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琴候萝径,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柳家热闹, 杜家却井然有序。
  杜蘅一早起来,自打了水梳洗刷牙,细细描眉画眼, 贴了花钿插戴簪环, 忙活半日,却不敢在人前露脸,踌躇再三, 只得钻到东跨院找杜若闲谈。
  清澈透亮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 在青砖地上投出一个明朗的光锥, 其内辉煌灿烂,其外黯淡陈旧。
  杜若坐在绣墩上理妆,恰好占据光锥尽头处的尖角。
  半明半暗的地界儿, 她身上鹅黄地水墨色蝶恋莲花的对襟长衫子, 蝴蝶湖蓝色的大翅膀覆着墨色莲花,一朵一朵顺着往下排, 横平竖直的。亮的地方鹅黄被滤得淡淡的, 近似于米白, 那莲花就显得鲜嫩些,黯淡的地方浓郁些。
  简简单单一道光影, 把人勾勒的窈窕。
  杜蘅站在门槛上招呼,“今日的山茶又来了,你猜是什么品种?”
  杜若嫣然一笑。
  ——他倒是日日不落空。
  从上巳节至今, 已是第七日, 每日晨起便有一盆山茶送到荣喜手上。
  大大方方一只越窑青瓷盆,明明白白一盆花, 修剪侍弄的将将好, 十七八个花苞, 七八朵盛放的大花,密密匝匝满头,养得好能再开十来日。可是送花的小厮多一个字也不肯讲,只道。
  “赠与杜家二娘子。”
  待选待选,原以为虚无缥缈的难事,没想到名将一出,旗开得胜,眼看就要班师回朝了。
  头几日杜家人还战战兢兢,深恐里头藏着什么凶险,后头就成了例了,杜有邻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再看杜若,就觉得她真是沉稳,竟从头到尾没有露出兴奋之色。
  “去瞧瞧?”
  杜若道好,挽着阿姐散散淡淡走到后排房。
  茶花性喜湿润半阴,所以养在槐树底下,头先烂根的那棵老树砍了去,边上还剩一棵十来年的小树,撑开小半个院子的树荫,余下地方直通通晒着。
  最早送来的那盆,据杜蘅介绍叫做大玛瑙,花大如莲,红白拼色。名字别有讲究,红色略多的叫红玛瑙,白色多些的便叫白玛瑙。
  后来就一盆比一盆艳丽浓重,从粉红、桃红、嫣红,到浓郁的紫袍,再到鲜艳如血的鹤顶红,每日翻新花样。
  七盆摆在一处,红花累累如云,当中独独夹着一盆单瓣的金茶,色若黄金,花型纤弱单薄,整体仿佛抹了一层蜡质,倒比那些复瓣的轻灵。
  杜若心里有个想头,弯腰轻轻抚弄花瓣,衣襟顺溜溜垂下,露出浅浅一抹光亮秀致。
  杜蘅忙拉她起身,小声道,“眼瞅着入了贵人眼了,还这么不谨慎。”
  杜若安然笼住衣领。
  日光斑驳地打在身上,才显出墨色莲花里头是混着金线的,偶见星芒一闪,衬得她两眼明亮如星。
  “阿姐,你说……茶花又不美,送什么不好送山茶。”
  她转头问杜蘅,“我最不喜欢山茶了。”
  杜蘅顺手提起花铲松土,闻言打趣儿。
  “得意的你?!遥遥看那么两眼,话都不曾说过,人家能知道你喜欢什么?还不是捡好的送来。你想他投其所好,往后慢慢儿的告诉就是了,嫁过去日子且长着。再说茶花怎么不好?这么大的花,花期又长颜色又浓郁。你不喜欢,就留在家里,我瞧着倒是极好。”
  “花是挺美的,就是长在树上垂头耷脑的不精神,摘下来飘在琉璃盆子里还能看看。”
  杜若嫌弃又担忧地嘀咕,“阿姐呀,往后要是他喜欢的我都不喜欢,那可怎么办?”
  “他?到底哪个他呀?问你问不出个名姓来。我就不信你不知道。”
  杜若脸上一红,瘪瘪嘴,“阿耶阿娘翻来覆去问了七日了!是个贼也审出赃来了,我真知道,能瞒你?”
  杜蘅用手背掩嘴笑了一会儿才开解她。
  “我知道,这花撩拨得小娘子的心思活络了,要寻个名姓含在心口儿里念着,暖着,捂热了才好。依我看,你这位郎君也是个傻的,光会送花,什么都不留下。要说还没过明路不好留下名姓,哪怕给个序齿呢?三啊五的,还是十一十二?怎么也不能让小娘子蒙着眼睛念想啊!”
  杜蘅挺直腰摸着下巴畅想未来。
  “其实嫁去哪位王爷府上都是一步登天的大好事儿,可是一家子兄弟也有的俊,有的丑——诶,可有丑的?”
  这些车轱辘话,这几日杜若心里也过了好几遍了,哪有头绪?
  她迟迟摇头,眼神愣愣地落在金茶上。
  他难道喜欢金色么?
  西跨院里,杜有邻听说柳绩主动提高了聘礼,喜得眉毛一扬。
  “刚好,我才瞧中了几件首饰,那日若儿忽然病了,没买上。东西都贵,估摸还未出手。”
  韦氏盘腿坐在榻上摇着一柄羽扇,淡声劝阻。
  “蘅儿嫁在跟前,跟女婿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替她留些体面吧。”
  唐人嫁女都爱攀比聘礼高低,以为脸面。
  聘礼多的人家,甚至要开流水席公然晾晒,邀约四邻围观。不过差不多的人家,晒过之后,通常只取十中一二,大头仍要混在嫁妆里送归男家。也有人成心卖女得财,怕亲眷提起来不好看,便把女儿远远嫁去千里之外。
  杜有邻皱起眉头。
  “小柳郎手笔大,想是外财颇多。”
  他想了想笑起来。
  “人家说‘崔卢李郑王’是卖女家,嫁一女可得千贯,我们杜家也不差么。”
  韦氏听不得这种盘算,心头怒意滚滚,忙默诵《心经》。
  杜有邻不察,尤在得意。
  “先以为蘅儿不顶用。如今若儿在关键时候,正缺银钱花,这婚事结的好。”
  韦氏劈头打断,直接问。
  “这百贯你肯给蘅儿留多少?”
  杜有邻随口应道。
  “予她二三十贯也不少了,你不是说若儿替她备嫁花了四十贯?便不拿聘礼贴她,嫁妆也说得过去了。才嫁个八品,还想赔送多少?”
  韦氏冷眼看他,当初青葱岁月,杜有邻也是个翩翩俗世少年郎,且有肝胆违逆爷娘意愿,再娶韦家女,护她一生平安顺遂,今日怎么成了这幅猥琐模样。
  初婚时她夜间时常惊惧而醒,对身边人百般畏惧。杜有邻便以礼相待,另寻侍女服侍,予她长日安宁。杜家阿公见韦家‘郎官房’未受韦后牵累,反有发达迹象,撺掇她与堂兄弟们走动。
  韦氏本就是冒籍,又疑心住持害死堂姐,根本不敢见‘朗官房’亲眷的面。阿公失望,言语间带出她拖累了独子前程的埋怨。杜有邻便求了阿娘在京中置办宅院,带着她搬离公婆眼前。
  韦氏也拿不准他这份周到妥帖的情谊,究竟是对二姐还是对自己,毕竟二姐与他虽订过亲事,事实上都不曾当面说话。后来时局慢慢安定,她能觉出来杜有邻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重又生出了仕途期望。
  圣人登基之初,用的还是则天皇后手底下的旧人,各项体制遵照旧例,百官摸不准他脾性,又惊骇于他杀人如麻,做事都有些不偏不倚,无过便得功的意思,以至于政务进展缓慢。
  后来圣人重用一代文宗张说为相。此人执掌文坛三十年,文章慷慨悲壮,虽有贪墨之癖,却三起三落,始终沉浮在权力中心。从他开始,中下层官员便发现了一条新的晋升之路:写诗。
  杜有邻在诗歌上下了不止十年的功夫,奈何天赋平平,未有佳作。期间一个又一个文士以进士词科进用,靠制诰诗词得到重用。尤其是张说一力提拔的张九龄,诗文绝佳,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之名句,更兼风度翩翩,极得恩宠,如今已官居左相十年,统领群臣,一手把持朝政。
  杜有邻眼睁睁看着旁人平步青云,心里煎熬如沸水,终于狗急跳墙。
  “柳家小郎家事平平,这百贯聘礼,我估摸着不是借的,就是挪用官中的。数目太大,若不随着蘅儿赔送回去,只怕要招来祸事。”
  “他竟有胆色挪用官中财物?”
  杜有邻一惊,皱眉问道,“咱们蘅儿倒是个祸水了。”
  韦氏垂着眼皮轻声道,“夫君可记得十多年前曾在万年县谋事?”
  “自然。”
  “有一年,县尉柳郎官忽得急病,转眼去了,子孙潦倒。夫君与同僚凑了钱帛帮他子弟赁房。”
  杜有邻点头,忆起当年事。
  “当日我最年幼,他们公推了我去送钱。我找到客栈,见柳郎官儿子媳妇几口,挤在一间下房里转不开身。他儿子身子骨弱,病怏怏的。两个小孩满地爬,脏的不成样子。”
  当日杜有邻回来与韦氏磕头而坐,絮絮谈了许多,无外爷娘不中用,带累子女受罪,子女无用,坑害爷娘晚景。柳郎官独子待考十余年,年逾三十无法自立门户,拖累老父心力交瘁重病暴亡,死前极之受罪。
  “怎么提起他了?”
  韦氏道,“那男孩便是柳绩。”
  杜有邻骤然愣住,当年情景扑面而来。
  他原本带了五匹绢,想着放下就走。
  进门发现那屋子没有窗,也未点灯,乌漆墨黑,满房病气难闻。男孩仰着脸看他锦袍咿咿呀呀伸手抓,一摸一个黑手印。杜有邻也是锦衣玉食奴婢环绕长大的公子哥儿,何曾见过这般惨状,呆了半晌,看清柳家娘子坐在床头嘤嘤哭泣,已瘦脱了形。
  大家同僚不过半年,他做文书,与主管缉盗的柳县尉实不熟悉。偶尔同堂议事,见老头身形佝偻垂垂老矣,县令十分嫌弃。
  杜有邻还奇怪他怎不提了致仕,只管一日日熬下去。
  杜有邻不由自主摘了蹀躞带上挂的银钩,也有二三两重,塞到那娘子手里,又弯腰抱了两个孩子去店堂叫人做汤饼。
  小二看柳家竟还有官身探望,翻出殷勤笑脸,拿干净抹布替孩子抹了脸,露出两张俊美的面容。
  小二便笑道,“养了这样儿女,柳家娘子还愁什么,真不会发财。”
  杜有邻年轻面嫩,听不得污糟言语,板起面孔怒斥小二,留下身上全部一百多个钱,叫日日做了饭食送去,自己却再也不敢探望了。
  竟就是那孩子,十多年不见,难为他怎么熬出来。
  杜有邻慨叹半晌,终道,“予蘅儿半数嫁去吧,他也算与咱们家有缘。”
  韦氏听得结果黯然垂首,从前一丝怜悯之心,历经世事,原来只值二十贯。
  ※※※※※※※※※※※※※※※※※※※※
  送山茶花的是谁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