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杂音
黄家铺。
村后山上晨雾未散,屋旁树上露珠未干,虫子还在草丛里叫着,炊烟还在屋顶缭绕,村前的公路上都没有几辆车通过,村里的打谷场上,就已经热闹起来。
扎着一个冲天辫,穿着自家工厂生产的一套小牛仔服,脚蹬一双黄色牛皮靴,戴上一顶帽子,就是标准的牛仔装扮的阿曼达,带着几个比她大了好几岁的孩子,兴致勃勃的在打谷场上赶着和牛仔们类似的勾当——追着一群鸡跑,“去,去山上吃虫子,吃了虫子多下蛋,”
她这话说得,是英文里夹着些普通话,但就是这个范儿,让后面那些比她大的孩子,佩服不已,周围的那些大人,也是没口子的称赞。
打谷场边上,站着、蹲着、坐着好大一圈人,上到白胡子的老爷子,满嘴牙齿都掉光了的老奶奶,下到还含着奶嘴的小宝宝……,几乎是家家都派出了代表,有些家更是全家出动。
小宝宝不明白妈妈把自己抱到这里是为什么,咿咿呀呀的去摸她的脸,旁边站着的几条看家狗同样也搞不清楚状况,同样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冲着场中间“汪汪”的叫了几声。
因为一个小家伙的到来,黄家铺今天这一大早,都跟元宵节时闹花灯一般热闹。
“黄大哥你真是好福气,”一个这会已经穿上了毛线背心的老爷子,跟端坐在那把椅子上,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的黄静萍爷爷说,“曾孙辈都这么大了,”
“来,抽袋烟,”他打开自己烟杆上的烟丝袋,“咦,你的烟杆呢?”
老爷子抿了一下嘴,眼睛有些不舍的从老兄弟的烟杆上离开,“今天没带,”
“黄叔现在哪还抽那个,”一个拿着个大碗的大肚汉说,“他现在什么烟不能抽,你说是不是,黄叔,”
“跑慢点,”老爷子朝曾孙女喊了一声,“我啊,还就是抽旱烟抽得惯,”
那位老爷子已经装好一锅烟,“你用我这个,”
“不用,这两天不是静萍带着孩子回家住嘛,我忍两天,”老爷子又补充了一句,“听说外面现在讲究这个,”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是,忍两天好,”
这样的规矩,在这的其它家里是行不通的,但搁在阿曼达身上,大家又觉得再理所当然不过。
“说起来,我们比一平还会享受啊,又抽烟又喝酒,”冯一平不喜烟酒这事,好多人都知道。
“所以他才能做那么大的事,”
“要说,这个小家伙真不愧是一平的女儿,你看,你家的那几只鸡,她还真就没认错,”又有人变着法的夸阿曼达。
这几年,黄家铺的变化也挺大,房子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车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冯一平家的带动,尤其是他们家在镇里投资的越来越多的工厂。
为什么一直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强调发展工业,因为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太大,而且很容易带来示范作用。
比如,一个地方如果有了一家成功的服装厂,可能很快就会冒出好多家,进而形成一个集散地,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在该领域的优势。
黄家铺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直接间接的得益于冯一平家的投资,所以今天围着的这些人,看的不是黄老爷子,看的都是他的曾外孙女。
只是,跟那小家伙搭不上话,只能跟老爷子说。
“厉害得很,昨天一回家就到处捡鸡蛋,捡到一个袋子里面看得紧紧的,谁都不让动,”老爷子笑眯眯的说。
“哟,她还会数数不成?”
“可不吗,”老爷子就是等人问这个,“多少个鸡蛋,心里有数得很,”
“哇,”又一大堆夸奖蜂拥而至。
老爷子听着也乐意的很。
他们这一块,一直就算不上富庶,也绝不是所谓的文风鼎盛之地,倒是世道乱的时候,弄枪舞棒的人不少,也还真有在行伍间混出不小名堂的。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那个观念,在这就是传承得很好。
一个家庭,不管家境如何,只要家里出了个聪明孩子,那做父母的不管去哪,腰杆都能更直一点,所以大家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夸孩子聪明。
…………
聪明孩子的妈妈,这会正被人说不聪明。
“静萍,本来你说先带着阿曼达去看看他外公,也没什么错,”二婶手上麻利的把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嘴上也没闲着,“一平爷爷奶奶都不在,外婆也走了多年,祖辈里就只有这一个外公,听说跟一平感情也非常好,你和阿曼达也难得回来一趟,回来后首先去看他,挺好,”
“但那是一平和你一起回来的情况下,回家之前,顺道先去外公那里看看,现在一平不是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黄静萍还是有些不明白二婶这么说是为什么,和堂姐静姝一起熟练的包饺子,“那还不是一样的,一平也这样想,”
“我的傻姑娘哟,”二婶看着她说,“你怎么不想想,对你来说,公婆和外公,哪个重要?当然是公婆,是不是,”
“还有啊,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就是他冯一平的老婆,你也得到了他家里的承认,可是,毕竟,你们还没有拜堂成亲或者领结婚证不是?你说你现在这样的身份,带着女儿去他外公家看外公,不怕人说闲话吗?自然是让人带着你……,”
“妈,你说什么呢,”黄静姝先不干,“静萍,你别听我妈的,她又不了解一平和他家人,”
“没关系的,我不怕闲话,”黄静萍淡淡的说。
黄妈妈看着妯娌,脸色也不太好看,“有谁会说闲话?静萍和孩子以前又不是没去过?”
“好好好,就当我多心,好不好,静萍你就按你自己的来吧,我可是好心,”
“差不多了静萍,走,我们去找阿曼达,”黄静姝拉着堂妹朝外走。
“你别在意啊,我妈还是按老一套的来,你千万别听她的,把简单的事给搞复杂起来,”黄静姝替妈妈向堂妹道歉。
“我知道,我还不知道二婶的性子?”黄静萍说。
但是黄静姝看到堂妹的脸色依然不太好,不由得有些埋怨老妈,卖弄你那一套干什么?平白无故的得罪人。
孩子出去后,屋内的妯娌两个之间,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黄静姝妈妈先低头,“嫂子,你看我……,”
“我知道,”黄妈妈没听她说完,“以后这样的话就少说点吧,静萍他们现在过得好好的,我去把这些先煮起来,”
此时黄静萍已经被一大群人围了起来,各种问候声不绝于耳。
这些乡亲们,倒不像他二婶想的那么多,他们只觉得,村里出了个静萍,是他们大家的福气。
…………
这个时候,五里坳镇里的怡佳酒店,两位来自首都的客人,在商业区转了一圈,最终选了一家看起来门脸还不错的面馆吃早餐。
本来他们是准备好了各种嫌弃的,这个小地方的餐馆,能比那些苍蝇馆子好多少?
谁知道一进门才发现,我去,竟然是这么好?
这家小面馆,这装修水平和水准,包括服务,肯定比他们平常对付早餐的地方要好,甚至比那些首都的那些老字号还要上档次,但是价格,却实惠了太多。
看得出来,光顾这里的人,都是镇上的一般居民。
“这小地方,倒真挺让人惊奇的,”他们第一次有些好奇的、认真的打量着周围。
毕竟是从首都下来的,又是老陈手下的人,见多识广眼界高,这家小面馆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还真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村后山上晨雾未散,屋旁树上露珠未干,虫子还在草丛里叫着,炊烟还在屋顶缭绕,村前的公路上都没有几辆车通过,村里的打谷场上,就已经热闹起来。
扎着一个冲天辫,穿着自家工厂生产的一套小牛仔服,脚蹬一双黄色牛皮靴,戴上一顶帽子,就是标准的牛仔装扮的阿曼达,带着几个比她大了好几岁的孩子,兴致勃勃的在打谷场上赶着和牛仔们类似的勾当——追着一群鸡跑,“去,去山上吃虫子,吃了虫子多下蛋,”
她这话说得,是英文里夹着些普通话,但就是这个范儿,让后面那些比她大的孩子,佩服不已,周围的那些大人,也是没口子的称赞。
打谷场边上,站着、蹲着、坐着好大一圈人,上到白胡子的老爷子,满嘴牙齿都掉光了的老奶奶,下到还含着奶嘴的小宝宝……,几乎是家家都派出了代表,有些家更是全家出动。
小宝宝不明白妈妈把自己抱到这里是为什么,咿咿呀呀的去摸她的脸,旁边站着的几条看家狗同样也搞不清楚状况,同样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冲着场中间“汪汪”的叫了几声。
因为一个小家伙的到来,黄家铺今天这一大早,都跟元宵节时闹花灯一般热闹。
“黄大哥你真是好福气,”一个这会已经穿上了毛线背心的老爷子,跟端坐在那把椅子上,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的黄静萍爷爷说,“曾孙辈都这么大了,”
“来,抽袋烟,”他打开自己烟杆上的烟丝袋,“咦,你的烟杆呢?”
老爷子抿了一下嘴,眼睛有些不舍的从老兄弟的烟杆上离开,“今天没带,”
“黄叔现在哪还抽那个,”一个拿着个大碗的大肚汉说,“他现在什么烟不能抽,你说是不是,黄叔,”
“跑慢点,”老爷子朝曾孙女喊了一声,“我啊,还就是抽旱烟抽得惯,”
那位老爷子已经装好一锅烟,“你用我这个,”
“不用,这两天不是静萍带着孩子回家住嘛,我忍两天,”老爷子又补充了一句,“听说外面现在讲究这个,”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是,忍两天好,”
这样的规矩,在这的其它家里是行不通的,但搁在阿曼达身上,大家又觉得再理所当然不过。
“说起来,我们比一平还会享受啊,又抽烟又喝酒,”冯一平不喜烟酒这事,好多人都知道。
“所以他才能做那么大的事,”
“要说,这个小家伙真不愧是一平的女儿,你看,你家的那几只鸡,她还真就没认错,”又有人变着法的夸阿曼达。
这几年,黄家铺的变化也挺大,房子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车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冯一平家的带动,尤其是他们家在镇里投资的越来越多的工厂。
为什么一直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强调发展工业,因为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太大,而且很容易带来示范作用。
比如,一个地方如果有了一家成功的服装厂,可能很快就会冒出好多家,进而形成一个集散地,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在该领域的优势。
黄家铺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直接间接的得益于冯一平家的投资,所以今天围着的这些人,看的不是黄老爷子,看的都是他的曾外孙女。
只是,跟那小家伙搭不上话,只能跟老爷子说。
“厉害得很,昨天一回家就到处捡鸡蛋,捡到一个袋子里面看得紧紧的,谁都不让动,”老爷子笑眯眯的说。
“哟,她还会数数不成?”
“可不吗,”老爷子就是等人问这个,“多少个鸡蛋,心里有数得很,”
“哇,”又一大堆夸奖蜂拥而至。
老爷子听着也乐意的很。
他们这一块,一直就算不上富庶,也绝不是所谓的文风鼎盛之地,倒是世道乱的时候,弄枪舞棒的人不少,也还真有在行伍间混出不小名堂的。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那个观念,在这就是传承得很好。
一个家庭,不管家境如何,只要家里出了个聪明孩子,那做父母的不管去哪,腰杆都能更直一点,所以大家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夸孩子聪明。
…………
聪明孩子的妈妈,这会正被人说不聪明。
“静萍,本来你说先带着阿曼达去看看他外公,也没什么错,”二婶手上麻利的把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嘴上也没闲着,“一平爷爷奶奶都不在,外婆也走了多年,祖辈里就只有这一个外公,听说跟一平感情也非常好,你和阿曼达也难得回来一趟,回来后首先去看他,挺好,”
“但那是一平和你一起回来的情况下,回家之前,顺道先去外公那里看看,现在一平不是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黄静萍还是有些不明白二婶这么说是为什么,和堂姐静姝一起熟练的包饺子,“那还不是一样的,一平也这样想,”
“我的傻姑娘哟,”二婶看着她说,“你怎么不想想,对你来说,公婆和外公,哪个重要?当然是公婆,是不是,”
“还有啊,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就是他冯一平的老婆,你也得到了他家里的承认,可是,毕竟,你们还没有拜堂成亲或者领结婚证不是?你说你现在这样的身份,带着女儿去他外公家看外公,不怕人说闲话吗?自然是让人带着你……,”
“妈,你说什么呢,”黄静姝先不干,“静萍,你别听我妈的,她又不了解一平和他家人,”
“没关系的,我不怕闲话,”黄静萍淡淡的说。
黄妈妈看着妯娌,脸色也不太好看,“有谁会说闲话?静萍和孩子以前又不是没去过?”
“好好好,就当我多心,好不好,静萍你就按你自己的来吧,我可是好心,”
“差不多了静萍,走,我们去找阿曼达,”黄静姝拉着堂妹朝外走。
“你别在意啊,我妈还是按老一套的来,你千万别听她的,把简单的事给搞复杂起来,”黄静姝替妈妈向堂妹道歉。
“我知道,我还不知道二婶的性子?”黄静萍说。
但是黄静姝看到堂妹的脸色依然不太好,不由得有些埋怨老妈,卖弄你那一套干什么?平白无故的得罪人。
孩子出去后,屋内的妯娌两个之间,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黄静姝妈妈先低头,“嫂子,你看我……,”
“我知道,”黄妈妈没听她说完,“以后这样的话就少说点吧,静萍他们现在过得好好的,我去把这些先煮起来,”
此时黄静萍已经被一大群人围了起来,各种问候声不绝于耳。
这些乡亲们,倒不像他二婶想的那么多,他们只觉得,村里出了个静萍,是他们大家的福气。
…………
这个时候,五里坳镇里的怡佳酒店,两位来自首都的客人,在商业区转了一圈,最终选了一家看起来门脸还不错的面馆吃早餐。
本来他们是准备好了各种嫌弃的,这个小地方的餐馆,能比那些苍蝇馆子好多少?
谁知道一进门才发现,我去,竟然是这么好?
这家小面馆,这装修水平和水准,包括服务,肯定比他们平常对付早餐的地方要好,甚至比那些首都的那些老字号还要上档次,但是价格,却实惠了太多。
看得出来,光顾这里的人,都是镇上的一般居民。
“这小地方,倒真挺让人惊奇的,”他们第一次有些好奇的、认真的打量着周围。
毕竟是从首都下来的,又是老陈手下的人,见多识广眼界高,这家小面馆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还真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