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怒火
袁天罡说道:“皇上,泰山封禅乃千古盛事,您功盖千秋,远胜古之帝王。无论举行如何盛大的庆典,都不足以彰显您的伟大功绩。
可是有一件事情,贫道认为有些不妥。”
李世民问到:“有什么不妥?”
袁天罡说道:“操办如此盛大的庆典,操办人的身份应该与之相符,一个郡王的身份未免有些太低了,至少应该是一个亲王的身份才行,否则,难免令人感到美中不足。”
李世民明白了袁天罡的意思,他是要借机恢复李泰的亲王身份。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感情的深厚程度,并不是由人的才能学识、修养和成就等因素决定的。在皇子们中间,李世民最欣赏的是太子李愔,最喜欢的却是李泰了。
李泰尽管做过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然而没有一件是针对李世民的,因此,并不影响李世民和他之间的感情。
李泰遭到贬斥,李世民只是为了给太子李愔和大臣们一个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事情已经渐渐的淡漠了,李世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准备恢复李泰的亲王身份。袁天罡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
不过李泰过去做事情,是有些太过分了,李世民不得不考虑太子李愔和大臣们的感受,因此,对于袁天罡的话,他没有马上表态。
他沉吟片刻,说道:“你们先下去吧,封禅大典的事情,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李泰和袁天罡就行礼退下了。
路上,李泰问道:“道长,您看此事如何?我父皇会答应吗?”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和相师,他曾经预言过杜淹、王珪、韦挺、张行成、马周等唐朝名人的命运,无一不准。
李世民曾经找袁天罡算卦,问自己的寿命。袁天罡说李世民52岁以后的情况,他看不清了。李世民去世那年,整好52岁。
李泰对袁天罡十分信服。
一身道士服的袁天罡手捻着灰白的胡子说道:“贫道所言有不准的时候吗?”
李泰恭敬地说道:“道长乃是我朝神人,所言自然无虚。”
袁天罡说道:“殿下放心,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李泰和袁天罡走后,李世民又看看那张图纸,满意的笑了,他叫来岑文本,让他把图纸收好。对他说道:“你去把魏征叫来。”
不一会儿,魏征来了,不过他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的还有兵部尚书尉迟恭。
尉迟恭一脸严肃的说道:“皇上,倭奴国狗胆包天,竟然把牛进达派去谈判的使者杀害了。”说着,递上了牛进达的奏章。
看完了奏章,李世民嘿嘿冷笑,心中十分不爽。他这里正准备举行封禅大典呢,倭奴竟然给他添堵,这要是不灭了倭奴国,他也没脸举行什么大典了。
他找魏征来,原本是商量册封李泰的事情,现在也没有心思再谈这件事儿了。他派人叫来李靖、房玄龄、侯君集等人,一起商量出兵倭奴国的事情。
因为义子侯英杰被困在九州岛,侯君集心中焦急,他说道:“皇上,倭奴人简直不知死活,竟然敢杀害我大唐的谈判使臣,这是赤裸裸的藐视我大唐的天威。
臣建议,干脆调集大军,灭了它得了。臣请命领兵出征。”
李靖年纪大了,认为今后自己领兵打仗的机会少了,眼下有这么个机会,还不赶紧抓住。
他说道:“太子殿下说过,这个倭奴人以前经常派兵袭扰新罗和百济,有时还到我大唐的沿海地区骚扰,留着它就是个祸害,干脆就把它灭了。”
李靖是总参谋长,只要是有仗打,他就有事干,就能保证他在军中的地位。
尉迟恭支持李靖和侯君集的意见。
房玄龄和魏征认为朝廷刚刚打完了高句丽,应该休养生息。可是,杀害大唐使臣这样的问题,没有别的路可走,战争是必须的。
因此,他们也赞成出兵倭奴国。
李世民这段时间,正沉浸在千古一帝的荣耀中,小小倭奴国竟然敢如此蔑视他的天威,早就怒火万丈了。
他早就下了决心,即使大家都反对,他也会出兵的。现在看到大家意见一致,心情舒畅了一些,说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研究具体的出兵方案吧。”
李世民派人摊开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地图,大家一起讨论。
正在这时,太子李愔的奏章到了。
李愔在奏章里说道,征讨倭奴国,最关键的事情是要消灭倭奴人的海军,他已经征调江南道的海军,沿途征调山东道、淮北道的海军,由程处默和刘仁轨带队,前往釜山港,与王宝生的河北道海军汇合。
他在奏章中建议,如果朝廷派人前往朝鲜半岛主持大局,就由朝廷安排。如果朝廷不派人去,就由薛仁贵担任这次战争的总指挥。
他已经授权薛仁贵担任临时总指挥,如果朝廷派人去后,他会将指挥权移交给朝廷指定的人。
李靖说道:“臣认为,与其从长安派人去朝鲜半岛,仅仅在路上就耽搁很多时间。薛仁贵这些年来进步很快,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他应该能胜任这次任务。”
薛仁贵虽然年轻,但是在以往的战争中,都有优异表现,在不久前的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给李世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世民问道:“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
除了侯君集以外,大家都点头同意。侯君集因为义子在九州岛上,他实在是不放心。不过,薛仁贵是太子殿下举荐的,他也没有意见。
他想了想说道:“皇上,臣有个不情之情,臣想去参与这次战争,臣去了以后,服从薛仁贵的指挥。”
李世民理解他的心情,认为目前的情况下,他在不在长安,吏部也照常运转。不如成全了他,于是同意了侯君集的请求。
侯君集心急如火,当天下午就奔向了朝鲜半岛。
因为倭奴国的事情,李泰册封亲王的事情就没有了下文,袁天罡也十分不爽。
他觉得太子李愔就是他的克星,他心里暗暗盘算着如何对付李愔。
可是有一件事情,贫道认为有些不妥。”
李世民问到:“有什么不妥?”
袁天罡说道:“操办如此盛大的庆典,操办人的身份应该与之相符,一个郡王的身份未免有些太低了,至少应该是一个亲王的身份才行,否则,难免令人感到美中不足。”
李世民明白了袁天罡的意思,他是要借机恢复李泰的亲王身份。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感情的深厚程度,并不是由人的才能学识、修养和成就等因素决定的。在皇子们中间,李世民最欣赏的是太子李愔,最喜欢的却是李泰了。
李泰尽管做过很多令人发指的事情,然而没有一件是针对李世民的,因此,并不影响李世民和他之间的感情。
李泰遭到贬斥,李世民只是为了给太子李愔和大臣们一个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的事情已经渐渐的淡漠了,李世民也一直在寻找机会,准备恢复李泰的亲王身份。袁天罡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
不过李泰过去做事情,是有些太过分了,李世民不得不考虑太子李愔和大臣们的感受,因此,对于袁天罡的话,他没有马上表态。
他沉吟片刻,说道:“你们先下去吧,封禅大典的事情,就按照你们的意见办吧。”
李泰和袁天罡就行礼退下了。
路上,李泰问道:“道长,您看此事如何?我父皇会答应吗?”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和相师,他曾经预言过杜淹、王珪、韦挺、张行成、马周等唐朝名人的命运,无一不准。
李世民曾经找袁天罡算卦,问自己的寿命。袁天罡说李世民52岁以后的情况,他看不清了。李世民去世那年,整好52岁。
李泰对袁天罡十分信服。
一身道士服的袁天罡手捻着灰白的胡子说道:“贫道所言有不准的时候吗?”
李泰恭敬地说道:“道长乃是我朝神人,所言自然无虚。”
袁天罡说道:“殿下放心,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李泰和袁天罡走后,李世民又看看那张图纸,满意的笑了,他叫来岑文本,让他把图纸收好。对他说道:“你去把魏征叫来。”
不一会儿,魏征来了,不过他不是一个人来的,随行的还有兵部尚书尉迟恭。
尉迟恭一脸严肃的说道:“皇上,倭奴国狗胆包天,竟然把牛进达派去谈判的使者杀害了。”说着,递上了牛进达的奏章。
看完了奏章,李世民嘿嘿冷笑,心中十分不爽。他这里正准备举行封禅大典呢,倭奴竟然给他添堵,这要是不灭了倭奴国,他也没脸举行什么大典了。
他找魏征来,原本是商量册封李泰的事情,现在也没有心思再谈这件事儿了。他派人叫来李靖、房玄龄、侯君集等人,一起商量出兵倭奴国的事情。
因为义子侯英杰被困在九州岛,侯君集心中焦急,他说道:“皇上,倭奴人简直不知死活,竟然敢杀害我大唐的谈判使臣,这是赤裸裸的藐视我大唐的天威。
臣建议,干脆调集大军,灭了它得了。臣请命领兵出征。”
李靖年纪大了,认为今后自己领兵打仗的机会少了,眼下有这么个机会,还不赶紧抓住。
他说道:“太子殿下说过,这个倭奴人以前经常派兵袭扰新罗和百济,有时还到我大唐的沿海地区骚扰,留着它就是个祸害,干脆就把它灭了。”
李靖是总参谋长,只要是有仗打,他就有事干,就能保证他在军中的地位。
尉迟恭支持李靖和侯君集的意见。
房玄龄和魏征认为朝廷刚刚打完了高句丽,应该休养生息。可是,杀害大唐使臣这样的问题,没有别的路可走,战争是必须的。
因此,他们也赞成出兵倭奴国。
李世民这段时间,正沉浸在千古一帝的荣耀中,小小倭奴国竟然敢如此蔑视他的天威,早就怒火万丈了。
他早就下了决心,即使大家都反对,他也会出兵的。现在看到大家意见一致,心情舒畅了一些,说道:“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研究具体的出兵方案吧。”
李世民派人摊开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地图,大家一起讨论。
正在这时,太子李愔的奏章到了。
李愔在奏章里说道,征讨倭奴国,最关键的事情是要消灭倭奴人的海军,他已经征调江南道的海军,沿途征调山东道、淮北道的海军,由程处默和刘仁轨带队,前往釜山港,与王宝生的河北道海军汇合。
他在奏章中建议,如果朝廷派人前往朝鲜半岛主持大局,就由朝廷安排。如果朝廷不派人去,就由薛仁贵担任这次战争的总指挥。
他已经授权薛仁贵担任临时总指挥,如果朝廷派人去后,他会将指挥权移交给朝廷指定的人。
李靖说道:“臣认为,与其从长安派人去朝鲜半岛,仅仅在路上就耽搁很多时间。薛仁贵这些年来进步很快,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他应该能胜任这次任务。”
薛仁贵虽然年轻,但是在以往的战争中,都有优异表现,在不久前的东征高句丽的战争中,给李世民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世民问道:“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
除了侯君集以外,大家都点头同意。侯君集因为义子在九州岛上,他实在是不放心。不过,薛仁贵是太子殿下举荐的,他也没有意见。
他想了想说道:“皇上,臣有个不情之情,臣想去参与这次战争,臣去了以后,服从薛仁贵的指挥。”
李世民理解他的心情,认为目前的情况下,他在不在长安,吏部也照常运转。不如成全了他,于是同意了侯君集的请求。
侯君集心急如火,当天下午就奔向了朝鲜半岛。
因为倭奴国的事情,李泰册封亲王的事情就没有了下文,袁天罡也十分不爽。
他觉得太子李愔就是他的克星,他心里暗暗盘算着如何对付李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