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之锦绣人生 第51节
除去这些主要的数据,还有分门别类的具体数据,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农场都很细致地记录下来。得亏这次她们是拿着农科所进修生身份进来的,不然也看不到这些数据。
花了一个小时,抄得手都酸痛了江明彤才把她需要的数据给大致抄完。
走出办公室,她沿着场长介绍的路线选了一边走。
一开始路边种着的全是水稻,后来慢慢的出现了其它不同的作物:花生、棉花、黄瓜、豆类等,还有辣椒、空心菜、番茄和韭菜这些,看得她很想吃。
江明彤最先去看的是黄豆绿豆这些豆类,正好黄豆地里有几个在劳作的人,她大步走上前去认真看了几眼他们的耕作方式,没什么很大不同,这才开始闲聊般的询问黄豆等的种植方法和经验。
“要问这种黄豆的经验,那你是问对人了,整个农场最会种黄豆的就是我们这批人。”被问到的大娘笑起来,抹掉脸上的汗水,带着自得的语气说到。
听大娘说起,江明彤这才知道,因为这个农场作为农科所试验田的特殊性,每种作物都安排了农场里最会种植这类作物的人来种植并负责。
“大娘,我在农科所学的就是黄豆这些豆子的种植,我只懂一些理论的,实际种起来不及你们半点,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想跟你们学习一下,你们是怎么把豆子种那么好的。”江明彤求知欲望很浓,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让大娘感到舒心。
“你们是来农科所学习的,我们肯定不藏私全告诉你。”大娘说。她们会的也都是农科所教了十几年,再加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而来的,种起豆子来真不比农科所的研究员们差。
要是别的地方的队员,你上去就问人家种地的绝招妙招,谁会告诉你啊。但农场的人已经习惯每年都有农科所那边来的同志来学习,而且这些种植方法很多都是农科所同志教的,藏私肯定不会,顶多因你态度问题决定讲的认不认真深不深入。
因着江明彤的态度好,这位大娘教起来也很认真,方方面面讲的很细致,江明彤听了,只觉得这不愧是农场里选**专门种植豆子的人。一边点头应附一边不停地记下笔记。
第93章 江明彤她们一行人参观下……
江明彤她们一行人参观下来, 心里一开始是震撼,后来是羡慕,再后来就是成为了一个追求与目标, 期望着自己所在的公社和大队能建设成这个样子。
每一片地的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 远远看过去全是绿油油的叶子枝条, 风吹过形成摇晃的绿色波浪。近看, 每一棵作物都长的很粗壮,连不种地的外行人看了都觉得长得好, 肯定能丰收。
一上午她尽待在黄豆地里观察学习,从大娘哪里得来很多关于黄豆种植的经验,也算是收获满满。
农场里种的黄豆她也看过了,现在虽然是刚长出苗来不久, 但是茎看着就比她见过的要粗硬一些,叶子也没有趴在地上,问大娘, 大娘也说这里的黄豆倒伏程度要比以前种的好。再想想她抄录下来的农场往年黄豆的收成, 确实要比三河公社的平均亩产量高很多,这次进修不算白来。
“你们下午才离开吧?今天中午就到我家吃饭。”大娘边干活边和江明彤讲, 费了不少时间, 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正中,灼人得很。
“谢谢大娘。”江明彤原本需要自己找户人家给自己弄点饭吃,现在有大娘邀请给她省时间也省事。
“谢啥,你们好几百号人, 让场长给安排也安排不过来。”大娘利索地抖掉锄头上沾的泥土,往肩膀上一扛他,带着江明彤,先去仓库归还锄头, 再往家里走。
“大娘,那是你们农场知青住的房子吗?”
“知青?”大娘疑惑,好端端地怎么问起这个话头,转头顺着江明彤的视线看去,“噢,你是看到那个房子是吧。”
江明彤看着的房子明显与农场人家自己住的房子不同,视线内的黄泥房子是有五栋联排粘着的,没有一点空隙也没有院子,房顶不是瓦片,而是平顶不知道用什么盖住,这不像是乡下人建来自己住的,看样式不是学校就只能是给知青们住的。而农场离省城城内那么近,要上学去城里上明显更好。
外面没有看到挂着的毛巾放着的桶、盆之类的东西,不太像是有人住的。
“我们农场性质和别的农场不同,每年都有农科所的任务指标,接受的知青少,没有建专门的住房,安排在了几户住房宽裕的人家。”
这样啊,江明彤想,以前只听她们那的知青说过,能去农科所下属农场的知青有多么多么幸福,现在她亲身了解到农场的情况,才能明白那话的意思。普通县市下面的公社大队就没有比得上这个农场的,无论是吃饱饭还是进城,条件都好得离谱。
心里突然升起的那点子好奇得到解答,她没了那个欲望再对别人地盘的房子求根问底具体作用。
“那啊,是我们农场用来培育蘑菇的。”大娘看了一眼就转过头,语气平常地说到。
“蘑菇?”本来以为结束了这个话题,江明彤忽然听到她心心念念了好久的东西,立马转向大娘看去,询问的声音不自觉地大了一个度,惊讶与激动里面含着一丝急切。
她当初问过农作物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员,没有说过那位研究员是研究菌类的啊。现在本来都放弃了的情况下竟然阴差阳错下碰上了蘑菇房,果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啊,建了有好多年时间。一开始建的时候大家都不赞同,蘑菇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我们这里是没有山,但是每年也都有亲戚送来,不缺吃。”大娘说起这个就感慨不已,“后来第一年种下去的蘑菇收成了之后,咱们才晓得这蘑菇房的好处,想吃新鲜的蘑菇时常能吃上,比一般的蔬菜还好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晒干送去城里收购,比一般的蔬菜收购价也更高。”
江明彤又转回去看了一眼,可能因为保养的好,看不出来这房子有一些年头。
“农科所不是没有研究蘑菇的研究员吗?”
“这个我还真知道,这个蘑菇房是大概……得有……七八年前建起来的吧,那个时候那位研究员还会经常过来看,还要记录数据的,每天要安排人去观察。后来听说那位研究员调去别的地方,蘑菇的研究就停了,现在蘑菇房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去天天管,享受过蘑菇房的好处后大家又不舍得浪费掉,都是散养,隔个两三天路过去看上一眼。”
“那现在还有人会种植蘑菇吗?”
“当然有,虽然研究蘑菇的研究员走了,但是蘑菇房又没拆,之前学到的怎么种植蘑菇的知识在脑子里也丢不掉。”
“大娘,你能不能帮我介绍下那位同志,我老早就想在我们那公社里种蘑菇,一直苦于不能跟专业的人学习,也不好没头没脑直接就让人种,不知道怎么种还让人种,那不是害人嘛。”
“这个简单,等下吃过午饭,我带你去。”到了家门口,大娘推开门让江明彤进去,“那位老姐姐也是个热心的,知道你要上门学,肯定很开心。”
“好,谢谢大娘。”得到应承,江明彤心里开心,笑着说到,这趟农场来的太妙了。
因为心里装着事,急着去学习种植蘑菇,午饭急急的吃了几口,想早点吃完早点去,还是大娘看出江明彤着急,劝了几句,她才慢下来好好吃饭。
等吃完午饭,江明彤给大娘递了一张粮票和几毛钱,看到早下桌在院子里玩闹的小孩子也每个人分了几颗糖,知道这次农场之行要和很多当地人打交道,她专门在包里放了两大把的水果硬糖。
果然,大娘见到孙子孙女手上抓着的糖,比接过钱票时的表情还要柔和几分,脸上的笑也加深了一些。
“走,我现在带你去。我老姐姐腿脚不好,家里人不让她再下地,今天教你正好。要是别人要下地的,可没有时间教你怎么种蘑菇。”
大娘口中会种蘑菇的老姐姐家离大娘家有些距离,江明彤跟着走了很长一段路,她看到地里种着的红薯和烟草,这已经是农场场长嘴里的另一条线路。
“二牛,你太奶在家吗?”大娘带着江明彤爬上地势稍微高的一户人家,见到在院门边玩耍的七八岁的男孩子问。
“在,我太奶刚吃完饭。”小男孩头都没抬,专注于手里玩着的东西,随口答到。
“今天这么晚吃饭。”大娘喃喃一句,轻车熟路地往外面的房间走。
跟着进来,江明彤才有些诧异地发现这户人家的家里格局和平常人家不一样,更像北方一些,第一道院们进去只有一个很小的窄院子,然后是一排两个房间,中间一个通道进去,里面还有一个小院子,过了第二个院子后才是堂屋的门,这里开始就和普通人家的一样了。
的说是多了一个院子加一排两个房间,多琢磨一下有点像二进的四合院。
江明彤跟着进的是夹在两个院子中间的其间一间房间。
“哎呦,老姐姐,看我今天给你带来个人。”大娘进屋看到躺坐在床上的老太太,直爽地开口到,“你不是一直嫌农场没人喜欢种蘑菇,这大好的手艺就要丢了吗?今天我给你带来的这位姑娘,她想跟你学学种蘑菇呢。”
“真的?种蘑菇?”老太太见到老姐妹来了,坐起身子,拍拍床沿让两人坐下,“这是哪来的小姑娘,长的嫩生生的,真愿意跟我这老太婆学种蘑菇,花儿,你可别来寻我开心的。”
大娘的闺名叫花儿,她示意江明彤上前,“我们什么交情,我哪会骗你。”
“今天是农科所学习的同志们来了。这位姑娘也是去农科所学习的,在农科所想学种蘑菇都没地方学,现在来农场碰巧就遇上我,我就给你带来了。”
“奶奶,我是在粮站工作的同志,工作就是帮助公社的社员们引导种植生产。蘑菇是种好作物,种植需要的场地不大,也不用顾忌季节,产量也大,我就想让社员们都种上,一直想找地方学但没有人会,现在遇上您也是我运气好。”为了方便讲话,江明彤干脆从床沿起来,搬个小矮凳坐在老太太面前。
“粮站的同志啊,那就是真的了。”老太太人是老了,脑子还很清醒,说起农科所和粮站她就懂了。
“对。我是真心向您学习怎么种植蘑菇的。”江明彤对上老太太的目光,诚挚地点了好几下头。
“行,我现在带你去蘑菇房,要教去那边教更好。”老太太好不容易等上一个愿意学种蘑菇的苗子,开心极了,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少了几道,转头对大娘说到,“花儿,你先去上工,我带这姑娘去就好了。”
“那我走了,你身体不好,让大牛陪着你去。”大娘不放心到,等下这姑娘学完就要直接回去了,她老姐姐一个人回家她不放心,一不小心摔了就完蛋了。
“大牛,大牛。”大娘从后面的窗户朝着堂屋喊到,“快过来陪你太奶出去。”
从堂屋跑出一个健壮小少年,送上拐杖,扶着他太奶的手,“要去哪?”
“去蘑菇房,带上一张椅子,一下午,你太奶肯定站不了那么久。”
“我来拿。”江明彤抢接过椅子,让这么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太太教她一下午的课,她自己也过意不去,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娘说农场当初就是看老太太腿脚不比旁人,做事细心,才给安排跟着研究员学怎么种蘑菇的。以至于现在农场也就这么一个会的人。
第94章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植蘑菇的技巧, 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从蘑菇菌丝菌种的培养、种植土壤的调配,到种植期间温度湿度的保持、后期蘑菇的生长等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很细致。
如果江明彤没有今天学习的经历, 回去就直接说她要自己尝试种植蘑菇, 那绝对会是一头雾水, 可能要经过长久的尝试都不一定最终得出蘑菇种植的方式。
农场的蘑菇房里种植的大多是双孢菇,这也是最最常见的一种菇。
“这里留了一本研究员留下来的种植笔记, 我不识得字,本来应该直接给你的,但是说不定我们农场之后也有人要学,你就选你觉得重要的抄录一下吧。”老太太从蘑菇房里的台子上拿出一个小竹箱子, 里面的手记本子还用一层油纸包着,保护的很好。
江明彤接过来,听老太太教了几个小时, 她现在对于美蘑菇的种植有了一定了解, 自己也在本子上记了很多,用来以后慢慢理解学习, 拿过这本研究员给农场留下的笔记, 她也可以知道哪些是需要抄的,哪些对她没有借鉴意义。
“其实咱们这里的蘑菇种植技术还很落后,种蘑菇的人和地方也少。”老太太不愧她跟着研究员专门学习了多年的经历,对于蘑菇方面的了解虽说不能精通, 但那位研究员给她说过的她现在也能说个一二三出来。
“上海的蘑菇种植技术是最先进的,几年前就从国外引进了最新的栽培技术,上海的蘑菇种植也是最多的。”老太太凭蘑菇种植得利很多,自然对蘑菇也有一种偏爱, 说起蘑菇种植业繁荣的上海,也带着一种向往与崇敬的心态。
上海呀。
江明彤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她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能耐去上海学习最先进的蘑菇种植技术并引进到她们县市。而仅在公社推广一下的话,从农场这里学习就足够了。
上海作为国家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有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在江明彤心里都是应该的,也不觉得吃惊。
最后从蘑菇房里出来,太阳已经快要下山,张静和柳爱芳两人总等不来江明彤,只能一路问人最终问到蘑菇房里。
“你可以终于出来了,快走吧,错过最后一趟公交车我们就得自己走两小时回去。”张静看到从前面房子里出来的江明彤,眼睛差点没逼出两眼眶泪水,找了这么久,可太不容易了她们。
“抱歉,我忙着就忘记时间了,现在快有六点了吗?”江明彤没有手表只能看看天,猜测一下大概的时间。
“早过六点了,我们快点,我怕错过最后一趟车。”
“谢谢你们等我,明天我请你们吃饭。”江明彤说着,今天现在这个点国营饭店就算没关门也不剩什么好菜。
“这可是你说的啊,我不跟你客气的唉。”听到有饭吃,张静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但脸上的焦急丝毫没见减少,就算请饭吃,她也不想错过今天这趟车。
三个人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累得气喘吁吁瘫坐在座椅上,脸上还有汗水淌下来,这天越来越热,都过了六点还是这么热。
江明彤三人最后一次跑去农科所食堂里吃的饭。
“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省城,再进农科所,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我得再看一眼农科所的样子。”
“你想你可以多待几天。”
“那还是算了,在这里多待下去,就是花我自己的钱了,多待半天吃顿饭我都心痛。”张静摇摇头,省城好是好,但对她们这些不是省城本地人的人来说,生活花销太大了,住房要钱,吃饭要钱,出行玩乐要钱,打瓶热水都要钱。
“粮站来农科所进修的机会不少,每几年就会有一次。”
“下次有了也轮不上我们,我们粮站有十几个人,我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机会。”这次的机会是张静自己争取了很久得来的。
“快点吃完,我想回去早点睡,明天买完东西回家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想想就累。”柳爱芳打断两人看着像是没有结尾的闲聊。
“啊?你们不最后逛一趟农科所了啊?”
“你吃完饭出去的时候可以顺路多看两眼。”江明彤对再逛一圈农科所完全没了兴趣,农科所里真正该看的地方她都看完了。
“好吧。”张静想想也同意了,等下要多看两眼,今后十几年她都得记着,以后跟别人说的时候才回想起来。
吃完饭,把饭盒洗好拿在手上离开。
“今天下午在农场看了那么多,我得写一篇心得记录下来,趁着现在我还记得。”柳爱芳脑子里还是今天被农场震惊的各方各面,一点点回味,越回味越觉得农场在种植方面做的是真的好,这就是有专家指导的好处。她想,她终于明白了公社下面大队队员们对她们的态度。
柳爱芳自己知道粮站的能力,没有队员们心里所想的那么厉害,像是被神化了一样,任何种地上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能帮他们提高土地的作物产量。现在想想,农科所的专家们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只是粮站的人不行。
她看完农场之后,自己都把对农科所的崇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问题在于,农科所的研究员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每个市县每个公社大队指导教导种植,而在进行这一职能的是粮站的同志们。由此,她也更明白了农科所给粮站进修名额的意义所在。
花了一个小时,抄得手都酸痛了江明彤才把她需要的数据给大致抄完。
走出办公室,她沿着场长介绍的路线选了一边走。
一开始路边种着的全是水稻,后来慢慢的出现了其它不同的作物:花生、棉花、黄瓜、豆类等,还有辣椒、空心菜、番茄和韭菜这些,看得她很想吃。
江明彤最先去看的是黄豆绿豆这些豆类,正好黄豆地里有几个在劳作的人,她大步走上前去认真看了几眼他们的耕作方式,没什么很大不同,这才开始闲聊般的询问黄豆等的种植方法和经验。
“要问这种黄豆的经验,那你是问对人了,整个农场最会种黄豆的就是我们这批人。”被问到的大娘笑起来,抹掉脸上的汗水,带着自得的语气说到。
听大娘说起,江明彤这才知道,因为这个农场作为农科所试验田的特殊性,每种作物都安排了农场里最会种植这类作物的人来种植并负责。
“大娘,我在农科所学的就是黄豆这些豆子的种植,我只懂一些理论的,实际种起来不及你们半点,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想跟你们学习一下,你们是怎么把豆子种那么好的。”江明彤求知欲望很浓,表现出来的态度也让大娘感到舒心。
“你们是来农科所学习的,我们肯定不藏私全告诉你。”大娘说。她们会的也都是农科所教了十几年,再加自己几十年的经验积累而来的,种起豆子来真不比农科所的研究员们差。
要是别的地方的队员,你上去就问人家种地的绝招妙招,谁会告诉你啊。但农场的人已经习惯每年都有农科所那边来的同志来学习,而且这些种植方法很多都是农科所同志教的,藏私肯定不会,顶多因你态度问题决定讲的认不认真深不深入。
因着江明彤的态度好,这位大娘教起来也很认真,方方面面讲的很细致,江明彤听了,只觉得这不愧是农场里选**专门种植豆子的人。一边点头应附一边不停地记下笔记。
第93章 江明彤她们一行人参观下……
江明彤她们一行人参观下来, 心里一开始是震撼,后来是羡慕,再后来就是成为了一个追求与目标, 期望着自己所在的公社和大队能建设成这个样子。
每一片地的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 远远看过去全是绿油油的叶子枝条, 风吹过形成摇晃的绿色波浪。近看, 每一棵作物都长的很粗壮,连不种地的外行人看了都觉得长得好, 肯定能丰收。
一上午她尽待在黄豆地里观察学习,从大娘哪里得来很多关于黄豆种植的经验,也算是收获满满。
农场里种的黄豆她也看过了,现在虽然是刚长出苗来不久, 但是茎看着就比她见过的要粗硬一些,叶子也没有趴在地上,问大娘, 大娘也说这里的黄豆倒伏程度要比以前种的好。再想想她抄录下来的农场往年黄豆的收成, 确实要比三河公社的平均亩产量高很多,这次进修不算白来。
“你们下午才离开吧?今天中午就到我家吃饭。”大娘边干活边和江明彤讲, 费了不少时间, 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正中,灼人得很。
“谢谢大娘。”江明彤原本需要自己找户人家给自己弄点饭吃,现在有大娘邀请给她省时间也省事。
“谢啥,你们好几百号人, 让场长给安排也安排不过来。”大娘利索地抖掉锄头上沾的泥土,往肩膀上一扛他,带着江明彤,先去仓库归还锄头, 再往家里走。
“大娘,那是你们农场知青住的房子吗?”
“知青?”大娘疑惑,好端端地怎么问起这个话头,转头顺着江明彤的视线看去,“噢,你是看到那个房子是吧。”
江明彤看着的房子明显与农场人家自己住的房子不同,视线内的黄泥房子是有五栋联排粘着的,没有一点空隙也没有院子,房顶不是瓦片,而是平顶不知道用什么盖住,这不像是乡下人建来自己住的,看样式不是学校就只能是给知青们住的。而农场离省城城内那么近,要上学去城里上明显更好。
外面没有看到挂着的毛巾放着的桶、盆之类的东西,不太像是有人住的。
“我们农场性质和别的农场不同,每年都有农科所的任务指标,接受的知青少,没有建专门的住房,安排在了几户住房宽裕的人家。”
这样啊,江明彤想,以前只听她们那的知青说过,能去农科所下属农场的知青有多么多么幸福,现在她亲身了解到农场的情况,才能明白那话的意思。普通县市下面的公社大队就没有比得上这个农场的,无论是吃饱饭还是进城,条件都好得离谱。
心里突然升起的那点子好奇得到解答,她没了那个欲望再对别人地盘的房子求根问底具体作用。
“那啊,是我们农场用来培育蘑菇的。”大娘看了一眼就转过头,语气平常地说到。
“蘑菇?”本来以为结束了这个话题,江明彤忽然听到她心心念念了好久的东西,立马转向大娘看去,询问的声音不自觉地大了一个度,惊讶与激动里面含着一丝急切。
她当初问过农作物研究中心的几位研究员,没有说过那位研究员是研究菌类的啊。现在本来都放弃了的情况下竟然阴差阳错下碰上了蘑菇房,果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啊,建了有好多年时间。一开始建的时候大家都不赞同,蘑菇这种东西又不能当饭吃,我们这里是没有山,但是每年也都有亲戚送来,不缺吃。”大娘说起这个就感慨不已,“后来第一年种下去的蘑菇收成了之后,咱们才晓得这蘑菇房的好处,想吃新鲜的蘑菇时常能吃上,比一般的蔬菜还好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晒干送去城里收购,比一般的蔬菜收购价也更高。”
江明彤又转回去看了一眼,可能因为保养的好,看不出来这房子有一些年头。
“农科所不是没有研究蘑菇的研究员吗?”
“这个我还真知道,这个蘑菇房是大概……得有……七八年前建起来的吧,那个时候那位研究员还会经常过来看,还要记录数据的,每天要安排人去观察。后来听说那位研究员调去别的地方,蘑菇的研究就停了,现在蘑菇房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去天天管,享受过蘑菇房的好处后大家又不舍得浪费掉,都是散养,隔个两三天路过去看上一眼。”
“那现在还有人会种植蘑菇吗?”
“当然有,虽然研究蘑菇的研究员走了,但是蘑菇房又没拆,之前学到的怎么种植蘑菇的知识在脑子里也丢不掉。”
“大娘,你能不能帮我介绍下那位同志,我老早就想在我们那公社里种蘑菇,一直苦于不能跟专业的人学习,也不好没头没脑直接就让人种,不知道怎么种还让人种,那不是害人嘛。”
“这个简单,等下吃过午饭,我带你去。”到了家门口,大娘推开门让江明彤进去,“那位老姐姐也是个热心的,知道你要上门学,肯定很开心。”
“好,谢谢大娘。”得到应承,江明彤心里开心,笑着说到,这趟农场来的太妙了。
因为心里装着事,急着去学习种植蘑菇,午饭急急的吃了几口,想早点吃完早点去,还是大娘看出江明彤着急,劝了几句,她才慢下来好好吃饭。
等吃完午饭,江明彤给大娘递了一张粮票和几毛钱,看到早下桌在院子里玩闹的小孩子也每个人分了几颗糖,知道这次农场之行要和很多当地人打交道,她专门在包里放了两大把的水果硬糖。
果然,大娘见到孙子孙女手上抓着的糖,比接过钱票时的表情还要柔和几分,脸上的笑也加深了一些。
“走,我现在带你去。我老姐姐腿脚不好,家里人不让她再下地,今天教你正好。要是别人要下地的,可没有时间教你怎么种蘑菇。”
大娘口中会种蘑菇的老姐姐家离大娘家有些距离,江明彤跟着走了很长一段路,她看到地里种着的红薯和烟草,这已经是农场场长嘴里的另一条线路。
“二牛,你太奶在家吗?”大娘带着江明彤爬上地势稍微高的一户人家,见到在院门边玩耍的七八岁的男孩子问。
“在,我太奶刚吃完饭。”小男孩头都没抬,专注于手里玩着的东西,随口答到。
“今天这么晚吃饭。”大娘喃喃一句,轻车熟路地往外面的房间走。
跟着进来,江明彤才有些诧异地发现这户人家的家里格局和平常人家不一样,更像北方一些,第一道院们进去只有一个很小的窄院子,然后是一排两个房间,中间一个通道进去,里面还有一个小院子,过了第二个院子后才是堂屋的门,这里开始就和普通人家的一样了。
的说是多了一个院子加一排两个房间,多琢磨一下有点像二进的四合院。
江明彤跟着进的是夹在两个院子中间的其间一间房间。
“哎呦,老姐姐,看我今天给你带来个人。”大娘进屋看到躺坐在床上的老太太,直爽地开口到,“你不是一直嫌农场没人喜欢种蘑菇,这大好的手艺就要丢了吗?今天我给你带来的这位姑娘,她想跟你学学种蘑菇呢。”
“真的?种蘑菇?”老太太见到老姐妹来了,坐起身子,拍拍床沿让两人坐下,“这是哪来的小姑娘,长的嫩生生的,真愿意跟我这老太婆学种蘑菇,花儿,你可别来寻我开心的。”
大娘的闺名叫花儿,她示意江明彤上前,“我们什么交情,我哪会骗你。”
“今天是农科所学习的同志们来了。这位姑娘也是去农科所学习的,在农科所想学种蘑菇都没地方学,现在来农场碰巧就遇上我,我就给你带来了。”
“奶奶,我是在粮站工作的同志,工作就是帮助公社的社员们引导种植生产。蘑菇是种好作物,种植需要的场地不大,也不用顾忌季节,产量也大,我就想让社员们都种上,一直想找地方学但没有人会,现在遇上您也是我运气好。”为了方便讲话,江明彤干脆从床沿起来,搬个小矮凳坐在老太太面前。
“粮站的同志啊,那就是真的了。”老太太人是老了,脑子还很清醒,说起农科所和粮站她就懂了。
“对。我是真心向您学习怎么种植蘑菇的。”江明彤对上老太太的目光,诚挚地点了好几下头。
“行,我现在带你去蘑菇房,要教去那边教更好。”老太太好不容易等上一个愿意学种蘑菇的苗子,开心极了,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少了几道,转头对大娘说到,“花儿,你先去上工,我带这姑娘去就好了。”
“那我走了,你身体不好,让大牛陪着你去。”大娘不放心到,等下这姑娘学完就要直接回去了,她老姐姐一个人回家她不放心,一不小心摔了就完蛋了。
“大牛,大牛。”大娘从后面的窗户朝着堂屋喊到,“快过来陪你太奶出去。”
从堂屋跑出一个健壮小少年,送上拐杖,扶着他太奶的手,“要去哪?”
“去蘑菇房,带上一张椅子,一下午,你太奶肯定站不了那么久。”
“我来拿。”江明彤抢接过椅子,让这么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太太教她一下午的课,她自己也过意不去,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大娘说农场当初就是看老太太腿脚不比旁人,做事细心,才给安排跟着研究员学怎么种蘑菇的。以至于现在农场也就这么一个会的人。
第94章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
要从头到尾学会种植蘑菇的技巧, 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从蘑菇菌丝菌种的培养、种植土壤的调配,到种植期间温度湿度的保持、后期蘑菇的生长等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很细致。
如果江明彤没有今天学习的经历, 回去就直接说她要自己尝试种植蘑菇, 那绝对会是一头雾水, 可能要经过长久的尝试都不一定最终得出蘑菇种植的方式。
农场的蘑菇房里种植的大多是双孢菇,这也是最最常见的一种菇。
“这里留了一本研究员留下来的种植笔记, 我不识得字,本来应该直接给你的,但是说不定我们农场之后也有人要学,你就选你觉得重要的抄录一下吧。”老太太从蘑菇房里的台子上拿出一个小竹箱子, 里面的手记本子还用一层油纸包着,保护的很好。
江明彤接过来,听老太太教了几个小时, 她现在对于美蘑菇的种植有了一定了解, 自己也在本子上记了很多,用来以后慢慢理解学习, 拿过这本研究员给农场留下的笔记, 她也可以知道哪些是需要抄的,哪些对她没有借鉴意义。
“其实咱们这里的蘑菇种植技术还很落后,种蘑菇的人和地方也少。”老太太不愧她跟着研究员专门学习了多年的经历,对于蘑菇方面的了解虽说不能精通, 但那位研究员给她说过的她现在也能说个一二三出来。
“上海的蘑菇种植技术是最先进的,几年前就从国外引进了最新的栽培技术,上海的蘑菇种植也是最多的。”老太太凭蘑菇种植得利很多,自然对蘑菇也有一种偏爱, 说起蘑菇种植业繁荣的上海,也带着一种向往与崇敬的心态。
上海呀。
江明彤就算知道了也没用,她没有这个打算也没这个能耐去上海学习最先进的蘑菇种植技术并引进到她们县市。而仅在公社推广一下的话,从农场这里学习就足够了。
上海作为国家最大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有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在江明彤心里都是应该的,也不觉得吃惊。
最后从蘑菇房里出来,太阳已经快要下山,张静和柳爱芳两人总等不来江明彤,只能一路问人最终问到蘑菇房里。
“你可以终于出来了,快走吧,错过最后一趟公交车我们就得自己走两小时回去。”张静看到从前面房子里出来的江明彤,眼睛差点没逼出两眼眶泪水,找了这么久,可太不容易了她们。
“抱歉,我忙着就忘记时间了,现在快有六点了吗?”江明彤没有手表只能看看天,猜测一下大概的时间。
“早过六点了,我们快点,我怕错过最后一趟车。”
“谢谢你们等我,明天我请你们吃饭。”江明彤说着,今天现在这个点国营饭店就算没关门也不剩什么好菜。
“这可是你说的啊,我不跟你客气的唉。”听到有饭吃,张静肉眼可见的开心起来,但脸上的焦急丝毫没见减少,就算请饭吃,她也不想错过今天这趟车。
三个人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累得气喘吁吁瘫坐在座椅上,脸上还有汗水淌下来,这天越来越热,都过了六点还是这么热。
江明彤三人最后一次跑去农科所食堂里吃的饭。
“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来省城,再进农科所,趁着现在还有机会,我得再看一眼农科所的样子。”
“你想你可以多待几天。”
“那还是算了,在这里多待下去,就是花我自己的钱了,多待半天吃顿饭我都心痛。”张静摇摇头,省城好是好,但对她们这些不是省城本地人的人来说,生活花销太大了,住房要钱,吃饭要钱,出行玩乐要钱,打瓶热水都要钱。
“粮站来农科所进修的机会不少,每几年就会有一次。”
“下次有了也轮不上我们,我们粮站有十几个人,我还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次机会。”这次的机会是张静自己争取了很久得来的。
“快点吃完,我想回去早点睡,明天买完东西回家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想想就累。”柳爱芳打断两人看着像是没有结尾的闲聊。
“啊?你们不最后逛一趟农科所了啊?”
“你吃完饭出去的时候可以顺路多看两眼。”江明彤对再逛一圈农科所完全没了兴趣,农科所里真正该看的地方她都看完了。
“好吧。”张静想想也同意了,等下要多看两眼,今后十几年她都得记着,以后跟别人说的时候才回想起来。
吃完饭,把饭盒洗好拿在手上离开。
“今天下午在农场看了那么多,我得写一篇心得记录下来,趁着现在我还记得。”柳爱芳脑子里还是今天被农场震惊的各方各面,一点点回味,越回味越觉得农场在种植方面做的是真的好,这就是有专家指导的好处。她想,她终于明白了公社下面大队队员们对她们的态度。
柳爱芳自己知道粮站的能力,没有队员们心里所想的那么厉害,像是被神化了一样,任何种地上遇到的问题都能解决、能帮他们提高土地的作物产量。现在想想,农科所的专家们确实有这样的能力,只是粮站的人不行。
她看完农场之后,自己都把对农科所的崇拜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现在问题在于,农科所的研究员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每个市县每个公社大队指导教导种植,而在进行这一职能的是粮站的同志们。由此,她也更明白了农科所给粮站进修名额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