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乱套了
太极殿,武瞾的办公室。
“局长大人,那两名舞女已经离开了长安,有人看到,他们上了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的马车,出了长安城的东门,朝着洛阳方向去了。
经过打听,长孙顺德是要去洛阳处理一些商业上的事情。”
武瞾派去青云楼问话的人回来了,正在向她报告。
武瞾让他们退下,就来求见李愔。
李愔听说长孙顺德也离开了长安,感到问题有点严重。
长孙顺德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着洛阳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在那里影响力极大。这次让他退休,担任总参谋部顾问,就是采取的消除他影响力的措施。
长孙顺德心中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时候,他回到洛阳,恐怕不仅仅是处理他家在洛阳的商业事务那么简单。
唐朝最重要的三大城市长安、洛阳和扬州,洛阳要是一乱,影响力就太大了。
李愔这才发现,自己经营唐朝这么多年,内部隐患还是如此之多,现在的情况,和隋炀帝当年东征高句丽时的情况相似。
隋炀帝当年调集大军进攻高句丽,结果内部出现动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李愔吩咐武瞾派人查看长孙顺德的动向。
不久,尉迟恭又来了,他带来的仍然不是好消息。
侯君集的西路大军原本进展顺利,打得吐蕃人节节败退。
吐蕃名将东部将军府统领娄宪芝,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唐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但是他们过于依赖辎重。
娄宪芝尽量避免和唐军发生正面决战,他利用地形的优势,将部队分散成从百余人到数千人,大小不等的规模的部队,利用地形的优势,跟唐军打起了游击战。
唐军不熟悉当地的地形,屡屡吃亏,在没有经过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损失相当严重。
在一次战斗中,唐军的炮兵部队,遭到了吐蕃人的偷袭,竟然丢失了两门大炮。
北路大军苏定方部遇到的情况,和侯君集所部相差无几,进展十分缓慢。
李愔寄予厚望的高仙芝所部呢?
高仙芝得到了充分的物质保障以后,组织部队向南挖掘机积雪和碎石。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终于打通了出谷的道路。
当唐军出现在革吉城下的时候,发现吐蕃人早已望风而逃。高仙芝率领大军在此地休整两天,准备继续南下。
这天早上,高仙芝突然接到报告,说在革吉城南面发现了大批的吐蕃军队。
高仙芝急忙传令全军集结,准备作战。
在革吉城东南的原野上,高仙芝率领大军列阵完毕,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藏北高原的上午,艳阳高照,却依旧没有一丝暖意,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唐军的战旗,哗哗作响。
在唐军的正面,大批的军队出现了。
高仙芝借助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敌军的动态,等他看清楚敌人的装束和旗帜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
对面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吐蕃人,而是戒日王国的军队!
唐军战力强悍,装备精良,对面的敌军,大约只有5万人左右,高仙芝完全有把握将其击溃,甚至歼灭。
可是,对面毕竟不是吐蕃人的军队,贸然和戒日王国的军队开战,高仙芝并没有得到授权。
高仙芝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戒日王国的军队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原来,松赞干布为了得到戒日王国的帮助,他没有计较禄东赞等人在吐蕃出事的事情。又派遣了一个使团出访曲女城。
这次,吐蕃人不仅仅是对戒日王晓以利害了,而是以割让西南部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戒日王国的支持。
戒日王父子考虑再三,认为吐蕃人说的有道理,一旦吐蕃灭亡,戒日王国将直接面对大唐的铁蹄。
面对着吐蕃人开出的条件,戒日王父子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兵参战。
高仙芝派熟悉戒日王国语言的人前去谈判,请他们让路,结果,人家说这里的土地已经是他们戒日王国的地方了,就是不让路。
高仙芝摸不清戒日王国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参与了这场战争。在没有接到朝廷授权的情况下,他不敢贸然和戒日王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开战。
高仙芝考虑再三,决定暂时占据藏北地区,派人向朝廷请示。
太极殿,李愔的书房。
高仙芝遇到的情况,孛贴已经向李愔做了汇报。
紧接着,尉迟恭又来了。
看到尉迟恭,李愔不由得一阵苦笑,他一定又是来报告令人郁闷的消息的。
果不其然,尉迟恭说道:“皇上,薛仁贵来信,说阿拉伯人又策反了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同时,阿拉伯人继续向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波特王国增兵。据说,哈里发有调集北征军南下,一举解决波斯帝国的打算。”
魏征说道:“皇上,现在局势如此混乱,不行的话,暂时停止对吐蕃的战争,首先解决国内的问题,
或者放弃波斯,集中全力对付吐蕃。
否则的话,摊子铺得太大,真有可能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皇甫睿赞成他的意见。
尉迟恭反对,他说道:“攻打吐蕃,准备了这么久,调动这么多人,不能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
王玄策说道:“波斯的事情更不能放弃,我敢打赌,一旦波斯被阿拉伯人吞并,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安西都护府,用不了多久,整个西域都会丢失。
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西域几十个少数民族,以阿拉伯人的宗教同化能力,汉族很快就会在那里丧失影响力,彻底将西域丢失。
汉族将会永远的丢失西域那片领土。”
被邀请前来参加会议的程咬金说道:“俺赞成大老黑的意见,哪有仗打了一半就撤回来的道理。
你们不就是担心国内出乱子吗?不是俺吹牛,有俺武警部队在,还怕他们翻了天?”
大臣们讨论了半天,最后把目光集中到了李愔身上。
如此复杂的乱局,李愔该如何面对呢?
“局长大人,那两名舞女已经离开了长安,有人看到,他们上了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的马车,出了长安城的东门,朝着洛阳方向去了。
经过打听,长孙顺德是要去洛阳处理一些商业上的事情。”
武瞾派去青云楼问话的人回来了,正在向她报告。
武瞾让他们退下,就来求见李愔。
李愔听说长孙顺德也离开了长安,感到问题有点严重。
长孙顺德十几年来,一直担任着洛阳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在那里影响力极大。这次让他退休,担任总参谋部顾问,就是采取的消除他影响力的措施。
长孙顺德心中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时候,他回到洛阳,恐怕不仅仅是处理他家在洛阳的商业事务那么简单。
唐朝最重要的三大城市长安、洛阳和扬州,洛阳要是一乱,影响力就太大了。
李愔这才发现,自己经营唐朝这么多年,内部隐患还是如此之多,现在的情况,和隋炀帝当年东征高句丽时的情况相似。
隋炀帝当年调集大军进攻高句丽,结果内部出现动乱,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李愔吩咐武瞾派人查看长孙顺德的动向。
不久,尉迟恭又来了,他带来的仍然不是好消息。
侯君集的西路大军原本进展顺利,打得吐蕃人节节败退。
吐蕃名将东部将军府统领娄宪芝,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唐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但是他们过于依赖辎重。
娄宪芝尽量避免和唐军发生正面决战,他利用地形的优势,将部队分散成从百余人到数千人,大小不等的规模的部队,利用地形的优势,跟唐军打起了游击战。
唐军不熟悉当地的地形,屡屡吃亏,在没有经过大规模战斗的情况下,损失相当严重。
在一次战斗中,唐军的炮兵部队,遭到了吐蕃人的偷袭,竟然丢失了两门大炮。
北路大军苏定方部遇到的情况,和侯君集所部相差无几,进展十分缓慢。
李愔寄予厚望的高仙芝所部呢?
高仙芝得到了充分的物质保障以后,组织部队向南挖掘机积雪和碎石。经过了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终于打通了出谷的道路。
当唐军出现在革吉城下的时候,发现吐蕃人早已望风而逃。高仙芝率领大军在此地休整两天,准备继续南下。
这天早上,高仙芝突然接到报告,说在革吉城南面发现了大批的吐蕃军队。
高仙芝急忙传令全军集结,准备作战。
在革吉城东南的原野上,高仙芝率领大军列阵完毕,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藏北高原的上午,艳阳高照,却依旧没有一丝暖意,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唐军的战旗,哗哗作响。
在唐军的正面,大批的军队出现了。
高仙芝借助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敌军的动态,等他看清楚敌人的装束和旗帜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
对面的敌人,根本就不是吐蕃人,而是戒日王国的军队!
唐军战力强悍,装备精良,对面的敌军,大约只有5万人左右,高仙芝完全有把握将其击溃,甚至歼灭。
可是,对面毕竟不是吐蕃人的军队,贸然和戒日王国的军队开战,高仙芝并没有得到授权。
高仙芝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
戒日王国的军队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原来,松赞干布为了得到戒日王国的帮助,他没有计较禄东赞等人在吐蕃出事的事情。又派遣了一个使团出访曲女城。
这次,吐蕃人不仅仅是对戒日王晓以利害了,而是以割让西南部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戒日王国的支持。
戒日王父子考虑再三,认为吐蕃人说的有道理,一旦吐蕃灭亡,戒日王国将直接面对大唐的铁蹄。
面对着吐蕃人开出的条件,戒日王父子终于下定了决心,出兵参战。
高仙芝派熟悉戒日王国语言的人前去谈判,请他们让路,结果,人家说这里的土地已经是他们戒日王国的地方了,就是不让路。
高仙芝摸不清戒日王国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参与了这场战争。在没有接到朝廷授权的情况下,他不敢贸然和戒日王国这样强大的国家开战。
高仙芝考虑再三,决定暂时占据藏北地区,派人向朝廷请示。
太极殿,李愔的书房。
高仙芝遇到的情况,孛贴已经向李愔做了汇报。
紧接着,尉迟恭又来了。
看到尉迟恭,李愔不由得一阵苦笑,他一定又是来报告令人郁闷的消息的。
果不其然,尉迟恭说道:“皇上,薛仁贵来信,说阿拉伯人又策反了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
同时,阿拉伯人继续向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波特王国增兵。据说,哈里发有调集北征军南下,一举解决波斯帝国的打算。”
魏征说道:“皇上,现在局势如此混乱,不行的话,暂时停止对吐蕃的战争,首先解决国内的问题,
或者放弃波斯,集中全力对付吐蕃。
否则的话,摊子铺得太大,真有可能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皇甫睿赞成他的意见。
尉迟恭反对,他说道:“攻打吐蕃,准备了这么久,调动这么多人,不能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
王玄策说道:“波斯的事情更不能放弃,我敢打赌,一旦波斯被阿拉伯人吞并,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安西都护府,用不了多久,整个西域都会丢失。
问题更加严重的是,西域几十个少数民族,以阿拉伯人的宗教同化能力,汉族很快就会在那里丧失影响力,彻底将西域丢失。
汉族将会永远的丢失西域那片领土。”
被邀请前来参加会议的程咬金说道:“俺赞成大老黑的意见,哪有仗打了一半就撤回来的道理。
你们不就是担心国内出乱子吗?不是俺吹牛,有俺武警部队在,还怕他们翻了天?”
大臣们讨论了半天,最后把目光集中到了李愔身上。
如此复杂的乱局,李愔该如何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