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襄阳论战
“长史就如此小看了我荆州水军,这也太长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了吧?”
提起水军,蔡瑁也不得不承认,扬州的水军确实是强大,就凭当初迁徙洛阳移民的先锋与逐远两艘超过五千石的战舰,就不是荆州能够力敌的。
荆州现有的最大的楼船,也没有超过两千石,在这两艘战舰面前,犹如幼童与巨汉般天差地别。
可即便如些,他扬州也不过两艘世巨舰而以,就算用人去堆,总能把它给堆没了吧!
荆州可不像刘枫的扬州,人口是其数倍有余。
比不了装备,那就来看看谁的人多,看谁耗得过谁!
“事实如此,他人的志气又何需我来涨,自己的威风以哪是我这一介文人能够灭得了的!”
面对有些恼羞成怒的蔡瑁,蒯越淡淡的回了一句。
“你!......”
“好啦,都别吵啦!”
眼见着这里事情没有解决,自家就要先闹起来,刘表适时的开口道。
蒯越与蔡瑁,一个是长史,一个是军师,两人都是他所倚重之人,现在两人之间分歧严重,让他有些不知如何取舍。
理智上,蒯越说得没有错,跟扬州相比,自己的实力确实要差了些,跟扬州军对战,自己这边也确实讨不了好。
可情感上,蔡瑁是自己的妻兄,而且他说得也有道理,无论如何,荆南也是属于荆州的一部分,若是就这么毫无作为的让扬州占了去,世人又该怎样去看他,连自己名下的领地都不能保全,他的名声岂不是要被丢尽?
另外一点就是,拼损耗。
因为当初来荆州上任时,他完全是单枪匹马而来,凭着自己的名声,利用本地的大宗族帮忙,才在荆州站稳脚跟的。
而荆州各地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各地守将的部曲,他们所听命的,也只是各自的主官,与州牧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即便这些部队被消耗了,影响的也只是带兵将军的实力,等到他们的实力被削弱,正好可以用加强州府征募军队的实力,从而将他们取代。
再者,若真的能够将扬州的军力给消耗完,对于荆州来说,将会是得大于失的大胜利。
众所皆知,扬州人口数量过少,兵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看精兵。用荆州的部曲兵去消耗扬州的精兵,荆州的兵员补充非常的容易,可扬州要想把兵员补齐,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扬州的实力自然就得下降,那么,他们自然也没有实力来跟自己争夺荆南了,相反的,此消彼涨之下,说不得扬州也可以成为自己将来的扩张之处!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又哪有放过的道理?
“始宗,你以为如何?”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不过刘表脸上却不动声色,而是向别驾刘先询问道。
刘先原为武陵太守,刘表当初单骑入荆州时,率先响应刘表,承认他的荆州牧地位。刘表也是投桃报李,将他调来襄阳,做了荆州别驾,引为心腹。
“主公,张羡之事或许确有其事,可他毕竟是我荆州民属官,若是任由扬州刘枫将其攻灭,世人又将如何看待我等,荆州士民又是否还会心向我等,此不可谓不察也!”
作为荆南的本土官员,对于荆州的现状自然不会不清楚,扬州军在攻打荆南,损害的是各地方世家宗族的利益。
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可能不起来反抗,现在所缺的,只不过是一个官府所授放的大义罢了。
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以不需要从州府拿东西出去,有何不可呢?
若是赢了,自是皆大欢喜;即便是输了,于州府也没有什么损失,荆南现在本就不在州府的控制范围之内,这种无本之利,为什么不答应呢?
至于蔡瑁,他想出战的话,就让他带他的部曲私兵去好了,反正他们蔡家也不缺这点兵马。
“既然大家已经有了定论,荆南也是我荆州所属,而攻打豫章的,也只是蛮人的行为,至于张羡挑唆所致,亦不过是扬州一面之词。
若只凭他一面之词,就要对我属下刀兵相向,我等自不可视而不见。
我刘表既负朝廷所托,牧守荆州,自要保一方平安,对于他人妄想谋我彊域,我等定要奋起反击!”
见刘先也赞成抗击扬州对荆南的入侵,自己麾下赞成与扬州开战的主要臣僚三占其二,更加坚定了刘表的决心。
“传令江夏黄祖,集江夏全部三万水军,将扬州军拦于境外,不得让其踏入荆州半步!
令蔡瑁率军两万为后援,驰援黄祖对荆州军作战;
令奋勇样尉刘磐,率军两万支援张羡,助其据守长沙城!”
刘表的这番调兵遣将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在其现有的属下将领中,因为袁术退守去了寿春,文聘率军一万驻守在新野,扼住了北面通向襄阳的通道。
大将王威正驻军在枣阳,防范桐柏山中的黄巾余孽进犯。
在江夏,黄家的势力根深蒂固,自击杀孙坚后,黄祖便回归了江夏。而江夏直面的,就是扬州的柴桑,黄祖自然就成了抵抗扬州军的不二之选。
而蔡瑁作为军师,况且荆南关系到蔡家的切身利益,他的出战也是必须的。
有了蔡、黄两支军队五万余人,挡住刘枫的两万水军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了。
既然开了战,自己怎么说都不能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吧,那岂不是白忙活啦?
长沙城本身有兵一万,再让自己的侄子前去帮忙助守,自是万无一失,那么,等到战争结束,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侄子就地驻扎在长沙,在荆南扎上自己的一颗楔子,也算是把自己的势力打进荆南了。
只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引发荆扬两州大战的根源,竟然会是他亲自任命的长沙太守张羡,为了报复自己对其家族的打压而进行的铤而走险!
若是让他知道了这里面的根由,就不知道他又会作何感想了。
提起水军,蔡瑁也不得不承认,扬州的水军确实是强大,就凭当初迁徙洛阳移民的先锋与逐远两艘超过五千石的战舰,就不是荆州能够力敌的。
荆州现有的最大的楼船,也没有超过两千石,在这两艘战舰面前,犹如幼童与巨汉般天差地别。
可即便如些,他扬州也不过两艘世巨舰而以,就算用人去堆,总能把它给堆没了吧!
荆州可不像刘枫的扬州,人口是其数倍有余。
比不了装备,那就来看看谁的人多,看谁耗得过谁!
“事实如此,他人的志气又何需我来涨,自己的威风以哪是我这一介文人能够灭得了的!”
面对有些恼羞成怒的蔡瑁,蒯越淡淡的回了一句。
“你!......”
“好啦,都别吵啦!”
眼见着这里事情没有解决,自家就要先闹起来,刘表适时的开口道。
蒯越与蔡瑁,一个是长史,一个是军师,两人都是他所倚重之人,现在两人之间分歧严重,让他有些不知如何取舍。
理智上,蒯越说得没有错,跟扬州相比,自己的实力确实要差了些,跟扬州军对战,自己这边也确实讨不了好。
可情感上,蔡瑁是自己的妻兄,而且他说得也有道理,无论如何,荆南也是属于荆州的一部分,若是就这么毫无作为的让扬州占了去,世人又该怎样去看他,连自己名下的领地都不能保全,他的名声岂不是要被丢尽?
另外一点就是,拼损耗。
因为当初来荆州上任时,他完全是单枪匹马而来,凭着自己的名声,利用本地的大宗族帮忙,才在荆州站稳脚跟的。
而荆州各地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各地守将的部曲,他们所听命的,也只是各自的主官,与州牧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即便这些部队被消耗了,影响的也只是带兵将军的实力,等到他们的实力被削弱,正好可以用加强州府征募军队的实力,从而将他们取代。
再者,若真的能够将扬州的军力给消耗完,对于荆州来说,将会是得大于失的大胜利。
众所皆知,扬州人口数量过少,兵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看精兵。用荆州的部曲兵去消耗扬州的精兵,荆州的兵员补充非常的容易,可扬州要想把兵员补齐,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扬州的实力自然就得下降,那么,他们自然也没有实力来跟自己争夺荆南了,相反的,此消彼涨之下,说不得扬州也可以成为自己将来的扩张之处!
如此两全其美之事,又哪有放过的道理?
“始宗,你以为如何?”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不过刘表脸上却不动声色,而是向别驾刘先询问道。
刘先原为武陵太守,刘表当初单骑入荆州时,率先响应刘表,承认他的荆州牧地位。刘表也是投桃报李,将他调来襄阳,做了荆州别驾,引为心腹。
“主公,张羡之事或许确有其事,可他毕竟是我荆州民属官,若是任由扬州刘枫将其攻灭,世人又将如何看待我等,荆州士民又是否还会心向我等,此不可谓不察也!”
作为荆南的本土官员,对于荆州的现状自然不会不清楚,扬州军在攻打荆南,损害的是各地方世家宗族的利益。
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可能不起来反抗,现在所缺的,只不过是一个官府所授放的大义罢了。
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以不需要从州府拿东西出去,有何不可呢?
若是赢了,自是皆大欢喜;即便是输了,于州府也没有什么损失,荆南现在本就不在州府的控制范围之内,这种无本之利,为什么不答应呢?
至于蔡瑁,他想出战的话,就让他带他的部曲私兵去好了,反正他们蔡家也不缺这点兵马。
“既然大家已经有了定论,荆南也是我荆州所属,而攻打豫章的,也只是蛮人的行为,至于张羡挑唆所致,亦不过是扬州一面之词。
若只凭他一面之词,就要对我属下刀兵相向,我等自不可视而不见。
我刘表既负朝廷所托,牧守荆州,自要保一方平安,对于他人妄想谋我彊域,我等定要奋起反击!”
见刘先也赞成抗击扬州对荆南的入侵,自己麾下赞成与扬州开战的主要臣僚三占其二,更加坚定了刘表的决心。
“传令江夏黄祖,集江夏全部三万水军,将扬州军拦于境外,不得让其踏入荆州半步!
令蔡瑁率军两万为后援,驰援黄祖对荆州军作战;
令奋勇样尉刘磐,率军两万支援张羡,助其据守长沙城!”
刘表的这番调兵遣将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在其现有的属下将领中,因为袁术退守去了寿春,文聘率军一万驻守在新野,扼住了北面通向襄阳的通道。
大将王威正驻军在枣阳,防范桐柏山中的黄巾余孽进犯。
在江夏,黄家的势力根深蒂固,自击杀孙坚后,黄祖便回归了江夏。而江夏直面的,就是扬州的柴桑,黄祖自然就成了抵抗扬州军的不二之选。
而蔡瑁作为军师,况且荆南关系到蔡家的切身利益,他的出战也是必须的。
有了蔡、黄两支军队五万余人,挡住刘枫的两万水军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了。
既然开了战,自己怎么说都不能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吧,那岂不是白忙活啦?
长沙城本身有兵一万,再让自己的侄子前去帮忙助守,自是万无一失,那么,等到战争结束,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让侄子就地驻扎在长沙,在荆南扎上自己的一颗楔子,也算是把自己的势力打进荆南了。
只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引发荆扬两州大战的根源,竟然会是他亲自任命的长沙太守张羡,为了报复自己对其家族的打压而进行的铤而走险!
若是让他知道了这里面的根由,就不知道他又会作何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