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三、夏至(八十三)
文谦礼道:“圣上未曾召见,草民自不敢惊扰龙体。”
皇帝冷笑:“如此说来,竟然是朕的错?”
文谦赶紧道:“草民有罪。”
皇帝站起身,走到他跟前,凝视了好一会,才抬手扶他起来。
他道:“这些年,你也背着朕做了许多事,包括收养了阿庭和仲远的儿女。你为何不告诉朕,是怕朕害了他们么?”
文谦神色平静:“禀陛下,这是阿庭和仲远的遗愿,草民不过如故人所愿。”
皇帝听罢,却笑了笑。
“朕记得,当年挥师入京前,朕曾问过你,是否还找得到阿庭和仲远?朕想让他们看看朕的河山。你那时却说,不知他二人去了何处,你骗了朕。”
此话说出口,便是判了个欺君之罪,可文谦却毫无惧色:“彼时仲远已经离世,阿庭已经在弥留之际,草民所作的,亦是如故人所愿。”
“放肆!”皇帝突然露出怒容:“你口口声声称之为故人,他们待你如何?朕又待你如何?”
他咬牙切齿,冷冷道:“朕才是助你成大事之人!朕给你的好处,哪件不是实实在在。你睁大眼看看,仁济堂全天下开了多少?没有朕,你可有今天?不仅是你,还有你养的那群狗东西,又是如何报答朕的?你可知道,因为此事,朕刚刚丢了一个儿子。朕的五郎没了!”
他红着眼眶直视文谦,又重复了一遍:“文谦,朕的五郎没了,没了!”
文谦一早收到皇城司的消息,便料到会被皇帝迁怒。可无论如何,他是仁济堂的掌门,是王阳和晚云的师父,须得上前来承受这番怒气。
他低声道:“圣上节哀。”
“节哀?朕要解恨!”皇帝咬牙道,“你要用谁的命来让朕解恨?是王庭的儿子,还是常仲远的女儿?朕倒要看看,你要如何跟你的故人交代!”
文谦终于抬头,迎向皇帝的目光。
皇帝通红的双眼悲愤交加,身体微微抖动着,仿佛一只困兽。
文谦唤道:“清和,别这样。”
清和是皇帝的字,上一次有人这么称呼他,已是十分久远。过去四人玩得要好时,其余文谦、王庭和常仲远从不叫他大王,而是叫他清和。
这一叫,便叫到了王庭和常仲远离去,叫到新皇登基。
文谦那时玩笑地恭维:“我如今要自称草民,唤清和陛下了!”
从这一句开始,文谦便正式改口。
如今算来,这一声清和,已经相隔七年。
皇帝后退两步,眼中淌出泪来。
他侧过身去,用袖子擦了擦。
文谦垂下眸,道:“清和,这些年来我将鸿初和晚云视如己出,也算是半个父亲了。故而你的丧子之痛,我亦感同身受。可我的孩子不会冤枉无辜,我相信他们,我也相信你有那份公正,否则晚云在你这里待了那么久,你要做什么也都做了,何须等到我来?”
皇帝没有言语。
他蹒跚两步,走到一扇屏风面前,背对文谦站着,好一会,喟叹一声。
“万不曾想到,阿庭和仲远走了那么多年,他们的儿女又辗转来到了朕的跟前。”他说,“朕方才见到常娘子第一眼,便觉那眉眼有些仲远的影子。”
“她不仅眉眼像,性情也像。”文谦道,“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可若是逼急了,一样能做出壮士断腕之事。”
皇帝不由看他一眼。
文谦回视着,并不避讳。
“可仲远可曾对这女儿有半分上心?”皇帝冷冷道,“自己满腹学识,却让亲生女儿流落民间。晚云……哼,这般俗气。乍听到之时,我还以为姑母弄错了。常仲远的女儿怎么能叫晚云呢?”
文谦没有接话,少顷,却道:“清和可曾后悔?”
“后悔何事?”
“后悔当年对仲远的误解。”文谦道,“他隐姓埋名,与世无争,足见其淡泊名利,而非为了权位,阿谀奉承,却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婪之辈。”
“这么多年过去,我在你眼中,仍是那等不识好歹的昏君。”皇帝目光寒下,“仲远他们为了惩罚我,远离了我,你也一样。”
文谦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摇头。
“清和还不明白么?”他说,“仲远他们离开,并非怨怼,而是他们真心知道留在你身边,只会是你的掣肘,我亦是如此。至于晚云,仲远只希望她过寻常人家的日子。若非他夫妇二人突然染病过世,晚云便会在那山村里过完这一辈子。如今看来,到底是事与愿违了。”
他的神色有些意味深长。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道:“九郎昨日和我说,他要娶晚云,可我还未细问,你可知是怎么一回事?”
文事已至此,文谦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将二人当年相遇和重逢的事说了一遍。
皇帝听着,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你明知他二人身份,竟坐视他们成此孽缘!”他说,“岂非故意为之!”
文谦亦目光清冷:“九殿下是清和的儿子,他秉性如何,清和最是清楚。他认定的事,阻挠有用么?清和也素知我品性。利用故人遗孤算计报仇,清和或许做得出来,我却做不出来。”
皇帝瞪着他,一时竟哑口无言。
文谦叹口气,道:“我以为,事已至此,纠结无益,清和该往长远思虑才是。清和见我,想必亦是为了此事。”
皇帝的神色有些微不定,而后,他深吸口气,终是平静下来。
“你是说,这常晚云,一个人从广陵追到了凉州,又从凉州追到了玉门关?”他重新在榻上坐下来,淡淡道,“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识路,又如何抗得过风餐露宿的艰难?你莫不是诓我?”
“她并非弱女子。”文谦道,“她与他父亲一样,看着文弱,实则刚强。我不曾将她从小娇生惯养,路上那点苦对她而言,不算什么。此事,在皇城司的线报里亦有提及,你若不信,找皇城司一查便知。”
皇帝不置可否:“你原本打算如何安置这两人?”
皇帝冷笑:“如此说来,竟然是朕的错?”
文谦赶紧道:“草民有罪。”
皇帝站起身,走到他跟前,凝视了好一会,才抬手扶他起来。
他道:“这些年,你也背着朕做了许多事,包括收养了阿庭和仲远的儿女。你为何不告诉朕,是怕朕害了他们么?”
文谦神色平静:“禀陛下,这是阿庭和仲远的遗愿,草民不过如故人所愿。”
皇帝听罢,却笑了笑。
“朕记得,当年挥师入京前,朕曾问过你,是否还找得到阿庭和仲远?朕想让他们看看朕的河山。你那时却说,不知他二人去了何处,你骗了朕。”
此话说出口,便是判了个欺君之罪,可文谦却毫无惧色:“彼时仲远已经离世,阿庭已经在弥留之际,草民所作的,亦是如故人所愿。”
“放肆!”皇帝突然露出怒容:“你口口声声称之为故人,他们待你如何?朕又待你如何?”
他咬牙切齿,冷冷道:“朕才是助你成大事之人!朕给你的好处,哪件不是实实在在。你睁大眼看看,仁济堂全天下开了多少?没有朕,你可有今天?不仅是你,还有你养的那群狗东西,又是如何报答朕的?你可知道,因为此事,朕刚刚丢了一个儿子。朕的五郎没了!”
他红着眼眶直视文谦,又重复了一遍:“文谦,朕的五郎没了,没了!”
文谦一早收到皇城司的消息,便料到会被皇帝迁怒。可无论如何,他是仁济堂的掌门,是王阳和晚云的师父,须得上前来承受这番怒气。
他低声道:“圣上节哀。”
“节哀?朕要解恨!”皇帝咬牙道,“你要用谁的命来让朕解恨?是王庭的儿子,还是常仲远的女儿?朕倒要看看,你要如何跟你的故人交代!”
文谦终于抬头,迎向皇帝的目光。
皇帝通红的双眼悲愤交加,身体微微抖动着,仿佛一只困兽。
文谦唤道:“清和,别这样。”
清和是皇帝的字,上一次有人这么称呼他,已是十分久远。过去四人玩得要好时,其余文谦、王庭和常仲远从不叫他大王,而是叫他清和。
这一叫,便叫到了王庭和常仲远离去,叫到新皇登基。
文谦那时玩笑地恭维:“我如今要自称草民,唤清和陛下了!”
从这一句开始,文谦便正式改口。
如今算来,这一声清和,已经相隔七年。
皇帝后退两步,眼中淌出泪来。
他侧过身去,用袖子擦了擦。
文谦垂下眸,道:“清和,这些年来我将鸿初和晚云视如己出,也算是半个父亲了。故而你的丧子之痛,我亦感同身受。可我的孩子不会冤枉无辜,我相信他们,我也相信你有那份公正,否则晚云在你这里待了那么久,你要做什么也都做了,何须等到我来?”
皇帝没有言语。
他蹒跚两步,走到一扇屏风面前,背对文谦站着,好一会,喟叹一声。
“万不曾想到,阿庭和仲远走了那么多年,他们的儿女又辗转来到了朕的跟前。”他说,“朕方才见到常娘子第一眼,便觉那眉眼有些仲远的影子。”
“她不仅眉眼像,性情也像。”文谦道,“随遇而安,自得其乐。可若是逼急了,一样能做出壮士断腕之事。”
皇帝不由看他一眼。
文谦回视着,并不避讳。
“可仲远可曾对这女儿有半分上心?”皇帝冷冷道,“自己满腹学识,却让亲生女儿流落民间。晚云……哼,这般俗气。乍听到之时,我还以为姑母弄错了。常仲远的女儿怎么能叫晚云呢?”
文谦没有接话,少顷,却道:“清和可曾后悔?”
“后悔何事?”
“后悔当年对仲远的误解。”文谦道,“他隐姓埋名,与世无争,足见其淡泊名利,而非为了权位,阿谀奉承,却不顾百姓死活的贪婪之辈。”
“这么多年过去,我在你眼中,仍是那等不识好歹的昏君。”皇帝目光寒下,“仲远他们为了惩罚我,远离了我,你也一样。”
文谦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摇头。
“清和还不明白么?”他说,“仲远他们离开,并非怨怼,而是他们真心知道留在你身边,只会是你的掣肘,我亦是如此。至于晚云,仲远只希望她过寻常人家的日子。若非他夫妇二人突然染病过世,晚云便会在那山村里过完这一辈子。如今看来,到底是事与愿违了。”
他的神色有些意味深长。
皇帝明白他的意思,道:“九郎昨日和我说,他要娶晚云,可我还未细问,你可知是怎么一回事?”
文事已至此,文谦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将二人当年相遇和重逢的事说了一遍。
皇帝听着,越听脸色越是难看。
“你明知他二人身份,竟坐视他们成此孽缘!”他说,“岂非故意为之!”
文谦亦目光清冷:“九殿下是清和的儿子,他秉性如何,清和最是清楚。他认定的事,阻挠有用么?清和也素知我品性。利用故人遗孤算计报仇,清和或许做得出来,我却做不出来。”
皇帝瞪着他,一时竟哑口无言。
文谦叹口气,道:“我以为,事已至此,纠结无益,清和该往长远思虑才是。清和见我,想必亦是为了此事。”
皇帝的神色有些微不定,而后,他深吸口气,终是平静下来。
“你是说,这常晚云,一个人从广陵追到了凉州,又从凉州追到了玉门关?”他重新在榻上坐下来,淡淡道,“她一个弱女子如何识路,又如何抗得过风餐露宿的艰难?你莫不是诓我?”
“她并非弱女子。”文谦道,“她与他父亲一样,看着文弱,实则刚强。我不曾将她从小娇生惯养,路上那点苦对她而言,不算什么。此事,在皇城司的线报里亦有提及,你若不信,找皇城司一查便知。”
皇帝不置可否:“你原本打算如何安置这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