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董卓罢职
这样的战力,连董卓都不得又一次不对李琛刮目相看了,虽然他内心之中也很瞧不起黄巾军,认为其战力很差,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黄巾军之中还是有不少悍不畏死的贼兵贼将的,要不然的话,这次他也不至于在下曲阳吃了这么大一个败仗。
而李琛仅凭着他手中的四千赵国郡兵和义兵,却硬扛两万黄巾军,并且还能将其击溃,可见李琛不但有勇有谋,而且其麾下的兵将也并非弱旅。
这让董卓对李琛另眼相看的同时,也感到十分懊悔,当初真是太小看李琛了,要是把李琛带去下曲阳的话,这次他极有可能不至于吃这么大一场败仗,以至于让他的前途陷入到一片灰暗之中。
另外他隐隐中似乎感觉到,因为他的轻视,李琛似乎也对他比较抵触,这次是李琛主动提出留守曲周城的,这也说明李琛并不想巴结他,亦或是并不想为他所用,宁可冒险留守曲周城,也不愿意跟着他到他帐前效力,这又让董卓颇感到有些暗自不爽。
因为这个时候,兖州东郡传来了消息,说大将皇甫嵩率军在东郡苍亭黄河边,追上了兖州巨寇太平道渠帅卜己,一战将卜己所部击溃,当场斩杀黄巾贼巨万之多,而卜己也被皇甫嵩生擒活捉。
这个消息对于张梁和黄巾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东郡紧邻冀州的魏郡,距离广宗没多远,可以说只要皇甫嵩受命北上,数日间便能兵抵广宗城下。
所以张梁也没工夫再跟李琛较劲了,潜意识之中,已经感觉到危险似乎正在来临,而他手下也有几个明眼人,这段时间也在留意着董卓的动静,发现此次他们派兵攻打曲周城,董卓陈兵于广平,始终没有派兵增援曲周的李琛。
而董卓率军撤到广平之后,就不再动弹了,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估计着下曲阳一败之后,董卓未来前途堪忧,这会儿正等着朝廷方面对他此败的处分决定。
董卓极有可能会也被朝廷罢官去职,接下来朝廷又会派谁前来接替董卓,主持冀州军务呢?很多人认为,朝廷极有可能会把皇甫嵩派来。
而皇甫嵩乃是将门世家,祖父乃是东汉名将,有着凉州三明之称的皇甫规,父亲皇甫节曾经任雁门郡守,久守边关,同样也是名将,而皇甫嵩以将门出身被举为孝廉,并且又被举为茂才。
皇甫嵩自幼习武读书,成年之后弓马娴熟同时又喜读诗书,先后任郎中、县令北地太守等职,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敢于说真话,太平道起事之后,掀起了黄巾之乱,皇甫嵩直言上谏,请求当今皇帝刘宏,取消党锢,并且得到了刘宏的准许,让天下因党锢被流放亦或是被闲置的名士,得以重新出仕。
而且这次被朝廷授为左中郎将,奉命和朱儁一起出兵颍川讨伐黄巾军,这几个月来,皇甫嵩领兵在朱儁的配合之下,先是联手击败了波才,接着二人分兵,皇甫嵩又接连击败了彭托,近期又奉命北上兖州,讨灭了卜己,可谓是战功赫赫,有勇有谋,乃是眼下朝廷最强悍的大将。
黄巾军现在上上下下无不对皇甫嵩十分忌惮,一旦要是皇甫嵩奉旨接替董卓入冀州讨伐黄巾军,那么广宗必将是首当其冲,会被皇甫嵩第一个拔掉的地方。
而且张角张梁都在广宗,皇甫嵩绝对不会再犯董卓的错误,放着广宗不打,跑去打下曲阳的张宝。
故此张梁在听闻卜己在东郡被皇甫嵩讨灭之后,感到十分紧张,将曲周的李琛放下,开始再次以张角之名,召集周围各郡国的黄巾军朝广宗聚兵。
果不其然就在李琛和黄巾军鏖战于曲周城外的时候,朝廷方面对于董卓的处置决定也终于下来了,朝廷派人宣旨,罢去董卓北中郎将之职,命其回京到廷尉那里待罪,由皇甫嵩率军接替董卓,统领北地官军,进讨冀州的张角三兄弟。
但是着令董卓在皇甫嵩抵达广平之前,暂留在广平统兵,等皇甫嵩提兵抵达广平之后,董卓再卸任前往京师领罪。
相对来说,董卓虽然同样也是丢官罢职,回京领罪,但是比起卢植的待遇却要好一点,卢植是朝廷阉党直接派人来军前宣旨,宣旨之后直接把卢植打入槛车,槛送回京,连跟董卓交接一下的时间都不给卢植留。
而对待董卓,则是准他等皇甫嵩来了之后,交接完毕自行返京领罪,相比之下董卓的待遇要比卢植好一些。
董卓接旨之后,虽然心中失落,而且有些忐忑,但是感觉还是要比直接把他槛送回京要强一些。
这就是对待文官和武将的不同之处,卢植虽然也是中郎将,但是卢植却是文臣出身,虽然身份地位在士人集团之中十分尊崇,但是卢植却没有自己的队伍,所以朝廷对待卢植很不客气,直接将卢植打入槛车,将其槛送回京。
但是对待董卓这个武将,朝廷就显得柔和一些,毕竟董卓乃是武力很强的一个武夫,关键是长期驻守西凉,麾下豢养了一大批忠于他的西凉兵将,军中还有一批效忠于他的军队,朝廷虽然罢了他的官,但是却不敢在军前对董卓太过分了,生怕激怒了董卓麾下的那些西凉兵将,逼得他们直接就地谋叛。
所以朝廷这才给董卓留了一些面子,让董卓自行返京领罪,待遇上要高于卢植不少。
董卓接了圣旨之后,立即便派出亲信先行赶往京师之中,替他在京师上下打点,因为他很清楚,和卢植比起来,卢植乃是蒙冤下狱的,而他则是实实在在的犯了大错,如果不提前派人入京打点的话,前途对他来说可能会很不利。
等李琛击退了进犯曲周的黄巾军之后,他才得到了这个消息,李琛暗叹了一声,虽然此时因为他的出现,多多少少的改变了一些历史的发展,可是他却并未对历史的进程造成过大的影响。
而李琛仅凭着他手中的四千赵国郡兵和义兵,却硬扛两万黄巾军,并且还能将其击溃,可见李琛不但有勇有谋,而且其麾下的兵将也并非弱旅。
这让董卓对李琛另眼相看的同时,也感到十分懊悔,当初真是太小看李琛了,要是把李琛带去下曲阳的话,这次他极有可能不至于吃这么大一场败仗,以至于让他的前途陷入到一片灰暗之中。
另外他隐隐中似乎感觉到,因为他的轻视,李琛似乎也对他比较抵触,这次是李琛主动提出留守曲周城的,这也说明李琛并不想巴结他,亦或是并不想为他所用,宁可冒险留守曲周城,也不愿意跟着他到他帐前效力,这又让董卓颇感到有些暗自不爽。
因为这个时候,兖州东郡传来了消息,说大将皇甫嵩率军在东郡苍亭黄河边,追上了兖州巨寇太平道渠帅卜己,一战将卜己所部击溃,当场斩杀黄巾贼巨万之多,而卜己也被皇甫嵩生擒活捉。
这个消息对于张梁和黄巾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东郡紧邻冀州的魏郡,距离广宗没多远,可以说只要皇甫嵩受命北上,数日间便能兵抵广宗城下。
所以张梁也没工夫再跟李琛较劲了,潜意识之中,已经感觉到危险似乎正在来临,而他手下也有几个明眼人,这段时间也在留意着董卓的动静,发现此次他们派兵攻打曲周城,董卓陈兵于广平,始终没有派兵增援曲周的李琛。
而董卓率军撤到广平之后,就不再动弹了,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估计着下曲阳一败之后,董卓未来前途堪忧,这会儿正等着朝廷方面对他此败的处分决定。
董卓极有可能会也被朝廷罢官去职,接下来朝廷又会派谁前来接替董卓,主持冀州军务呢?很多人认为,朝廷极有可能会把皇甫嵩派来。
而皇甫嵩乃是将门世家,祖父乃是东汉名将,有着凉州三明之称的皇甫规,父亲皇甫节曾经任雁门郡守,久守边关,同样也是名将,而皇甫嵩以将门出身被举为孝廉,并且又被举为茂才。
皇甫嵩自幼习武读书,成年之后弓马娴熟同时又喜读诗书,先后任郎中、县令北地太守等职,为人仁爱谨慎,尽忠职守,有谋略!敢于说真话,太平道起事之后,掀起了黄巾之乱,皇甫嵩直言上谏,请求当今皇帝刘宏,取消党锢,并且得到了刘宏的准许,让天下因党锢被流放亦或是被闲置的名士,得以重新出仕。
而且这次被朝廷授为左中郎将,奉命和朱儁一起出兵颍川讨伐黄巾军,这几个月来,皇甫嵩领兵在朱儁的配合之下,先是联手击败了波才,接着二人分兵,皇甫嵩又接连击败了彭托,近期又奉命北上兖州,讨灭了卜己,可谓是战功赫赫,有勇有谋,乃是眼下朝廷最强悍的大将。
黄巾军现在上上下下无不对皇甫嵩十分忌惮,一旦要是皇甫嵩奉旨接替董卓入冀州讨伐黄巾军,那么广宗必将是首当其冲,会被皇甫嵩第一个拔掉的地方。
而且张角张梁都在广宗,皇甫嵩绝对不会再犯董卓的错误,放着广宗不打,跑去打下曲阳的张宝。
故此张梁在听闻卜己在东郡被皇甫嵩讨灭之后,感到十分紧张,将曲周的李琛放下,开始再次以张角之名,召集周围各郡国的黄巾军朝广宗聚兵。
果不其然就在李琛和黄巾军鏖战于曲周城外的时候,朝廷方面对于董卓的处置决定也终于下来了,朝廷派人宣旨,罢去董卓北中郎将之职,命其回京到廷尉那里待罪,由皇甫嵩率军接替董卓,统领北地官军,进讨冀州的张角三兄弟。
但是着令董卓在皇甫嵩抵达广平之前,暂留在广平统兵,等皇甫嵩提兵抵达广平之后,董卓再卸任前往京师领罪。
相对来说,董卓虽然同样也是丢官罢职,回京领罪,但是比起卢植的待遇却要好一点,卢植是朝廷阉党直接派人来军前宣旨,宣旨之后直接把卢植打入槛车,槛送回京,连跟董卓交接一下的时间都不给卢植留。
而对待董卓,则是准他等皇甫嵩来了之后,交接完毕自行返京领罪,相比之下董卓的待遇要比卢植好一些。
董卓接旨之后,虽然心中失落,而且有些忐忑,但是感觉还是要比直接把他槛送回京要强一些。
这就是对待文官和武将的不同之处,卢植虽然也是中郎将,但是卢植却是文臣出身,虽然身份地位在士人集团之中十分尊崇,但是卢植却没有自己的队伍,所以朝廷对待卢植很不客气,直接将卢植打入槛车,将其槛送回京。
但是对待董卓这个武将,朝廷就显得柔和一些,毕竟董卓乃是武力很强的一个武夫,关键是长期驻守西凉,麾下豢养了一大批忠于他的西凉兵将,军中还有一批效忠于他的军队,朝廷虽然罢了他的官,但是却不敢在军前对董卓太过分了,生怕激怒了董卓麾下的那些西凉兵将,逼得他们直接就地谋叛。
所以朝廷这才给董卓留了一些面子,让董卓自行返京领罪,待遇上要高于卢植不少。
董卓接了圣旨之后,立即便派出亲信先行赶往京师之中,替他在京师上下打点,因为他很清楚,和卢植比起来,卢植乃是蒙冤下狱的,而他则是实实在在的犯了大错,如果不提前派人入京打点的话,前途对他来说可能会很不利。
等李琛击退了进犯曲周的黄巾军之后,他才得到了这个消息,李琛暗叹了一声,虽然此时因为他的出现,多多少少的改变了一些历史的发展,可是他却并未对历史的进程造成过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