个世界消失。”
  胡杨这时抽出张餐巾纸,把一根金黄色的东西放上去,然后折起餐巾纸推到桌子中间。
  胡杨继续说道:“我要知道你从哪里得到这项技术,我要知道是谁开发了这个技术。至于你现在手里的这份技术资料,大约就算是....赠品。”
  卖家在经过或许过程激烈但时间很短的思考之后,交给胡杨一张3.5寸的软盘。
  胡杨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将磁盘插入软驱。这个时候卖家还想卖弄一下他的加密程序,但胡杨在他说出解码程序之前,就手动破解了所谓的加密。
  这个时代的电脑程序对于胡杨来说,完全不可能存在任何秘密。稍微夸张一点说,他现在就是“程序之神”。
  快速浏览了一下内容之后,胡杨用他设计的程序,把这张磁盘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加密。1024位的加密对于现在这个时代的电子计算机来说,如果用穷举法应该能算到天荒地老才能解开。
  完成这些操作,胡杨也只用两分钟而已。
  看着卖家收好了黄金和餐巾纸,胡杨说道:“赠品我已经检查完了。你该说真正的交易内容了。”
  一分钟后,胡杨离开了咖啡馆。当然,那杯摩卡的账是算在了那个卖家的头上。
  胡杨走出咖啡厅就立刻进入了专业的工作模式。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让他这个北欧男人消失。过程不仅要快,而且要悄无声息,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这个时代对与胡杨这个专业群体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友好”的。没有那么密集的监控探头,让他们想要消失的时变得容易很多。
  当天余下的时间,胡杨都用在更换身份这一件事上了。时间充裕难度不大,但胡杨还是做得非常仔细。
  晚餐时间,胡杨带着自己的新身份入住了预定的酒店。这次胡杨的伪装身份是某个到这里出差的日本人。这也是亚洲面孔独自出现在这里的最好理由。更深一点的背景设计是,他来自一家日本的水产贸易公司。是到哥特堡这里寻找合作机会的。
  日本人在国外的状态都是那种谨小慎微的,时刻注意自己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鹌鹑模样。这或许可能比在日本国内还要跟严重一点。
  大约从“黑船事件”开始,日本人就对欧美国家有了那种矮半寸的思想“觉悟”。这种觉悟大约应该是一直传承到今天。而只要日本关岛上的美军空军基地还存在,这种觉悟应该就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在说了几十次的“谢谢”“抱歉”之后,才终于办完了所有的手续。放下唯一的行李箱之后,胡杨就直奔餐厅。据说这里的“海陆”套餐非常优秀,有过米其林两星的推荐。
  价格不菲的晚餐之后,胡杨带着六分饱的状态回到了房间,并叫了点餐服务。
  吃完套餐之后再点餐也算是正常操作。米其林星级推荐的餐厅,少有能够真正吃饱的。
  补充胃容量的同时,胡杨将那张磁盘做了几张复制,每一张也都有程序加密。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单纯的备份。3.5寸软盘实在是太娇贵了,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损坏或者消磁。不多准备几个备份是不行的。反正都进行了1024位的加密,现在是不可能有人能强行破解的。
  如果有人真的能做到,那里面的数据信息也对他没有什么意义了。随便搞一搞就能够算得出来。
  午夜之后,胡杨又换上全套黑色的衣服。不同于过去任何一次夜行,这几乎是胡杨职业生涯中难度最低的一次。瑞典原本人口就人口少密度低,加上是高纬度地区,后半夜几乎没有人会在街面上活动。
  北欧国家也是出了名的治安好。每年发生的刑事案件平均都还能保持在个位数。说夜不闭户可能有点夸张,但路不拾遗这事还真的有。曾经有团队专门做过实验,在不同国家故意弄丢钱包,然后观察当地人和执法机关的反应。
  北欧几个国家都在好的那个榜单的前十名之内。我们的祖国排在中游,至于最差的那几个应该也不会出乎大家意料。
  回到这个晚上的胡杨的夜行。为了提高赶路效率,胡杨借了辆明显很久没开的轿车。
  因为事发突然,所以胡杨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地图。好在他要去的地方,目标还算大。方向不错就应该能够找到。
  “国立哥特堡城市大学”是哥特堡市唯一的高等学府。对于一座连五十万常住人口都没有的城市来说,一所大学已经不算少了。
  国立哥特堡城市大学并不算是什么名校,所以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包括胡杨以前也只是知道这个城市有大学,但具体的名字他说不准。所以这肯定就是他第一次来这所大学。
  凌晨一点,胡杨来到了目的地。车就停进了学校的停车场,然后胡杨很轻松的进入了大学内部。
  从这里开始,他就大约知道路了。
  胡杨要找到的人在物理系的研究所里,是个实际年龄四十七岁,但看起来超过五十七的男性教授。
  感觉上,这似乎是一个很明确的特点。就是长相偏老嘛。但问题是你刚开始并不知道的他的实际年龄。那这种反差就还是不能通过视觉直接进行确认。
  好在,那个卖家还提供了另一条在他看来并不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目标人物吃住都是在学校里。
  以胡杨对于研究型学者的了解。这类人的几个共同点就是从小表现出优于常人的智商,所以基本上都会被很好保护起来,最多会吃饭穿衣和简单家务。像洗衣做饭这种高级生活技巧,这类人大多都是不可能会。
  在这个前提下,像这种吃住在学校里不出去的,大约都是为了能够被良好的照顾日常生活。而把所有有效时间,都用在他们的研究项目上。
  也不没有例外。很多已经结婚的研究者也会回到学校。他们的理由基本都是和自己另一半的关系出了问题。
  按照卖家的表述方式来看,这位名叫沃特的物理学教授就属于此类的典型。
  而一般常年搞研究的人大多都没有早睡的习惯。午夜时分也是灵感最容易迸发灵感的时候。所以认为这个时间的大学里,只要找到那个还亮着灯的房间,就大概率上能够找到目标人物。
  实际情况也和胡杨估计的差不多。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里面,的确有个开着灯的房间。
  目标就在眼前,胡杨反而多了几分耐心和谨慎。绕着物理系的这座不大的研究所查看了几圈。将这周围所有环境因素都记录在自己脑中。
  这是一栋很简单的建筑,地下只有一层。没有发现高功率的用电线路,也就是说应该没有的大型的实验室。搞理论物理研究的地方,不需要什么研究设备,只需要一块足够大黑板就够了。
  胡杨果然也是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面找到了那个人。
  考虑到礼貌的因素,胡杨在开门的时候故意弄出了一点动静,相信足够提醒里面的人,有人到访。
  然而,不知道是动静不够,还是这人思考的太过专注,这些声响并没有让他转身。
  等到胡杨走进屋子,他却突然开口:“丽萨,早饭就先放....”
  这段话也让胡杨有些摸不到头脑。丽萨是谁?为什么是早饭?
  站在黑板前的男人转过身,的确看起来是有些年纪,不是像是只有五十多,可能还要更老成点。
  这个手里还捏着粉笔的男人,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情绪波动,十分平淡的问胡杨:“你是谁?”
  胡杨语气平和的说道:“一个没有恶意的访客,你好,沃特博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