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鹖鸟
花活百出,就跟乡社时的百戏一样热闹,这就是樊崇眼中的魏军。
“羽毛越鲜艳的鸟儿,肉也越少。”
樊崇既没有上过学,也没读过兵法,完全凭自己的直觉与本能做判断,只偶尔设个埋伏之类的小计,真正打起来,复杂的战术也做不出。
他只知道,万万不能让远道而来的魏军站稳阵脚,就要趁他们兵马尚未全至,赶路后尚且疲倦时,一口气打过去!
早期的魏军,不论遇到什么敌人,站就完事了。
而赤眉军作战也风格鲜明,不管与谁为敌,冲就完事了!
“还是老规矩,冲,将魏军冲乱,赤眉便能赢!”
今日亦是如此,临战之际,樊崇将各营的赤眉三老召来,与他们说好这场仗要怎么打。和第五伦费尽心思想“斗众如斗寡”,让各部队间缩小通讯时间不同,樊崇从来不考虑这种事。赤眉没有旗帜金鼓,真打起来后,基本就各自为战,没有沟通。
可就是这样的军队,凭借骁勇与决绝,居然能横扫天下,王莽和绿林、梁汉真该好好反思反思。
樊崇还做了一个大胆的部署:“让围困马援的各营退出来,作为后军跟在吾等之后。”
经过昨夜一场鏖战,赤眉与马援部皆有不少伤亡,值此决战之际,樊崇认为,自己万万不能再分兵了,与其让马援将几万人牵制于此,索性直接不管他。
让后军提防马援从背后来袭,也比被不知何时会再来的渔阳突骑配合马援内外夹击要强。
“既然马援是魏将第一。”
“连他都在野战里被赤眉大败。”
“第五伦和魏国诸将连马援都不如,又何必畏惧?”
“都记着,遇上魏军坚阵,就将这几日来伐木制作,预备好的物什用上!”
樊崇与马援交战时,也吃了魏军阵列的大亏,这数日来也想到了破解之法,遂与众三老打气,以血染眉,而后各自归营。
只待他们走后,樊崇才收起了自信的笑,忧心忡忡地看着南方。
“第五伦路更远都抵达了。”
“徐宣那几万人,怎么还没到!?”
……
风筝虽能让不同部队间相互知晓方位、状况,但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落了,所以传统的旗帜、驿使等通信方式亦要保留。
代表三河兵的虎筝下,是一匹作下山状的猛虎旗,已经竖在原地许久未动,关中兵的苍鹰旗,乃至于第五伦中军的五彩龙旗,都陆续超了过去。
这是在进行战场上的次序轮换,三河兵百里趋利,又跟赤眉周旋了许久,不少士卒竟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了,急需休息。
但张宗还是赶到第五伦跟前,向皇帝请求再战,第五伦却否了他的请命:“城头子路说过,樊崇用兵,很喜欢以寡凌众,四面八方攻来,以期搅乱战阵,以乱取胜,文渊堪称名将,竟为贼人所困,便是仓促之下,吃了大亏。”
“诸君且将前队变为后队,带士卒在窦周公的双兔旗旁休整吃饭,也为予看好后背。”
张宗只悻悻应诺,说来也巧,却见远处数骑纵马而来,为首一人在军前下马,他身高近九尺,走在人中如鹤立鸡群,可不就是盖延么!
盖延却见五彩龙旗下,有位身材中等的人穿着一身醒目的明光铠,与皇帝赐给马援的是同一制式,此甲也是近来邯郸铁坊所产,全天下找不出几套来,再看那旗号,心知定是第五伦无异,遂近前下拜。
“罪臣渔阳都尉、偏将军盖延,拜见陛下!”
他还知道自己有罪啊!
第五伦却对左右笑道:“盖巨卿果然一表人才,难怪文渊如此钟爱,书信中谈及,既然诸君与你都在,说说罢,先前是怎么回事?”
仇家相见分外眼红,张宗也不先在第五伦耳畔偷偷告状,只等盖延到了近处时,才将渔阳突骑执意往南,导致赤眉回转的事,大声说了一遍。
张宗说的都是实情,盖延在旁听着,也没有反驳,只在张诸君说完一句后,讷讷应是。
归根结底,二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张宗认为盖延当时应该听他号令,但盖延偏执地认为,自己依然是马援的下属,不可贸然弃主将而去。
第五伦听罢后,也不说话,这时候万万不能打圆场,盖延这种风气得杀一杀。
他遂给一旁负责监督诸将的绣衣都尉张鱼使了个眼色。
张鱼领会,立刻道:“军律第十八条有云,面承谕令,有意违抗,致误军机者斩!盖延虽非虎威将军下属,但他先假意应承,后临时起意,竟自带突骑往南,几使三河兵陷于赤眉,罪亦当死!”
死字出口后,在场众人皆大为震动,连盖延都愕然抬起头来,他还以为来认个错就完事了,还动真格啊!
盖延平定幽州判乱时有功劳,景丹对他颇多赞誉,后在敖仓,又带数十骑陷阵,被马援大书特书,遂积功封侯。
但如今竟是说杀就杀?
第五伦没有立刻做决断,只瞥了盖延:“偏将军可认罪?”
对服气的人,盖延恨不得命都交给他,对不服的人,盖延口气还是那么犟,只硬邦邦地说道:“盖延只是关切主将安危,若陛下要杀,那就杀罢!只愿在伏罪前,能救出马国尉,如此纵死亦能瞑目!”
看来还是不服啊,张鱼一向看渔阳系不爽,心里幸灾乐祸,倒是第五伦又问张宗:“虎威将军也精通军律,汝以为如何?”
张宗虽然恨盖延骗了自己一遭,又认为就此处死太严重了,觉得可惜,怕第五伦真起了杀心,只道:“偏将军确实做错了,若与我一同牵引樊崇主力往北,那赤眉剩下的人,还能威胁到马国尉么?”
“但如今,赤眉因渔阳突骑而折返,听说昨夜又攻国尉,导致死伤不小,岂曾因汝冒险去救而解除?”
“不过正值大敌当前,国家用人之际,陛下何不让盖延戴罪立功?”
看看人家这格局!第五伦对张宗欣赏更甚,搞清楚张宗态度后,他也做出了判决。
“盖巨卿有过,但此事细究起来,予也有错。”
第五伦归罪于己:“未明文下诏,让盖巨卿听从虎威将军号令,以致他不知该留下救援主将,还是该以大局为重。”
当时第五伦隔着老远,连战场情况都不清楚,只给了张宗临机决断之权,没有改变盖延的从属关系,盖延这次违抗的是“惯例”,而非抗诏,顶多算发挥优良传统,坑了友军。
“此番延误战机,予与汝乃是共犯。”
听到第五伦如此说,周围的群臣连忙下拜,说什么“君辱臣死”云云,同时愤恨地看着盖延。这场面,让原本还满心不服的盖延大为尴尬,也只能跟着请罪。
第五伦却扶他道:“卿罪不至死,只撤去偏将军之职,削户两百,念汝旧功,暂且保留侯位。”
然而盖延却又犟上了:“臣宁废侯位,削除所有封户,只恳请陛下让臣继续带兵,哪怕就一天!”
九尺男儿抬起头,这一刻倒是不犟了,感情真挚:“我不甘心,必要救出马国尉!”
第五伦也不作答,只颔首道:“此战尚未结束,还远没到论过行诛、论功行赏的时候。”
言罢,让人将一架青色的风筝送上来。
这却是一只鹖鸟筝,与渔阳突骑的鹖鸟旗帜相同——鹖鸟很像野鸡,但体型更大,颇为勇猛好斗,为时人所喜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鹖鸟羽毛装饰武冠,赐给赵国的武骑士,其他各国后来建立骑兵部队后也效仿,车为龙旗,骑为鸟旗,所为定制。
“巨卿脾气也似鹖鸟啊,性敢于斗。”
第五伦将鹖鸟筝,以及早就准备好的两个驭筝人交给他:“这军筝今日给渔阳突骑,也还来得及。”
盖延诧异,且慢,他不是已经被解除军职了么?
第五伦却道:“以盖延为假偏将军,继续暂领渔阳突骑。”
第五伦现在只能给张宗出口气,教训盖延一通,却又不能将他彻底废掉——一来盖延是勇将,其次,赤眉大军已经开过来了,大战在即,临阵换将?渔阳突骑那群兵大爷,空降个人去管得住?怕不要给你来个一哄而散哦!这支兵之后要如何收拾是以后的事。
但这回,第五伦却给盖延下了死命令。
“渔阳突骑奔波数日疲倦不堪,但只要马儿还能跑起来,予诏令一下,汝等必击其侧背!”
“而若是予旗号不动,不论发生何事,渔阳突骑万不可动!”
第五伦估计,渔阳突骑只能冲得动一阵,这是一次性的战术武器,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投进去,而不是如盖延昨日一般,平白耗费人马气力。
有了风筝作为信号,哪怕隔着十里地,突骑执行战术命令,能比过去快一到两刻!
盖延对第五伦的感观比先前好了点,眼下倒也信服应诺,接过了鹖筝。
“诺!臣与渔阳突骑必勇健斗,死乃止!”
……
春秋时,两国交战,往往是双方三军聚齐一处,随着贵族式的致师、闲聊后,再喊个预备一二三,兵戎相见,打输了也别追太狠,追溯起来都是亲戚朋友,外交宴飨上还是要打照面的。
自春秋之后,世人开始内卷玩兵者诡道那一套,很难再出现这样规整的交战。尤其是大兵团的交锋,战场空间极大,要所有人到场一起开战确实太难。往往决战前便有一连串的交锋小战,到了真正开打时,则是两支最先投入的部队先行接触,战斗由点及线,再蔓延到面。
今日最先和赤眉军交上手的,却是耿纯的冀州兵……
魏军各个部队上头,主筝旁,红绿黄黑等不同颜色的信号筝不停起落,告知友军他们遭遇的敌情,眼看摆在正中央的苍鹰依然还黄着,耿纯却要下令让驭筝人将己方的换成红色,告诉皇帝这边要先交战了。
耿纯则骂骂咧咧:“柿子专挑软的捏,赤眉贼真当我冀州兵易相与么?”
原来,赤眉军按照樊崇的指挥,铺开向北移动,按理说会先与郑统的关中兵交战,但他们见关中兵甲兵犀利,阵列有序,走到几里开外就不动了。
反而是靠北的几个万人营,盯着冀州兵继续前进,如今已经迫近到一里之内。
五十里趋利者军半至,冀州兵没到齐全,只来了三万人,最精锐的魏郡兵还被第五伦作为预备队,留在身边。
虽然很可能要以一敌二,但冀州兵的校尉们却颇为自信,纷纷在耿纯面前夸口道:“吾等自成军以来,就在剿铜马流寇,或与城头子路交战,赤眉虽然名声在外,但除了多一道红眉毛外,也不过是散兵游勇,不足为惧。”
是啊,论甲兵,冀州兵坐拥邯郸铁工坊,源源不断产出一批批铁兵刃,优于赤眉的锄櫌棘矜。
论训练,他们好歹是乱世里村战打出来的豪强武装,以乡党情谊聚集在一起,冀州土豪们都知道,想让河北豪强在魏国得到更高、更好的地位,就得在这一战里出力,而且不剿灭赤眉,他们的家产就一天不安全。
耿纯也未太将赤眉放在心上,他按照惯例,让两万人结成一道宽达二里,厚达一里的大阵,阵中的基本单位是郡兵构成的旅,旅以下的各营,则基本是县豪、乡绅子弟为首脑。
耿纯自认为只是“中庸”之将,他的麾下目前还处于“站”阵的程度,但对付小小流寇也足够,各方阵组成向内的弧形,随时能化为圆阵,利守。
冀州兵持着钩戟长铩外向,厚实的坚盾挡在身前,从河北各乡征集的猎户客串弓手,则引弓于后,过去一年来,铜马残部就在他们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被无情剿平。
濮水一战亦如此,赤眉虽然骁勇,但冲到阵前的,无不被长矛刺穿,倒下变成尸体,前面的人死掉之后,后面的就迟疑不进了,更多的则是转身逃窜,想来今天也差不到哪去。
准备已毕,而赤眉军也已冲杀到百来步外,尘土遮掩,万人嘈杂,依然是一群乌合之众,靠这些人,除非突袭,否则永远不可能正面突破魏军的坚阵。
“平矛前指,立正不动,阵列再紧密些!”
两阵对战,往往是更紧密的一方能胜,此乃皇帝操典里的常识,耿纯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各部校尉也努力让士兵相互靠拢,他们已经不再是新兵了,大战在即,也握得住矛,口中有唾。
虽然是杂牌军,但单一的个人结成无敌的团体,河北的豪强子弟们有资格鄙视赤眉贼,这群贱民永远学不会这点。
放目望去,跑在最前头的,应该是樊崇专门养着的精锐,他们虽然也没什么秩序,但脚步沉稳,没有显出饥饿的虚浮,甚至还披着甲胄,在进入百步内后,忽然开始加速。
靠前的赤眉贼刀别在腰间,双手举着厚实的门板,遮住头部和身体,想用来挡冀州兵弓手一次次齐射宣泄下的箭雨,但仍有大批门板被洞穿,让他们的冲锋戛然而止。
而再往后的赤眉,似乎还扛着长长的武器,平地上看不太清,耿纯也是登上专门用来观察敌情的“轈(cháo)车”,才看明白赤眉手里究竟是什么玩意,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木梯?”
那竟是一根根赤眉军用来攻城的简易木梯,每根都有三四丈的长度,树皮都没刨干净,只简单地用绳子组合在一块,被数十个人合力抱着。
时不时有人中箭倒下,立刻就有人补上,抬着长梯,就直愣愣往魏军撞了过来!
他们面前的,不是一道墙垣,而是一个阵列啊!
没错,人组成的坚阵,与夯土的坚城相比,谁更牢固?
答案显而易见,就算最长的夷矛,也不过两丈,远不如那些长梯,这真是只有赤眉军才能想得出来的笨办法,第五伦若在,恐怕要感慨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时候下令让阵列散开已经来不及了,耿纯只能眼睁睁看着,赤眉军的数十根长梯,硬生生插入密集的冀州兵中!
同惨叫、厮杀一起震响战场的,还有赤眉军兴奋之下,呐喊出的粗鄙号子。
“进去了!”
“羽毛越鲜艳的鸟儿,肉也越少。”
樊崇既没有上过学,也没读过兵法,完全凭自己的直觉与本能做判断,只偶尔设个埋伏之类的小计,真正打起来,复杂的战术也做不出。
他只知道,万万不能让远道而来的魏军站稳阵脚,就要趁他们兵马尚未全至,赶路后尚且疲倦时,一口气打过去!
早期的魏军,不论遇到什么敌人,站就完事了。
而赤眉军作战也风格鲜明,不管与谁为敌,冲就完事了!
“还是老规矩,冲,将魏军冲乱,赤眉便能赢!”
今日亦是如此,临战之际,樊崇将各营的赤眉三老召来,与他们说好这场仗要怎么打。和第五伦费尽心思想“斗众如斗寡”,让各部队间缩小通讯时间不同,樊崇从来不考虑这种事。赤眉没有旗帜金鼓,真打起来后,基本就各自为战,没有沟通。
可就是这样的军队,凭借骁勇与决绝,居然能横扫天下,王莽和绿林、梁汉真该好好反思反思。
樊崇还做了一个大胆的部署:“让围困马援的各营退出来,作为后军跟在吾等之后。”
经过昨夜一场鏖战,赤眉与马援部皆有不少伤亡,值此决战之际,樊崇认为,自己万万不能再分兵了,与其让马援将几万人牵制于此,索性直接不管他。
让后军提防马援从背后来袭,也比被不知何时会再来的渔阳突骑配合马援内外夹击要强。
“既然马援是魏将第一。”
“连他都在野战里被赤眉大败。”
“第五伦和魏国诸将连马援都不如,又何必畏惧?”
“都记着,遇上魏军坚阵,就将这几日来伐木制作,预备好的物什用上!”
樊崇与马援交战时,也吃了魏军阵列的大亏,这数日来也想到了破解之法,遂与众三老打气,以血染眉,而后各自归营。
只待他们走后,樊崇才收起了自信的笑,忧心忡忡地看着南方。
“第五伦路更远都抵达了。”
“徐宣那几万人,怎么还没到!?”
……
风筝虽能让不同部队间相互知晓方位、状况,但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落了,所以传统的旗帜、驿使等通信方式亦要保留。
代表三河兵的虎筝下,是一匹作下山状的猛虎旗,已经竖在原地许久未动,关中兵的苍鹰旗,乃至于第五伦中军的五彩龙旗,都陆续超了过去。
这是在进行战场上的次序轮换,三河兵百里趋利,又跟赤眉周旋了许久,不少士卒竟两天两夜没合过眼了,急需休息。
但张宗还是赶到第五伦跟前,向皇帝请求再战,第五伦却否了他的请命:“城头子路说过,樊崇用兵,很喜欢以寡凌众,四面八方攻来,以期搅乱战阵,以乱取胜,文渊堪称名将,竟为贼人所困,便是仓促之下,吃了大亏。”
“诸君且将前队变为后队,带士卒在窦周公的双兔旗旁休整吃饭,也为予看好后背。”
张宗只悻悻应诺,说来也巧,却见远处数骑纵马而来,为首一人在军前下马,他身高近九尺,走在人中如鹤立鸡群,可不就是盖延么!
盖延却见五彩龙旗下,有位身材中等的人穿着一身醒目的明光铠,与皇帝赐给马援的是同一制式,此甲也是近来邯郸铁坊所产,全天下找不出几套来,再看那旗号,心知定是第五伦无异,遂近前下拜。
“罪臣渔阳都尉、偏将军盖延,拜见陛下!”
他还知道自己有罪啊!
第五伦却对左右笑道:“盖巨卿果然一表人才,难怪文渊如此钟爱,书信中谈及,既然诸君与你都在,说说罢,先前是怎么回事?”
仇家相见分外眼红,张宗也不先在第五伦耳畔偷偷告状,只等盖延到了近处时,才将渔阳突骑执意往南,导致赤眉回转的事,大声说了一遍。
张宗说的都是实情,盖延在旁听着,也没有反驳,只在张诸君说完一句后,讷讷应是。
归根结底,二人最大的分歧在于,张宗认为盖延当时应该听他号令,但盖延偏执地认为,自己依然是马援的下属,不可贸然弃主将而去。
第五伦听罢后,也不说话,这时候万万不能打圆场,盖延这种风气得杀一杀。
他遂给一旁负责监督诸将的绣衣都尉张鱼使了个眼色。
张鱼领会,立刻道:“军律第十八条有云,面承谕令,有意违抗,致误军机者斩!盖延虽非虎威将军下属,但他先假意应承,后临时起意,竟自带突骑往南,几使三河兵陷于赤眉,罪亦当死!”
死字出口后,在场众人皆大为震动,连盖延都愕然抬起头来,他还以为来认个错就完事了,还动真格啊!
盖延平定幽州判乱时有功劳,景丹对他颇多赞誉,后在敖仓,又带数十骑陷阵,被马援大书特书,遂积功封侯。
但如今竟是说杀就杀?
第五伦没有立刻做决断,只瞥了盖延:“偏将军可认罪?”
对服气的人,盖延恨不得命都交给他,对不服的人,盖延口气还是那么犟,只硬邦邦地说道:“盖延只是关切主将安危,若陛下要杀,那就杀罢!只愿在伏罪前,能救出马国尉,如此纵死亦能瞑目!”
看来还是不服啊,张鱼一向看渔阳系不爽,心里幸灾乐祸,倒是第五伦又问张宗:“虎威将军也精通军律,汝以为如何?”
张宗虽然恨盖延骗了自己一遭,又认为就此处死太严重了,觉得可惜,怕第五伦真起了杀心,只道:“偏将军确实做错了,若与我一同牵引樊崇主力往北,那赤眉剩下的人,还能威胁到马国尉么?”
“但如今,赤眉因渔阳突骑而折返,听说昨夜又攻国尉,导致死伤不小,岂曾因汝冒险去救而解除?”
“不过正值大敌当前,国家用人之际,陛下何不让盖延戴罪立功?”
看看人家这格局!第五伦对张宗欣赏更甚,搞清楚张宗态度后,他也做出了判决。
“盖巨卿有过,但此事细究起来,予也有错。”
第五伦归罪于己:“未明文下诏,让盖巨卿听从虎威将军号令,以致他不知该留下救援主将,还是该以大局为重。”
当时第五伦隔着老远,连战场情况都不清楚,只给了张宗临机决断之权,没有改变盖延的从属关系,盖延这次违抗的是“惯例”,而非抗诏,顶多算发挥优良传统,坑了友军。
“此番延误战机,予与汝乃是共犯。”
听到第五伦如此说,周围的群臣连忙下拜,说什么“君辱臣死”云云,同时愤恨地看着盖延。这场面,让原本还满心不服的盖延大为尴尬,也只能跟着请罪。
第五伦却扶他道:“卿罪不至死,只撤去偏将军之职,削户两百,念汝旧功,暂且保留侯位。”
然而盖延却又犟上了:“臣宁废侯位,削除所有封户,只恳请陛下让臣继续带兵,哪怕就一天!”
九尺男儿抬起头,这一刻倒是不犟了,感情真挚:“我不甘心,必要救出马国尉!”
第五伦也不作答,只颔首道:“此战尚未结束,还远没到论过行诛、论功行赏的时候。”
言罢,让人将一架青色的风筝送上来。
这却是一只鹖鸟筝,与渔阳突骑的鹖鸟旗帜相同——鹖鸟很像野鸡,但体型更大,颇为勇猛好斗,为时人所喜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鹖鸟羽毛装饰武冠,赐给赵国的武骑士,其他各国后来建立骑兵部队后也效仿,车为龙旗,骑为鸟旗,所为定制。
“巨卿脾气也似鹖鸟啊,性敢于斗。”
第五伦将鹖鸟筝,以及早就准备好的两个驭筝人交给他:“这军筝今日给渔阳突骑,也还来得及。”
盖延诧异,且慢,他不是已经被解除军职了么?
第五伦却道:“以盖延为假偏将军,继续暂领渔阳突骑。”
第五伦现在只能给张宗出口气,教训盖延一通,却又不能将他彻底废掉——一来盖延是勇将,其次,赤眉大军已经开过来了,大战在即,临阵换将?渔阳突骑那群兵大爷,空降个人去管得住?怕不要给你来个一哄而散哦!这支兵之后要如何收拾是以后的事。
但这回,第五伦却给盖延下了死命令。
“渔阳突骑奔波数日疲倦不堪,但只要马儿还能跑起来,予诏令一下,汝等必击其侧背!”
“而若是予旗号不动,不论发生何事,渔阳突骑万不可动!”
第五伦估计,渔阳突骑只能冲得动一阵,这是一次性的战术武器,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投进去,而不是如盖延昨日一般,平白耗费人马气力。
有了风筝作为信号,哪怕隔着十里地,突骑执行战术命令,能比过去快一到两刻!
盖延对第五伦的感观比先前好了点,眼下倒也信服应诺,接过了鹖筝。
“诺!臣与渔阳突骑必勇健斗,死乃止!”
……
春秋时,两国交战,往往是双方三军聚齐一处,随着贵族式的致师、闲聊后,再喊个预备一二三,兵戎相见,打输了也别追太狠,追溯起来都是亲戚朋友,外交宴飨上还是要打照面的。
自春秋之后,世人开始内卷玩兵者诡道那一套,很难再出现这样规整的交战。尤其是大兵团的交锋,战场空间极大,要所有人到场一起开战确实太难。往往决战前便有一连串的交锋小战,到了真正开打时,则是两支最先投入的部队先行接触,战斗由点及线,再蔓延到面。
今日最先和赤眉军交上手的,却是耿纯的冀州兵……
魏军各个部队上头,主筝旁,红绿黄黑等不同颜色的信号筝不停起落,告知友军他们遭遇的敌情,眼看摆在正中央的苍鹰依然还黄着,耿纯却要下令让驭筝人将己方的换成红色,告诉皇帝这边要先交战了。
耿纯则骂骂咧咧:“柿子专挑软的捏,赤眉贼真当我冀州兵易相与么?”
原来,赤眉军按照樊崇的指挥,铺开向北移动,按理说会先与郑统的关中兵交战,但他们见关中兵甲兵犀利,阵列有序,走到几里开外就不动了。
反而是靠北的几个万人营,盯着冀州兵继续前进,如今已经迫近到一里之内。
五十里趋利者军半至,冀州兵没到齐全,只来了三万人,最精锐的魏郡兵还被第五伦作为预备队,留在身边。
虽然很可能要以一敌二,但冀州兵的校尉们却颇为自信,纷纷在耿纯面前夸口道:“吾等自成军以来,就在剿铜马流寇,或与城头子路交战,赤眉虽然名声在外,但除了多一道红眉毛外,也不过是散兵游勇,不足为惧。”
是啊,论甲兵,冀州兵坐拥邯郸铁工坊,源源不断产出一批批铁兵刃,优于赤眉的锄櫌棘矜。
论训练,他们好歹是乱世里村战打出来的豪强武装,以乡党情谊聚集在一起,冀州土豪们都知道,想让河北豪强在魏国得到更高、更好的地位,就得在这一战里出力,而且不剿灭赤眉,他们的家产就一天不安全。
耿纯也未太将赤眉放在心上,他按照惯例,让两万人结成一道宽达二里,厚达一里的大阵,阵中的基本单位是郡兵构成的旅,旅以下的各营,则基本是县豪、乡绅子弟为首脑。
耿纯自认为只是“中庸”之将,他的麾下目前还处于“站”阵的程度,但对付小小流寇也足够,各方阵组成向内的弧形,随时能化为圆阵,利守。
冀州兵持着钩戟长铩外向,厚实的坚盾挡在身前,从河北各乡征集的猎户客串弓手,则引弓于后,过去一年来,铜马残部就在他们面前撞得头破血流,最终被无情剿平。
濮水一战亦如此,赤眉虽然骁勇,但冲到阵前的,无不被长矛刺穿,倒下变成尸体,前面的人死掉之后,后面的就迟疑不进了,更多的则是转身逃窜,想来今天也差不到哪去。
准备已毕,而赤眉军也已冲杀到百来步外,尘土遮掩,万人嘈杂,依然是一群乌合之众,靠这些人,除非突袭,否则永远不可能正面突破魏军的坚阵。
“平矛前指,立正不动,阵列再紧密些!”
两阵对战,往往是更紧密的一方能胜,此乃皇帝操典里的常识,耿纯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各部校尉也努力让士兵相互靠拢,他们已经不再是新兵了,大战在即,也握得住矛,口中有唾。
虽然是杂牌军,但单一的个人结成无敌的团体,河北的豪强子弟们有资格鄙视赤眉贼,这群贱民永远学不会这点。
放目望去,跑在最前头的,应该是樊崇专门养着的精锐,他们虽然也没什么秩序,但脚步沉稳,没有显出饥饿的虚浮,甚至还披着甲胄,在进入百步内后,忽然开始加速。
靠前的赤眉贼刀别在腰间,双手举着厚实的门板,遮住头部和身体,想用来挡冀州兵弓手一次次齐射宣泄下的箭雨,但仍有大批门板被洞穿,让他们的冲锋戛然而止。
而再往后的赤眉,似乎还扛着长长的武器,平地上看不太清,耿纯也是登上专门用来观察敌情的“轈(cháo)车”,才看明白赤眉手里究竟是什么玩意,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木梯?”
那竟是一根根赤眉军用来攻城的简易木梯,每根都有三四丈的长度,树皮都没刨干净,只简单地用绳子组合在一块,被数十个人合力抱着。
时不时有人中箭倒下,立刻就有人补上,抬着长梯,就直愣愣往魏军撞了过来!
他们面前的,不是一道墙垣,而是一个阵列啊!
没错,人组成的坚阵,与夯土的坚城相比,谁更牢固?
答案显而易见,就算最长的夷矛,也不过两丈,远不如那些长梯,这真是只有赤眉军才能想得出来的笨办法,第五伦若在,恐怕要感慨一句“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时候下令让阵列散开已经来不及了,耿纯只能眼睁睁看着,赤眉军的数十根长梯,硬生生插入密集的冀州兵中!
同惨叫、厮杀一起震响战场的,还有赤眉军兴奋之下,呐喊出的粗鄙号子。
“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