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主客异位(上)
“谢谢!非常感谢!”蒋教授对着电话那边的人连声感谢,“有了您和能源部的支持,我们的项目一定能尽快启动,同时,也非常欢迎您随时前来指导,好,好的,我知道您事情多,能理解,”
挂了电话,他马上变了脸色,“他妈的,”
狠狠的在桌上拍了一下,从抽屉的底下,翻出一支烟来,手都气得有点哆嗦,就着打火机几次才点着。
走到窗前,打开一扇窗子,结实的吸了几口,心情才平静一些。
和刘继忠一样,感觉前途很光明,但当下不太乐观的人,不止一个。
比如这位麻省理工的蒋教授,就是冯一平曾经上门求见,但当时非常之牛叉,让冯一平极受冷遇的这位华人材料科学家,现如今的日子,和刘继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去年冯一平找上门的时候,蒋教授当时踌躇满志,只觉得凭自己独步天下的技术,以及这一行光明的前景,资金,那会是问题吗?
不曾想,那还真是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网络泡沫破裂的事,让所有的风投,对所有和高科技沾边的项目,都是慎之又慎,之后911的发生,不要说这些风投,所有人都知道,美国的经济,从整体上看,将坚定的进入下行通道,手里的钱,更是都攥得紧紧的。
你描绘得前景再好的新项目,哪有去市场上,操底那些一直表现不错的公司来得踏实、有把握?
而蒋教授的两个合伙人,原来承诺的资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也都不能到位,当然,其实他自己也一样。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西化,不再像父母那一辈,把空余的钱都存到银行,而是像老美一样,要么提前消费,所有的积余,能投入的资金,全都换成了股票。
而这些股票,也因为股市一波接一波的走低,大幅缩水,好在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就提出了新能源经济的思路,而当时的另一位竞选者,原来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更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也大力提倡新能源,这也是去年蒋教授对冯一平说,能得到能源部拨款的原因。
然而,在这方面,蒋教授又有些过于理想化,政客竞选时的承诺,能当真吗?等要落到实处,是一两天能做到的吗?何况小布什身后,站着的,恰恰就是美国的石油财团。
总之,蒋教授去华盛顿转了一圈,到处托人,包括97年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的朱棣文——后者此时正在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实验室任职,以前他们也算是有过几面之交,在朱棣文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个向能源部相关官员正式介绍的机会,他图文并茂的演讲和说明,当场就得到了一些人口头上的认可。
对此,他是抱了很大希望,作为麻省的知名学者,他知道美国政府的财大气粗,以及在科研方面的舍得,谁知道,最后拨下来的资金,只有区区十万美金,这么一点钱,对他们想要规模化生产高性能的电池来说,算什么?
而且,联邦政府十万美元,对他来说,那真的是施舍,骄傲如他,刚才虽然一直在深情并茂的对负责拨款的人表示感谢,其实早就恨得咬牙。
想着一两年前,那些投资商,排队等在那些有项目的人后面——有些甚至连项目都算不上,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都大受追捧,而自己眼下,手握着领先世界的技术,也不顾自己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面子,姿态低得不能再低的到处化缘,结果都只有这样的杯水车薪,他不禁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悲愤。
对着窗子,他甚至有一种和岳飞一样,把栏杆拍遍的冲动,谁知道,在美国这样富得流油,又重视科研的国家,自己这样一流的科学家,要做点事,居然还要为钱发愁?
猛然间,手被烟烫了一下,他才猛然想起来,现在,既日本之后,不是又有个地方,人傻钱多吗?去年不是还有个小伙子自己找上门来?
然而,在抽屉里翻了一大通,他一直没能找到那张名片,话说当初别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何尝想得到,自己真的要四处筹募资金呢?
汉密尔顿在出版社被蒋教授拦住的时候,还有些惊讶,你一麻省的教授,找上我一哈佛出版社的,是几个意思?
待听清了他的来意,见他连冯一平就在美国都不知道,汉密尔顿先打电话问了一下,刚回到斯坦福的冯一平一听,哟呵,这就是传说中的主客异位?“麻烦你把电话给他,”
“呵呵,小冯同学,你现在就在美国,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处处撞墙碰壁的蒋教授,现在对着这个去年都不带正眼瞧一下的小年轻,说起这些话,自如得很,谁叫对方可能有他急需的投资呢?
“你好蒋教授,我这又不算什么大事,不好打扰您,您的公司,现在发展得顺利吗?”
“和我们预计的一样,进展得非常顺利,”蒋教授一点眉头都不眨的睁眼说瞎话,“只不过,小冯,我有个消息想告诉你,我们现在考虑进行一轮增资,虽然有很多想投资的个人和公司,但我一下就想到了你,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毕竟在我们的同胞里,像你这样有眼光的人不多,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这家伙,人才啊!谁说现在的科研工作者,根本就不懂商业运作?蒋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那叫滴水不漏,要是原本二十多岁的冯一平,一准被他忽悠得激动不已,说不定还要感谢他,毕竟是他,“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
不过,现在的冯一平,哪那么好糊弄,“谢谢你蒋教授,我现在要上课,不好详谈,另外,我在美国这边的业务,有专人负责,之后我让他联系您,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小冯,这一行的前景你也知道,那这个机会有多难得,你也应该清楚,机会我是给你争取了过来,该怎么把握,那是你自己该争取的事,对吧,”
蒋教授一点都不着急的意思,就好像有很多资金,准备投入到他的项目中去一样。
“是,我知道,谢谢蒋教授,我会让他尽快联系你,”
骄傲如你,都主动打来了电话,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个情况,你当我是瓜皮吗?
“布坎南,”冯一平把情况跟他说明了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项目,是比较看好,但是,对主创,不是太放心,你先打听一下情况,然后多吊吊他们的胃口,只有一个要求,尽量以最低的金额,做到绝对控股,让他们几个,还是干他们擅长的事,专心搞科研,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这是我的老本行,”布坎南笑着说。
可不是吗,他们这些精于竞选的人,比那些同时受很多人追求的女孩子,还要擅于吊人胃口——既不会一下子判你死刑,但又总是让你经风历雨,等闲看不到彩虹。
“呵呵,那就交给你处理,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承诺他们,将来企业所属的实验室,我们绝不会吝啬,一定可以按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建设。”
这个蒋教授,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确实不错,一定要充分挖掘他的潜能。
而且,对他这样学而优则商的人来来说,一个属于他自己支配的实验室,应该还是有吸引力。
在冯一平面前表现得云淡风轻的蒋教授,等了一下午,始终没等来冯一平所说的那个电话,有些心焦,“他该不是压根就没有什么负责美国事务的负责人,只是为了面子,现找的吧?这些年轻人,哼,就是讲排场!”
挂了电话,他马上变了脸色,“他妈的,”
狠狠的在桌上拍了一下,从抽屉的底下,翻出一支烟来,手都气得有点哆嗦,就着打火机几次才点着。
走到窗前,打开一扇窗子,结实的吸了几口,心情才平静一些。
和刘继忠一样,感觉前途很光明,但当下不太乐观的人,不止一个。
比如这位麻省理工的蒋教授,就是冯一平曾经上门求见,但当时非常之牛叉,让冯一平极受冷遇的这位华人材料科学家,现如今的日子,和刘继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去年冯一平找上门的时候,蒋教授当时踌躇满志,只觉得凭自己独步天下的技术,以及这一行光明的前景,资金,那会是问题吗?
不曾想,那还真是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网络泡沫破裂的事,让所有的风投,对所有和高科技沾边的项目,都是慎之又慎,之后911的发生,不要说这些风投,所有人都知道,美国的经济,从整体上看,将坚定的进入下行通道,手里的钱,更是都攥得紧紧的。
你描绘得前景再好的新项目,哪有去市场上,操底那些一直表现不错的公司来得踏实、有把握?
而蒋教授的两个合伙人,原来承诺的资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也都不能到位,当然,其实他自己也一样。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西化,不再像父母那一辈,把空余的钱都存到银行,而是像老美一样,要么提前消费,所有的积余,能投入的资金,全都换成了股票。
而这些股票,也因为股市一波接一波的走低,大幅缩水,好在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就提出了新能源经济的思路,而当时的另一位竞选者,原来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更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也大力提倡新能源,这也是去年蒋教授对冯一平说,能得到能源部拨款的原因。
然而,在这方面,蒋教授又有些过于理想化,政客竞选时的承诺,能当真吗?等要落到实处,是一两天能做到的吗?何况小布什身后,站着的,恰恰就是美国的石油财团。
总之,蒋教授去华盛顿转了一圈,到处托人,包括97年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的朱棣文——后者此时正在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实验室任职,以前他们也算是有过几面之交,在朱棣文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个向能源部相关官员正式介绍的机会,他图文并茂的演讲和说明,当场就得到了一些人口头上的认可。
对此,他是抱了很大希望,作为麻省的知名学者,他知道美国政府的财大气粗,以及在科研方面的舍得,谁知道,最后拨下来的资金,只有区区十万美金,这么一点钱,对他们想要规模化生产高性能的电池来说,算什么?
而且,联邦政府十万美元,对他来说,那真的是施舍,骄傲如他,刚才虽然一直在深情并茂的对负责拨款的人表示感谢,其实早就恨得咬牙。
想着一两年前,那些投资商,排队等在那些有项目的人后面——有些甚至连项目都算不上,只有一个大概的想法,都大受追捧,而自己眼下,手握着领先世界的技术,也不顾自己世界一流科学家的面子,姿态低得不能再低的到处化缘,结果都只有这样的杯水车薪,他不禁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悲愤。
对着窗子,他甚至有一种和岳飞一样,把栏杆拍遍的冲动,谁知道,在美国这样富得流油,又重视科研的国家,自己这样一流的科学家,要做点事,居然还要为钱发愁?
猛然间,手被烟烫了一下,他才猛然想起来,现在,既日本之后,不是又有个地方,人傻钱多吗?去年不是还有个小伙子自己找上门来?
然而,在抽屉里翻了一大通,他一直没能找到那张名片,话说当初别人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何尝想得到,自己真的要四处筹募资金呢?
汉密尔顿在出版社被蒋教授拦住的时候,还有些惊讶,你一麻省的教授,找上我一哈佛出版社的,是几个意思?
待听清了他的来意,见他连冯一平就在美国都不知道,汉密尔顿先打电话问了一下,刚回到斯坦福的冯一平一听,哟呵,这就是传说中的主客异位?“麻烦你把电话给他,”
“呵呵,小冯同学,你现在就在美国,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处处撞墙碰壁的蒋教授,现在对着这个去年都不带正眼瞧一下的小年轻,说起这些话,自如得很,谁叫对方可能有他急需的投资呢?
“你好蒋教授,我这又不算什么大事,不好打扰您,您的公司,现在发展得顺利吗?”
“和我们预计的一样,进展得非常顺利,”蒋教授一点眉头都不眨的睁眼说瞎话,“只不过,小冯,我有个消息想告诉你,我们现在考虑进行一轮增资,虽然有很多想投资的个人和公司,但我一下就想到了你,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毕竟在我们的同胞里,像你这样有眼光的人不多,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这家伙,人才啊!谁说现在的科研工作者,根本就不懂商业运作?蒋教授的这番话,说得那叫滴水不漏,要是原本二十多岁的冯一平,一准被他忽悠得激动不已,说不定还要感谢他,毕竟是他,“给你争取了一个机会,”
不过,现在的冯一平,哪那么好糊弄,“谢谢你蒋教授,我现在要上课,不好详谈,另外,我在美国这边的业务,有专人负责,之后我让他联系您,如何?”
“当然可以,不过小冯,这一行的前景你也知道,那这个机会有多难得,你也应该清楚,机会我是给你争取了过来,该怎么把握,那是你自己该争取的事,对吧,”
蒋教授一点都不着急的意思,就好像有很多资金,准备投入到他的项目中去一样。
“是,我知道,谢谢蒋教授,我会让他尽快联系你,”
骄傲如你,都主动打来了电话,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个情况,你当我是瓜皮吗?
“布坎南,”冯一平把情况跟他说明了一下,“我个人对这个项目,是比较看好,但是,对主创,不是太放心,你先打听一下情况,然后多吊吊他们的胃口,只有一个要求,尽量以最低的金额,做到绝对控股,让他们几个,还是干他们擅长的事,专心搞科研,明白我的意思吧?”
“明白,这是我的老本行,”布坎南笑着说。
可不是吗,他们这些精于竞选的人,比那些同时受很多人追求的女孩子,还要擅于吊人胃口——既不会一下子判你死刑,但又总是让你经风历雨,等闲看不到彩虹。
“呵呵,那就交给你处理,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承诺他们,将来企业所属的实验室,我们绝不会吝啬,一定可以按世界一流的标准来建设。”
这个蒋教授,虽然有些小毛病,但不得不承认,他在这一领域的技能,确实不错,一定要充分挖掘他的潜能。
而且,对他这样学而优则商的人来来说,一个属于他自己支配的实验室,应该还是有吸引力。
在冯一平面前表现得云淡风轻的蒋教授,等了一下午,始终没等来冯一平所说的那个电话,有些心焦,“他该不是压根就没有什么负责美国事务的负责人,只是为了面子,现找的吧?这些年轻人,哼,就是讲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