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嘉许
第二百九十一章 嘉许
唐代的女子,非常厉害,如果没有表示,说不定真的找上门来,那时就尴尬了,韩瑞摸了摸鼻子,讨好笑道:“你们辛苦了,我自然有所表示,改日设宴,亲自向她们赔罪,每人一盒来自西域的上好胭脂,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用改日了,三月三,上汜节,裙幄宴,你来就行了。”郑淖约盈盈笑道。
韩瑞愕然,迟疑道:“裙幄宴,不是你们女子才能参加的吗?”
“本来是这样,不过是你的话,大家却是没有意见。”郑淖约笑道:“她们觉得,如果多个男的,应该比较容易提包搭蓬。”
“原来是欠个做苦力的仆从。”韩瑞苦笑不已。
嬉笑了几句,郑淖约柔声道:“夫君,昨日,我们又相中了幢合适的宅院,可是主人不打算出售,只是愿意出租。”
“嗯,怎么,价格谈不拢?”韩瑞问道。
郑淖约微微摇头,轻声道:“那家主人是个行商,在洛阳安家,以前经常来京城做生意,干脆买了宅地,修建宅院,不过没住多久,又要奔波其他地方,一年到头,没来几次京城,或许是不舍得,也可能是以后要迁居京城,所以只打算出租,一举两得。”
“这样呀。”考虑了下,韩瑞立即决定道:“若是合适,那就租了,回头我们也卖块宅地,自已建造宅第。”
“好啊。”郑淖约欣然说道:“去的时候,随便请个阴阳先生同行,看下风水是否吉利。”
韩瑞干笑起来,上次拒绝李泰的好意,没买顾胤的宅院,借口就是自己初入官场,那家主人却离休致仕,这样不是什么好兆头,十分牵强附会,但是郑淖约她们居然信了,一点意见也没有,重新再找过宅院,弄得韩瑞很是惭愧,现在,应该不会出现意外了吧。
“在什么地方?”韩瑞问道,决定打听清楚,免得又要找借口推托。
“安邑坊。”郑淖约笑道:“地方不错,离皇城不远不近,又在东市旁边,宅院也宽敞,与上次的差不多,不过就是少了些江南的韵味。”
“韵味什么的,不要在意。”韩瑞摆手笑道:“也习惯了,有没有无所谓。”
美眸光泽流盼,心里自有想法,郑淖约浅笑问道:“夫君,准备在何处买地建房?”
“曲江旁边。”想都不想,显然考虑清楚了,韩瑞直接说道:“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修筑宅院之后,在那里养老应该不错。”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郑淖约目光似水,点点滴滴,洋溢着绵长的情意。
天色夜暮,沸沸扬扬的曲江宴结束,诸科举子们在宴会中的表现宴会之中的情形,或如实,或添油加醋,顷刻之间,就传遍了全城,又引得一阵热议,不过,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那座石碑。
青史留名,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就算千百年之后,自己变成了一杯黄土,但是名字却时常得到世人传诵,比如古之圣贤,帝王将相,甚至只留下一个名字,总比什么也没有留下强上百倍吧。
现在,那些新科举子,轻易做到了这点,听说,过段时间,朝廷还要给他们刊印什么登科录,著书立传呀,出了名,过些日子,又通过铨选,出仕为官,可谓是名利双收,这等常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居然垂手而得,怎么不让人羡慕嫉妒恨,恐怕连眼珠子都红透了。
虽说唐代尚武,民风彪悍,从军征战,拜将封侯,恩荫子孙,却是少年们的野望,但是普通百姓之家,由动荡年代过来,对于封侯拜相之类,危险性过高的事情,更加希望子孙能够平安,不求富贵荣华,只愿家人健康无事。
不过,要是有个机会,没有任何的危险,就能够出人头地的话,想必没有多少会拒绝,想到韩瑞写过的那首劝学诗,又见识到了曲江宴会,新科举子的风光得意,一些百姓,也动了让自家子孙,读书识字,参加科举的心思。
至于,今年参加科举,却不慎落第的士子们,更是憋足了气,决定回家之后,发愤读书,明年卷土重来,一定要得中,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也要立碑、聚宴、著书……
外边的纷纷扰扰,传到了朝堂之上,却是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在他们眼中,那些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动静,根本没有多少影响力,没有必要在意,就是李世民,之前顺水推舟,答应举办曲江宴,无非是趁机拢笼士人之心而已,其实心里也没有多少的看重。
不是轻视,而是觉得,一群小举子,就算以后飞黄腾达,位居朝堂,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那个时候,现今朝堂之上的官员,能有几人存在,还是个未知数,来日方长,慢慢的走着瞧就可以了。
自然,也有一些目光长远,心思灵巧之人,却是可以看出,在曲江宴中,获益最大的,不是诸科举子,也不是主考官褚亮等人,而是校书郎韩瑞,一手提倡推行此事,圆满成功,不仅取得政绩官声而已。
表面上,举子们,最为感恩戴德之人,肯定是天子李世民,可是实际上是谁,大家心知肚明,依稀可以预料,今科举子出仕做官了,二三十年之后,在他们的帮衬下,韩瑞的前途,恐怕难以限量。
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确定,不过现在,听到褚亮等人的汇报,特别是开场白,拍马屁那段,李世民眼睛多了两分笑意,最高水平的奉承,不是当面直言,而是背后议论,传到当事人的耳中,效果更加显著。
“此事办得不错,诸卿辛苦了。”李世民说道,心中满意,准备予以嘉奖一番,却发现不见韩瑞的身影,不由得奇怪询问起来。
底下一些官员很是羡慕,尽管天子贤明,向来是赏罚分明,但是能够让皇帝记住名字,印象深刻的臣子,升迁的速度,却是十分快速,这个道理,世人皆知,显然,韩瑞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回禀陛下,韩校书去刊印登科录了。”褚亮说道:“是否要召他前来?”
“不必。”李世民说道,更觉得满意了,韩瑞这种雷厉风行,专心办事的性情,十分符合他的心意。
一番夸赞,就打发褚亮等人离去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李世民生平奉行的信条,但是不能泛滥使用,这件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功劳,但是也可以说是本职工作,两可之间,毕竟科举之时,已经予以实物奖励,现在口头嘉许,这个平衡,李世民捏拿准确,运用之妙,已经达到了存乎一心的境界。
与此同时,错过了李世民口头嘉奖的韩瑞,却是遇到了点儿麻烦。
这日,拿到了褚亮摘录妥善、附加点评的登科录,韩瑞兴冲冲来到秘书监辖下的刻印作坊之中,负责人是个书吏,长得高高瘦瘦,相貌堂堂的模样,似乎认得韩瑞,很是客气的鞠躬行礼,热情接待,听到韩瑞此行的目的,更是二话没说,直接应承,当着韩瑞的面,招来几个匠人,吩咐他们,不管手头上有空没空,先把登科录的事情解决,再做其他。
这番表现,尽管有点儿谄媚讨好的嫌疑,韩瑞却是觉得十分舒畅,请教了书吏的名字,姓马名浩,原为京畿龙门县令,可惜行贿求官,栽在了长孙无忌手中,给革去官身,贬为小吏,若非念在只是初犯,恐怕下场更加悲惨。
由地方县太爷,贬为一介小吏,马浩的心情可想而知,心中自然不甘,一直想官得原职,却苦于没有门路,对于近些日子以来,风头最盛的韩瑞,他当然有所了解,荥阳郑氏的女婿,好大的粗腿,送上门来,怎能不抱。
自然,以前的龌龊事,马浩肯定不会自暴其丑,提都不提,只顾奉承讨好韩瑞,牵希望能够攀上郑氏的线,恢复往日荣光。不过关心刻印的事情,韩瑞没有察觉马浩的异常,就是觉得这人有些热情而已,端水饮了口,随意问道:“印刷三百六十份,要多长时间。”
“三日即可。”马浩连忙说道。
韩瑞惊讶道:“这么快?”
有几分不好意思,马浩羞赧说道:“不过雕板要费些时日。”
“这才对嘛。”韩瑞点头,这个年头,印刷术才处于雕析印刷的初级阶段,纯手工制作,印本万字左右的书籍,光是刻字,就要好几天功夫,时间漫长不说,刻印之后,那套模板又没用了,浪费可耻呀。
所以,为了推动大唐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韩瑞决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给天下读书人来来福音,也顺便上进进取一下,韩瑞心里嘀咕,连活字印刷术都免费贡献出来了,要是不给自己升官,恐怕连李世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吧。
其实,韩瑞也想开个活字印刷作坊,问题在于,贞观初年,读书人太少了,特别是买得起书籍的人更少,况且,韩瑞现在腰缠十万贯,经营赚钱的念头也淡了,不如借助朝廷之力,推行活字印刷术,或许有利于百姓。
见到韩瑞忽然沉默不语,马浩心中惶恐不安,小心翼翼道:“韩校书,若是你急着要,我吩咐他们,日夜雕刻……”
估算了下登科录的字数,马浩咬牙说道:“十日之内,雕刻完毕,再用两日印刷出来,装订成册给你送去。”A
唐代的女子,非常厉害,如果没有表示,说不定真的找上门来,那时就尴尬了,韩瑞摸了摸鼻子,讨好笑道:“你们辛苦了,我自然有所表示,改日设宴,亲自向她们赔罪,每人一盒来自西域的上好胭脂,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用改日了,三月三,上汜节,裙幄宴,你来就行了。”郑淖约盈盈笑道。
韩瑞愕然,迟疑道:“裙幄宴,不是你们女子才能参加的吗?”
“本来是这样,不过是你的话,大家却是没有意见。”郑淖约笑道:“她们觉得,如果多个男的,应该比较容易提包搭蓬。”
“原来是欠个做苦力的仆从。”韩瑞苦笑不已。
嬉笑了几句,郑淖约柔声道:“夫君,昨日,我们又相中了幢合适的宅院,可是主人不打算出售,只是愿意出租。”
“嗯,怎么,价格谈不拢?”韩瑞问道。
郑淖约微微摇头,轻声道:“那家主人是个行商,在洛阳安家,以前经常来京城做生意,干脆买了宅地,修建宅院,不过没住多久,又要奔波其他地方,一年到头,没来几次京城,或许是不舍得,也可能是以后要迁居京城,所以只打算出租,一举两得。”
“这样呀。”考虑了下,韩瑞立即决定道:“若是合适,那就租了,回头我们也卖块宅地,自已建造宅第。”
“好啊。”郑淖约欣然说道:“去的时候,随便请个阴阳先生同行,看下风水是否吉利。”
韩瑞干笑起来,上次拒绝李泰的好意,没买顾胤的宅院,借口就是自己初入官场,那家主人却离休致仕,这样不是什么好兆头,十分牵强附会,但是郑淖约她们居然信了,一点意见也没有,重新再找过宅院,弄得韩瑞很是惭愧,现在,应该不会出现意外了吧。
“在什么地方?”韩瑞问道,决定打听清楚,免得又要找借口推托。
“安邑坊。”郑淖约笑道:“地方不错,离皇城不远不近,又在东市旁边,宅院也宽敞,与上次的差不多,不过就是少了些江南的韵味。”
“韵味什么的,不要在意。”韩瑞摆手笑道:“也习惯了,有没有无所谓。”
美眸光泽流盼,心里自有想法,郑淖约浅笑问道:“夫君,准备在何处买地建房?”
“曲江旁边。”想都不想,显然考虑清楚了,韩瑞直接说道:“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修筑宅院之后,在那里养老应该不错。”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郑淖约目光似水,点点滴滴,洋溢着绵长的情意。
天色夜暮,沸沸扬扬的曲江宴结束,诸科举子们在宴会中的表现宴会之中的情形,或如实,或添油加醋,顷刻之间,就传遍了全城,又引得一阵热议,不过,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自然是那座石碑。
青史留名,不知道是多少人的梦想,就算千百年之后,自己变成了一杯黄土,但是名字却时常得到世人传诵,比如古之圣贤,帝王将相,甚至只留下一个名字,总比什么也没有留下强上百倍吧。
现在,那些新科举子,轻易做到了这点,听说,过段时间,朝廷还要给他们刊印什么登科录,著书立传呀,出了名,过些日子,又通过铨选,出仕为官,可谓是名利双收,这等常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居然垂手而得,怎么不让人羡慕嫉妒恨,恐怕连眼珠子都红透了。
虽说唐代尚武,民风彪悍,从军征战,拜将封侯,恩荫子孙,却是少年们的野望,但是普通百姓之家,由动荡年代过来,对于封侯拜相之类,危险性过高的事情,更加希望子孙能够平安,不求富贵荣华,只愿家人健康无事。
不过,要是有个机会,没有任何的危险,就能够出人头地的话,想必没有多少会拒绝,想到韩瑞写过的那首劝学诗,又见识到了曲江宴会,新科举子的风光得意,一些百姓,也动了让自家子孙,读书识字,参加科举的心思。
至于,今年参加科举,却不慎落第的士子们,更是憋足了气,决定回家之后,发愤读书,明年卷土重来,一定要得中,不能让他们专美于前,也要立碑、聚宴、著书……
外边的纷纷扰扰,传到了朝堂之上,却是没有掀起多少波澜,在他们眼中,那些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动静,根本没有多少影响力,没有必要在意,就是李世民,之前顺水推舟,答应举办曲江宴,无非是趁机拢笼士人之心而已,其实心里也没有多少的看重。
不是轻视,而是觉得,一群小举子,就算以后飞黄腾达,位居朝堂,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那个时候,现今朝堂之上的官员,能有几人存在,还是个未知数,来日方长,慢慢的走着瞧就可以了。
自然,也有一些目光长远,心思灵巧之人,却是可以看出,在曲江宴中,获益最大的,不是诸科举子,也不是主考官褚亮等人,而是校书郎韩瑞,一手提倡推行此事,圆满成功,不仅取得政绩官声而已。
表面上,举子们,最为感恩戴德之人,肯定是天子李世民,可是实际上是谁,大家心知肚明,依稀可以预料,今科举子出仕做官了,二三十年之后,在他们的帮衬下,韩瑞的前途,恐怕难以限量。
未来的事情,谁也不能确定,不过现在,听到褚亮等人的汇报,特别是开场白,拍马屁那段,李世民眼睛多了两分笑意,最高水平的奉承,不是当面直言,而是背后议论,传到当事人的耳中,效果更加显著。
“此事办得不错,诸卿辛苦了。”李世民说道,心中满意,准备予以嘉奖一番,却发现不见韩瑞的身影,不由得奇怪询问起来。
底下一些官员很是羡慕,尽管天子贤明,向来是赏罚分明,但是能够让皇帝记住名字,印象深刻的臣子,升迁的速度,却是十分快速,这个道理,世人皆知,显然,韩瑞就是这样的幸运儿。
“回禀陛下,韩校书去刊印登科录了。”褚亮说道:“是否要召他前来?”
“不必。”李世民说道,更觉得满意了,韩瑞这种雷厉风行,专心办事的性情,十分符合他的心意。
一番夸赞,就打发褚亮等人离去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李世民生平奉行的信条,但是不能泛滥使用,这件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功劳,但是也可以说是本职工作,两可之间,毕竟科举之时,已经予以实物奖励,现在口头嘉许,这个平衡,李世民捏拿准确,运用之妙,已经达到了存乎一心的境界。
与此同时,错过了李世民口头嘉奖的韩瑞,却是遇到了点儿麻烦。
这日,拿到了褚亮摘录妥善、附加点评的登科录,韩瑞兴冲冲来到秘书监辖下的刻印作坊之中,负责人是个书吏,长得高高瘦瘦,相貌堂堂的模样,似乎认得韩瑞,很是客气的鞠躬行礼,热情接待,听到韩瑞此行的目的,更是二话没说,直接应承,当着韩瑞的面,招来几个匠人,吩咐他们,不管手头上有空没空,先把登科录的事情解决,再做其他。
这番表现,尽管有点儿谄媚讨好的嫌疑,韩瑞却是觉得十分舒畅,请教了书吏的名字,姓马名浩,原为京畿龙门县令,可惜行贿求官,栽在了长孙无忌手中,给革去官身,贬为小吏,若非念在只是初犯,恐怕下场更加悲惨。
由地方县太爷,贬为一介小吏,马浩的心情可想而知,心中自然不甘,一直想官得原职,却苦于没有门路,对于近些日子以来,风头最盛的韩瑞,他当然有所了解,荥阳郑氏的女婿,好大的粗腿,送上门来,怎能不抱。
自然,以前的龌龊事,马浩肯定不会自暴其丑,提都不提,只顾奉承讨好韩瑞,牵希望能够攀上郑氏的线,恢复往日荣光。不过关心刻印的事情,韩瑞没有察觉马浩的异常,就是觉得这人有些热情而已,端水饮了口,随意问道:“印刷三百六十份,要多长时间。”
“三日即可。”马浩连忙说道。
韩瑞惊讶道:“这么快?”
有几分不好意思,马浩羞赧说道:“不过雕板要费些时日。”
“这才对嘛。”韩瑞点头,这个年头,印刷术才处于雕析印刷的初级阶段,纯手工制作,印本万字左右的书籍,光是刻字,就要好几天功夫,时间漫长不说,刻印之后,那套模板又没用了,浪费可耻呀。
所以,为了推动大唐文化事业的高速发展,韩瑞决定贡献自己微薄之力,给天下读书人来来福音,也顺便上进进取一下,韩瑞心里嘀咕,连活字印刷术都免费贡献出来了,要是不给自己升官,恐怕连李世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吧。
其实,韩瑞也想开个活字印刷作坊,问题在于,贞观初年,读书人太少了,特别是买得起书籍的人更少,况且,韩瑞现在腰缠十万贯,经营赚钱的念头也淡了,不如借助朝廷之力,推行活字印刷术,或许有利于百姓。
见到韩瑞忽然沉默不语,马浩心中惶恐不安,小心翼翼道:“韩校书,若是你急着要,我吩咐他们,日夜雕刻……”
估算了下登科录的字数,马浩咬牙说道:“十日之内,雕刻完毕,再用两日印刷出来,装订成册给你送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