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
周晋带着兴奋离开,因为这几件发明出来,陛下很高兴,对他一番褒奖,前途变得光明。
或许他本人并不知道这几件小东西,对社会生活造成哪些改变,罗昭云却能够预感出来。
当然,水力锻造机是他最重视的东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哲经典论断,非常有道理,只有把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提升了,物资才能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才能够逐渐变化,推向富强。
当周晋走了不久,太常寺辖,禀牺署令张行成求见,在御书房外听候传唤。
按资历说,这个官只有从五品,平时是不能单独入宫觐见的,有事需要禀告给太常寺卿、少卿,才能有上奏的机会。
但张行成有陛下的特殊旨意,有关饲养猪、羊牲畜的事,可定期前来汇报。
罗昭云让张行成负责饲养一批阉割的黑猪,从去年入秋饲养,到今日已经十个月,那些黑猪体重达到了一百五十斤重量,身材肥壮,超出以往黑猪的大小,这一切,都得益于陛下提到的阉割技术。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民间也有饲养,不过数量不多,因为普通百姓家,并无多余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养猪就更难了,而牛羊多是食草牲畜,反而饲养的会多些。
另外,黑猪因为古人饲养技术不成熟,并没有阉割的原因,导致公猪随着生长,雄性分泌太多,精力旺盛,好动少睡,肉长的慢不说,还有一股腥膻味,不被贵族所喜。不论是皇宫之内,还是达官贵人,乡绅大户,有条件都是吃牛羊肉,鸡鸭肉,很少吃猪肉。
南北朝时期大医学家陶弘景就曾说过:“猪为用最多,唯肉不可食”。
到了宋代,皇室对牛羊肉开销巨大,到宋神宗时,为了控制皇室开支,提出引进猪肉。可是这一年,羊肉消耗四十三万四千多斤,而猪肉才消耗了四千斤,只是零头。可见,宋神宗虽说将猪肉引进御厨,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并不爱吃猪肉。
猪肉在宋之前,都被人看成极贱的肉食,少数的消费群体,就是普通老百姓,偶尔打打牙祭,到了苏东坡时,研究出一道“东坡肉”的菜,通过一些特殊工序,将肉煮熟,使用腌料等,去了腥膻臊味,变得可口一些。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很普及,因为贵族不屑去这样吃,觉得掉身份。普通百姓,根本凑不齐那么多肉沫、腌料、配菜等,成本太大,还不如直接去买牛羊肉了。
猪肉真正普及广了,还是到了明末,清朝时期,才对黑猪采用阉割技术,饲养手法得到提升。至于后世吃的白猪,则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欧洲引入到国内,家家户户才开始饲养白猪,逐渐取代了黑猪。
罗昭云吩咐宦官传唤张行成进入了御书房内。
“拜见陛下。”
“张卿,不必多礼,今日过来,可是那些黑猪,最大一批已经养大?”
张行成称赞道:“圣明不过陛下,正如陛下所料,第一批饲养的黑猪,已经达到重量的顶峰,最近数日,体重都不见增长了,而且容易躁动,臣觉得,可以出圈了,不必再养。”
“体重达到了多少?”
张行成拱手道:“回陛下,这三十头,均在在一百五十斤左右,比以前黑猪的体重,翻了一倍还多,陛下提到的这种饲养手段,实在高明,臣等钦佩至极。”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说道:“找一些屠牲刀手,屠宰几头黑猪,按照朕列的清单,留好各种猪肉和内脏等,朕要宴请百官,吃杀猪菜!”
“臣明白。”张行成虽然内心犹豫,不知道这杀猪菜究竟是什么,猪肉能不能吃,但是,表面上不敢多插嘴,按陛下圣喻去办就是了。
“城外的羊圈饲养的如何?”
“回陛下,已经有七千只羊了,目前从西域、草原、辽东前来贸易的胡商不断增多,他们听说朝廷收购羊匹,因此胡商带来的羊群比较多,不同品种,按照陛下的吩咐,我们收购之后,除少数供给皇室餐食之外,更多的都在挤羊奶,拔羊毛,制作奶制品,羊毛则成团库存,等待陛下的进一步指示。”
罗昭云闻言,微微一笑道:“办的不错,羊奶、牛奶都可以送入宫内一些,其余朕打算建立牛奶厂、羊奶厂,先在京城内,对有经济条件的大户,订制、兜售鲜奶。至于羊毛,朕也另有打算,纺织机很快就出来,到时候,可以制造毛线,然后生产毛衣了。”
这个制造业,可以说,能够引发很多经济变化,比如毛衣、毛线需求过大,那么养羊的产业就会提升,中原除了耕作,可以开设一些饲养场,同时加大与草原、西域的贸易。
以前草原除了牛羊,没有其它物资,继续南下抢夺中原的物品,而中原王朝又不擅长搞贸易,甚至大国姿态,往往以赏赐居多,而不是平等的贸易往来,有些看不起番邦那点小钱。
贸易无法正常建立,草原民族需要的时候,就以抢夺为主,如果建立一些自由贸易市场,用中原的茶叶、丝绸、粮食、瓷器、钱币等,换取草原的牛羊、羊毛,就能够达到一种经济伙伴,良好的贸易关系,有利于邦国外交。
因此,这件事,罗昭云同样非常重视,对着张行成道:“饲养牛羊,囤积羊毛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务必多上心了,若此时办得好,日后你立下之功,不亚于带兵打仗,攻城略地的武将了。”
张行成闻言,也有些激动,他目前只是一个掌管饲养牲畜的署令官,在九卿寺衙中,算是中等小官,九卿对比三省六部,有显得边缘化,都是一些与朝政关系不甚密切的差遣勾当。他才三十岁,也有励志做朝廷栋梁,成为翰林学士,当朝宰相的念头,此时得到陛下的赞许,几乎要感激涕零了。
“臣张行成,一定办好差事,请陛下宽心。”张行成信誓旦旦,一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架势了。
或许他本人并不知道这几件小东西,对社会生活造成哪些改变,罗昭云却能够预感出来。
当然,水力锻造机是他最重视的东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哲经典论断,非常有道理,只有把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提升了,物资才能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才能够逐渐变化,推向富强。
当周晋走了不久,太常寺辖,禀牺署令张行成求见,在御书房外听候传唤。
按资历说,这个官只有从五品,平时是不能单独入宫觐见的,有事需要禀告给太常寺卿、少卿,才能有上奏的机会。
但张行成有陛下的特殊旨意,有关饲养猪、羊牲畜的事,可定期前来汇报。
罗昭云让张行成负责饲养一批阉割的黑猪,从去年入秋饲养,到今日已经十个月,那些黑猪体重达到了一百五十斤重量,身材肥壮,超出以往黑猪的大小,这一切,都得益于陛下提到的阉割技术。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民间也有饲养,不过数量不多,因为普通百姓家,并无多余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养猪就更难了,而牛羊多是食草牲畜,反而饲养的会多些。
另外,黑猪因为古人饲养技术不成熟,并没有阉割的原因,导致公猪随着生长,雄性分泌太多,精力旺盛,好动少睡,肉长的慢不说,还有一股腥膻味,不被贵族所喜。不论是皇宫之内,还是达官贵人,乡绅大户,有条件都是吃牛羊肉,鸡鸭肉,很少吃猪肉。
南北朝时期大医学家陶弘景就曾说过:“猪为用最多,唯肉不可食”。
到了宋代,皇室对牛羊肉开销巨大,到宋神宗时,为了控制皇室开支,提出引进猪肉。可是这一年,羊肉消耗四十三万四千多斤,而猪肉才消耗了四千斤,只是零头。可见,宋神宗虽说将猪肉引进御厨,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并不爱吃猪肉。
猪肉在宋之前,都被人看成极贱的肉食,少数的消费群体,就是普通老百姓,偶尔打打牙祭,到了苏东坡时,研究出一道“东坡肉”的菜,通过一些特殊工序,将肉煮熟,使用腌料等,去了腥膻臊味,变得可口一些。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很普及,因为贵族不屑去这样吃,觉得掉身份。普通百姓,根本凑不齐那么多肉沫、腌料、配菜等,成本太大,还不如直接去买牛羊肉了。
猪肉真正普及广了,还是到了明末,清朝时期,才对黑猪采用阉割技术,饲养手法得到提升。至于后世吃的白猪,则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欧洲引入到国内,家家户户才开始饲养白猪,逐渐取代了黑猪。
罗昭云吩咐宦官传唤张行成进入了御书房内。
“拜见陛下。”
“张卿,不必多礼,今日过来,可是那些黑猪,最大一批已经养大?”
张行成称赞道:“圣明不过陛下,正如陛下所料,第一批饲养的黑猪,已经达到重量的顶峰,最近数日,体重都不见增长了,而且容易躁动,臣觉得,可以出圈了,不必再养。”
“体重达到了多少?”
张行成拱手道:“回陛下,这三十头,均在在一百五十斤左右,比以前黑猪的体重,翻了一倍还多,陛下提到的这种饲养手段,实在高明,臣等钦佩至极。”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说道:“找一些屠牲刀手,屠宰几头黑猪,按照朕列的清单,留好各种猪肉和内脏等,朕要宴请百官,吃杀猪菜!”
“臣明白。”张行成虽然内心犹豫,不知道这杀猪菜究竟是什么,猪肉能不能吃,但是,表面上不敢多插嘴,按陛下圣喻去办就是了。
“城外的羊圈饲养的如何?”
“回陛下,已经有七千只羊了,目前从西域、草原、辽东前来贸易的胡商不断增多,他们听说朝廷收购羊匹,因此胡商带来的羊群比较多,不同品种,按照陛下的吩咐,我们收购之后,除少数供给皇室餐食之外,更多的都在挤羊奶,拔羊毛,制作奶制品,羊毛则成团库存,等待陛下的进一步指示。”
罗昭云闻言,微微一笑道:“办的不错,羊奶、牛奶都可以送入宫内一些,其余朕打算建立牛奶厂、羊奶厂,先在京城内,对有经济条件的大户,订制、兜售鲜奶。至于羊毛,朕也另有打算,纺织机很快就出来,到时候,可以制造毛线,然后生产毛衣了。”
这个制造业,可以说,能够引发很多经济变化,比如毛衣、毛线需求过大,那么养羊的产业就会提升,中原除了耕作,可以开设一些饲养场,同时加大与草原、西域的贸易。
以前草原除了牛羊,没有其它物资,继续南下抢夺中原的物品,而中原王朝又不擅长搞贸易,甚至大国姿态,往往以赏赐居多,而不是平等的贸易往来,有些看不起番邦那点小钱。
贸易无法正常建立,草原民族需要的时候,就以抢夺为主,如果建立一些自由贸易市场,用中原的茶叶、丝绸、粮食、瓷器、钱币等,换取草原的牛羊、羊毛,就能够达到一种经济伙伴,良好的贸易关系,有利于邦国外交。
因此,这件事,罗昭云同样非常重视,对着张行成道:“饲养牛羊,囤积羊毛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务必多上心了,若此时办得好,日后你立下之功,不亚于带兵打仗,攻城略地的武将了。”
张行成闻言,也有些激动,他目前只是一个掌管饲养牲畜的署令官,在九卿寺衙中,算是中等小官,九卿对比三省六部,有显得边缘化,都是一些与朝政关系不甚密切的差遣勾当。他才三十岁,也有励志做朝廷栋梁,成为翰林学士,当朝宰相的念头,此时得到陛下的赞许,几乎要感激涕零了。
“臣张行成,一定办好差事,请陛下宽心。”张行成信誓旦旦,一副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架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