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清末路(中)
明军甫得大胜,斩获满清主力数万,基本彻底将满清帝国的脊梁骨打断。按理来说,此时的明军大营中,应当是一片欣欣向荣的胜利景象,可是对于身在主营中的众将来说,他们似乎从李督师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喜悦的神情。
李沐的面前,摆着一座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用各色的小旗子标注了各方势力的军队。觉华岛上扎着十几个黑色的小旗子代表建奴,沿着觉华岛的海岸线边满是明军的红色旗帜。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朝鲜和大明的边境线上的朝鲜一侧,居然插上了数十个蓝色的小旗,全部标注着朝鲜军队,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朝鲜为何要在两国边界集结重兵,难道想趁火打劫窥伺辽东土地?可是朝鲜刚刚发生了刺杀,朝鲜王李倧遇刺,兴安君李瑅暂摄国政,在国内局势不稳的时候,难道兴安君还有心思来打大明的主意?
“谁能告诉我,这些朝鲜军队是从哪来的?”李沐盯着沙盘颇为阴沉的道:“朝鲜国力屡经数次政变和战火消耗,连最精锐的世子翊卫司都损失惨重,哪里能够集结四万大军?”
见李沐发问,一边的参谋本部总参谋长,衍圣公孔胤植沉声开口道:“海防统领戚昌国将军来报,说前些时日,郑氏船队往来朝鲜仁川极为频繁,似乎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他郑氏商业集团,被海防舰队教训了这么多年还不老实?”李沐疑惑的问道。
“郑家这么多年安分守己多了。”孔胤植也是奇怪的紧:“没听说他们有什么越轨的举动啊。”
李沐也是感到云里雾里,但是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觉华岛上的建奴残军为先,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李沐还是深有感触的。
从天启初年打到崇祯六年,十二年过去了,李沐对建奴取得了各种大小胜利十余次,但是建奴军队反而越战实力越强,这就更加坚定了李沐要将其彻底消灭的决心。
李沐这准备给众将下达命令,却忽然听到门外卫士的声音:“督师,建奴蛮子那边有使者求见。”
对于建奴的小心思,李沐心里当然门清儿,可是对方使者来了,李沐当然也想聊聊,若是真的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觉华岛,自然没必要硬派兄弟们上去出生入死。
“让他去主帐等候。”李沐说着,收拾收拾东西之后,就带着一干明军将领前往大营主帐。
一进大帐,就见到一位身穿大明富商常见的对襟大袄,头戴圆顶小毛的中年人,不知道这是从哪翻出来的大明制式的服装,穿在那中年人身上似有些不伦不类,看在李大公子的眼中满满的都是憨态可掬,有些可笑。
中年男子见当先一位穿着长袍的年轻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大票一品武官服的总兵,想必此人必是李沐无疑,赶紧施汉礼道:“在下爱新觉罗·代善,这位想必就是诚国公,九边总制李沐,李督师了。”
“怎么,不明显吗?”李沐对代善当然犯不上什么好脸色,径自和部属们在帐中坐下,也不知道给对方端个凳子,就这么直勾勾的望着代善,一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的不耐烦模样。
代善为人不算和气,只是在皇太极面前较为稳重。但是如今面对李沐赤裸裸的蔑视,代善却丝毫也硬气不了。这个年轻人和建奴作战十几年来,从未有过一场失败,十余万建奴士卒死于其手,打得整个满洲毫无反抗之力,几乎全程被按在地上摩擦,让代善这个时候挺直了腰杆在李沐面前充强项令,未免有些太强人所难了。
“李督师,我此行是谨代表我大清国皇帝陛下前来和。。。”
“我QNMD大清国。”李沐毫不客气的打断代善的话道:“你再一口一个大清国,皇帝陛下的,就哪儿来的滚回哪里去,让皇太极那老杀才等死吧!”
“你。。。”代善一口气没提上来,憋得满脸通红,兀自冷静了一下,才强忍怒火道:“好吧,李督师,此行我代表我主来与贵国交谈议和事宜。。。”
“议和?仗打成这样,尔等退守觉华,惶惶如丧家之犬,有什么资格和我大明议和?”代善此话一出,大明方面的将领便气不过的道,这煮熟的鸭子飞到嘴边,可都是天大的功劳啊,怎能让他白白就这么飞了呢?
“只要贵军愿意放我军回返辽东,我方愿意割让辽西诸镇,以及让贵军足以满意的大片土地。”代善狠下心来,一字一句的道:“甚至沈阳和辽阳都可以割让给你们。”
“真是笑话!”李沐听闻此言,非但毫无动心之意,反而气势汹汹的指责道:“沈阳,辽阳乃我中华故土,什么时候轮到你们割让?收复汉家失地是我大明王师的职责所在,你就是不给,真以为我就取不得?”
“李督师,路不要走绝,做人留一线,为了我满洲生存,也是为了督师自己啊。”代善见一计不成,只好继续给李沐下猛药道:“我满洲之所存,亦为尔明国辽东诸镇存在之根基,飞鸟尽,良弓藏,贵国太祖皇帝得天下之后,杀的功臣良将还少吗?李督师,只有我满洲在一日,你的权势便一天不会减弱,就算朝廷对你不满也无可奈何。说句不客气的,如今我满洲,堪称你李督师的保命符,督师还当好生考虑,切莫自误啊!”
代善此话一出,不少明军将领不作声了,代善虽然说得不甚准确,但是道理确实不假。中央政府对地方督抚的猜忌,从大明立国以来就从未中断过,这是整个中华帝国兴衰变换的主旋律之一,若是真的辽东没了可以入眼的敌人,朝廷要么将辽东大批军队南调,要么就只有就地遣散,打乱入籍,那这些曾经在辽东和西北统兵的大将们,岂不是一个个都成了光杆司令了?
李沐就那么冷冷的看着代善那颇有些得意的表情,缓缓的闭上眼睛,轻轻笑道:“代善,你听。”
李沐的面前,摆着一座巨大的沙盘,沙盘上用各色的小旗子标注了各方势力的军队。觉华岛上扎着十几个黑色的小旗子代表建奴,沿着觉华岛的海岸线边满是明军的红色旗帜。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在朝鲜和大明的边境线上的朝鲜一侧,居然插上了数十个蓝色的小旗,全部标注着朝鲜军队,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朝鲜为何要在两国边界集结重兵,难道想趁火打劫窥伺辽东土地?可是朝鲜刚刚发生了刺杀,朝鲜王李倧遇刺,兴安君李瑅暂摄国政,在国内局势不稳的时候,难道兴安君还有心思来打大明的主意?
“谁能告诉我,这些朝鲜军队是从哪来的?”李沐盯着沙盘颇为阴沉的道:“朝鲜国力屡经数次政变和战火消耗,连最精锐的世子翊卫司都损失惨重,哪里能够集结四万大军?”
见李沐发问,一边的参谋本部总参谋长,衍圣公孔胤植沉声开口道:“海防统领戚昌国将军来报,说前些时日,郑氏船队往来朝鲜仁川极为频繁,似乎在短时间内运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
“他郑氏商业集团,被海防舰队教训了这么多年还不老实?”李沐疑惑的问道。
“郑家这么多年安分守己多了。”孔胤植也是奇怪的紧:“没听说他们有什么越轨的举动啊。”
李沐也是感到云里雾里,但是如今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觉华岛上的建奴残军为先,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道理,李沐还是深有感触的。
从天启初年打到崇祯六年,十二年过去了,李沐对建奴取得了各种大小胜利十余次,但是建奴军队反而越战实力越强,这就更加坚定了李沐要将其彻底消灭的决心。
李沐这准备给众将下达命令,却忽然听到门外卫士的声音:“督师,建奴蛮子那边有使者求见。”
对于建奴的小心思,李沐心里当然门清儿,可是对方使者来了,李沐当然也想聊聊,若是真的能兵不血刃的拿下觉华岛,自然没必要硬派兄弟们上去出生入死。
“让他去主帐等候。”李沐说着,收拾收拾东西之后,就带着一干明军将领前往大营主帐。
一进大帐,就见到一位身穿大明富商常见的对襟大袄,头戴圆顶小毛的中年人,不知道这是从哪翻出来的大明制式的服装,穿在那中年人身上似有些不伦不类,看在李大公子的眼中满满的都是憨态可掬,有些可笑。
中年男子见当先一位穿着长袍的年轻人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大票一品武官服的总兵,想必此人必是李沐无疑,赶紧施汉礼道:“在下爱新觉罗·代善,这位想必就是诚国公,九边总制李沐,李督师了。”
“怎么,不明显吗?”李沐对代善当然犯不上什么好脸色,径自和部属们在帐中坐下,也不知道给对方端个凳子,就这么直勾勾的望着代善,一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的不耐烦模样。
代善为人不算和气,只是在皇太极面前较为稳重。但是如今面对李沐赤裸裸的蔑视,代善却丝毫也硬气不了。这个年轻人和建奴作战十几年来,从未有过一场失败,十余万建奴士卒死于其手,打得整个满洲毫无反抗之力,几乎全程被按在地上摩擦,让代善这个时候挺直了腰杆在李沐面前充强项令,未免有些太强人所难了。
“李督师,我此行是谨代表我大清国皇帝陛下前来和。。。”
“我QNMD大清国。”李沐毫不客气的打断代善的话道:“你再一口一个大清国,皇帝陛下的,就哪儿来的滚回哪里去,让皇太极那老杀才等死吧!”
“你。。。”代善一口气没提上来,憋得满脸通红,兀自冷静了一下,才强忍怒火道:“好吧,李督师,此行我代表我主来与贵国交谈议和事宜。。。”
“议和?仗打成这样,尔等退守觉华,惶惶如丧家之犬,有什么资格和我大明议和?”代善此话一出,大明方面的将领便气不过的道,这煮熟的鸭子飞到嘴边,可都是天大的功劳啊,怎能让他白白就这么飞了呢?
“只要贵军愿意放我军回返辽东,我方愿意割让辽西诸镇,以及让贵军足以满意的大片土地。”代善狠下心来,一字一句的道:“甚至沈阳和辽阳都可以割让给你们。”
“真是笑话!”李沐听闻此言,非但毫无动心之意,反而气势汹汹的指责道:“沈阳,辽阳乃我中华故土,什么时候轮到你们割让?收复汉家失地是我大明王师的职责所在,你就是不给,真以为我就取不得?”
“李督师,路不要走绝,做人留一线,为了我满洲生存,也是为了督师自己啊。”代善见一计不成,只好继续给李沐下猛药道:“我满洲之所存,亦为尔明国辽东诸镇存在之根基,飞鸟尽,良弓藏,贵国太祖皇帝得天下之后,杀的功臣良将还少吗?李督师,只有我满洲在一日,你的权势便一天不会减弱,就算朝廷对你不满也无可奈何。说句不客气的,如今我满洲,堪称你李督师的保命符,督师还当好生考虑,切莫自误啊!”
代善此话一出,不少明军将领不作声了,代善虽然说得不甚准确,但是道理确实不假。中央政府对地方督抚的猜忌,从大明立国以来就从未中断过,这是整个中华帝国兴衰变换的主旋律之一,若是真的辽东没了可以入眼的敌人,朝廷要么将辽东大批军队南调,要么就只有就地遣散,打乱入籍,那这些曾经在辽东和西北统兵的大将们,岂不是一个个都成了光杆司令了?
李沐就那么冷冷的看着代善那颇有些得意的表情,缓缓的闭上眼睛,轻轻笑道:“代善,你听。”