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董卓的离间计
原本民间那些抨击李琛的声音顿时就小了下来,转为了一片对李琛称颂之声,接下来李琛推行的各种惠民政策,也顿时顺畅了许多,屯田的事务也开始迅速的推行了下去,让原本民心骚动的颍川,变得迅速的稳定了下来。
这一步对于李琛来说,可以说才是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彻底获得了颍川境内士人们的认可,令原本李琛手中捉襟见肘的人才顿时充盈了起来。
虽然这些士人绝大部分都史上未曾留名,但是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是无能之辈,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能青史留名更多的是靠的机会,而很多有能力的人,之所以未能史上留名,关键是没有遇上合适的机会,能力被埋没了。
如果给这些人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可以展现他们才华的位置,相信很多人也一样能够青史留名。
李琛在拿下颍川郡之后,最重视的就是屯田事务,以前他不敢轻易自行设立官职,只能让各县的守令来负责屯田事务,但是县里面的事务繁多,往往有时候顾及不了太多。
但是现在既然大家伙已经都不再听朝廷的吩咐了,群雄争霸的格局已定,李琛也就等于是被彻底解开了束缚,于是李琛便授枣祗为屯田司马,将其调往颍川专司负责屯田事务。
而各县另设一个屯田使,啥都不干,就管屯田的事情,使得屯田之事推行的更加顺畅,消息传开之后,连汝南郡之中许多黎民百姓,为了活命,也开始纷纷跑到了颍川郡当屯民。
再说董卓那边,虽然在河内郡大败了王匡所部,又在荥阳大败了曹操,但是却在大谷关和广成关接连被李琛大败了两场,不但他麾下的西凉兵没打赢,连吕布也被李琛打了个满地找牙,差点就折在了李琛手中。
而大谷关和广成关这两战,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被斩,部将王方被活捉,吕布手下的大将成廉也被李琛生擒,把董卓搞得是非常紧张。
董卓怕李琛再次攻打广成关和大谷关,于是再次向广成关和大谷关以及伊阙关增派了援兵,加强了洛阳南部三座关城的防御力量。
吕布在广成关吃了败仗之后,麾下的并州军损失惨重,于是只能灰溜溜的退回到洛阳补充兵力进行休整。
于是董卓便将徐荣再次调回到大谷关坐镇,以胡轸佐徐荣镇守大谷关,将牛辅派往轘辕关接替李傕坐镇轘辕关,命牛辅想方设法突出轘辕关,最好给李琛以重创。
董卓还听闻李琛表陈硕为颍川太守,通过陈硕掌控了颍川,并且架空了孔伷,把豫州军也掌握在了手中,不由得对李琛更加忌惮,为了打击李琛的威信,还派细作到颍川散布消息,假借皇帝刘协之名,斥李琛僭越,不承认陈硕为颍川太守,试图利用民间的舆论打击李琛,让李琛在颍川坐不牢。
另外董卓还听闻了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但是却遭到了李琛的阻挠,李琛名义上支持孔伷,但是实际上却试图控制整个豫州。
但是这次孙坚在广成关被吕布大败,眼看着就要被吕布率军将其全歼,李琛却突然间出现在广成关,击败了吕布,救下了孙坚,据说两人尽释前嫌,准备接下来联手进攻他董卓。
这样一来,董卓就更加对李琛忌惮了几分,这十几路关东诸雄之中,他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下来,早已把袁绍那帮人给看穿了,袁绍那帮家伙,打着讨伐他董卓的旗号起兵,名义上是讨伐他董卓,但是实际上却勾心斗角,都在保存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意也不敢来打他董卓。
所以董卓现在已经看透了袁绍这帮人,也看出来真正想要弄死他董卓的,只有李琛和孙坚,外加上一个吃了败仗的曹操曹孟德。
其余诸公,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董卓现在打心眼里已经看不起袁绍这帮家伙了,他现在唯二忌惮的就是李琛和孙坚二人。
董卓曾经和李琛、孙坚都共过事,当然清楚这二人的能力如何,这二人都是这个世上目前罕有的悍将,自身实力都很是不俗,特别是李琛,不但擅长用兵,而且麾下还拥有一支实力不俗的精锐。
孙坚虽然在广成关猝不及防之下吃了一场败仗,但是据董卓对孙坚的了解,此人性情坚忍不拔,并没打算认输,在撤兵回到鲁阳之后,在鲁阳招兵买马,操练人马,磨刀霍霍准备再战。
这两个人一旦联手的话,那么对他董卓来说,威胁实在是太大,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已经让他头疼了,现在两个强敌再联手的话,那就更加不好对付了。
就在董卓为了如何对付孙坚和李琛的时候,他手下的谋士李儒又给董卓献上了一计,董卓听罢之后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以刘协之名,拟了一份诏书,派人拿着这份诏书,前往了鲁阳面见孙坚。
这份诏书的内容是,罢去孔伷的豫州刺史之职,以朝廷的名义授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即日即可赴任。
李儒此计真可谓是一条毒计,之前袁术为了私利,将豫州刺史之职私相授受给了孙坚,结果遭到了李琛以及袁绍等人的抵制,不承认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
这件事令联军之中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导致了袁术和孙坚都对李琛不满,但是接下来谁都没想到的是,李琛不计前嫌,提兵赶往广成关,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孙坚,弥合了双方的裂痕。
现在李儒就想出来了这一条毒计,干脆让董卓代当今朝廷,确认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这件事,直接以朝廷名义下旨给孙坚,授他为豫州刺史,这么一来,也就坐实了孙坚为新任豫州刺史之职。
这样的话,李琛也就难受了,他反对袁术将豫州刺史私相授受,但是现在董卓代表朝廷授给孙坚豫州刺史之职,看看李琛还怎么反驳。
这一步对于李琛来说,可以说才是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彻底获得了颍川境内士人们的认可,令原本李琛手中捉襟见肘的人才顿时充盈了起来。
虽然这些士人绝大部分都史上未曾留名,但是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是无能之辈,实际上对于很多人来说,能青史留名更多的是靠的机会,而很多有能力的人,之所以未能史上留名,关键是没有遇上合适的机会,能力被埋没了。
如果给这些人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可以展现他们才华的位置,相信很多人也一样能够青史留名。
李琛在拿下颍川郡之后,最重视的就是屯田事务,以前他不敢轻易自行设立官职,只能让各县的守令来负责屯田事务,但是县里面的事务繁多,往往有时候顾及不了太多。
但是现在既然大家伙已经都不再听朝廷的吩咐了,群雄争霸的格局已定,李琛也就等于是被彻底解开了束缚,于是李琛便授枣祗为屯田司马,将其调往颍川专司负责屯田事务。
而各县另设一个屯田使,啥都不干,就管屯田的事情,使得屯田之事推行的更加顺畅,消息传开之后,连汝南郡之中许多黎民百姓,为了活命,也开始纷纷跑到了颍川郡当屯民。
再说董卓那边,虽然在河内郡大败了王匡所部,又在荥阳大败了曹操,但是却在大谷关和广成关接连被李琛大败了两场,不但他麾下的西凉兵没打赢,连吕布也被李琛打了个满地找牙,差点就折在了李琛手中。
而大谷关和广成关这两战,董卓手下的大将华雄被斩,部将王方被活捉,吕布手下的大将成廉也被李琛生擒,把董卓搞得是非常紧张。
董卓怕李琛再次攻打广成关和大谷关,于是再次向广成关和大谷关以及伊阙关增派了援兵,加强了洛阳南部三座关城的防御力量。
吕布在广成关吃了败仗之后,麾下的并州军损失惨重,于是只能灰溜溜的退回到洛阳补充兵力进行休整。
于是董卓便将徐荣再次调回到大谷关坐镇,以胡轸佐徐荣镇守大谷关,将牛辅派往轘辕关接替李傕坐镇轘辕关,命牛辅想方设法突出轘辕关,最好给李琛以重创。
董卓还听闻李琛表陈硕为颍川太守,通过陈硕掌控了颍川,并且架空了孔伷,把豫州军也掌握在了手中,不由得对李琛更加忌惮,为了打击李琛的威信,还派细作到颍川散布消息,假借皇帝刘协之名,斥李琛僭越,不承认陈硕为颍川太守,试图利用民间的舆论打击李琛,让李琛在颍川坐不牢。
另外董卓还听闻了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但是却遭到了李琛的阻挠,李琛名义上支持孔伷,但是实际上却试图控制整个豫州。
但是这次孙坚在广成关被吕布大败,眼看着就要被吕布率军将其全歼,李琛却突然间出现在广成关,击败了吕布,救下了孙坚,据说两人尽释前嫌,准备接下来联手进攻他董卓。
这样一来,董卓就更加对李琛忌惮了几分,这十几路关东诸雄之中,他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下来,早已把袁绍那帮人给看穿了,袁绍那帮家伙,打着讨伐他董卓的旗号起兵,名义上是讨伐他董卓,但是实际上却勾心斗角,都在保存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意也不敢来打他董卓。
所以董卓现在已经看透了袁绍这帮人,也看出来真正想要弄死他董卓的,只有李琛和孙坚,外加上一个吃了败仗的曹操曹孟德。
其余诸公,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董卓现在打心眼里已经看不起袁绍这帮家伙了,他现在唯二忌惮的就是李琛和孙坚二人。
董卓曾经和李琛、孙坚都共过事,当然清楚这二人的能力如何,这二人都是这个世上目前罕有的悍将,自身实力都很是不俗,特别是李琛,不但擅长用兵,而且麾下还拥有一支实力不俗的精锐。
孙坚虽然在广成关猝不及防之下吃了一场败仗,但是据董卓对孙坚的了解,此人性情坚忍不拔,并没打算认输,在撤兵回到鲁阳之后,在鲁阳招兵买马,操练人马,磨刀霍霍准备再战。
这两个人一旦联手的话,那么对他董卓来说,威胁实在是太大,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已经让他头疼了,现在两个强敌再联手的话,那就更加不好对付了。
就在董卓为了如何对付孙坚和李琛的时候,他手下的谋士李儒又给董卓献上了一计,董卓听罢之后顿时大喜过望,当即以刘协之名,拟了一份诏书,派人拿着这份诏书,前往了鲁阳面见孙坚。
这份诏书的内容是,罢去孔伷的豫州刺史之职,以朝廷的名义授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即日即可赴任。
李儒此计真可谓是一条毒计,之前袁术为了私利,将豫州刺史之职私相授受给了孙坚,结果遭到了李琛以及袁绍等人的抵制,不承认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
这件事令联军之中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导致了袁术和孙坚都对李琛不满,但是接下来谁都没想到的是,李琛不计前嫌,提兵赶往广成关,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孙坚,弥合了双方的裂痕。
现在李儒就想出来了这一条毒计,干脆让董卓代当今朝廷,确认袁术表孙坚领豫州刺史之职这件事,直接以朝廷名义下旨给孙坚,授他为豫州刺史,这么一来,也就坐实了孙坚为新任豫州刺史之职。
这样的话,李琛也就难受了,他反对袁术将豫州刺史私相授受,但是现在董卓代表朝廷授给孙坚豫州刺史之职,看看李琛还怎么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