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刘虞之死
后来有人查知,诸葛玄曾经在一年前的时候,在荆州刘表处为官,但是去年因故辞官返乡去了,现如今不知所踪。
李琛把采办处搜集来的各种信息拼凑到一起,忽然间拍了一下脑袋,想通了一件事,他现在派人在襄阳和南阳到处查访诸葛亮,简直就是个笑话。
因为这会儿诸葛亮可能根本还没有来到南阳呢!从脑海里的记忆碎片和现在搜集到的信息之中,他做出了一个判断,这个时候诸葛亮应该还没有到南阳。
因为诸葛亮的家乡应该是在徐州的琅琊郡,诸葛亮南下,应该是在父亲诸葛珪死后,被诸葛玄带到的南方,后来诸葛玄死后,才到的南阳治学隐居,坐观天下大势的。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根本还没有到南阳,具体在什么地方,根本无人知道,弄不好还在跟着诸葛玄,在南下的路上颠沛流离也说不定呢!
而他现在兴师动众的调动这么多资源,在南阳挖地三尺一般的找诸葛亮,根本就是在瞎费力气,累死任博和他手下的密谍们,也不可能找到诸葛亮。
于是李琛想明白之后,立即给任博下令,停止寻找诸葛亮的下落,只需要留意一下诸葛玄的下落就行了,不必再为这件事费心了。
这件事把任博也闹得有点稀里糊涂,也不知道李琛为何之前会派给他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任务,让他在南阳和襄阳一带查访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十几岁的少年郎,现在突然间又下令停止查访此人。
不过任博也没敢问为什么,因为李琛有时候做事,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往往却又有深意,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李琛的目的。
所以任博认为,李琛一定也不是心血来潮,肯定还是有目的的,于是便下令停止查访诸葛亮的同时,把诸葛亮的名字给记了下来。
李琛这边在初平四年收获颇丰,袁绍那边在初平四年的时候,也有所斩获,因为张燕的黑山军一直以来跟公孙瓒勾结,相助与公孙瓒和袁绍为敌,所以双方结了仇,初平四年开始,张燕便派部下们,率领黑山军部众,在冀州到处惹是生非,处处给袁绍添麻烦。
袁绍于是在一方面继续和公孙瓒对峙,一边集中兵力,开始对黑山军用兵,这一年下来,袁绍接连大败黑山军,斩杀了多名张燕的手下,而且还斩杀了数万黑山军部众,俘获了数万黑山军部众。
这一年下来,袁绍给黑山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把黑山军的气焰给暂时打压了下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另外袁绍也逐步的稳定住了冀州的局面,加强了对冀州的统治,而且袁绍也并非是什么庸才,对于治理地方,实施的也是宽仁政策,深获冀州人的拥戴,也彻底稳定了袁绍对冀州的统治,实力方面在初平四年期间得到了飞速增长。
而袁绍手下现如今也拥有了不少大将,比如之前的麹义,现如今颜良也在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袁绍手下的著名猛将之一,这也可称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了吧!
除此之外,袁绍手下还发掘了高览、蒋义渠、牵招、韩猛等将领,也都颇有一些实力。
可以说袁绍目前手下大将如云,谋士也成群,实力在这一年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另外年底之前,幽州传来了一个消息,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了。
刘虞和公孙瓒不和这件事,其实早有传闻,刘虞乃是汉末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具有很高的政治远见,而且在天下士人之中声望也极高。
他本身就是汉室宗亲,加之又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政治眼光,外加还有相当广的人脉,所以当初才会被袁绍、韩馥试图拥立他取代刘协称帝。
而刘虞无疑乃是一个大汉的忠臣,断然拒绝了袁绍的拥立,甚至威胁如果袁绍他们逼他称帝的话,他刘虞宁可自杀也绝不称帝。
可见刘虞对汉室的忠诚日月可鉴,如果当初他只要嘴松一下,现如今刘虞就已经另起炉灶,在北方称帝了,当时关东诸雄大部分都会支持刘虞的。
可是刘虞放着称帝的机会不要,坚决不肯接受,这也表明了刘虞确确实实对大汉是忠心耿耿。
刘虞被授为幽州牧之后,在幽州针对北方胡人的问题方面,认为单单靠着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以招抚为主,对这些乌桓人进行安抚,方能令幽州边境安定下来。
而且刘虞的这种做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幽州人还是北方的乌桓人,都很敬重刘虞。
而且刘虞在幽州广施仁政,施政宽仁,深得幽州地方人士的敬重和拥戴,这一点刘虞绝对堪称是一个治世能臣。
但是恰恰作为刘虞下级的公孙瓒,却在各方面都跟刘虞对着干,大概是因为公孙瓒的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公孙瓒少年时期,见多了北方胡人在他家乡烧杀抢掠的情景,公孙瓒对待北方的胡人,始终坚持以武力解决,力主能将胡人杀光就尽可能将其杀光。
而刘虞入主幽州之后,力主以安抚为主,这样一来就跟公孙瓒相互之间在政见方面产生了冲突。
另外还有其它原因,公孙瓒始终对刘虞很是不敬,双方时间长了之后,矛盾就越积越多,终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方面很显然是公孙瓒的错,作为刘虞的下级,公孙瓒始终不给刘虞这个上司面子,始终在跟刘虞对着干,最终逼得刘虞恨不得杀掉公孙瓒。
可惜的是刘虞虽然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可是却心太软,始终没有对公孙瓒下手。
去年界桥之战和龙凑之战公孙瓒大败的时候,正是公孙瓒最为虚弱的时候,但是刘虞却因为一时心软,妇人之仁之下未能抓住机会干掉公孙瓒,而公孙瓒却变本加厉,今年刘虞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终于跟公孙瓒撕破脸,发兵攻打公孙瓒。
李琛把采办处搜集来的各种信息拼凑到一起,忽然间拍了一下脑袋,想通了一件事,他现在派人在襄阳和南阳到处查访诸葛亮,简直就是个笑话。
因为这会儿诸葛亮可能根本还没有来到南阳呢!从脑海里的记忆碎片和现在搜集到的信息之中,他做出了一个判断,这个时候诸葛亮应该还没有到南阳。
因为诸葛亮的家乡应该是在徐州的琅琊郡,诸葛亮南下,应该是在父亲诸葛珪死后,被诸葛玄带到的南方,后来诸葛玄死后,才到的南阳治学隐居,坐观天下大势的。
而这个时候,诸葛亮根本还没有到南阳,具体在什么地方,根本无人知道,弄不好还在跟着诸葛玄,在南下的路上颠沛流离也说不定呢!
而他现在兴师动众的调动这么多资源,在南阳挖地三尺一般的找诸葛亮,根本就是在瞎费力气,累死任博和他手下的密谍们,也不可能找到诸葛亮。
于是李琛想明白之后,立即给任博下令,停止寻找诸葛亮的下落,只需要留意一下诸葛玄的下落就行了,不必再为这件事费心了。
这件事把任博也闹得有点稀里糊涂,也不知道李琛为何之前会派给他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任务,让他在南阳和襄阳一带查访一个名叫诸葛亮的十几岁的少年郎,现在突然间又下令停止查访此人。
不过任博也没敢问为什么,因为李琛有时候做事,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往往却又有深意,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李琛的目的。
所以任博认为,李琛一定也不是心血来潮,肯定还是有目的的,于是便下令停止查访诸葛亮的同时,把诸葛亮的名字给记了下来。
李琛这边在初平四年收获颇丰,袁绍那边在初平四年的时候,也有所斩获,因为张燕的黑山军一直以来跟公孙瓒勾结,相助与公孙瓒和袁绍为敌,所以双方结了仇,初平四年开始,张燕便派部下们,率领黑山军部众,在冀州到处惹是生非,处处给袁绍添麻烦。
袁绍于是在一方面继续和公孙瓒对峙,一边集中兵力,开始对黑山军用兵,这一年下来,袁绍接连大败黑山军,斩杀了多名张燕的手下,而且还斩杀了数万黑山军部众,俘获了数万黑山军部众。
这一年下来,袁绍给黑山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把黑山军的气焰给暂时打压了下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另外袁绍也逐步的稳定住了冀州的局面,加强了对冀州的统治,而且袁绍也并非是什么庸才,对于治理地方,实施的也是宽仁政策,深获冀州人的拥戴,也彻底稳定了袁绍对冀州的统治,实力方面在初平四年期间得到了飞速增长。
而袁绍手下现如今也拥有了不少大将,比如之前的麹义,现如今颜良也在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袁绍手下的著名猛将之一,这也可称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了吧!
除此之外,袁绍手下还发掘了高览、蒋义渠、牵招、韩猛等将领,也都颇有一些实力。
可以说袁绍目前手下大将如云,谋士也成群,实力在这一年间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另外年底之前,幽州传来了一个消息,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幽州牧刘虞被公孙瓒杀了。
刘虞和公孙瓒不和这件事,其实早有传闻,刘虞乃是汉末最好的政治家之一,具有很高的政治远见,而且在天下士人之中声望也极高。
他本身就是汉室宗亲,加之又拥有极高的声望和政治眼光,外加还有相当广的人脉,所以当初才会被袁绍、韩馥试图拥立他取代刘协称帝。
而刘虞无疑乃是一个大汉的忠臣,断然拒绝了袁绍的拥立,甚至威胁如果袁绍他们逼他称帝的话,他刘虞宁可自杀也绝不称帝。
可见刘虞对汉室的忠诚日月可鉴,如果当初他只要嘴松一下,现如今刘虞就已经另起炉灶,在北方称帝了,当时关东诸雄大部分都会支持刘虞的。
可是刘虞放着称帝的机会不要,坚决不肯接受,这也表明了刘虞确确实实对大汉是忠心耿耿。
刘虞被授为幽州牧之后,在幽州针对北方胡人的问题方面,认为单单靠着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以招抚为主,对这些乌桓人进行安抚,方能令幽州边境安定下来。
而且刘虞的这种做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幽州人还是北方的乌桓人,都很敬重刘虞。
而且刘虞在幽州广施仁政,施政宽仁,深得幽州地方人士的敬重和拥戴,这一点刘虞绝对堪称是一个治世能臣。
但是恰恰作为刘虞下级的公孙瓒,却在各方面都跟刘虞对着干,大概是因为公孙瓒的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公孙瓒少年时期,见多了北方胡人在他家乡烧杀抢掠的情景,公孙瓒对待北方的胡人,始终坚持以武力解决,力主能将胡人杀光就尽可能将其杀光。
而刘虞入主幽州之后,力主以安抚为主,这样一来就跟公孙瓒相互之间在政见方面产生了冲突。
另外还有其它原因,公孙瓒始终对刘虞很是不敬,双方时间长了之后,矛盾就越积越多,终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方面很显然是公孙瓒的错,作为刘虞的下级,公孙瓒始终不给刘虞这个上司面子,始终在跟刘虞对着干,最终逼得刘虞恨不得杀掉公孙瓒。
可惜的是刘虞虽然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可是却心太软,始终没有对公孙瓒下手。
去年界桥之战和龙凑之战公孙瓒大败的时候,正是公孙瓒最为虚弱的时候,但是刘虞却因为一时心软,妇人之仁之下未能抓住机会干掉公孙瓒,而公孙瓒却变本加厉,今年刘虞实在是忍不下去了,终于跟公孙瓒撕破脸,发兵攻打公孙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