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论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已是七月,离渭水盟约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其间,突厥颉利可汗上书献马三千匹,羊万口,然而李世民却是不受只要求突厥将在中原劫掠的人口尽数返送回来。同时征召出使突厥的温彦博回朝。
  这一切都和张允文无关。此时他正泡在工部的将作监里,和一群老匠探讨新的冶铁方法。因为张允文想要造出更好的武器,当然就要改良炼铁的方法,炼出更加优质的钢铁,才能生产出更好的武器。
  看着张允文画在纸上的高炉,那名被称为陆大匠的匠工眼中满是惊奇:“啧啧,这不是竖炉嘛,想不到张公子连这个都会,当真厉害啊!”
  张允文顿时有些疑惑:“唔,叫做竖炉?不是叫高炉吗?”
  陆大匠“呵呵”一笑:“高炉我不知道,但这个就是叫做竖炉!”
  “那将作监有这个炉子没有?”
  “有一具!”
  “噢,那带我去看看!”
  两人来到这具竖炉边,张允文顿时有些怔住了。看到这具竖炉张允文想起了前世自己小时候见过大炼钢铁时的土炉,就和这个样子差不过吧。
  绕着土炉转了一圈又一圈,向这位将作监资深的陆大匠问清了这竖炉炼钢时的每个步骤,结合前世炼钢的新型技术,张允文心头顿时了然,知道该如何改进炼钢工艺。
  第一个便是冶炼的燃料。如今大唐冶炼钢铁,仍旧木炭作为燃料,其燃烧率低,炼出来的是铁,而不是钢。
  第二便是加料方法。后世冶炼钢铁,采用的是从高炉顶部加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而如今,加料之中没有添加造渣用熔剂,至于从炉子下部风口处吹风,吹的还是冷风。
  最后便是这高炉的材质结构。
  张允文结合后世的冶炼方式,向陆大匠说了几点,第一便是从焦炭,把煤烧成焦炭之后,加入竖炉中。第二便是澡风口处吹热风进去。至于造渣用熔剂那东西,就是石灰石,到时候让他们注意加进去便是。
  然而陆大匠闻言,却是皱眉说道,改进工艺需要工部侍郎同意,并查看效果之后,才能决定。
  于是张允文便从将作监出来,一路向东宫走去。
  没走多远,一名内侍急冲冲的跑到张允文面前:“哎哟,我的张将军,总算找到你了!来来,跟我去显德殿,陛下正到处找你!”
  张允文顿时一愣,不是下了早朝了嘛,还要干什么?
  来到显德殿,李世民正坐在几案后,对着书卷,似乎在沉思什么。
  见张允文到来,李世民招呼道:“允文啊,过来过来!”
  张允文上前一看,却是一张白纸之上,写着他自武德四年投效李世民以来,所参加过的战役,建立的功勋。
  而旁边还有一叠纸,上面尽是各个功臣的功劳。
  张允文顿时知晓,这次恐怕是要论功劳行赏赐了吧。
  “嗯,允文啊,你看看,这是你的功勋,若有异议只管当面问我!”
  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道:“武德四年,参加虎牢关战役,断敌粮草,生擒张青特、窦建德。初步架设出情报网络……”
  一直叙述道如今。只见最后写道:“掌握神雷配方,玄武门中功不可没!现已交给朝廷!”
  张允文顿时哑然失笑,对李世民道:“陛下,若是你想要那手雷,直接和我说上一声便是,何必把它作为功劳加入其中!”
  李世民顿时眉开眼笑:“应当的,应当的!”
  忽然想起将作监之事,张允文便将这事和改进侦察营兵器的想法说了一下。
  李世民听完,沉吟片刻道:“既是如此,那朕便命令允文来执掌将作监,将你的想法实施一遍,让朕看看效果!若是朕满意则给你的侦察营单独划出一个部门来管后勤!”
  面对这种任命张允文心中感激异常,于是道:“要不那手雷我也在将作监做了算了!”
  李世民点点头:“好,反正你已经做了,那就干脆让你去做便是!嘿嘿,到时候朕要这手雷,你可要拿得出来!”
  于是,张允文又暂时管理了将作监。
  第二日早朝,全体文武到齐,诸位百官在场。
  陈叔达站在阶上,按着旨意上的名字诵唱下来。这是按功劳从大到小排列的。
  先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李孝恭等人,分别封了国公,分了封邑。接下来便是李神通、李道玄、李道宗之类的宗亲将领。他们很多已经是王爵,不能再封爵了,只得赏赐大笔金银财帛。再接着便是诸如侯君集、段志玄、张允文之类的武将,封爵却又是各自不同。张允文得封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封地却是在并州太谷县。
  后来张允文回到家中,搬出一卷地图,细细的找了半天,才在太原下面找到太谷县。看看距离,恐怕骑马都要花上数日。要知道太原乃是李渊的老家。当初的太原李氏便是太原的一支大族。此时太原被称为“北都”,其政治地位和洛阳这个东都一样。李世民将张允文的封邑放于此处,却不知有何深意。
  陈叔达念完名册,李世民道:“朕叙述卿等勋赏也许有些地方并未恰当,卿等各自说一说自己的功劳吧。”
  此言一落,殿中文武顿时议论开来,有些人说自己的功劳要高过某某,怎么还排在他后面去了,还有些人说自己一直在秦王府兢兢业业的做事,为什么还比不上那些从东宫和齐王府投效的人。反正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功劳被评定得太少!
  淮安王李神通道:“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李世民听罢,却笑道:“义旗初举,叔父虽然是首先举兵,但那也是为了为自己脱祸啊!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馀烬,叔父望风奔北。房杜二人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当然应居叔父之上!”说着李世民有些严肃的道,“叔父,你乃国之至亲,朕怎么能因为这个让你与功勋之臣同赏呢!”
  李神通顿时面带愧意的退下。
  其余诸将则相互说道:“陛下公正无私,即使是淮安王也没有徇私,我们怎么能不安分呢!”
  于是众将皆心悦诚服。
  一场封爵论功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这样,长安城里出现了多个新的勋贵,他们和原本的那些勋贵一起,共同分享着这个偌大的帝国。
  (第二卷结束了!马上就到贞观年间了,那段时间,正是猪脚一展身手的时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