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交替
“咚!”
“咚!”
......
一声一声沉闷的钟声从皇宫内响起,是宫门金钟,一共一百九十八响。
还有号角声,呜咽似嚎的伴随着金钟传开。
皇城里听到金钟声响的人先是一喜,以为国朝又有什么大喜事,不然何必金钟长鸣?可皇城跟脚下的老百姓却一个个脸色惶然,更有甚者直接放下手里的活计啪一下就双膝跪了下去,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不起。
“陛下归天啦!!”
哀嚎从第一个茫然惶恐的百姓口中宣泄出来,带着哭腔,瞬间就把边上尚在迷茫或者不可置信情绪中的路人惊醒。
宫门金钟鸣,号角声声起,送皇归天乘风去,天下皆悲鸣。
“陛下归天啦!”
“呜呜呜......”
哭声很快就从宫门外荡漾开来,然后军侯街,然后整个皇城都陷在这种悲伤的气氛当中。街上密密麻麻的跪满了人,一边哭一边伴随着钟声和号角声不停的磕头。
悲伤的气氛做不得假。越是底层的老百姓越是对皇帝的驾崩倍感伤心,就好像自家的长辈离世一般。
别以为皇帝离老百姓远,也别以为老百姓是迫于皇家或者衙门的威风才做出这种伤心欲绝的样子。里面至少有八成痛苦的人是真的很伤心。
皇帝的好,老百姓虽然远离庙堂可却真心实意的感受得到。
柴米油盐有没有涨价啊?修路修桥有没有懈怠啊?各地受灾了有没有赈济啊?每逢佳节是不是能有慰问啊?有了冤屈能不能找到声张的地方啊?
若是这些都能感受到国朝的照顾,那皇帝肯定就是一个好皇帝。更何况皇帝在位期间两次对蛮族大战,第一次全胜,这一次看情况也是胜利在望。
一个对内能安稳,对外能杀人的皇帝,这不就是国朝上下的服气嘛!特别说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这尤其重要。
如今这个好皇帝死了。跟着金钟和号角磕几个头又算什么?
而随着这一场整个皇城的送葬大礼,靖旧朝皇帝杨坚永远的告别了这个被他掌控了数十年的帝国。
而皇帝归天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靖旧朝。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但凡在靖旧朝统治之下的地方立马变得一片素裹。就算是南面一线的军卒也每人一根白布系在额头上以示对皇帝的哀悼。
国丧由吏部操办,整个靖旧朝除了战争和必要的运转之外停止了一切国事活动。
从十月廿四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杨坚的丧礼才算结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不少人来说却可以用“迫不及待”或者“度日如年”来形容。
迫不及待的,都是跟随皇太子束的脚步的那些人,多以国朝内大商贾、新兴勋贵、寒门淸贵为主,这些人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早就躁动不已了,就等着皇帝丧礼结束,皇太子登继皇位。
新皇登基,那追随新皇的人才算真的可以彻底松一口气,也就能正式迎来一个新皇的时代。
当然,新皇登基之后会不会按照其追随者的想法施政,这个还不能确定。历史上登基之后突然改变思路策略的皇帝其实不少。所以淸贵、新兴勋贵、商贾们期许的同时也颇为忐忑。
度日如年的人也就是各个世家和门阀紧密相关的人。他们明白,旧皇离世,新皇继位,一阵新气象就要刮过来了。可问题是这阵风会不会把他们刮倒。
十一月十七。皇帝杨坚刚进入陵墓安寝,中间只隔了一天,皇太子杨束就在万民宫接受皇室宗祠以及吏部的安排,行大礼仪之后登上皇位。
只不过因为旧皇离世不久,新皇念旧,下令登基大典不用撤掉满城素裹。于是白茫茫中一片片金色在缝隙里乍现,给这一场新皇的登基大典添了一种明晃晃的“交替”感。特别是一路随着旧皇走来的老人,心里更是感触良多。
沈浩拍了拍衣袍下摆上的灰,这一身白袍加白头巾让他浑身不自在,总觉得晃眼睛。而且纯白的衣服容易脏,刚才登基大典的时候他就跟着吏部的小吏吆喝声跪拜了两次之后,膝盖上就灰扑扑的。
蒲团?有屁的个蒲团,直接跪在万民宫前的石板上。区区正五品的千户官能进宫观礼登基大典已经是看在玄清卫这层身份的面子上了,还想要蒲团?瞧瞧最前面那一排三品以上大员们,人家也没蒲团垫腿。
真要有得选,沈浩是不想参加这个所谓的登基大典的,又不是他登基,他跑来看别人登基还得一个劲儿的跪,而且礼仪繁琐复杂,跟着吏部的小吏从头折腾到尾,饶是身体不累但心里累。
整个礼仪沈浩也就后半段看到了皇帝,隔得很远,要不是他修为不错的话还真看不清。
想起和杨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再看看如今高台皇位上端坐表情肃穆庄严的杨束,沈浩也不得不感叹一句世事难料。谁能想到那一直被外界忽视的七皇子能大杀四方得登大宝?
“到底是当了皇帝,这身上的气质变化可真大呀!”即便隔得很远,但沈浩还是看得到远处杨束身上的气质变化。
如果说以前的杨束给人的感觉是一并归鞘的刀的话,那么现在的杨束就像是没了刀鞘掩饰,眉宇间锋芒毕露。而且最扎眼的还是杨束身上多了一股凶威,这种气势沈浩在旧皇杨坚的身上也感受过,区别只是杨坚身上的凶威更浓得多也更内敛得多。
“皇位加身还自带凶威赫赫?”沈浩心里嘀咕了一句。
等到登基大典结束就是万民宫里御宴。沈浩的身份只能在角落里坐着。
一桌十个人,稍微有些挤,但谁都没吭声,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等着新皇举杯之后就开席。
“这位是沈大人吧?”
沈浩本来正襟危坐,打定主意今天当一天的木头人,等吃完席就回去。可不想居然还有人主动朝他搭话。
扭头,身边那人笑眯眯的,有些微胖,肤色红润,眼睛有些小,年纪五十上下,右脸颊有一颗豌豆大小的痣。
“咚!”
......
一声一声沉闷的钟声从皇宫内响起,是宫门金钟,一共一百九十八响。
还有号角声,呜咽似嚎的伴随着金钟传开。
皇城里听到金钟声响的人先是一喜,以为国朝又有什么大喜事,不然何必金钟长鸣?可皇城跟脚下的老百姓却一个个脸色惶然,更有甚者直接放下手里的活计啪一下就双膝跪了下去,朝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不起。
“陛下归天啦!!”
哀嚎从第一个茫然惶恐的百姓口中宣泄出来,带着哭腔,瞬间就把边上尚在迷茫或者不可置信情绪中的路人惊醒。
宫门金钟鸣,号角声声起,送皇归天乘风去,天下皆悲鸣。
“陛下归天啦!”
“呜呜呜......”
哭声很快就从宫门外荡漾开来,然后军侯街,然后整个皇城都陷在这种悲伤的气氛当中。街上密密麻麻的跪满了人,一边哭一边伴随着钟声和号角声不停的磕头。
悲伤的气氛做不得假。越是底层的老百姓越是对皇帝的驾崩倍感伤心,就好像自家的长辈离世一般。
别以为皇帝离老百姓远,也别以为老百姓是迫于皇家或者衙门的威风才做出这种伤心欲绝的样子。里面至少有八成痛苦的人是真的很伤心。
皇帝的好,老百姓虽然远离庙堂可却真心实意的感受得到。
柴米油盐有没有涨价啊?修路修桥有没有懈怠啊?各地受灾了有没有赈济啊?每逢佳节是不是能有慰问啊?有了冤屈能不能找到声张的地方啊?
若是这些都能感受到国朝的照顾,那皇帝肯定就是一个好皇帝。更何况皇帝在位期间两次对蛮族大战,第一次全胜,这一次看情况也是胜利在望。
一个对内能安稳,对外能杀人的皇帝,这不就是国朝上下的服气嘛!特别说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这尤其重要。
如今这个好皇帝死了。跟着金钟和号角磕几个头又算什么?
而随着这一场整个皇城的送葬大礼,靖旧朝皇帝杨坚永远的告别了这个被他掌控了数十年的帝国。
而皇帝归天的消息也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靖旧朝。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但凡在靖旧朝统治之下的地方立马变得一片素裹。就算是南面一线的军卒也每人一根白布系在额头上以示对皇帝的哀悼。
国丧由吏部操办,整个靖旧朝除了战争和必要的运转之外停止了一切国事活动。
从十月廿四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杨坚的丧礼才算结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不少人来说却可以用“迫不及待”或者“度日如年”来形容。
迫不及待的,都是跟随皇太子束的脚步的那些人,多以国朝内大商贾、新兴勋贵、寒门淸贵为主,这些人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早就躁动不已了,就等着皇帝丧礼结束,皇太子登继皇位。
新皇登基,那追随新皇的人才算真的可以彻底松一口气,也就能正式迎来一个新皇的时代。
当然,新皇登基之后会不会按照其追随者的想法施政,这个还不能确定。历史上登基之后突然改变思路策略的皇帝其实不少。所以淸贵、新兴勋贵、商贾们期许的同时也颇为忐忑。
度日如年的人也就是各个世家和门阀紧密相关的人。他们明白,旧皇离世,新皇继位,一阵新气象就要刮过来了。可问题是这阵风会不会把他们刮倒。
十一月十七。皇帝杨坚刚进入陵墓安寝,中间只隔了一天,皇太子杨束就在万民宫接受皇室宗祠以及吏部的安排,行大礼仪之后登上皇位。
只不过因为旧皇离世不久,新皇念旧,下令登基大典不用撤掉满城素裹。于是白茫茫中一片片金色在缝隙里乍现,给这一场新皇的登基大典添了一种明晃晃的“交替”感。特别是一路随着旧皇走来的老人,心里更是感触良多。
沈浩拍了拍衣袍下摆上的灰,这一身白袍加白头巾让他浑身不自在,总觉得晃眼睛。而且纯白的衣服容易脏,刚才登基大典的时候他就跟着吏部的小吏吆喝声跪拜了两次之后,膝盖上就灰扑扑的。
蒲团?有屁的个蒲团,直接跪在万民宫前的石板上。区区正五品的千户官能进宫观礼登基大典已经是看在玄清卫这层身份的面子上了,还想要蒲团?瞧瞧最前面那一排三品以上大员们,人家也没蒲团垫腿。
真要有得选,沈浩是不想参加这个所谓的登基大典的,又不是他登基,他跑来看别人登基还得一个劲儿的跪,而且礼仪繁琐复杂,跟着吏部的小吏从头折腾到尾,饶是身体不累但心里累。
整个礼仪沈浩也就后半段看到了皇帝,隔得很远,要不是他修为不错的话还真看不清。
想起和杨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再看看如今高台皇位上端坐表情肃穆庄严的杨束,沈浩也不得不感叹一句世事难料。谁能想到那一直被外界忽视的七皇子能大杀四方得登大宝?
“到底是当了皇帝,这身上的气质变化可真大呀!”即便隔得很远,但沈浩还是看得到远处杨束身上的气质变化。
如果说以前的杨束给人的感觉是一并归鞘的刀的话,那么现在的杨束就像是没了刀鞘掩饰,眉宇间锋芒毕露。而且最扎眼的还是杨束身上多了一股凶威,这种气势沈浩在旧皇杨坚的身上也感受过,区别只是杨坚身上的凶威更浓得多也更内敛得多。
“皇位加身还自带凶威赫赫?”沈浩心里嘀咕了一句。
等到登基大典结束就是万民宫里御宴。沈浩的身份只能在角落里坐着。
一桌十个人,稍微有些挤,但谁都没吭声,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等着新皇举杯之后就开席。
“这位是沈大人吧?”
沈浩本来正襟危坐,打定主意今天当一天的木头人,等吃完席就回去。可不想居然还有人主动朝他搭话。
扭头,身边那人笑眯眯的,有些微胖,肤色红润,眼睛有些小,年纪五十上下,右脸颊有一颗豌豆大小的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